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患者45例的临床个性化护理方法与效果分析

老年痴呆患者45例的临床个性化护理方法与效果分析

曹俊杰

(南通紫琅医院康复一区江苏南通226006)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个性化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90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密封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普通组和个性组。普通组行常规化护理;个性组行个性化护理。评价:护理前后痴呆病理行为量表评分(QOL-A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痴呆病理行为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普通组分别23.23±2.34分、33.53±6.44分、18.73±3.13分,个性组分别为23.14±2.32分、33.56±6.12分、18.82±3.23分;护理后个性组痴呆病理行为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显著比普通组好,其中,普通组分别25.56±3.31分、30.71±6.45分、20.45±3.13分,个性组分别为28.57±4.31分、28.13±6.42分、21.82±3.42分,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个性化护理方法与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痴呆病理行为,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痴呆患者;临床个性化护理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157-02

老年痴呆为中枢神经变性疾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若无法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认知等功能进行性衰退。有研究显示,个性化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本研究就老年痴呆患者45例的临床个性化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90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密封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普通组和个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痴呆诊断标准,经头颅MRI或CT确诊,均接受大于3个月稳定剂量多奈哌齐等药物治疗,除外意识障碍和3个月内接受精神活性药物治疗者。

其中对照纳入45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18例,年龄63~79岁,年龄平均值(70.73±5.11)岁。体重最低41kg,最高82kg,体重平均值(63.24±1.31)kg。

个性组纳入45例,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年龄63~78岁,年龄平均值(70.14±5.25)岁。体重最低41kg,最高82kg,体重平均值(63.78±1.24)kg。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体重经χ2检验、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普通组行常规化护理,包括用药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肌肉、关节锻炼等,提供良好睡眠环境,完善基础护理;个性组在普通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1)整体评估。患者入院后,跟患者和家属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如精神状态、病情、个性特点、身体素质和认知能力等,以更好进行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制定。(2)个性化活动指导。给予患者穴位按摩、手指活动等指导,使用电话、培养兴趣爱好等,以提升其独立能力;根据患者情况,鼓励其多参加体育活动,如保健操、散步等,以促进大脑恢复。同时,训练患者沐浴、穿衣、饮食和大小便等生活能力,每次训练30min,每周2次。(3)个性化心理指导。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合理沟通,关心患者生活情况,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以缓解其负性情绪,避免出现敷衍或不耐烦表情;放慢说话语速,语气舒缓,态度温和。对伴有攻击行为者注意转移其注意力,采取情感疗法、适度身体保护性约束等;对行为紊乱者,注意多用肢体语言;对心境抑郁者,注意采取音乐疗法,多安排患者参与兴趣活动等。上述护理每次护理30min,每周2次。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护理前后痴呆病理行为量表评分(QOL-AD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分数越低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高)、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分,分数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

1.4数据处理

老年痴呆患者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痴呆病理行为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采取的为t检验(x-±s表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值低于0.05。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痴呆病理行为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普通组分别23.23±2.34分、33.53±6.44分、18.73±3.13分,个性组分别为23.14±2.32分、33.56±6.12分、18.82±3.23分;护理后个性组痴呆病理行为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显著比普通组好,其中,普通组分别25.56±3.31分、30.71±6.45分、20.45±3.13分,个性组分别为28.57±4.31分、28.13±6.42分、21.82±3.42分,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老年痴呆患者以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记忆力慢性进行性下降和社会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病情加重可导致其生活能力逐步减退[2-3]。认知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行为和日常生活受影响,需通过强化护理,提升其生活质量。个性化护理是新型护理措施,其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需求,注重患者、环境和护士的互相作用,为患者提供富有人性化色彩的护理,符合现代医学所提出的整体护理观念,充分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4-5]。个性化护理是在基础护理的同时,通过对患者的整体评估,充分考虑其个体特点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针对性。而个性化护理的实施主要体现在活动指导和心理护理两方面,通过不同心理疏导方法,可快速达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目的;通过活动指导,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的提升[6-7]。

本研究中,普通组行常规化护理;个性组行个性化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个性组痴呆病理行为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显著比普通组好,其中,普通组分别25.56±3.31分、30.71±6.45分、20.45±3.13分,个性组分别为28.57±4.31分、28.13±6.42分、21.82±3.42分,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这跟江皋轩,崔梅,李明秋等人[8]的研究结果有相似性,其研究显示,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个性化护理方法与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痴呆病理行为,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方晓华,高阳.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及其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5(5):2840-2841.

[2]王玲.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130-131,133.

[3]韩萍.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个性化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5):39-40.

[4]杜禾芳.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34):242-243.

[5]陈焕丽.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及功效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1(1):454-454.

[6]马凤仙,黄贤风,华韦等.老年痴呆患者的个性化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2015,21(9):169-170.

[7]陈艳.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4(5):323-323,324.

[8]江皋轩,崔梅,李明秋等.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2,18(12):126-127.

标签:;  ;  ;  

老年痴呆患者45例的临床个性化护理方法与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