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替代效应论文-姜英龙,李军,于剑

元素替代效应论文-姜英龙,李军,于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素替代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钙钛矿结构氧化物,数据挖掘,压电陶瓷,铁电相变

元素替代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姜英龙,李军,于剑[1](2018)在《数据挖掘驱动的BiFeO_3-BaTiO_3铁电陶瓷元素替代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材料研究方式是耗时费力的试错法,现代材料科学研究方式转向基于材料信息学(material informatics)理论的数据生产和利用——采用各种数据挖掘方法以发现材料数据下隐藏的构效关系和知识,对新材料进行预测和验证.在总结过去对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铁电材料数据挖掘实践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多种不同原(离)子特征组合的元素对BiFeO_3-BaTiO_3(BF-xBT)铁电固溶体陶瓷进行替代实验,重点探索叁方-赝立方结构相界附近组分的BF-xBT基叁元固溶体陶瓷的铁电相变和介电、压电响应性能.实验发现替代元素的性质是BF-xBT基叁元固溶体陶瓷制备工艺条件和介电损耗、压电响应等电学性质的决定因素,Bi(Zn_(1/2)Ti_(1/2))O_3是当前发现的对BF-xBT基固溶体陶瓷进行改性、获得可工程实用的高性能高温压电陶瓷新材料的有效组元.与现有商用偏铌酸铅和钛酸铋系压电陶瓷材料相比,它们可采用相同的固相反应电子陶瓷工艺制备、但具有更高压电响应等综合性能,为研制高灵敏高温压电传感器提供了新材料选项.(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31期)

鲍迪[2](2017)在《元素替代对MnFeP_(0.77)Ge_(0.23)化合物磁性与磁热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温磁制冷技术因其高效节能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为了推动这项技术的早日应用化,人们重点研究几种巨磁热效应材料,MnFeP_(1-x)Ge_x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室温区磁制冷材料。本文工作重点研究了几种元素替代对MnFeP_(1-x)Ge_x系列化合物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微结构。具体如下:1.使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作了MnFe_(1-y)Z_yP_(1-x)Ge_x(Z=Co,Ni;x=0.16,0.17,0.18,0.19,0.20,0.23,0.33;y=0.05,0.10,0.15)系列化合物样品,并研究确定了最佳制作工艺过程。2.对所得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振动样品磁强计的磁性测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系列化合物的物相结构和磁性。实验结果分析表明,MnFe_(1-y)Z_yP_(1-x)Ge_x(Z=Co,Ni;x=0.16,0.17,0.18,0.19,0.20,0.23,0.33;y=0.05,0.10,0.15)系列化合物样品均呈Fe2P型六角结构,在没有掺杂元素的情况下,随着Ge元素的增多,晶格常数a逐渐增加,晶格常数c逐渐减小。掺杂元素时,随着掺杂量增加,晶格常数a逐渐减小,晶格常数c逐渐增加。而掺杂后样品的磁性普遍随着掺杂元素的浓度增加而降低,样品的居里温度也随着掺杂元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相比之下Ni元素掺杂比Co元素掺杂对样品的居里温度的影响更大。3.对MnFeP_(0.77)Ge_(0.23)化合物进行X射线精细结构的测量。通过X射线精细结构数据分析确定了该化合物的微结构,即具体原子的占位及其配位数和配位原子间距。Fe占据3f晶位,Mn占据3g晶位,P和Ge随机占据2c/1b晶位,证实了六角形晶格模型建立的准确性。本研究工作对室温磁制冷材料Mn FeP_(1-x)Ge_x系列化合物性能的改进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唐国威,孙元伟,苏晓波,周开文,严嘉琳[3](2015)在《Al元素的替代对Gd_2CoSi_2居里温度和磁热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弧熔炼制备了Gd2Co Si2-xAlx(x=0,0.1,0.3)系列合金。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该系列合金的主相为具有单斜Sc2Co Si2型结构、空间群为C2/m的Gd2Co Si2相;能谱分析表明在Gd2Co Si2中Al对Si的最大替代量为4 at.%。磁性测量表明:该系列合金的居里温度及最大磁熵变随着Al替代量的增加而减小,在500 Oe外磁场下居里温度分别为226 K、205 K和196 K;在0~20 k Oe磁场变化下的最大磁熵变分别为-1.36、-1.29和-1.23 J/(kg·K)。所有合金的相变类型均为二级磁相变。(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吴文彬[4](2015)在《元素替代和掺杂对Mn(Fe,Co)Ge基合金的磁性与磁热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温磁制冷材料是在交变磁场下温度变化的一种与时俱进的制冷材料,其无污毒、效率高、使用年限长等优点。XMM′型马氏体相变结构的MnCo Ge基磁制冷材料具有FM-PM的二级相变特点,其相变温度低、无热滞与磁滞、制冷能力强和制备简单。近几年,这类材料在磁热效应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优异性能,使制冷材料研究者们对其重视并进行探究。所以本文以具有马氏体相变结构的MnCoGe基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合金的化学配比对材料相变结构所产生的影响。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了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磁热效应。前叁章分别介绍了磁制冷材料发展历史、室温磁制冷材料的研究现状和马氏体相变材料MnCo(Ni)Ge基合金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制备与测量所需的仪器设备。第四章通过以价格低廉的Si元素大量替代Mn CoGe基合金里的昂贵的Ge元素,在电阻炉中自然冷却的方式制备出MnFe0.3Co0.7Ge1-xSix(0.00,0.10,0.20,0.30,0.40,0.50,0.60,0.70)系列合金。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增加,合金从Ni2In型(空间群P63/mmc)六角结构转变为TiNiSi型(空间群Pnma)正交结构;随着Si含量的增加,a、b、c线性减小,晶胞体积也随之减小。从M-T曲线得知居里温度从234.3 K增加到288.6 K,而且该系列合金在室温附近呈现出二级相变。合金的磁熵变是通过麦克斯韦方程计算出的,得到了外加磁场为0~1.5 T下M?S从1.461K)(kgJ-??降到了1.231K)(kgJ-??。Si替代Ge达到了降低材料成本的目的,同时也得到了半峰宽宽且具有二级相变材料,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五章为了进一步改善该系列磁制冷工质的磁热性能,微量调节Fe/Co的比率制备出了居里温度横跨室温的MnFexCo1-xGe0.5Si0.5(0.20,0.22,0.24,0.26,0.30)系列合金,测量合金的磁学性质,并对合金进行了物相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相分析可知,该系列工质属TiNiSi型(空间群Pnma)单相结构。X,Pert Plus软件拟合发现晶格参数a变化不大,而b和c却是线性减小,晶胞体积V也有减小的趋势。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恒磁场磁化曲线(M-T),得知居里温度横跨室温,从322.5 K逐渐降到287.4 K。等温磁化曲线(M-B)所得到的数据做出的Arrott曲线可以看出此材料是二级相变材料,因此可以肯定结构相变温度窗口没有被打开。Fe/Co的微量调节使合金的磁熵变在0~1.5 T下有所提高,从1.201K)(kgJ-??升到1.421K)(kgJ-??。因此得到了居里温度横跨室温、价格低廉、半峰宽宽的合金。第六章通过掺入间隙原子B的方法把磁相变温度降低到室温以下,制备出了MnFe0.22Co0.78Ge0.5Si0.5Bx(x=0.01,0.04,0.05,0.06)系列合金。但是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物相分析与VSM的磁学性质测量表明,B元素的掺入使合金从TiNiSi型正交结构转变到Ni2In型六角结构。再从M-T曲线得知该系列合金随着B元素的增加CT线性减小,直到母相居里温度(265K)之下也没有发现FM-PM的一级磁相变结构。MnFe0.22Co0.78Ge0.5Si0.5B0.05合金的Arrott曲线表明,该系列合金发生了二级相变。0~1.5 T下计算出的M?S比上两组样品略有所提高,从1.22提高到1.521K)(kgJ-??。(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5-05-20)

李福安,松林,王高峰,特古斯[5](2014)在《P元素的替代对LaFe_(11.4)Si_(1.6)的磁热效应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弧炉熔炼法制备了LaFe11.4Si1.6-x P x(x=0.05,0.1,0.2,0.3)系列合金,XRD分析表明少量P元素替代,LaFe11.4Si1.6-x P x(x=0.05,0.1,0.2和0.3)合金仍然保持NaZn13型结构,但晶格常数减小。在居里温度T c附近磁化曲线表明,该系列合金经历由磁场引起巡游电子由顺磁态到铁磁态变磁转变的一级相变。随着P含量的增加,LaFe11.4Si1.6-x P x(x=0.05,0.1和0.2)的居里温度T c减小,等温磁熵变也减小。在外加磁场变化为0~1.5 T时,等温磁熵变最大值分别为19.3 J/(kg·K),15.3 J/(kg·K)和10.3 J/(kg·K)。(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4年01期)

李玉科[6](2010)在《1111相铁基超导体LnFeAsO的元素替代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元素替代效应是探索新超导材料和研究超导机理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元素替代方法,人们已经发现了许多新的铁基高温超导体。而且,对不同晶位的元素掺杂也是判别决定超导电性的内秉因素的重要方法,在探测超导配对对称性上也能提供重要信息。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1)1111相铁基超导体SmFeAsO在四个不同晶格位置上的元素替代效应,超导电性和输运性质随掺杂量的变化,并得到各体系的电子态相图。(2)非磁杂质Zn掺杂对LaFeAsO母体SDW序的影响,以及对超导体LaFeAsO1-xFx的超导临界温度Tc的影响,由此获得超导配对对称性等信息。获得的主要原创性成果如下:(1)对于1111相化合物SmFeAsO,我们分别在Sm位掺杂Th,Fe位掺杂Co或Ni,As位掺杂P,和O位掺杂F,这四个晶格位置的掺杂都能有效压制Fe的反铁磁序,引入超导电性。其中Fe位掺杂Co、Ni,以及在As位掺杂P是我们在国际上首先报道的,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在SmFel-xTxAsO(T=Co.Ni)体系中,由于Co、Ni的3d电子具有巡游性,在体系中引入了导电电子,热电势和Hall效应测量证实是电子型掺杂。我们还发现正常态的热电势值随掺杂量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可以把正常态的热电势分解成两部分,即正常的背景部分和反常部分。正常背景部分的热电势绝对值随电子型掺杂增加而略有增加,是随掺杂单调变化的,其变化来自载流子浓度的变化。但是其反常部分的热电势值先随掺杂量增加而增加,在最佳掺杂时达到极大值,然后又开始下降,其变化关系与Tc的变化存在直接的关联,结合可能的超导配对机理讨论了实验数据。我们进而提出这一热电势特征可能在电子型掺杂的铁基超导体中具有普遍性。在SmFeAsO1-xPx体系,我们发现最高Tc仅为4.1K,远小于LaFeAsO1-xPx体系,可能与Sm的磁性有关。(2)我们首次报道了LaFeAsO母体及其F掺杂的超导体中的非磁杂质Zn的掺杂效应。我们发现非磁的Zn杂质对母体的SDW序破坏非常严重,5%的Zn掺杂足以破坏长程的SDW序,使母体从半金属转变为半导体行为。然而,在最佳Tc=26K的LaFeAsO0.9F0.1超导体体中,少量的Zn掺杂并不明显影响Tc,完全不同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Zn掺杂效应。我们进一步研究了LaFel-xZnxAsO1-yFy体系的Zn掺杂效应与F掺杂浓度的关系。我们发现,在欠掺杂区(y=0.05),超导临界温度Tc随Zn含量的增加反而是增加的,而在过掺杂区(y=0.15),少量的Zn掺杂迅速压致Tc,仅2%Zn就导致体系不超导。结合相关理论预言,我们认为超导配对对称性可能随着载流子浓度改变而变化。在欠掺杂区和最佳掺杂区,我们认为超导配对性可能是通常的s++配对。根据Anderson定理,非磁性杂质对Tc的影响很小。在欠掺杂区Tc随着Zn含量增加而上升,可能是因为Zn掺杂压制了与超导竞争的SDW序。在过掺杂区,超导配对对称性可能是d-wave或者S+-wave配对,非磁性杂质也会产生明显的拆对效应,Zn掺杂明显压制超导电性。我们观测到的这些有趣结果有助于理解铁基超导体的机理。(3)最后,我们研究了SmCoAsO体系的磁性质、磁阻和比热,发现该体系经历了叁个磁相变,首先在80K附近发生Co 3d电子从顺磁到铁磁的转变,随后在45K以下发生铁磁到反铁磁序的相变,其相变温度随磁场增加而降低,第叁个磁相变来自Sm的局域磁距在5.6K形成反铁磁序。根据分析发现:SmCoAsO是一个巡游铁磁化合物,RKKY作用对磁有序起重要作用。在T<45K下其磁结构变为A-type反铁磁序,但CoAs面内保持铁磁序,这个反铁磁序的形成可能源于c-轴的长度改变导致RKKY作用的符号改变。层间的反铁磁耦合比较微弱,大约2T的磁场就可以诱导反铁磁到铁磁的变磁相变。我们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相图,讨论了Co的3d电子和Sm的4f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10-20)

高湉[7](2009)在《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中的元素替代、电子向列有序与畴壁钉扎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为代表的磁电阻材料,由于它们所表现出的庞磁电阻效应(CMR, 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在提高磁存储密度以及磁敏感探测元件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这类体系还表现出诸如磁场或电场等诱导的绝缘体—金属转变,电荷/轨道/自旋有序,以及相分离等十分丰富的物理内容,涉及到凝聚态物理的许多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微观物理机制的正确认识,必将对凝聚态物理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论文工作以具有ABO3典型钙钛矿结构的锰氧化物La-Mn-O体系为具体研究对象,采用宏观物性测量与微观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详细研究了LaMnO3母体中进行B位替代的LaMn1-xCuxO3体系和在此基础上进行A位替代的La1-yCayMn0.90Cu0.10O3体系中的元素替代效应、微观电子向列有序与宏观物性的关联、以及纳米尺度的畴壁钉扎效应,并对相分离锰氧化物强关联体系中的纳米尺度磁畴/畴壁结构、微观电子有序/无序转变、及其与材料的电/磁输运行为的关联效应等问题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本论文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综述了磁电阻效应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并简单介绍了庞磁电阻锰氧化物体系中丰富的物理现象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本章的介绍,我们将对磁电阻效应以及磁电子学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对元素替代后生成的掺杂锰氧化物的基本物理性质,包括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磁特性、输运机制、有序相等基本物理问题有所认识;最后我们还就本文工作的研究目的和出发点进行了概括性描述。第二章介绍了实验样品的制备方法、结构分析与表征、物性测量的方法和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电、磁输运测量和样品形貌/粒度的观察与比较等。第叁章研究了A位和B位元素替代对锰氧化物电、磁输运性质以及磁电阻效应的影响。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研究了Cu替代Mn位对LaMnO3反铁磁母体性质的改变,研究了B位非磁性元素替代以及离子价态变化对锰氧化物磁性和磁电阻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通过直接在反铁磁LaMnO3母体的锰位进行Cu替代可以导致双交换作用,并出现强铁磁性和大的磁电阻效应,并且当Cu的替代浓度为10%时,双交换作用和磁电阻效应最为明显。第二部分是在B位最佳掺杂的基础上,研究了La位被Ca替代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相分离体系中不同的相以及近邻畴/团簇间的摩擦效应,以及由此引发的热磁曲线中大的热滞现象。这些研究成果对理解巨磁电阻的微观机制以及探索新型磁电阻材料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第四章研究了La1-yCayMn0.90Cu0.10O3体系中的变磁性磁化台阶跳跃现象,并用电子向列有序理论对它进行了很好的解释,首次有针对性地从实验上证实了电子向列有序理论的有效性,这对于变磁性转变行为的研究以及重新认识相分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第五章对普遍存在于微量元素替代锰氧化物体系中100 K以下的低温磁化反常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选取LaMn1-xCuxO3体系为具体研究对象,实验证实了纳米尺度畴壁钉扎效应的存在,并且发现畴壁钉扎现象消失的单畴颗粒的临界尺寸RC约为100 nm,这对于进一步明确低温下强关联锰氧化物体系中的复杂磁结构及其低温相图是很有帮助的。第六章是对本论文工作的总结,并简要叙述了工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09-04-01)

李琦,贺青,王杭栋,杨金虎,杜建华[8](2006)在《Sr_2Fe_(1-x)Co_xMoO_6体系中Co的元素替代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成功制备具有双钙钛矿结构Sr2Fe1-xCoxMoO6系列样品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输运性质和磁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随着Co替代浓度x值的增加,样品的电阻率-温度关系由半金属行为转变为半导体行为,其室温电阻率从3.9×10-5Ω.cm增大到6.0×10-1Ω.cm;样品由亚铁磁体转变成反铁磁体,其磁相变温度TN值也随之下降;Co对Fe的部分替代使其磁电阻效应受到抑制.基于对其电子结构的分析,其磁电阻效应的起源以及Co的元素替代效应也在文中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6年11期)

李喜贵,陈镇平,路庆凤,魏桂森,魏建宇[9](2005)在《元素替代效应的正电子寿命谱与扫描电镜图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以铕元素对YBaCuO进行了由少到多的系列化替代并以固态反应法制成系列试样,在测定超导转变温度后,以正电子湮没技术获取了各试样的寿命谱,用扫描电镜摄取了同一试样的断层照片,对谱图与照片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替(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正电子谱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4-01)

谭明秋,陶向明,张其瑞,徐亚伯[10](1995)在《高T_c氧化物超导体的元素替代效应(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同题系列文章的第叁部分。主要总结了几种特殊元素替代效应的有关最新结果,包括如YBCO单晶体CuO_2平面和Cu-O链Cu位的3d过渡族元素替代,(Y,Pr)Ba_2Cu_3O_(7-δ)的问题,阳离子替代和氧的化学计量比的改变而引起的各向异性物性的改变,氧化物超导体超晶格和电子型超导体(Nd,Ce)_2CuO_4系列的元素替代效应及其与空穴型超导体的比较。最后详细讨论了费密液体图像失效的Luttinger液体理论和有关高温超导体元素替代效应的一些推论。(本文来源于《物理学进展》期刊1995年02期)

元素替代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室温磁制冷技术因其高效节能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为了推动这项技术的早日应用化,人们重点研究几种巨磁热效应材料,MnFeP_(1-x)Ge_x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室温区磁制冷材料。本文工作重点研究了几种元素替代对MnFeP_(1-x)Ge_x系列化合物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微结构。具体如下:1.使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作了MnFe_(1-y)Z_yP_(1-x)Ge_x(Z=Co,Ni;x=0.16,0.17,0.18,0.19,0.20,0.23,0.33;y=0.05,0.10,0.15)系列化合物样品,并研究确定了最佳制作工艺过程。2.对所得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振动样品磁强计的磁性测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系列化合物的物相结构和磁性。实验结果分析表明,MnFe_(1-y)Z_yP_(1-x)Ge_x(Z=Co,Ni;x=0.16,0.17,0.18,0.19,0.20,0.23,0.33;y=0.05,0.10,0.15)系列化合物样品均呈Fe2P型六角结构,在没有掺杂元素的情况下,随着Ge元素的增多,晶格常数a逐渐增加,晶格常数c逐渐减小。掺杂元素时,随着掺杂量增加,晶格常数a逐渐减小,晶格常数c逐渐增加。而掺杂后样品的磁性普遍随着掺杂元素的浓度增加而降低,样品的居里温度也随着掺杂元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相比之下Ni元素掺杂比Co元素掺杂对样品的居里温度的影响更大。3.对MnFeP_(0.77)Ge_(0.23)化合物进行X射线精细结构的测量。通过X射线精细结构数据分析确定了该化合物的微结构,即具体原子的占位及其配位数和配位原子间距。Fe占据3f晶位,Mn占据3g晶位,P和Ge随机占据2c/1b晶位,证实了六角形晶格模型建立的准确性。本研究工作对室温磁制冷材料Mn FeP_(1-x)Ge_x系列化合物性能的改进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素替代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姜英龙,李军,于剑.数据挖掘驱动的BiFeO_3-BaTiO_3铁电陶瓷元素替代效应[J].科学通报.2018

[2].鲍迪.元素替代对MnFeP_(0.77)Ge_(0.23)化合物磁性与磁热效应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3].唐国威,孙元伟,苏晓波,周开文,严嘉琳.Al元素的替代对Gd_2CoSi_2居里温度和磁热效应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吴文彬.元素替代和掺杂对Mn(Fe,Co)Ge基合金的磁性与磁热效应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5].李福安,松林,王高峰,特古斯.P元素的替代对LaFe_(11.4)Si_(1.6)的磁热效应影响[J].稀土.2014

[6].李玉科.1111相铁基超导体LnFeAsO的元素替代效应[D].浙江大学.2010

[7].高湉.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中的元素替代、电子向列有序与畴壁钉扎效应研究[D].上海大学.2009

[8].李琦,贺青,王杭栋,杨金虎,杜建华.Sr_2Fe_(1-x)Co_xMoO_6体系中Co的元素替代效应[J].物理学报.2006

[9].李喜贵,陈镇平,路庆凤,魏桂森,魏建宇.元素替代效应的正电子寿命谱与扫描电镜图的对照研究[C].第九届全国正电子谱学会议论文集.2005

[10].谭明秋,陶向明,张其瑞,徐亚伯.高T_c氧化物超导体的元素替代效应(Ⅲ)[J].物理学进展.1995

标签:;  ;  ;  ;  

元素替代效应论文-姜英龙,李军,于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