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磁风力发电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卧式实验,翻转平台
水磁风力发电机论文文献综述
周小进[1](2019)在《浅析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卧式实验翻转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实验平台的设计,该实验平台主要用于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卧式实验,可以满足风力发电机模拟现场运行实验需求,对于所有直驱永磁发电机具有通用性,希望能在行业内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18期)
晋帅妮,王娟[2](2019)在《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永济下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晋帅妮 通讯员王娟)9月2日,从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了解到,由该公司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3.0MW(S)集中绕组模块化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日前在永济下线。直径5米的发电机可“变身”为若干个小瓣。不仅易于制造,运输方便(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9-09-13)
张震,王海华,韩学栋,樊英,瞿广宇[3](2019)在《交替极永磁风力发电机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传统异步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并降低传统直驱风力发电机的生产制造成本,提出一种交替极永磁风力发电机。该电机转子采用永磁极和铁心极交替排布的结构,定子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通过解析计算和有限元仿真分析可知,该电机的磁通分布合理,反电势波形畸变率较低。相比于传统永磁发电机,所提出的设计方案磁钢用量更少,漏磁更低,功率输出更强,因而更适合风力发电应用。(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9年08期)
邹小洪[4](2019)在《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全功率变流器冷却系统远程控制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全功率变流器冷却系统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着变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笔者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组全功率变流器冷却系统控制策略的阐述,提出低温大风环境下风力发电机组全功率变流器远程遥控单步操作预热控制模式,为有效提高变流器循环预热效果、降低风力发电机组低温大风阶段的预热弃风电量、完善风电场低温大风阶段变流器预热控制模式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红水河》期刊2019年04期)
张群,邓秋玲,柯梦卿,龙夏,向全所[5](2019)在《变速轴向磁场永磁风力发电机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变速风能系统的轴向磁场永磁发电机,建立了包括风轮机、驱动轴、轴向磁场永磁风力发电机、桨距控制器与速度控制器的综合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上实现仿真.通过动态仿真,测试并分析了轴向磁场永磁发电机在不同运转风速以及变速风况下的动态响应,验证了桨距控制器在高风速条件下的控制功能.(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朱文婷,何山,汪洋,祁希,郝林钊[6](2019)在《高频脉冲波作用下永磁风力发电机机端过电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无损传输线理论,建立了PWM脉冲波在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绕组内的分布参数模型,利用MTLAB软件建立仿真模型,探讨定子绕组内部过电压分布抑制因素,提高风力发电机的绝缘特性以及延长使用寿命。1.前言随着风电机组迈向大型化,对其绝缘系统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标准,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耐受电压能力,耐热能力以及整体性要求(高宗宝,吴广宁,江建明,黎宏飞,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定子接地(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14期)
周瑞卿[7](2019)在《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力发电已成为近年来新能源发电领域最重要的部分,风力发电在电网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电网故障期间的风电离网运行将影响电网的稳定性。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电网故障运行标准,对电网故障的运行时间和不脱网运行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向大电网输出无功功率,以支持电压暂降期间的电压恢复,直到电网故障消除。本主要的研究重心放在直驱低电压穿越技术上,对两种故障状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MATLAB仿真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首先介绍和分析了直驱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基本控制方法,包括风力发电机的基本特性,风能捕获原理,以及直驱永磁发电机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机侧变流器的数学模型和零d轴矢量控制原理。在对机侧和网侧PWM变换器之间的功率传输特性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中间环节的数学模型。为直驱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低压导线技术的模型构建和仿真提供了基本的数学模型和理论依据。其次,讨论了当出现对称故障时电网电压暂降对风电系统运行的影响。针对直流环节不平衡功率,介绍了传统的保护方法。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机侧功率前馈控制和Crowbar卸载电路相结合的改进型低压穿越技术,该技术消耗了直流侧冗余不平衡功率,提供无功电压支撑电网电压恢复,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最后,根据电网中大多数故障发生的非对称故障,研究了非对称电网的运行情况在网络侧提出了正序和负序分离方法,然后采用对称分量法逐一进行分析。改进了现有的正负序分离方法,增加了直流侧的加载和卸载电路,消耗了过剩的能量,从而改善了正负序分离方法。该方法将控制策略与卸载电路相结合,提高了非对称故障下直驱永磁风电系统的LVRT能力,仿真证明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王鸿毅[8](2019)在《永磁风力发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矢量控制系统需时刻检测电机转子位置信息,在机侧变流器控制中,风力发电机的转子位置及转子速度信息通过传感器获得。如何避免采用这类传感器实现对PMSG的高性能控制,国内外学者对PMSG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展开研究。本文将对永磁风力发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理论及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介绍永磁风力发电机无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国内外无传感器控制,尤其在转子位置检测技术分类方面。着重分析现阶段转子位置检测技术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在诸多难点问题中重点介绍初始位置检测以及多风速域的转子位置高精度估计。研究了基于滑模观测器(SMO)结合同步参考系锁相环(SRF-PLL)的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位置估计方法。介绍SMO的变结构控制原理;切换面的选取和控制函数的设计;分析了SMO应用在转子位置估计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介绍SRF-PLL的工作原理,分析其在位置估计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搭建了SMO结合SRF-PLL的无传感器控制仿真模型,利用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在转子位置估计中的优缺点。其次,针对SMO结合SRF-PLL的转子位置估计方法在风速突变时转子位置估计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有限位置集锁相环(FPS-PLL)的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位置估计方法,设计迭代函数消除了SRF-PLL的PI整定过程;设计代价函数辅助观测器对反电动势谐波进行滤除;大大降低了在风速突变时转子位置估计误差,并有效提高了整个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的估计精度。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风速突变时能够快速跟踪转子位置和转速信息,转速跟踪整定时间减少63%,位置误差在0.03rad以下,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及更高的估计精度。最后,针对基于SMO的转子位置估计方法存在的零速、低速运行时转子转速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的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转速跟踪方法。搭建了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和脉振高频注入法系统结构,并做了详细数学推导。提出一种全速范围复合观测器,将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与SMO和FSP-PLL方法结合在一起。引入一种权重均值法实现两种方法的平滑处理,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永磁风力电机全速范围运行时转子位置的高精度估计。(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芦彦东[9](2019)在《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网侧功率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永磁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通常采用给定功率因数或分层联合调控运行,有些需要额外配备无功补偿器来维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增加用户用电成本,对于单机无功响应能力考虑较少。随着风力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对提升风电机组高电压及低电压故障穿越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风电机组工作时无功响应能力较弱的问题,对风电机组工作原理及拓扑结构进行研究,建立风电机组网侧变流器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直接无功电流控制的动态无功补偿方法,实现网侧变流器和无功检测模块之间信息交互,在网侧变流器输出电流约束条件之内完成针对负载的动态无功补偿,通过观测电网A相电压及电流的同相位运行表明无功功率得到实时补偿,证明风电机组在输出有功功率的同时完成动态无功补偿的有效性。2)对电网电压跌落时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网侧变流器及直流母线运行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直流母线电压失稳的机理,设计了基于卸荷电路与网侧变流器最大功率输出的联合运行方法,给出了网侧变流器的控制框图及与主控配合的逻辑关系,在输出功率受限时由卸荷电路控制直流母线电压,网侧变流器以最大电流输出;在网侧变流器存在剩余容量期间直流电压既有功功率切换为电压外环控制,同时增发无功促进电网电压恢复,进一步增强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3)针对永磁风力发电机组高电压穿越问题,在传统风电机组矢量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动直流电压控制及动态无功输出的高电压穿越方法。分析了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在正常运行与高电压故障期间直流电压和无功功率与网侧变流器等效输出电压的关系,以及输出功率和线路阻抗与并网点电压之间的关系,给出高电压穿越期间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控制框图及与主控系统的协调控制机制。通过对直流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联合控制,降低并网点电压的同时增加网侧变流器最大等效输出电压,避免直流电压被迫提升,使输出有功功率更加平稳。最后,对所提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动态无功补偿、低电压穿越及高电压穿越方法分别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周荔丹,李杏,姚钢,梅柏杉[10](2019)在《MP-MMC驱动六相永磁风力发电机建模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相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P-MMC)驱动多相发电机的控制问题,基于矢量空间解耦理论,建立Y移30°六相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在旋转坐标下的数学模型;将传统叁相MMC拓扑结构推广至六相,并驱动六相永磁风力发电机。在控制上采用电流矢量解耦方法对六相永磁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流进行跟踪,同时对系统谐波成分加以抑制;对于MMC内部子模块电容电压稳定、环流抑制,采用闭环均压策略进行控制。最后通过在软件中搭建仿真模型,对发电机稳态运行以及功率突变时运行状态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输出特性和鲁棒性能,验证了MP-MMC能够有效驱动六相永磁发电机实现平稳发电。(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水磁风力发电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晋帅妮 通讯员王娟)9月2日,从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了解到,由该公司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3.0MW(S)集中绕组模块化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日前在永济下线。直径5米的发电机可“变身”为若干个小瓣。不仅易于制造,运输方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磁风力发电机论文参考文献
[1].周小进.浅析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卧式实验翻转平台设计[J].中国设备工程.2019
[2].晋帅妮,王娟.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永济下线[N].山西日报.2019
[3].张震,王海华,韩学栋,樊英,瞿广宇.交替极永磁风力发电机的设计与分析[J].微电机.2019
[4].邹小洪.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全功率变流器冷却系统远程控制技术探讨[J].红水河.2019
[5].张群,邓秋玲,柯梦卿,龙夏,向全所.变速轴向磁场永磁风力发电机的建模与仿真[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朱文婷,何山,汪洋,祁希,郝林钊.高频脉冲波作用下永磁风力发电机机端过电压分析[J].电子世界.2019
[7].周瑞卿.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8].王鸿毅.永磁风力发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9].芦彦东.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网侧功率控制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10].周荔丹,李杏,姚钢,梅柏杉.MP-MMC驱动六相永磁风力发电机建模及控制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