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鼠脑脊髓炎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ATF2,表达与调控
小鼠脑脊髓炎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张英俊[1](2017)在《小鼠感染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后大脑内ATF2和ATF3表达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主要感染1~3周龄的哺乳仔猪,常被称为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仔猪感染后可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死率可达20%~100%。小鼠可感染PHEV,常作为感染PHEV的病理模型。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小鼠感染PHEV后,激活转录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的表达也增加。ATF3可作为ATF2的下游靶基因,ATF2为JNK信号通路中的一员。除JNK信号通路外,ATF3还可由P53、TGF-β/smad和c-Myc等信号通路诱导激活。但是前期研究中仅发现JN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被激活。据此推测PHEV感染小鼠后,大脑中ATF3的高表达可能是由JNK信号通路所诱导的。若此推论成立,作为调控ATF3的上游基因ATF2也应呈现高表达。为验证上述假设,本实验对感染PHEV后不同时间段的小鼠大脑中的ATF2和ATF3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本实验首先构建了 PHEV急性感染小鼠的模型,采用颅内接种方式,以小鼠在接毒后第5天全部死亡的接种剂量最为最佳接种剂量。选取4周龄SPF雌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两组,接毒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接毒组以最佳接种剂量颅内接种PHEV,对照组以相同剂量颅内接种PBS。于接毒后的第1天,2天,3天,4天,5天每组随机选取3只小鼠进行剖杀。采取大脑,一部分固定于福尔马林溶液,另一部分冻存于液氮中。固定于福尔马林溶液中的大脑用于病理组织学病变的观察;冻存于液氮中的大脑,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TF2和ATF3 mRNA和蛋白在大脑内的表达情况。采用2-△△Ct相对表达量检测ATF2、ATF3和PHEV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半定量法检测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显示,小鼠感染PHEV后主要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病理损伤逐渐加重。同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ATF2、ATF3与PHEV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经相关性分析,ATF2和ATF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ATF2表达与PHEV之间呈正相关(p<0.01),ATF3和PHEV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1)。接毒第5天达到峰值,经One-Way ANOVA分析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小鼠感染PHEV后大脑中的病理损伤逐步加重,且随着ATF2的表达量的增高,ATF3表达和PHEV病毒载量也增高。小鼠感染PHEV后ATF3的高表达可能是JNK信号通路激活后由ATF2诱导调控的。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PHEV感染的神经细胞过程中ATF3高表达的机制指引了新方向,为深入解析PHEV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10)
贺文琦,石俊超,张竞,徐梦实,兰云刚[2](2016)在《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通过降低ZO-1的表达可致感染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成员,其感染仔猪的病理变化以非化脓性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为了明确具有典型嗜神经性的PHEV感染对BBB通透性的影响程度及其初步的机制,本研究开展了以下实验。材料方法本研究以PHEV易感的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模型,将0.1m L PHEV(TCID_(50)为(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01)
薛金月[3](2016)在《小鼠感染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后对大脑ATF3与MX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猪血凝性脑脊髓炎是由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PHEV)引起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3周龄哺乳期的仔猪,临床以仔猪呕吐、衰竭和/或明显的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死亡率达20%~100%,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PHEV具有嗜神经性,主要由感染部位经外周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传播,引起大脑呈现非化脓性脑脊髓炎的病理性损伤。MX1蛋白是一种抗病毒蛋白,由Ⅰ型干扰素(IFNα/β)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ATF3是激活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是转录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分裂和生存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可以使细胞增殖加速,与病毒的复制密切相关。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小鼠大脑皮层及神经瘤细胞N2a感染PHEV后,ATF3基因与MX1基因均呈差异表达。但这两种基因差异表达是否与病毒感染有直接的关系,其表达水平与PHEV病毒载量之间是否有相关性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PHEV感染后大脑中ATF3和MX1的表达水平,探索ATF3、MX1表达水平和PHEV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为阐明抗病毒蛋白和活性转录因子的作用机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建立PHEV急性感染小鼠模型,用0.1mL的PHEV(103TCID50/0.1mL)以颅内接种方式感染5周龄的雌性健康昆明小鼠,使小鼠在第5d全部死亡。之后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病毒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病毒组颅内注射0.1mL的PHEV,对照组接种相同剂量的PBS。在感染后第1~5d每天每组分别随机选3只小鼠剖杀,取大脑一部分于液氮中保存,进行荧光定量PCR;另一部分大脑固定于福尔马林溶液中,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发现,接毒后第1~2d的小鼠精神状态及饮食无明显异常;接毒后第3d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如弓背,两前肢呈“弹钢琴样”上下摆动;接毒后第5d小鼠瘫痪,抽搐死亡;对照组小鼠无异常反应。剖检发现接毒组小鼠大脑充血水肿;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接毒组小鼠大脑呈典型的非化脓性脑炎变化,如神经元固缩、坏死,小胶质细胞增多,卫星现象及“血管套”形成。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接毒组小鼠大脑ATF3和MX1基因表达水平与PHEV病毒载量均升高,且ATF3和MX1基因表达水平与PHEV的病毒载量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性极显着(p<0.01)。对不同感染时间段小鼠大脑PHEV病毒载量和ATF3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感染第1~4d小鼠与第5d小鼠之间病毒载量和ATF3基因表达水平均呈现显着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小鼠感染病毒后大脑ATF3、MX1蛋白及PHEV的胞浆中均有棕黄色阳性信号,且大脑中ATF3蛋白、MX1蛋白表达量和PHEV均增加。(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李晓波,付瑞,王吉,卫礼,王淑菁[4](2015)在《小鼠脑脊髓炎病毒RT-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小鼠脑脊髓炎病毒RT-PCR方法并对方法进行初步应用。方法根据NCBI发表的TMEV GD VII株(GI:62039)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建立RT-PCR方法,验证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脑腔接种方式感染9只BALB/c小鼠,感染后第6天采集动物的脑、心、肝、脾、肺、肾、盲肠内容物和血清等样本,用建立的方法进行检测;同时检测100份小鼠盲肠内容物样本,对方法进行初步应用。结果以GD VII RNA为模板,建立的RT-PCR方法能够扩增出约371bp的单一目的条带,敏感性验证显示能够检测到的最低GD VII c DNA量为0.69pg/μL;以脑心肌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小鼠诺如病毒及正常小鼠脑组织为对照进行方法特异性验证,均未出现目的条带。脑腔接种感染小鼠,所有小鼠在接种第3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后肢麻痹等症状,其中2只小鼠于第5天死亡;采集心、肝、脾、肺、肾、脑、盲肠内容物及血清等样本进行检测,所有小鼠的脑组织均检测到GD VII RNA,而其他组织均未检测到;对100份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建立的TMEV GDVII株RT-PCR方法能够高效的检测小鼠组织中的病毒感染,可作为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有力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赵家宽,岳慧青,张竞,兰云刚,田忠华[5](2015)在《猪血凝性脑脊髓病毒刺激小鼠树突状细胞成熟及炎性因子分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ro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感染机体后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激活状况,以及DC在PHEV感染过程中参与免疫应答的能力,本试验分离了BALBc小鼠骨髓细胞,并通过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8d,获得纯度约77.69%的DC。将PHEV接种DC后,分别对其表面成熟标志分子CD40、CD80、MHCⅡ类分子以及分泌炎症因子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PHEV感染DC后T细胞共刺激分子CD40、CD80及MHCⅡ均有一定程度的上调,同时DC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能力显着增强,尤其IL-1β的mRNA表达量增高近10倍。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刺激后DC模式识别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TLR4和TLR9表达量变化不明显,TLR7的表达受到抑制;但Rig-I的表达量显着增加。结果表明,PHEV在体外能有效的活化DC并促使其成熟为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潜在的激活T、B淋巴细胞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何叶,周平,苏高莉,孙秀萍,刘立卓[6](2012)在《滴鼻途径感染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小鼠的免疫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石蜡切片、ELISA等方法,通过对小鼠脾脏病理组织学观察以及脾脏指数、IL-2、IFN-γ和TNF-α等重要细胞因子的检测,研究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HEV)感染不同周龄(4、6周龄)BALB/c小鼠后的免疫动态变化特点。结果显示,无论是4周龄还是6周龄小鼠,在被HEV感染后的1~3d,脾小体生发中心增大并在红髓有多量浆细胞出现,第4天脾小体开始缩小,其周边和中央动脉周围有多量淋巴细胞聚集,到第5天脾小体生发中心消失并在其周边和中央动脉周围淋巴细胞增多。另外,脾脏指数和血清中的TNF-α、IFN-γ、IL-4浓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IL-2含量变化不明显,而IL-10含量较少几乎检测不到。结果表明,HEV感染初期,小鼠对侵入的病毒做出一定的免疫应答,但是随着病毒复制,病毒量的增大,小鼠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同时不同周龄小鼠的被检指标降低或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同,表明HEV的免疫、发病与小鼠感染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高丰,兰云刚,贺文琦,赵魁,成军[7](2012)在《经滴鼻途径感染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小鼠的免疫动态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外对猪血凝生脑脊髓炎病毒(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特异性诊断及病原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而对PHEV免疫发病相关的机制,尤其是细胞因子在发病中的作用,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明确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与PHEV所致损伤之间的关系,以及病毒与宿主免疫细胞的相互作(本文来源于《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7-01)
谢军芳,佟巍,侯丽波,乔红伟,丛喆[8](2009)在《小鼠脑脊髓炎病毒标准血清制备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小鼠脑脊髓炎病毒(TMEV)标准血清,建立ELISA检测方法,实现一种病毒多种检测方法的比对研究。方法用TMEV感染3周龄SPF级BALB/c小鼠,制备免疫用抗原。分别在0、7、14 d以腹腔注射的方式免疫SPF级6~8周龄BALB/c小鼠,免疫血清用IFAI、EA法进行鉴定;TMEV感染BHK-21细胞,制备ELISA抗原,确定酶结合物、抗原和标准阳性血清的最佳工作浓度,建立TMEV ELISA检测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制备TMEV免疫血清,以IFAI、EA测定血清效价分别为1∶640和1∶320,与痘苗病毒、小鼠肺炎病毒、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和呼肠孤病毒-Ш型均无交叉反应;建立了ELISA检测方法,确立了各种试剂的最佳工作浓度,其中酶结合物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00,抗原为2.5μg/mL,阳性参考血清为1∶200;ELISA检测灵敏度为1∶3200。板内特异抗原、正常抗原平均变异系数为4.67%和5.7%,板间为4.39%和7.61%。稳定性实验相对偏差均小于20%。结论本研究制备的TMEV免疫血清可作为血清学检测方法中的标准质控血清;建立的ELISA方法重复性、稳定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强,可用于小鼠脑脊髓炎病毒血清抗体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12期)
陈克研,贺文琦,陆慧君,赵魁,赵传博[9](2009)在《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不同佐剂灭活疫苗免疫BALB/c小鼠的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血凝/血凝抑制试验(HA/HI)检测自制的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氢氧化铝胶灭活苗和蜂胶佐剂灭活苗免疫BALB/c小鼠后的抗体效价,依据小鼠抗体效价比较不同免疫佐剂的效果。结果表明,用氢氧化铝胶佐剂配制的疫苗可刺激接种动物产生快速免疫应答反应,抗体产生效价高、维持时间长,其效果优于其它佐剂,有望成为HEV灭活疫苗的候选佐剂。(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09年06期)
袁文,张钰,刘香梅,赵维波,刘忠华[10](2008)在《小鼠脑脊髓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小鼠脑脊髓炎病毒并应用套式RT-PCR方法进行鉴定。方法采用L929细胞对感染小鼠进行病毒分离。根据小鼠脑脊髓炎病毒5'-UTR保守序列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套式RT-PCR方法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分离出一株小鼠脑脊髓炎病毒。经套式RT-PCR鉴定,结果扩增片段长度为239bp,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分析发现该分离株与其它GenBank中收录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9.6~97.5%。结论分离株经鉴定为小鼠脑脊髓炎病毒,命名为TMEV-GZ0708分离株。(本文来源于《亚洲实验动物学会联合会(AFLAS)第叁次会议暨中国实验动物学会(CALAS)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09-27)
小鼠脑脊髓炎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成员,其感染仔猪的病理变化以非化脓性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为了明确具有典型嗜神经性的PHEV感染对BBB通透性的影响程度及其初步的机制,本研究开展了以下实验。材料方法本研究以PHEV易感的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模型,将0.1m L PHEV(TCID_(50)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鼠脑脊髓炎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张英俊.小鼠感染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后大脑内ATF2和ATF3表达的动态变化[D].沈阳农业大学.2017
[2].贺文琦,石俊超,张竞,徐梦实,兰云刚.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通过降低ZO-1的表达可致感染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3].薛金月.小鼠感染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后对大脑ATF3与MX1表达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
[4].李晓波,付瑞,王吉,卫礼,王淑菁.小鼠脑脊髓炎病毒RT-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5
[5].赵家宽,岳慧青,张竞,兰云刚,田忠华.猪血凝性脑脊髓病毒刺激小鼠树突状细胞成熟及炎性因子分泌[J].中国兽医学报.2015
[6].何叶,周平,苏高莉,孙秀萍,刘立卓.滴鼻途径感染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小鼠的免疫动态变化[J].中国兽医学报.2012
[7].高丰,兰云刚,贺文琦,赵魁,成军.经滴鼻途径感染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小鼠的免疫动态变化特征[C].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8].谢军芳,佟巍,侯丽波,乔红伟,丛喆.小鼠脑脊髓炎病毒标准血清制备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应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
[9].陈克研,贺文琦,陆慧君,赵魁,赵传博.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不同佐剂灭活疫苗免疫BALB/c小鼠的比较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09
[10].袁文,张钰,刘香梅,赵维波,刘忠华.小鼠脑脊髓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C].亚洲实验动物学会联合会(AFLAS)第叁次会议暨中国实验动物学会(CALAS)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标签: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 ATF2; 表达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