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辆动力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泛函分析,无级变速,速比控制,动力性
车辆动力性论文文献综述
郭智蔷,吴维,刘洋,李博,苑士华[1](2019)在《车辆最佳动力性泛函表达及数值解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能够使车辆具有最优动力性能的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方法,采用泛函分析对传动系速比进行优化,以变速箱速比作为泛函宗量,建立泛函形式的具有通用性的加速时间表达式.根据变分法原理,采用欧拉有限差分法对泛函宗量进行数值求解,得到最优加速性能目标速比.建立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对不同速比控制策略下的加速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车辆按照泛函分析优化后的速比控制策略在全油门下由6 km/h加速到60 km/h的加速时间减少8.79%,在理论上验证了泛函分析应用于速比优化控制问题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罗自强[2](2019)在《车辆动力性主观评价及改进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的产销量出现了同比下滑的趋势。我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汽车产业将要进行的是一场提质增效的产业革命。汽车设计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已经有了从产品的规划、设计目标的提出、产品的具体设计、仿真到样车试制等一系列严格的流程。在这一过程中,车企设计出的产品经常会出现客观参数满足产品定义的要求,但消费者却并不满意的情况。这是由于汽车设计的客观参数没有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因此,对车辆产品的主观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动力性作为车辆性能最重要的一项指标,长期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是选车、购车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车辆动力性主观评价,进行了相关研究。对国内外车辆动力性的评价指标选取、综合评价方法和主观量表的设计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设计了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评价量表,包括动力性主观评价量表、车辆认知量表、A型行为调查量表等部分。选取了试验的车型、路线、驾驶员、设备等,并安排了合理的试验流程完成实车道路试验。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将动力性主观评价量表划分为不同的维度。根据试验数据对评价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并从不同车型、性别和人格特征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动力性主观评价量表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了各个维度对车辆动力性主观感受的影响权重和影响路径,并最终分别得到各个试验车辆的主观综合评价分数。将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在车辆主观评价领域中的可行性。以试验中采集的车载ECU数据和车辆设计参数为参考,根据各个维度的评价结果为目标车辆的改进提供参考意见。采用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对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以适用于车辆动力性主观评价领域。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过程严谨、准确且简便,能够提高主观评价的效率。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对量表进行维度的划分和因子提取,同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分析因子之间的影响路径及影响权重,从而得到底层评价指标相对主观感受的影响方式。通过各细分维度的评价,能够为车辆的改进提供建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王轶辰[3](2019)在《在高原地区推广生物柴油十分必要》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车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推广使用环境效益显着的油品对防治重型柴油车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汽研发布报告显示,与使用国六柴油相比,采用B5和B10生物柴油,车辆整体经济性和动力性变化不大,对高原地区环境保护非常有利,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9-02-19)
刘元鹏,仝晓平[4](2018)在《基于达标法的柴油车辆动力性台架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动力性检测方式的不足,采用发动机功率达标法的原理,使用汽车底盘测功机,通过功率吸收装置加载检测驱动轮轮边稳定车速,并与发动机额定功率车速相比较,可有效评价营运车辆的动力性衰退程度。以柴油车辆为例,研究分析了汽车底盘测功系统的加载力、驱动力、系统阻力及计算模型,提出了额定功率车速与驱动轮轮边稳定车速的检测方法。通过设定不同达标功率值试验误差分析,符合功率达标法的检测原理,检测数据的重复性好,恒力控制精度高,动力性评价准确,适用车型范围广。研究表明,采用达标法在额定功率点检测动力性,通过调速特性快速、准确确定所检车辆的实际额定功率车速,既保证了车辆驱动轮的动力性,也兼顾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可动态设置不同的功率比值系数,进行整车动力性技术等级评定等检测。检测过程采用恒力控制,所需车辆技术参数少,发动机能自动适应恒力控制,实现了定量控制,提高了测功系统惯量对底盘测功机加载的响应性能,使发动机动力与系统阻力快速达到平衡的稳定车速,减小测功系统动态惯性误差,提高了测试精度。(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钱德猛,刘闪闪,李小坚,常耀红[5](2017)在《基于客户需求的车辆动力性经济性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性、经济性既是评价车辆性能的重要指标,又是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客户动态测试研究对车辆开发过程中的动力性、经济性指标项及指标值进行优化的方法。旨在通过这种方法使车辆开发更加符合客户需求,提升产品力及客户满意度。(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7年24期)
董素荣,刘鹏宇,王凯,石秉良,刘瑞林[6](2016)在《高原环境对轻型车辆动力性和经济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轻型车辆的高原环境适应性,在不同海拔地区,对普通型和加装KSB低温启动调节装置的两款轻型车辆进行了实地试验,研究了高原环境条件和KSB低温启动调节装置对轻型车辆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地区,轻型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严重,加装了KSB装置后的车辆在高海拔地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得到改善。与低海拔相比,高海拔轻型车辆加装KSB装置前后的0~80 km/h起步加速性能分别下降45.6%和27.9%,60~80 km/h直接挡加速性能分别下降58.1%和19.6%,车辆牵引力分别下降29.4%~40.7%和15.3%~20.4%,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分别增加13.7%和7.7%。(本文来源于《军事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曾雅志[7](2016)在《简析工程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的动力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工程车辆在高负载运行情景下,为了有效增强其适应能力可以采用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本文主要分析了现目前工程车辆采用的液力传动系统动力性问题,并结合有关实际研究,提出了相关改进策略如设置自动换挡、增加变速箱档位、简化变矩器等。这些改进方案为传统液力机械传动系统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刘代志,李翔晟,成岳华,刘建泽[8](2015)在《基于四参数的AMT车辆动力性换档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两参数换档规律,动态叁参数(车速、油门开度、加速度)换档规律结合了发动机的动态特性,车辆的动力性能有了较大改善,但车辆质量变化时,车辆动力性能下降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解决动力性下降的问题,在动态叁参数的基础上,加入质量控制参数,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AMT)车辆动力性换档规律整车仿真模型,并与配备叁参数换档规律车辆的动力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参数换档规律车辆动力性明显提高,验证了创新方案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5年10期)
周广猛,刘瑞林,许翔,孙文龙,石秉良[9](2014)在《高原环境对车辆动力性的影响及动力提升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结我国高原气候和地理环境特点的基础上,从反映车辆动力性能的指标出发,以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和最高车速入手,理论分析了对整车高原动力性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效热效率、循环喷油量、滚动阻力系数、空气密度对空气阻力的影响等。通过分析高原环境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总结出了高原环境对车辆动力性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提出了整车高原动力性改进的技术措施,认为先进增压、燃烧优化、高压共轨燃油喷射、高原环境标定、热平衡控制和富氧进气燃烧等技术措施成为提高车辆动力性的有效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4年03期)
刘洋[10](2014)在《煤矿液力传动车辆动力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矿井辅助运输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提高,防爆无轨胶轮车作为一种液力机械传动车辆,广泛使用于煤矿井下巷道底板上运行工作。然而,由于市面上生产的防爆柴油机和液力变矩器的型号规格有限,因而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匹配组合,并且未能全面考虑胶轮车的运输和自卸两大工况的需求,这使得防爆胶轮车动力源存在一定的匹配问题;另外,防爆胶轮车采用的动力换挡装置的换挡规律,不能保证液力变矩器工作在高效区,传动系统效率低下,进而导致整车动力性能不足。本文以WC5E型防爆胶轮车为依托,从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出发,旨在通过优化匹配动力源和动力换挡变速箱,有效提高防爆胶轮车的动力性能。主要工作内容概括如下:首先,将防爆胶轮车的整个传动系统以液力变矩器的泵轮轴和涡轮轴为界限分成前后两部分进行分析,并分别在前后传动路径上取点受力分析,建立了各个部件的数学模型,为后续整车建模奠定基础。其次,为满足防爆胶轮车的运输和自卸两大工况需求,对初步选定的动力源综合考虑两大工况进行了折中匹配优化。选定最接近优化结果的液力变矩器型号,在此基础上,将液力变矩器并联一个行星盘改造成液力机械分流变矩器,并对行星排的特性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得动力源达到了最优的匹配结果。再次,选择合理的动力换挡变速箱,重点结合胶轮车防爆柴油机的万有特性曲线,在制定动力型、经济型换挡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节能型换挡规律,并根据实际驾驶经验对换挡规律进行了修正,达到使液力变矩器工作在高效区,增大传动效率,提升换挡品质,提高胶轮车的动力性能的目的。最后,利用AVL-cruise软件搭建了防爆胶轮车的整车模型,仿真计算整车动力性能。验证了前述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在折中匹配的基础上采用液力机械分流变矩器,以及修正动力换挡变速箱换挡规律来提升防爆胶轮车的动力性能是合理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4-05-20)
车辆动力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的产销量出现了同比下滑的趋势。我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汽车产业将要进行的是一场提质增效的产业革命。汽车设计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已经有了从产品的规划、设计目标的提出、产品的具体设计、仿真到样车试制等一系列严格的流程。在这一过程中,车企设计出的产品经常会出现客观参数满足产品定义的要求,但消费者却并不满意的情况。这是由于汽车设计的客观参数没有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因此,对车辆产品的主观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动力性作为车辆性能最重要的一项指标,长期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是选车、购车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车辆动力性主观评价,进行了相关研究。对国内外车辆动力性的评价指标选取、综合评价方法和主观量表的设计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设计了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评价量表,包括动力性主观评价量表、车辆认知量表、A型行为调查量表等部分。选取了试验的车型、路线、驾驶员、设备等,并安排了合理的试验流程完成实车道路试验。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将动力性主观评价量表划分为不同的维度。根据试验数据对评价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并从不同车型、性别和人格特征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动力性主观评价量表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了各个维度对车辆动力性主观感受的影响权重和影响路径,并最终分别得到各个试验车辆的主观综合评价分数。将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在车辆主观评价领域中的可行性。以试验中采集的车载ECU数据和车辆设计参数为参考,根据各个维度的评价结果为目标车辆的改进提供参考意见。采用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对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以适用于车辆动力性主观评价领域。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过程严谨、准确且简便,能够提高主观评价的效率。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对量表进行维度的划分和因子提取,同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分析因子之间的影响路径及影响权重,从而得到底层评价指标相对主观感受的影响方式。通过各细分维度的评价,能够为车辆的改进提供建议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辆动力性论文参考文献
[1].郭智蔷,吴维,刘洋,李博,苑士华.车辆最佳动力性泛函表达及数值解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2].罗自强.车辆动力性主观评价及改进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3].王轶辰.在高原地区推广生物柴油十分必要[N].经济日报.2019
[4].刘元鹏,仝晓平.基于达标法的柴油车辆动力性台架检测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8
[5].钱德猛,刘闪闪,李小坚,常耀红.基于客户需求的车辆动力性经济性优化方法[J].汽车实用技术.2017
[6].董素荣,刘鹏宇,王凯,石秉良,刘瑞林.高原环境对轻型车辆动力性和经济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6
[7].曾雅志.简析工程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的动力性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
[8].刘代志,李翔晟,成岳华,刘建泽.基于四参数的AMT车辆动力性换档规律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5
[9].周广猛,刘瑞林,许翔,孙文龙,石秉良.高原环境对车辆动力性的影响及动力提升措施[J].装备环境工程.2014
[10].刘洋.煤矿液力传动车辆动力性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