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地点论文-秦妍

出土地点论文-秦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出土地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景教碑,出土地点,长安

出土地点论文文献综述

秦妍[1](2019)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地点再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究竟出土于何处,历来众说纷纭然,其分歧点在于该碑的出土地究竟是盩厔还是长安,因此,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报告对这一问题进行再次探讨,确定景教碑的出土地点当在长安。(本文来源于《萍乡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双权,彭菲,张乐,郭家龙,王惠民[2](2019)在《宁夏鸽子山遗址第10地点出土动物骨骼的埋藏学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鸽子山遗址第10地点(QG10)位于青铜峡市西北约20 km的贺兰山南麓。2014-201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近万件石制品以及装饰品、骨制品、结构性火塘等。本项研究基于遗址第4层出土动物化石的埋藏学初步观察认为:晚更新世末期的古人类是遗址中动物骨骼的富集者和改造者;QG10的狩猎-采集人群采取狩猎而非主动食腐的方式获取了遗址附近的大中型食草类动物,并将其完整搬运至遗址内进行后续的肢解、食肉与敲骨取髓等营养性处理过程。相对于上述动物种类而言,遗址内的小型动物则是在其营养物质之外,古人类还利用了它们的骨骼材料以制作器型规整的骨角类工具。(本文来源于《人类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雷蕾,刘扬,侯亚梅,张家富,包蕾[3](2019)在《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第2地点2014-2015出土的石制品》一文中研究指出乌兰木伦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的乌兰木伦河左岸,该遗址主要包括第1(Loc.1)、第2(Loc.2)和第3(Loc.3)叁处旧石器地点。其中,第2地点发现于2010年,并于2011年进行试掘。2014年开始,在试掘基础上将发掘面积扩大至25 m2,并进行系统发掘,截至2015年,第2地点共揭露文化层位5个,出土石制品318件,动物化石8件,并发现大面积动物脚印化石遗迹两处。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片和工具(锯齿刃器、凹缺器、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石锥)等。乌兰木伦遗址第2地点发掘材料的详细研究,增加了我们对于遗址环境和文化面貌的认识,为我们探讨中国北方晚更新世阶段古人类技术与适应性行为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光释光测年表明第2地点的年代距今约6万年,处于晚更新世中期。(本文来源于《人类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夏文婷,王社江,夏楠,鹿化煜,王先彦[4](2018)在《汉中盆地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出土的石制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中盆地梁山龙岗寺遗址地处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是我国发现较早的一处旧石器地点群。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位于汉江右岸第四级阶地之上。2014年2~6月,为了配合国家大遗址保护和龙岗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从根本上廓清龙岗寺旧石器遗存的石器工业面貌,我们对该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36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4441件。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原料为来自于遗址附近河流阶地及河漫滩中的砾石,以石英为主,火成岩次之,石英岩、细砂岩和燧石等偶有使用。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存在少量砸击技术产品。石制品尺寸以小型为主。工具类型主要是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刮削器,有少量的尖状器和雕刻器。石器加工方向多为正向或反向。从出土石制品的情形看,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的面貌更接近于更新世期间华北地区常见的小型石片和修理小石片工具为主体的石器工业类型,这与以往对汉中盆地旧石器工业面貌为华南砾石石器传统的认识有较大的差距。遗址相关的地层年代学研究工作表明,龙岗寺第3地点埋藏石制品的地层堆积形成于距今120~70万年间,属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阶段。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及其出土的石制品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汉中盆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地层埋藏状况、遗址年代和石器工业内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材料。(本文来源于《人类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小庆[5](2017)在《陕西宜川龙王辿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石器的微痕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对石器使用痕迹的显微观察和分析,作为复原远古人类经济生活行之有效的一种研究手段,在当今学术界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它的理论依据是石器在使用时,其使用部位因力学作用而发生的不可逆转的物理变化在石器表面留下各种不同的破损、磨耗、光泽等使用痕迹。因为石器有不同的使用方(本文来源于《考古》期刊2017年11期)

陈靓,孙周勇,邵晶[6](2017)在《陕西神木石峁城址后阳湾地点出土人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阳湾地点位于石峁城址的东北部,是石峁城址的居住区。该地点出土的2例成年男性、4例成年女性和1例婴儿即为本文研究的对象。他们从种族特质上看,更接近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下肢骨的分析显示后阳湾人群拥有相对扁平的股骨和胫骨,可能是长期劳作的结果。古病理观察没有发现龋齿,除了个体少的原因外,推测石峁城居民食物结构中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较小。发现一例成年女性患有峡部裂,或许是经常从事强度过大的劳动造成的结果。(本文来源于《西部考古》期刊2017年03期)

杨颖东,周志清[7](2016)在《成都市金沙遗址“阳光地带二期”地点墓葬出土玉石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玉石器出土背景1."阳光地带二期"地点概述"阳光地带二期"地点是金沙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整个金沙遗址范围的西北部,东距金沙遗址"祭祀区——'梅苑'东北部地点"~([1])约1000米,紧邻摸底河北岸。2003年12月底~2004年5月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阳光地带二期"地点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计发掘面积15800平方米,发现有非常丰富的商周时期遗存,计有灰坑(本文来源于《成都考古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赵春燕,胡松梅,孙周勇,邵晶,杨苗苗[8](2016)在《陕西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动物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热电离质谱分析方法对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的猪、黄牛和绵羊等动物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6个猪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的标准偏差小于其他动物,其平均值是0.711185,将该平均值加或减2倍标准偏差得到石峁遗址当地的锶同位素比值范围在0.711303~0.711067之间。根据遗址当地的锶同位素比值范围可以推测在我们所测定的样品中,仅有1只绵羊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在当地锶同位素比值范围以外,据此推测这只羊可能不是在当地出生的;其他黄牛和绵羊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在当地锶同位素比值范围之内,推测它们可能是在遗址当地饲养的。(本文来源于《考古与文物》期刊2016年04期)

蔡大伟,胡松梅,孙玮璐,朱司祺,孙周勇[9](2016)在《陕西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黄牛的古DN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陕西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的11个古代黄牛进行了古DNA分析,成功获得了10个古线粒体DNA数据。古DNA序列分析显示石峁古代黄牛全部是普通牛,由近东起源的T3(70%)和T4(30%)世系组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石峁与欧亚草原的文化交流。通过与周边地区古代黄牛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中国古代黄牛的遗传结构主要以统治性的T3世系为主,同时伴有低频的T4或T2世系。单倍型分析显示石峁古代黄牛的单倍型H1在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反映出龙山时代晚期北方地区古代人群之间存在广泛的交流。单倍型H2在宁夏打石沟和河南二里头遗址中的出现,进一步支持黄牛由甘青地区进入中国并扩散到中原这一路线。(本文来源于《考古与文物》期刊2016年04期)

吕健,杜益华[10](2015)在《土山汉墓出土封泥原生堆积地点及性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州土山东汉彭城王墓封土中出土了大量封泥,目前已获4500余方,包括官印封、私印封及无字封等,时代几乎与西汉楚国相始终。土山所获封泥皆源自墓葬封土,并非其原生堆积,而是经过人力搬运导致的次生堆积。诸多西汉楚国的群卿、属县官印及大量伴存的建筑构件表明土山封泥群的原生地点应为西汉楚国的丞相官署。(本文来源于《东南文化》期刊2015年02期)

出土地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宁夏鸽子山遗址第10地点(QG10)位于青铜峡市西北约20 km的贺兰山南麓。2014-201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近万件石制品以及装饰品、骨制品、结构性火塘等。本项研究基于遗址第4层出土动物化石的埋藏学初步观察认为:晚更新世末期的古人类是遗址中动物骨骼的富集者和改造者;QG10的狩猎-采集人群采取狩猎而非主动食腐的方式获取了遗址附近的大中型食草类动物,并将其完整搬运至遗址内进行后续的肢解、食肉与敲骨取髓等营养性处理过程。相对于上述动物种类而言,遗址内的小型动物则是在其营养物质之外,古人类还利用了它们的骨骼材料以制作器型规整的骨角类工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出土地点论文参考文献

[1].秦妍.《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地点再探[J].萍乡学院学报.2019

[2].张双权,彭菲,张乐,郭家龙,王惠民.宁夏鸽子山遗址第10地点出土动物骨骼的埋藏学初步观察[J].人类学学报.2019

[3].雷蕾,刘扬,侯亚梅,张家富,包蕾.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第2地点2014-2015出土的石制品[J].人类学学报.2019

[4].夏文婷,王社江,夏楠,鹿化煜,王先彦.汉中盆地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出土的石制品[J].人类学学报.2018

[5].王小庆.陕西宜川龙王辿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石器的微痕观察[J].考古.2017

[6].陈靓,孙周勇,邵晶.陕西神木石峁城址后阳湾地点出土人骨研究[J].西部考古.2017

[7].杨颖东,周志清.成都市金沙遗址“阳光地带二期”地点墓葬出土玉石器分析[J].成都考古研究.2016

[8].赵春燕,胡松梅,孙周勇,邵晶,杨苗苗.陕西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动物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J].考古与文物.2016

[9].蔡大伟,胡松梅,孙玮璐,朱司祺,孙周勇.陕西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黄牛的古DNA分析[J].考古与文物.2016

[10].吕健,杜益华.土山汉墓出土封泥原生堆积地点及性质探析[J].东南文化.2015

标签:;  ;  ;  

出土地点论文-秦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