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术写作论文-郑咏滟

英语学术写作论文-郑咏滟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语学术写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POC混合式课程,英语学术写作,知识观,体裁意识

英语学术写作论文文献综述

郑咏滟[1](2019)在《SPOC混合式教学在英语学术写作课堂中的促学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基于"英语学术论文写作"SPOC混合式课程,构建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了学生在学术写作知识观和体裁意识方面的转变,以此考察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如何推进深度学习。结果表明,通过参与一系列线上、线下学习活动,学生逐渐转向社会建构知识观,也意识到体裁是在写作实践中进行社会建构。最后提出推进外语类混合式课程教学结构变革的若干建议,以期为现代信息技术和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外语电化教学》期刊2019年05期)

穆惠峰[2](2019)在《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能力的多维度量表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国际学术写作能力的多维度量表,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统计方法,结合我国大陆地区英语学习者的学术写作语料库,参照国际学术英语词汇表、学术英语搭配表,从任务完成情况、连贯与衔接、词汇来源和句式结构四个维度验证性分析学术英语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术写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嘉兴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月丽,徐宏亮[3](2019)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第一人称使用发展特征与身份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二语学术写作中,关于学习者自我指称发展特征的历时研究寥寥无几。本研究运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法,纵向考察了2008—2016年间中国英语学习者本、硕、博叁个阶段学术写作中第一人称使用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第一人称使用呈四种发展态势,在本硕阶段之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写作身份构建持续相对隐晦,但适切性与复杂性会随学习阶段的深入而不断优化。本研究认为,学习者学术写作身份构建与社会预期、教学导向等社会文化因素和身份定位、学习经历、学习信念等个体认知因素息息相关。学术写作教学应在重塑教师与学生身份概念、培养学习者的个体参与意识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研究前沿》期刊2019年03期)

高君,周惠[4](2019)在《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缓和语和增强语的语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语料库为研究工具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英语学术写作中缓和语和增强语的使用情况。数据分析基于两组学生学术写作语料: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学位论文各50篇。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缓和语和增强语的使用频率与本族语者相比有显着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少用缓和语而多用增强语;并且缓和语和增强语的语类分布差异主要体现在论文的结果与讨论部分,语用功能差异主要体现在读者导向上。本研究对提高学习者学术写作语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语言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刘应亮,柳加英[5](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和国际学者学术写作立场概括性对比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立场方面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学生学术写作的确定性特点,但鲜有研究关注学生学术立场中的概括性特征。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通过与国际学者对比,旨在探讨中国学生学术写作立场中的概括性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学术写作中使用的概括性标记显着多于国际学者,而国际学者明显使用了更多的限制性概括标记。此外,尽管对概括性特征的功能偏好相似,中国学生和国际学者在概括性标记的关注点和限制性概括标记的分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倾向于将主张概括至更大的范围以增强说服力,从而给人留下夸张的印象;而国际学者更倾向于限制学术写作的概括性,从而在学术立场方面建立起一种客观谨慎的形象。(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期刊2019年03期)

王秀文[6](2019)在《基于大学英语学术写作的课堂评价任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评价任务是以学习为中心评价(LOA)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评价任务具有何种特征才能真正促进学习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本文以大学英语学术写作课堂中的真实案例为基础,解析大学英语学术写作的课堂评价任务现状,进而参照标准参照考试(CRT)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结合教育新思想与新技术,提出要注意的各项要素和所遵循的步骤建议。(本文来源于《外语测试与教学》期刊2019年03期)

肖刚[7](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专业学生学术写作中的强势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功能词汇的一种,强势词比一般副词具有更多表现力。从语义表达上看,强势词具有提升强调程度的作用;从句法功能而言,强势词的出现使语句表达更为自然。本文根据强势词相关理论及中介语理论,采用了中介语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建语料库,探究强势词在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使用情况。本研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学术论文写作中英语专业学生在强势词词频上有何特点?2)与本族语者相比,学术论文写作中英语专业学生在强势词的搭配上有哪些异同?研究语料为青岛科技大学的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60篇和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篇,以及专修语言学、英语文学和英语教学等相关英语专业的20篇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作为对照,英语本族语者论文挑选自论文发现系统(DDS)和ProQuest。上述所有论文均为2013年至2018年的最近五年内成稿。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数据是由语料库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定性分析则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详细讨论。根据语料库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1)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过度使用和过少使用某些强势词的现象。2)与本族语者相比,二语学习者对强势词的语义韵有相似的理解,能够正确使用大多数强势词搭配,但误用现象经常出现,而且过多使用简单搭配。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英语专业学生强势词的使用出现诸多问题的因素包括母语的影响、副词性近义词习得的不足以及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当。本研究的发现对强势词的习得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也能为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及教师的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11)

严美红[8](2019)在《公共英语学术写作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公共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着重语言技能训练,轻思维能力培养的特点,在该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不完全具备当代教育要求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无法满足与专业相关的未来深造和职场交流需求。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本文对公共英语学术写作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展开探索与总结。(本文来源于《教育信息化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伍斌,胡志清[9](2018)在《汉语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学术写作中外壳名词使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自建的叁个期刊论文小型语料库,考察了外壳名词在汉语学术写作、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学术写作与英语本族语者学术写作中的使用情况,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外壳名词使用上的差异以及汉语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外壳名词使用上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英汉两种语言在外壳名词的使用频率及实现形式上存在显着差异:英语学术写作中外壳名词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汉语学术写作,且英语外壳名词的实现形式较汉语而言更为多样;(2)汉语学术写作中高频出现的外壳名词更多地出现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术论文中;(3)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外壳名词实现形式,在使用频率上和英语本族语者的使用情况差距不大,但对于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实现形式的英语外壳名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使用频率远不及本族语者。研究结果显示,英汉两种语言在外壳名词使用上存在差异,且汉语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学术写作中外壳名词的使用有影响,主要体现在高频词的使用以及外壳名词的实现形式上。(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期刊2018年00期)

王巧巧[10](2019)在《学术写作中中国英语学习者词串使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词串研究正逐渐成为语言学习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马,2009),词串的使用被视为在一个特定语域熟练使用语言的标志(Cortes,2004)。然而,尽管管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针对中国英语语言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比较研究却很少。在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中,有研究发现与中国英语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相比,博士研究生在词串使用上更接近国际专家水平(e.g.,徐,2012;王&李,2014);同时,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都属于教学体裁,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因此,针对中国英语语言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词串使用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学术写作和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比较中国英语语言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在学术写作中的词串使用特点。具体来说,本研究聚焦叁个方面——词串的结构,词串的功能以及词串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联。为达到这一目标,本文在两种分类机制的指导下,采用语料库方法进行研究。比较基于两个自建的语料库,每个语料库包含大约500000个词汇。此外,在分类机制方面,本研究采用 Biber,Johansson,Leech,Conrad和 Finegan(1999)对词串的结构分类和Hyland(2008a)对词串的功能分类标准进行分析。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在学术写作中,中国英语语言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在词串使用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一方面,两群体在词串使用方面有共同之处:(1)在结构上,两群体对介词和名词词串的使用均多于动词和小句类词串;(2)在功能上,研究导向型词串和文本导向型词串均占绝大多数,而参与导向型词串所占比例较小;(3)从词串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来看,两群体使用的研究导向型和文本导向型词串均大部分由介词和名词词串构成,参与型词串则主要由动词和小句类词串构成。另一方面,与中国英语语言学博士研究生相比,硕士研究生对某些词串的过度使用和不充分使用现象并存:(1)与博士研究生相比,硕士研究生使用的词串种类较多,使用频率明显更高,但与博士研究生使用的相同词串种类不足一半;(2)在结构上,无论是介词和名词词串还是动词和小句类词串,硕士研究生比博士研究生的使用频率都明显要高得多,但与后者相比,前者相对于介词和名词词串,更倾向于使用动词和小句类词串,他们使用的动词和小句类词串的种类显着多于后者,这表明博士论文比硕士论文更符合学术写作的文体特征;(3)在功能上,第一,硕士研究生更多更频繁地使用研究型词串,使用相对较少种类的文本型词串;第二,相较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使用的参与型词串显着较多,使用频率也明显更高,但其中大部分为介入型词串且包括模糊限制语can;以上两点说明硕士研究生倾向于隐匿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表明他们在学术写作中十分谨慎,或者说他们的自信程度不足;(4)从词串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上来看,首先,与博士研究生相比,硕士研究生在描述研究、表达观点、与读者互动等方面使用较多的是动词和小句类词串,再次印证了博士论文比硕士论文更符合学术写作的文体特征这一发现;此外,在使用不同词串来构建文本的灵活性上,后者不如前者。上述研究结果为学术写作中词串的使用和学术写作教学提供了启示,有助于提高中国英语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写作水平。此外,这项研究也有其局限性,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相关研究给出了建议。尽管有局限性,本研究仍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7)

英语学术写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依据国际学术写作能力的多维度量表,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统计方法,结合我国大陆地区英语学习者的学术写作语料库,参照国际学术英语词汇表、学术英语搭配表,从任务完成情况、连贯与衔接、词汇来源和句式结构四个维度验证性分析学术英语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术写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语学术写作论文参考文献

[1].郑咏滟.SPOC混合式教学在英语学术写作课堂中的促学效果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9

[2].穆惠峰.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能力的多维度量表实证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9

[3].王月丽,徐宏亮.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第一人称使用发展特征与身份构建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

[4].高君,周惠.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缓和语和增强语的语用研究[J].语言教育.2019

[5].刘应亮,柳加英.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和国际学者学术写作立场概括性对比研究(英文)[J].ChineseJournalofAppliedLinguistics.2019

[6].王秀文.基于大学英语学术写作的课堂评价任务设计[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9

[7].肖刚.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专业学生学术写作中的强势词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8].严美红.公共英语学术写作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

[9].伍斌,胡志清.汉语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学术写作中外壳名词使用的影响研究[J].外语教育.2018

[10].王巧巧.学术写作中中国英语学习者词串使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9

标签:;  ;  ;  ;  

英语学术写作论文-郑咏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