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免疫论文-梁姗姗,裴杰灵,杨恩卓,王洪海,沈洪波

电击免疫论文-梁姗姗,裴杰灵,杨恩卓,王洪海,沈洪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击免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电穿孔,DNA疫苗

电击免疫论文文献综述

梁姗姗,裴杰灵,杨恩卓,王洪海,沈洪波[1](2015)在《电击介导新型结核分枝杆菌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DNA疫苗的体内转化效率,增强抗原的体内表达,本研究选用慢病毒来源的表达载体pFUW构建新型重组DNA质粒pFUW-Ag85B-Rv3425。用重组质粒DNA对C57BL/6小鼠进行肌内免疫后,立即利用电脉冲核酸药物导入仪在DNA免疫部位施以电压的免疫策略,于第3次免疫2周后检测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新型重组DNA质粒pFUW-Ag85B-Rv3425在电击介导下能刺激机体产生更强烈的体液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倾向于Th1型,显着增强CD8+T细胞和CD27+B细胞增殖。研究表明,电击介导重组DNA质粒pFUW-Ag85B-Rv3425免疫小鼠能增强免疫效果,有望成为新型的结核分枝杆菌疫苗免疫策略。(本文来源于《微生物与感染》期刊2015年05期)

贺英[2](2006)在《Hyal2在电击后心脏组织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前电击伤(死)案件随着电力事业蓬勃发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法医学检案中用低压电来自杀或谋杀的案件也不少见。目前国内外法医学家在生前电击伤(死)和死后电击伤的鉴别及电损伤时间的推断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为了准确鉴别生前电击和死后电击伤以及损伤时间的准确推断,我们设计了该实验。方法1.利用220V交流电(50Hz, 150-200 mA)电击Wister大白鼠胸部(心脏体表投影位置)30秒钟复制动物模型。2.电击后在不同时间(1h、2h、3h、6h、8h、12h、1d、2d、3d、6d、12d)断颈处死,手术打开胸腔,取出心脏,PBS液冲洗后,将标本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作病理切片(5μm)。3.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用Hyal2为一抗标记心肌组织,观察其在心肌组织的分布及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伤后1至6小时,心肌多灶性变性坏死,变性坏死区内肌细胞广泛断裂,部分心肌细胞呈波纹状;心肌胞浆凝聚、均质变、嗜酸性变,部分心肌横纹不清,胞核固缩、深染、扭曲,部分核伸长,部分核染色质边集、核膜增厚、呈空泡状;心肌间隙增宽,水肿,部分区域散(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06-05-01)

周玉[3](2006)在《电击方法免疫流感病毒DNA疫苗保护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H5N1亚型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DNA疫苗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保护效果研究;以pIRES为载体构建的双表达质粒抗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攻击的交叉保护效果研究。 (一)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1997年第一次突破种属障碍传给人类,至今仍在各大洲广泛存在,影响世界经济秩序并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对此需预先接种疫苗进行有效防范。DNA疫苗是能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一种新型疫苗,HA和NA是流感病毒感染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包膜糖蛋白,HA和NA的DNA疫苗对抗流感感染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本文将A/Chicken/Henan/12/2004(H5N1)禽流感病毒的DNA片段HA、NA克隆入pCAGGSP7载体,构建HA和NA DNA疫苗,电击法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免疫两次,间隔叁周,加强免疫后一周,用致死剂量H5N1型病毒A/Chicken/Henan/12/2004(H5N1)的小鼠适应株感染小鼠。从小鼠存活率、肺部病毒滴度、抗体应答水平及体重丢失率等方面检测疫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HA和NA DNA疫苗能有效保护小鼠抵御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攻击;为与H5N1亚型HA和NA的DNA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本文同样采用H1N1亚型(A/PR/8/34)HA和NA的DNA疫苗,以相同方式免疫小鼠,在致死量同型病毒攻击后,也取得了有效的保护。(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赵晓民,张强哲,段明星,何宏轩,秦曦明[4](2005)在《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和活体电击免疫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H5N1)的HA基因克隆到质粒pcDNA4/His鄄Max和pRc/CMV上得到真核表达质粒pC4H5和pCMVH5。将pC4H5和pCMVH5经活体电击和肌肉注射接种于3周龄SPF鸡的右腿内侧,并设空白质粒对照。二次免疫后第二周用104.2ELD50的同源病毒进行攻击。结果pC4H5和pCMVH5活体电击免疫SPF鸡能诱导产生持续表达的高水平特异性抗体,可产生100%的保护率,并能有效地阻止H5N1病毒攻击后病毒在泄殖腔的排出,而肌肉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在攻毒后全部发病并死亡。结果表明活体电击免疫是一条可以与基因枪免疫相媲美甚至优于基因枪免疫的有效免疫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5年05期)

邵枫,林文娟,王玮雯[5](2003)在《电击信号应激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可能参与电击信号应激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 利用以电击装置为信号的情绪应激免疫调节作用动物模型 ,观察情绪应激后 2个小时 ,大鼠全脑的c fos原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动物相比 ,以电击装置为信号刺激的情绪应激组大鼠明显表达c fos的脑区包括额皮质、扣带皮质、杏仁体、前连合核、下丘脑背内侧核弥散部、弓状核、孤束核等。结论 这些核团可能参与了电击信号应激的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期刊2003年02期)

邵枫,林文娟,王玮雯,郑丽[6](2000)在《电击信号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足电击及以电击装置为信号刺激所诱发的情绪应激对大鼠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及内分泌的影响。 结果表明每天10分钟,共6天的足电击对大鼠抗特异性抗原OVA的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无明显作用,而此电击作 用结合每天10分钟,共8天的情绪应激则可显着降低大鼠体液免疫反应及脾脏指数。同时该应激可显着提高大鼠 血儿茶酚胶和皮质酮水平。该研究证明了情绪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对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HPA)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刘小山,宋一璇,毕启明,罗斌,侯景辉[7](1998)在《电击死心房肌中心钠素改变的免疫组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电击死者心房肌中心钠素(ANP)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电击死组右心房肌中ANP颗粒明显减少,此变化有助于电击死的诊断,并为临床电击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1998年03期)

陈忆九,赵子琴,顾云菊,黄光存[8](1997)在《电击死心肌肌红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应用ABC法对电击致死组与对照组心肌肌红蛋白(Myoglobin,Mb)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同时以常规H.E染色作比较.结果发现:ABC法染色时,对照组心肌Mb呈小灶性脱失,电击致死组心肌Mb是片状脱失伴Mb颗粒弥散至心肌间质。表明电击致死者心肌友生缺血性损伤。此结果可为电击致死者的法医学检验提供辅助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1997年01期)

路长林,崔瑞耀,王成海,祝元祥,朱鹤年[9](1988)在《电击足底应激时大鼠脑和垂体β内啡肽和神经降压素样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研究了电击足底(FS)应激时,大鼠脑和垂体内β内啡肽(ir-β-EP)和神经降压素样免疫活性物质(ir-NT)含量的变化。发现电击刺激2min后立即断头组,大鼠垂体内ir-β-EP含量减少非常显着,下丘脑内的含量则明显增加,而垂体和下丘脑内ir-NT的含量均明显增加。电击后20min组,大鼠垂体内ir-β-EP含量升高,下丘脑内的含量明显减少,而垂体和下丘脑内的ir-NT的含量均有减少。结果提示,电击应激时早期垂体可能释放ir-β-EP增加,而垂体和下丘脑可能释放ir-NT减少。(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1988年03期)

电击免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目前电击伤(死)案件随着电力事业蓬勃发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法医学检案中用低压电来自杀或谋杀的案件也不少见。目前国内外法医学家在生前电击伤(死)和死后电击伤的鉴别及电损伤时间的推断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为了准确鉴别生前电击和死后电击伤以及损伤时间的准确推断,我们设计了该实验。方法1.利用220V交流电(50Hz, 150-200 mA)电击Wister大白鼠胸部(心脏体表投影位置)30秒钟复制动物模型。2.电击后在不同时间(1h、2h、3h、6h、8h、12h、1d、2d、3d、6d、12d)断颈处死,手术打开胸腔,取出心脏,PBS液冲洗后,将标本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作病理切片(5μm)。3.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用Hyal2为一抗标记心肌组织,观察其在心肌组织的分布及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伤后1至6小时,心肌多灶性变性坏死,变性坏死区内肌细胞广泛断裂,部分心肌细胞呈波纹状;心肌胞浆凝聚、均质变、嗜酸性变,部分心肌横纹不清,胞核固缩、深染、扭曲,部分核伸长,部分核染色质边集、核膜增厚、呈空泡状;心肌间隙增宽,水肿,部分区域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击免疫论文参考文献

[1].梁姗姗,裴杰灵,杨恩卓,王洪海,沈洪波.电击介导新型结核分枝杆菌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初探[J].微生物与感染.2015

[2].贺英.Hyal2在电击后心脏组织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

[3].周玉.电击方法免疫流感病毒DNA疫苗保护效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4].赵晓民,张强哲,段明星,何宏轩,秦曦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和活体电击免疫试验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5

[5].邵枫,林文娟,王玮雯.电击信号应激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

[6].邵枫,林文娟,王玮雯,郑丽.电击信号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

[7].刘小山,宋一璇,毕启明,罗斌,侯景辉.电击死心房肌中心钠素改变的免疫组化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8

[8].陈忆九,赵子琴,顾云菊,黄光存.电击死心肌肌红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7

[9].路长林,崔瑞耀,王成海,祝元祥,朱鹤年.电击足底应激时大鼠脑和垂体β内啡肽和神经降压素样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8

标签:;  ;  ;  

电击免疫论文-梁姗姗,裴杰灵,杨恩卓,王洪海,沈洪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