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成人创伤性畸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足踝部马蹄畸形,Ilizarov技术,成人创伤
成人创伤性畸形论文文献综述
伍瑞忠[1](2016)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创伤后足踝部马蹄畸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在成人创伤后足踝部马蹄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创伤后足踝部马蹄畸形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8.6±3.5)岁。通过分析患者的致伤原因以及畸形特点,选取适当的软组织松解及有限截骨术,并在术后辅以个体化的Ilizarov矫形器。根据患者康复情况不断调节残余畸形。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马蹄畸形基本矫正,可正常及负重行走,踝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术后随访仅有1例患者轻度复发,畸形10°;2例发生针道感染,经处理后感染得到控制;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截骨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末次随访时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nternational congenital clubfoot study group,ICFSG)评分标准为患者患足评分,优足4例,良足11例,可足2例。结论 Ilizarov技术在成人创伤后足踝部马蹄畸形矫治中矫正效果较好,术后复发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宋旗[2](2013)在《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的矫形与双柱固定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评价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双柱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初发组术后关节屈伸功能角度改变为(123.11±3.98)°;复发组术后屈伸角度功能改变为(139.45±7.94)°。Flynn评分:初发组优4例,良0例,可0例,差2例;复发组优21例,良0例,可2例,差1例;初发组和复发组患者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患者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柱固定治疗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早期治疗效果更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3年30期)
肖进,吴文,赵晓亮,魏冀荣,郭晓泽[3](2012)在《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的矫形及双柱固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肱骨髁上截骨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22例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8~29岁,平均21岁。既往均有肱骨髁上骨折病史;初次骨折后3个月~1年,平均6个月出现肘内翻畸形;出现畸形后4~17年,平均8年入院手术。术前患侧肘关节提携角为肘内翻16~25°,平均20.6°。肘关节功能采用Flynn评分均为差。术中行肱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以2块重建钢板塑形后分别置于肱骨内外侧柱以固定截骨断端。术后无需外固定,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提携角为肘外翻0~10°,平均7.5°。患者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3周,平均10周。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无肘内翻复发。末次随访时Flynn评分优17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91%。结论采用肱骨髁上截骨加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高,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2年04期)
刘营杰,郭根成,郑丽娜[4](2009)在《成人创伤后Madelung畸形的外科矫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桡骨远端骨折是全身最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1],多数经手法复位、外固定等治疗可恢复正常解剖关系和关节功能,然而由于早期延误、手法不当、骨折再移位等原因,骨折对位欠佳,往往导致后期出现腕部Madelung畸形(图1-A),严重影响腕(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09年09期)
刘月驹[5](2009)在《成人前臂创伤性畸形3例报告及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成人前臂创伤性畸形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报告3例成人前臂创伤性畸形的临床资料,结合迄今为止已报告的7个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成人前臂创伤畸形以前臂弯曲为特点,往往伴有前臂旋转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结果:第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结果前臂畸形不能纠正,半脱位的近端尺桡关节不能复位,前臂旋前60度,旋后70度,但在旋转时伴有桡骨头的弹进弹出。第2例患者接受了尺桡骨的多平面截骨矫形,完全恢复了前臂旋转和外形,第叁例病人接受尺骨多平面截骨矫形后成功复位了近端尺桡关节,术中前臂旋前80度,旋后90度,但由于肌肉严重挫伤,术后叁个月前臂旋前60度,旋后85度。平均随访3-12个月。结论:前臂创伤性畸形常见于17-19岁骨骼发育成熟的个体,多为前臂进入机器传送带遭到轴向挤压和或旋转暴力所致,除了明显的外观弯曲畸形,还可以伴有尺桡骨的骨折或者临近关节的脱位,造成前臂旋转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根据受伤机制,可以分为叁类:1尺桡骨仅有一个弯曲的2尺桡骨均弯曲3伴有骨折和或近远端尺桡关节脱位的。治疗上1对于单纯尺桡骨仅有一个弯曲的,可以试行麻醉下手法复位2对于第2型和第3型手法复位困难,多平面截骨矫形是获得解剖复位和良好功能的唯一途径,是绝对的手术适应症,但是如果患者肌肉等软组织损伤严重,术后可以出现前臂旋转程度的丢失,造成旋转功能不良。(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9-03-01)
成人创伤性畸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评价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双柱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初发组术后关节屈伸功能角度改变为(123.11±3.98)°;复发组术后屈伸角度功能改变为(139.45±7.94)°。Flynn评分:初发组优4例,良0例,可0例,差2例;复发组优21例,良0例,可2例,差1例;初发组和复发组患者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患者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柱固定治疗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早期治疗效果更令人满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人创伤性畸形论文参考文献
[1].伍瑞忠.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创伤后足踝部马蹄畸形[J].实用骨科杂志.2016
[2].宋旗.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的矫形与双柱固定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
[3].肖进,吴文,赵晓亮,魏冀荣,郭晓泽.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的矫形及双柱固定[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
[4].刘营杰,郭根成,郑丽娜.成人创伤后Madelung畸形的外科矫治[J].中医正骨.2009
[5].刘月驹.成人前臂创伤性畸形3例报告及回顾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9
标签:足踝部马蹄畸形; Ilizarov技术; 成人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