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空气低温氧化论文-张大勇

注空气低温氧化论文-张大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注空气低温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低温氧化,注空气

注空气低温氧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大勇[1](2019)在《开发超稠油中低温氧化注空气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低温氧化影响超稠油黏度为基础,分析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注空气可行性与实施方法。希望能够提高油藏开发时间,最大化油藏开采能力。(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李芳芳,杨胜来,王继良,高启超,吴蔚[2](2017)在《注空气低温氧化作用对稠油组成及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稠油低温氧化作用机理及对原油组成及性质的影响规律,以辽河油田齐40稠油为例,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研究了稠油注空气低温氧化机理以及温度和催化剂对低温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氧化反应后,体系压力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低温氧化反应为吸氧反应,120℃氧化反应、180℃氧化反应、120℃催化氧化反应和180℃催化氧化反应的耗氧率分别为43.87%、58.46%、52.53%和62.89%。原油在反应过程中既发生大分子的断键反应也发生小分子的缩合反应,氧化反应后原油SARA组成中饱和烃、芳香烃和沥青质含量增加,胶质含量减少。氧化反应会导致稠油黏度增加,120℃氧化反应、180℃氧化反应、120℃催化氧化反应和180℃催化氧化反应后稠油黏度增加幅度分别为17.63%、34.00%、18.22%和38.50%。低温氧化反应速率及耗氧量与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有关,温度越高,反应越快,耗氧量越高;催化剂环烷酸锰和环烷酸钴的加入可增强氧化反应活性,提高反应速率和耗氧量。(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7年04期)

周平[3](2016)在《轻质油注空气低温氧化反应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轻质油油藏(辽河油田某区块)注空气低温氧化反应的反应规律,在实验室运用反应釜进行了不同时间、压力和温度以及其他因素条件下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氧化反应主要生成了一氧化碳、烃类气体、二氧化碳和水以及烃类氧化物;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的增加,低温氧化反应速率增加,相比较,温度对低温氧化反应过程的影响程度远比压力的要强。同时,反应中加入催化剂、去离子水和粘土矿物以及搅拌对氧化反应的反应速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族组分分析,低温氧化后饱和烃含量不变,芳香烃和胶质含量减小,沥青质含量增加,反应后脱气油粘度增加,这对矿场进行注空气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周广健,秦玉才,李强,莫周胜,张晓彤[4](2016)在《驱油剂对稠油注空气低温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空气驱的安全性及稠油改质,通过静态氧化实验研究了驱油剂对稠油低温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研究选用的驱油剂都可以提高耗氧速率,特别是NaOH和PAM对耗氧速率的影响最为明显。通过族组成分析驱油剂对原油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温催化氧化使原油中的饱和分和芳香分向胶质和沥青质转化,而纳米微粒Fe3O4却可以明显的反转这种变化。研究结果对驱油剂的选取、提高空气驱油技术的安全性及扩大空气驱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腾飞[5](2016)在《注空气采油低温氧化催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注空气采油技术由于气源和成本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世界范围内众多专家学者对其驱油机理和现场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由于原油组成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对原油的低温氧化机理仍不明确,且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空气驱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重要难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采用静态氧化实验装置对原油及其族组分(即SARA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的低温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热重-差热测试(TG-DSC)和热重-红外联用测试(TG-FTIR)对原油及其SARA组分的低温氧化特性关系及氧化历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原油低温氧化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反应模型。原油低温氧化反应后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减少,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增加。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均可以促进原油低温氧化反应的进行。油藏条件下,SARA组分低温氧化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胶质>芳香分>饱和分,原油中胶质和沥青质等重组分含量越高,同等条件下原油的低温氧化活性越强。原油低温氧化反应主要生成羧酸、醇、酚和醚等氧化物以及少量的H_2O和CO_2,反应初期主要以氧化物为主,而随着反应的进行CO_2产量不断升高。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均是原油低温氧化反应中H_2O、CO_2、酚醇类和羧酸的主要来源,但醚类主要源于芳香分和胶质的低温氧化反应。原油低温氧化反应中CO_2的来源有2个:加氧反应生成的羧酸的脱羧反应;芳香烃氧化生成酚类过程中伴随生成的CO_2。饱和分和胶质生成CO_2的主要途径为脱羧反应,而对芳香分则两种途径均为CO_2来源。原油低温氧化反应中加氧反应和断键反应同时存在,SARA组分氧化特性是原油氧化特性的内在决定因素。在温度50-120℃时,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即可发生低温氧化反应,此时反应模式主要为加氧反应。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低温氧化反应模式逐渐向产热效率更高的断键反应转变。在注空气采油初始阶段,饱和分的低温氧化反应强度较低,此时芳香分和胶质等重组分的低温氧化反应是耗氧产热的重要途径,氧化产热积累导致油藏升温后,饱和分的反应活性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原油低温氧化反应的支柱反应,此时饱和分的低温氧化反应特性决定原油的氧化反应特性。为提高注空气采油安全性,从提高原油低温氧化反应速率角度提出了催化空气驱,对低温氧化催化剂进行了优选研究并对其低温氧化催化机理进行了分析。Mn、Co、Ni、Cu、Fe和Zn的金属盐对原油低温氧化反应均有促进作用,但是对同一金属元素,有机盐的催化效果要优于无机盐,优选催化剂为环烷酸钴。催化剂应用时注入方式应采用催化剂/空气交替段塞注入;催化剂应用于水驱油藏时,应在见水初期(产水率<30%)进行转注。催化剂对SARA组分低温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是对原油有效催化的内因,催化剂可以显着改变SARA组分的低温氧化反应历程,促进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氧化反应中含羟基氧化物和CO_2的产生,抑制芳香分和胶质氧化反应中醚类的生成。催化剂可以显着提高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的加氧反应和断键反应强度,且随着反应进行对断键反应的催化作用不断增强。本文在注空气低温氧化机理和原油低温氧化催化机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对注空气采油技术的相关科学研究和现场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6-01)

刘铉东[6](2016)在《稠油注空气低温氧化过程研究及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稠油注空气低温催化氧化采油技术是一种改善注蒸汽采油效果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无地域和气源限制、高效低成本、适应性强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注空气技术必须保证当空气突破时,采出井中氧气的浓度低于安全阈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不同原油的低温氧化反应活性;(2)埕北稠油低温催化氧化实验研究;(3)注空气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不同原油的低温氧化反应活性实验表明,惠州稀油、埕北稠油和鲁克沁超稠油的低温氧化反应级数分别为0、0和1级反应,反应活化能分别为77.279、59.670和53.276kJ/mol。随着原油粘度的上升,原油的低温氧化反应级数由0级变为了1级,反应活化能下降。原油重组分(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越高,低温氧化反应活性越强。键能法计算表明,低温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过程,原油的重组分含量越高,低温氧化反应的平均放热量越高。尽管稠油的低温氧化反应活性较强,但其反应速率仍较低。因此,采用了 5种有机酸金属盐催化埕北稠油低温氧化反应过程,其催化活性强弱为FeL>CuL>ZnL>NiL>MnL。当FeL用量为1.5%、反应温度为120。C、反应压力为8MPa时,反应24h后,氧气浓度由非催化时的14.36%降至4.52%,低于安全阈值5%。低温催化氧化后,氧化油的轻组分含量上升,酸值上升。FeL具有催化氧化反应和催化裂化反应的双重作用。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FeL存在时,稠油的低温氧化反应由非催化的零级反应变为1级反应,Arrhenius活化能从59.670kJ/mol降至47.007 kJ/mol,降低了 21.22%。FeL可提高稠油低温氧化反应的放热量,有利于注空气采油。单管驱替实验表明,单纯水驱、注氮气和注空气的最终采出程度分别达到32.97%,48.86%和60.25%。空气驱过程中,低温氧化反应热可使填砂管升温约12。C。同时,重力分异作用使得空气置换高粘度的氧化油进入到水窜通道中,形成高粘原油段塞,封堵高渗透通道。注空气采油是集氮气驱、低温氧化热效应和氧化油封堵调剖于一体的采油过程。双管驱替实验表明,高渗管和低渗管的采出程度分别达到53.22%和31.57%,较直接水驱分别提高了 20.89%和12.16%,综合采收率达到49.11%,较直接水驱提高了 23.03%。注空气可有效的扩大油藏波及系数,提高非均质高含水期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可作为稠油油藏“叁采”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6-06-01)

侯启东[7](2016)在《稀油注空气开发强化低温氧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油注空气开发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该技术对于注水困难的低渗透油田和注水后期含水率高的油田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然而目前注空气技术在我国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低温氧化过程中氧气未能高效的消耗会使氧气过早突破造成生产井氧气浓度过高,导致极大的安全风险。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提出了强化低温氧化的技术:通过在注气井端人工点火至300℃,高效耗氧形成稳定传播的氧化前缘。本文首先从稀油低温氧化室内实验研究方法入手,探索出适用于研究原油低温氧化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并运用该实验方法对原油的氧化特性,氧气浓度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室内低温氧化动力学基础分析实验。在低温氧化动力学的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强化低温氧化物理模拟实验,得到启动温度对于低温氧化基础参数以及氧化前缘稳定性传递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加速量热仪是一种高压绝热仪器适用于研究原油低温氧化动力学,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建立了以油砂作为实验样品,开口流动的实验方法。测试结果稀油低温氧化放热特性比较一致,稀油低温氧化活化能约为180kJ/mol。氧气浓度对原油本身的氧化活性影响不大,原油的活化能基本不变,低温氧化过程中氧气浓度的反应级数约为0.7左右。300℃启动温度相比200℃启动温度,低温氧化反应速率更快,越容易形成稳定传播的氧化前缘。出口端氧气浓度更低安全性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邱林[8](2016)在《注空气低温氧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注空气低温氧化是一种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比较有效的方法,它既能发挥注气的作用,又具有氧化产生的其他效果。重质原油能够部分地被低温氧化成轻质原油,放热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达到烟道气驱或N_2驱的效果,提高储量的动用程度。以辽河油田新杜1块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注气压力、生产井井底压力、注气速度、注气量等相关参数,并对注气提高采收率效果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刘宇程,廖斯丞[9](2015)在《注空气低温氧化辅助热采废水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注空气低温氧化辅助热采废水的处理进行实验研究,先进行混凝处理,再分别采用Fenton氧化法和二氧化氯氧化法对废水氧化处理。结果表明后者效果较好,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为300 mg/L,催化剂活性炭-Ni投加量为2.5 g/L,反应2 h,COD_(Cr)降低至129.14 mg/L,去除率达到95.29%,出水无色透明。二氧化氯氧化法适合于海上油田注空气低温氧化辅助热采废水的处理。(本文来源于《油气田环境保护》期刊2015年06期)

高动超,秦玉才,胡月婷,周广键,田鹏[10](2015)在《稠油注空气低温氧化产物分析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压反应釜内模拟稠油低温氧化反应,采用TY-3160氧气分析仪检测反应前后尾气中氧含量变化,NDJ-4A电位滴定仪检测氧化前后稠油中氧化产物含量的变化,通过对尾气氧含量和氧化产物定量分析,探究非催化和催化条件下的氧化机制。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盐作为主催化剂不仅加速氧化反应进行,还影响氧化产物的选择性,催化反应有利于羧酸和醛酮的生成;反之有利于醇的生成。(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注空气低温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揭示稠油低温氧化作用机理及对原油组成及性质的影响规律,以辽河油田齐40稠油为例,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研究了稠油注空气低温氧化机理以及温度和催化剂对低温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氧化反应后,体系压力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低温氧化反应为吸氧反应,120℃氧化反应、180℃氧化反应、120℃催化氧化反应和180℃催化氧化反应的耗氧率分别为43.87%、58.46%、52.53%和62.89%。原油在反应过程中既发生大分子的断键反应也发生小分子的缩合反应,氧化反应后原油SARA组成中饱和烃、芳香烃和沥青质含量增加,胶质含量减少。氧化反应会导致稠油黏度增加,120℃氧化反应、180℃氧化反应、120℃催化氧化反应和180℃催化氧化反应后稠油黏度增加幅度分别为17.63%、34.00%、18.22%和38.50%。低温氧化反应速率及耗氧量与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有关,温度越高,反应越快,耗氧量越高;催化剂环烷酸锰和环烷酸钴的加入可增强氧化反应活性,提高反应速率和耗氧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注空气低温氧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大勇.开发超稠油中低温氧化注空气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运用[J].石化技术.2019

[2].李芳芳,杨胜来,王继良,高启超,吴蔚.注空气低温氧化作用对稠油组成及性质的影响[J].油田化学.2017

[3].周平.轻质油注空气低温氧化反应规律[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4].周广健,秦玉才,李强,莫周胜,张晓彤.驱油剂对稠油注空气低温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6

[5].王腾飞.注空气采油低温氧化催化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6].刘铉东.稠油注空气低温氧化过程研究及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D].西南石油大学.2016

[7].侯启东.稀油注空气开发强化低温氧化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8].邱林.注空气低温氧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刘宇程,廖斯丞.注空气低温氧化辅助热采废水处理[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5

[10].高动超,秦玉才,胡月婷,周广键,田鹏.稠油注空气低温氧化产物分析及机理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5

标签:;  ;  ;  ;  

注空气低温氧化论文-张大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