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本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敢于创新

实施“生本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敢于创新

关键词:“生本教育”;教育理念;能力;方法;创新

作者简介:刘美嫦,任教于广东省博罗中学育英学校。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和阵地,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乃至今后多方面的发展与成长。每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都不应轻视课堂教学,应充满激情的上好每一节课,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当今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二、教师创新意识,实行“生本教育”

笔者认为“生本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敢于创新,即教师在教学理念、能力、方法的创新,下面结合笔者进行的“生本教育”课题实验,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

1.实行“生本教育”的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是以高分率、高升学率为最终的教育目的,虽然经历了多次的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仍未能摆脱教师、学校追求高分率、高升学率这一行为。郭思乐教授提倡的“生本”教育不以追求少数尖子生的高分为目标,而是以人为本,重视完整的人格教育、综合素质的提高,主张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强调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即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探索、劳动生活。

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实现“生本教育”,教师首先要克服传统教育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的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得以充分展现其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在教学教育中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批判性。如:在讲七年级思想政治“交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时,有一个平时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差的学生在课堂小议中提出他的观点“是朋友就不能出卖朋友”。对此,笔者不因其是差生而忽视他的问题,而是给他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平台,让其说明理由;接着由学生分小组对该问题作进一步讨论,结果交给学生组成的自评小组作出判断,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这样一来,该学生由于所提的问题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重视及支持而极受鼓舞。此后,一改往日的懒散习惯,积极学习,大胆质疑,使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其次教师要转变“唯师是从”的传统师生观,构建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新型的平等的合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尤其是和笔者意见不一致,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不合群的、自卑或有过错的学生。与此同时,笔者还经常激励学生,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给予引导和支持;对学生的挫折,教会其积极面对。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氛围中,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实行“生本教育”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创新

传统教学偏重于积累,“生本”教育则注重开发和创造力,教师应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这一高度出发,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那种疆化的教条的固定模式:“教材——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开展生本教育呢?笔者认为,教师要能够备出设计新颖、效果佳的教育教学方案的思想、能力,这里包括目标的确立、结构的安排、方法的运用等一系列环节。教师不仅要心中有“纲”,而且要目中有“人”,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把大纲的共性要求与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准确而有新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求知创新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立场出发,留出适当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考虑、质疑等自主活动去予以填补。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进而顺利地展开能力素质的教育。

3.实行“生本教育”的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围绕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发展,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学习,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引导学生“好学”比“学好”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胜一筹。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告别旧的维持性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的优化组合,大力提倡问题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社会实践法、激励法、亲身体验法等等。在此基础上还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有意识的让学生从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这一机械的动作方式中解放出来,还其思维想象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谋求独立的空间发展。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标新立异的观念,使学生拥有独立创新的机会与空间。

因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努力查找材料,精心开发设计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引导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个性差异,积极倡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主角,敢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能走上讲台,成为课堂上的“老师”,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如:在讲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学生就非常涌跃的上台来演示各类维权的案例,而后自觉组织同学们进行分析案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上的气氛又树立了学生的自信,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关于“以生为本”的教学,不仅体现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还体现一个教师的高尚师德。如今,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多渠道的,如网络、报刊、传闻等。但人格的健康发展、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以及潜能的开发,离不开“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时刻不忘“以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让“生本教育”之花在我们的课堂中绽放!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中学育英学校

邮政编码:516100

标签:;  ;  ;  

实施“生本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敢于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