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张东生辽宁省彰武县东六九年制学校
【摘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团结、合作、勤奋、进取的班级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要能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境促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班集体爱评价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6-0149-01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的基层组织,能否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团结、合作、勤奋、进取的班级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班集体的形成是班级的社会心理结构诸要素不断健康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结果。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需要教师用满腔的爱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一、以情动人,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其术”。教师只有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才能赢得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没有不论及师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学生是班主任沟通学生思想和情感最有效的手段。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积极主动的与他们沟通。适时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真诚的爱,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班主任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有你切实这样去做了,你才会真正理解高尔基的这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张冰是个性格孤僻的小男孩,他很少与人交谈,总是独来独往,上课总是精神恍惚,成绩很差,通过了解,我知道了他的家庭情况:其父母离异,父亲去了外地,他与奶奶和带病的爷爷一起生活,对父母的思念及对一个完整家庭的渴望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他就像一只孤独的小猫蜷缩在角落里舔着伤口,不主动走近别人,也不愿意与他人靠近。了解情况后我试着接近他,渐渐地,他开始相信我了,给我讲他家里的故事,讲记忆中小时侯那快乐的时光……在我的耐心开导下,他放下了心里沉重的包袱,同时,我也让同学们主动接近他,帮助他,一种久违的无邪的笑容展露在他的脸上时,我也欣慰的笑了。
二、以理服人,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培养正确集体舆论。舆论是风气的向导,优良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级舆论的大力配合。当好的风气还处于萌芽状态时,舆论力量发挥其“浇水施肥”的作用,使之更快的生根、开花、结果;当好的风气已经初步形成时,舆论力量应大力宣传、颂扬、倡导,帮助它发展、壮大、巩固;当好的风气受到挫折、干扰时,舆论应帮它鼓舞士气,排除干扰;当好的风气已经稳固,成为优良班风时,舆论应进行强化宣传,提出更高要求,使之成为班集体的优良传统。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健康的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保证集体的发展方向,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制定正确、具体、合理的奋斗目标。目标是一盏明灯,具有向导作用和激励作用。正确、具体、合理的班级奋斗目标,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手段,也是形成集体凝聚力的保证。确定目标应是合情合理的,为此目标的制定可试行“一大一小一经常”模式,即一学期一个大目标,一月一个小目标,一周一个训练点。如: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完成课堂练习、自觉完成家庭作业、自觉预习和复习这四个训练点的难度逐渐增加,有针对性,操作性较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较好的效果。目标一旦实现,能给师生带来心理上的满足。
健全完备评价机制。严格班集体的常规管理,是提高班集体教育质量的关键。学生求知欲旺,好胜心强,他们渴望得到认可,因此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让学生在评比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为较好的达到这一效果,在班内开展规范评比活动,健全完善评价机制,量化管理。我在班内开展“争夺小红旗”比赛,将学习、纪律、常规、卫生分块管理,将结果及时反馈。每月评选最佳小组和个人,使好学生和后进生都有被认同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三、以境促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班级是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尤其重要。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在班级管理中,不把学生放在被动地接受管理的位置,而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班级建设与管理的效力。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意识,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地位,让他们在班级设置的岗位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实现自我评价。如: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提高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程度,培养他们的班级责任感和与他人合作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班级管理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班主任随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我是组织者、指导者,我把工作细化,分到学生手中。如,谁负责开、关灯,谁负责开、关窗,谁负责给花浇水……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事,我都会安排专人负责,班干部和同学们监督其行为,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稍差一些,在同学们的共同督促下,逐渐有了主人翁意识,同学们都能把“班”当“家”。现在,班里遇到一些小问题,班干部都能自己解决,遇到一些大事,同学们也能出谋划策。总之,随着班级岗位责任制的开展,学生的责任感和与他人合作的人际关系及协调能力都有所增强。
总之,班集体的形成,体现了一个班的精神面貌和形象,反映了集体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班级精神,反映了全班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和意志状态。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需要持之以恒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