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话语空间论文-李炜

公众话语空间论文-李炜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众话语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公众参与,关系结成

公众话语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李炜[1](2013)在《论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的公众参与和关系结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的构成要素,阐明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生成的必要性与社会价值。同时,从关系与传播的双重视角,以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的重要内容要素——公共信息为例,阐述了信息时代的公众参与和关系结成的演化逻辑,为了解现代公民社会的网络景观提供理论参照。(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3年05期)

卢艳锋[2](2012)在《情感宣泄平台VS公众话语空间——民生新闻现阶段价值定位争辩》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谁在消费民生新闻哲学上谈存在就是合理,存在可能带来某种价值,有价值就有人消费,民生新闻之所以引起了大轰动,自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里面首先是受众,其次是学者。研究民生新闻的受众,看看到底那些人在消费它,便可知道它存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新闻窗》期刊2012年04期)

徐海东[3](2012)在《电视民生新闻与公众话语空间的拓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最早以民生问题作为关注内容并形成新闻栏目的新闻版块是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此档节目在播出之后,收视率直线上升。此后,国内各家卫视纷纷效仿,电视民生新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民生新闻栏目播出过程中,其参与性与服务性都非常明显,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事(本文来源于《新闻窗》期刊2012年02期)

沈晓梅[4](2011)在《微博公共领域中的公众话语空间——以人民网两会微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微博赋予了公众更多的话语权,拓展了公众话语空间。随着其影响力的日益显着,微博成为公众参与民主政治的新途径,在2010年、2011年两会期间微博问政渐成风潮,成为两会新热点。本文着眼于微博的传播特性探究微博公共领域的形成及其条件,针对微博传播及两会微博问政现状作一些反思,由此展望微博未来的发展状况。(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1年06期)

吴征[5](2011)在《探讨新时期拓展电视新闻公众话语空间的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民生新闻对拓展公众话语空问、进而构建公共领域无疑有着开拓性的贡献。然而这种贡献仍然有限,其对公众话语空间的拓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电视民生新闻其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必须探索出更多推销自己的方式,真正地帮助人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地应对社会问题,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1年10期)

王楠,卢昆[6](2010)在《浅析媒体公众话语空间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体是公众意见的交流平台,来自政府的声音和社情民意均有表达的空间。现阶段而言,公众话语的实质不再仅局限于小群体日常生活的普通议论,而是个人从正规的渠道自由地向社会大众及政府发散的言论。如何构建公众在媒体真实话语的空间,为公众话语的展开建立宽松的环境,越来越成为普通民众与媒体的关注点。(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0年18期)

高燕[7](2009)在《电视民生新闻与公众话语空间的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我国现实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分析了曾深受受众喜爱的电视民生新闻在拓展公众话语空间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因受诸多因素制约而具有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09年07期)

柴如瑾[8](2008)在《试论网络延展公众话语权的表达空间——从“华南虎照事件”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成功地延展了公众话语权的表达空间。由天涯论坛质疑贴引发的"华南虎照事件",短时间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使一件原本发自网络的争议话题,逐步发展为全国公众参与的公共事件,折射出网络舆论的强大影响力,同时也是互联网提升公众话语权的最好例证。(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08年05期)

吴信训,陈辉兴[9](2007)在《构建和谐的公共话语空间——互联网上公众意见表达的形态、特征及其演进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宏伟战略目标,而构建“和谐的公共话语空间”则是这一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进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为公众意见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异常活跃(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07年06期)

甘敏求[10](2006)在《浅议电视民生新闻对公众话语空间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民生新闻话题通过大量的、广泛的、日常的新闻报道,为公众提供一个意见交流的平台,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倾听百姓话语,使广大民众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表达空间。这对促进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培养公众对国家、社会发展前途的关心与参与有积极的意义。但它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破除制约因素,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应当是业界与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来源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公众话语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谁在消费民生新闻哲学上谈存在就是合理,存在可能带来某种价值,有价值就有人消费,民生新闻之所以引起了大轰动,自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里面首先是受众,其次是学者。研究民生新闻的受众,看看到底那些人在消费它,便可知道它存在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众话语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李炜.论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的公众参与和关系结成[J].新闻知识.2013

[2].卢艳锋.情感宣泄平台VS公众话语空间——民生新闻现阶段价值定位争辩[J].新闻窗.2012

[3].徐海东.电视民生新闻与公众话语空间的拓展分析[J].新闻窗.2012

[4].沈晓梅.微博公共领域中的公众话语空间——以人民网两会微博为例[J].新闻世界.2011

[5].吴征.探讨新时期拓展电视新闻公众话语空间的必要性[J].才智.2011

[6].王楠,卢昆.浅析媒体公众话语空间的构建[J].大众文艺.2010

[7].高燕.电视民生新闻与公众话语空间的拓展[J].理论界.2009

[8].柴如瑾.试论网络延展公众话语权的表达空间——从“华南虎照事件”谈起[J].东南传播.2008

[9].吴信训,陈辉兴.构建和谐的公共话语空间——互联网上公众意见表达的形态、特征及其演进趋势[J].新闻爱好者.2007

[10].甘敏求.浅议电视民生新闻对公众话语空间的构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标签:;  ;  ;  ;  

公众话语空间论文-李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