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胫骨平台论文-黄志龙

外侧胫骨平台论文-黄志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侧胫骨平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Carlson后外侧入路,后外侧倒“L”形入路,骨折内固定

外侧胫骨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黄志龙[1](2019)在《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外科收治的6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外侧倒"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6、12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l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t=1.154、χ~2=0.194,P=0.253、0.659);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HSS评分及RO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51、2.123,P=0.003、0.038),术后6个月的HSS评分及ROM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2.549、2.100,P=0.013、0.040),术后12个月的HSS评分及ROM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1.575、0.693,P=0.120、0.491)。结论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可明显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烧伤创疡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冯胜凯[2](2019)在《应用前内侧钢板支撑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对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患者采用前内侧钢板支撑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2016年本院所收治的2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患者,均进行前内侧钢板支撑固定治疗,观察患者骨折的固定以及愈合情况,注意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膝关节主要功能评分为优16例,良7例,中3例,差0例,总优良率为88.46%。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患者采用前内侧钢板支撑固定的治疗方法,固定情况更加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医》期刊2019年11期)

苏晨晨,张文生,刘世平,史长安[3](2019)在《不同入路下胫骨平台前外侧柱并发后外侧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前外联合后外双切口入路、腓骨颈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前外侧柱并发后外侧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外侧单切口组,前外联合组和腓骨颈截骨组,每组32例。外侧单切口组应用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治疗,前外联合组应用前外联合后外双切口入路治疗,腓骨颈截骨组应用腓骨颈截骨入路治疗。记录叁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Rasmussen评价量表对患者术后骨折恢复情况进行评价,采用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价量表(HSS)对手术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外侧单切口组手术时间(79.35±19.63)min比前外联合组(90.17±21.47)min和腓骨颈截骨组(106.98±25.19)min短,前外联合组切口长度(10.13±2.65)cm和术中出血量(151.39±26.84)mL比外侧单切口组(17.46±3.47)cm、(208.47±34.17)mL和腓骨颈截骨组(16.28±3.58)cm、(264.18±35.66)mL少,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叁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腓骨颈截骨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1.25%,显着高于外侧单切口组68.75%和前外联合组71.88%。叁组胫骨平台前外侧柱并发后外侧柱骨折患者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评分有显着上升,但叁组患者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前外联合后外双切口入路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较短,对患者造成疼痛较少,腓骨颈截骨入路术后骨折复位效果较好,叁组入路方法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明显。(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潘杨,陈泉,谭云,朱政炜,刘小林[4](2019)在《后内侧倒L形联合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前内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后内侧倒L形联合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前内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17例),观察组行后内侧倒L形联合前外侧入路,后外和后内侧骨块均采用支撑钢板固定;对照组行传统前内外侧入路,后内侧骨块采用侧方或后方支撑钢板固定,后外侧采用排筏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30个月。两组失血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与胫骨平台后倾角(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后内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可以处理大多数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显露清楚、软组织损伤小、后方支撑固定牢靠的优点。(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韩国华,尹德超,付开封[5](2019)在《后外侧倒“L”形与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后外侧倒"L"形与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0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与对照组(n=35,后外侧倒"L"形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随访期间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运动范围、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胫股角(FTA)、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外侧胫骨后倾角(PA);采用SF-36量表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6(14.23±3.14)个月。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以及HSS评分、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11.4%,χ~2=2.39,P=0.122)。结论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与后外侧倒"L"形入路治疗效果相当,前者有望在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方面获益,但能否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刘文斐[6](2019)在《外侧锁定钢板与内侧支持钢板联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所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20例采用内外侧双支持钢板固定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例采用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项HSS评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疼痛、肌力、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屈曲畸形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中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19期)

邢晓伟,郭祥,涂源源[7](2019)在《叁切口联合入路与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切口联合入路与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住入院的94例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n=47)予叁切口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n=47)予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入组时、出院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介质、炎症因子变化并比较,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影像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出院时疼痛评分、行走功能评分、稳定性评分、总分较入组时均显着升高(P <0. 05),且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2)两组出院时屈曲、伸直、内旋、外旋较入组时均显着升高(P <0. 05),且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 05)。(3)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负重时间、骨折不愈合、关节面塌陷、内固定情况、内翻角、后倾角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 0. 05)。(4)两组出院时较入组时P物质(SP)、前列腺素F2(PGF2)、神经肽Y(NPY)、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显着降低(P <0. 05),且研究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叁切口联合入路手术比较,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能提高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面塌陷发生,缩短围术期时间,降低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含量。(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程斌[8](2019)在《关节镜下球囊复位、骨水泥支撑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压缩性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传统切开手术存在骨折部位显露困难、复位不精确、内固定物放置困难、损伤神经血管、破坏关节周围结构等情况,且手术创伤大,影响早期康复,给临床医生的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通过骨水泥球囊复位、骨水泥支撑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1月收治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压缩性骨折病人22例,男14例,女8例,术前行X线、叁维CT及MRI检查,明确胫骨平台后外侧压缩性骨折诊断,注意有无合并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取膝关节标准内外侧入路,常规关节内探查,及时发现或排除关节内有无半月板、韧带及软骨损伤,若有需给予相应的处理;患肢取4字体位,充分显露后外侧平台关节面,在外侧半月板下方探查,进一步明确后外侧关节面压缩的程度和范围,采用ACL胫骨导向器定位,由胫骨结节前内侧向后外侧塌陷关节面正下方打入直径4.5mm骨隧道,隧道顶点距离关节软骨面约1cm,X线透视确认隧道位置合适,循胫骨隧道在关节镜监视下采用骨水泥球囊自胫骨隧道缓慢撑开复位后外侧压缩关节面,关节镜直视下确定复位高度,达到解剖复位后注入骨水泥维持复位高度,再次关节镜探查确认关节面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术后分别行X线及CT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胫骨平台高度丢失情况。结果:22例均获得随访,术后1、3、6、12月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术后3月复查X线及CT示骨折愈合,未见胫骨平台高度的丢失。结论:关节镜监视下球囊复位、骨水泥支撑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压缩性骨折具有视野清晰,精确复位,关节周围结构破坏少等优点,同时可以发现并处理关节内合并的半月板、韧带及软骨损伤等,术后可以早期快速康复,是治疗此类性骨折的很好的选择。(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应璞,周烨[9](2019)在《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外侧平台的CT表现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外侧平台的CT表现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37名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合并半月板损伤组和无半月板损伤组。通过对骨折的冠状位CT上胫骨外侧平台塌陷及增宽的测量,检测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相关性。并绘制相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得出预测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半月板损伤组的外侧平台塌陷值平均为:13.2±3.2mm,而无半月板损伤组的平均值为9.4±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外侧平台增宽值平均分别为8.0±1.4mm和6.8±1.6mm,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侧平台塌陷值的最佳临界点为12.5mm (敏感性60.0%,特异性88.2%, ROC曲线下面积0.799);外侧平台增宽值的最佳临界点为7.5mm (敏感性70.0%,特异性70.6%, ROC曲线下面积0.724)。结论 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冠状位CT外侧平台塌陷超过12.5mm,和/或外侧平台增宽超过7.5mm时,需要注意合并外侧半月板的损伤。(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程斌,李强,张峰,庄泽民,张海参[10](2019)在《关节镜辅助下球囊复位支撑、骨水泥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胫骨平台后外侧柱压缩性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球囊复位支撑,骨水泥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9月—2018年4月收治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压缩性骨折病人16例,男9例,女7例,术前行X线、叁维CT及MRI检查,明确胫骨平台后外侧柱单纯压缩性骨折诊断,注意有无合并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取膝关节标准内外侧入路,常规关节内探查,及时发现或排除关节内有无半月板、韧带及软骨损伤,若有需给予相应的处理;患肢取4字体位,充分显露后外侧平台关节面,在外侧半月板下方探查,进一步明确后外侧关节面压缩的程度和范围,采用ACL胫骨导向器定位,由胫骨结节前内侧向后外侧塌陷关节面正下方打入克氏针导针,导针顶点距离关节软骨面约1.5cm,导针引导下置入骨水泥球囊,X线透视确认球囊位置合适,在关节镜监视下缓慢撑开复位后外侧压缩关节面,关节镜直视下确定关节面复位高度,达到解剖复位后注入骨水泥维持复位高度,再次关节镜探查确认关节面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术后分别行X线及CT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胫骨平台高度丢失情况。结果:16例均获得随访,术后1、3、6、12月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术后3月复查X线及CT示骨折愈合,未见胫骨平台高度的丢失;膝关节功能评估良好结论:关节镜监视下球囊复位支撑、骨水泥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压缩性骨折具有视野清晰,精确复位,关节周围结构破坏少等优点,同时可以发现并处理关节内合并的半月板、韧带及软骨损伤等,术后可以早期快速康复,是治疗此类性骨折的很好的选择。(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外侧胫骨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对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患者采用前内侧钢板支撑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2016年本院所收治的2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患者,均进行前内侧钢板支撑固定治疗,观察患者骨折的固定以及愈合情况,注意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膝关节主要功能评分为优16例,良7例,中3例,差0例,总优良率为88.46%。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患者采用前内侧钢板支撑固定的治疗方法,固定情况更加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侧胫骨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1].黄志龙.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9

[2].冯胜凯.应用前内侧钢板支撑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19

[3].苏晨晨,张文生,刘世平,史长安.不同入路下胫骨平台前外侧柱并发后外侧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对比[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潘杨,陈泉,谭云,朱政炜,刘小林.后内侧倒L形联合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前内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9

[5].韩国华,尹德超,付开封.后外侧倒“L”形与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19

[6].刘文斐.外侧锁定钢板与内侧支持钢板联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

[7].邢晓伟,郭祥,涂源源.叁切口联合入路与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8].程斌.关节镜下球囊复位、骨水泥支撑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压缩性骨折[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应璞,周烨.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外侧平台的CT表现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相关性[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10].程斌,李强,张峰,庄泽民,张海参.关节镜辅助下球囊复位支撑、骨水泥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评估[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标签:;  ;  ;  ;  

外侧胫骨平台论文-黄志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