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表征论文-叶露,黄一如

乡村表征论文-叶露,黄一如

导读:本文包含了乡村表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营建,设计下乡,表征,场域

乡村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叶露,黄一如[1](2019)在《当代乡村营建中“设计下乡”行为的表征分析与场域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乡村营建是国家权力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的空间手段,乡村营建的演化历程始终伴有设计的介入。本文对当代乡村营建历程中已发生和正在进行的四次大规模的"设计下乡"的行为表征进行历史性梳理,并借助场域理论解释乡村营建和"设计下乡"行为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营建场域的核心是建立乡村空间治理法则。场域构型与资本总量是决定因素,构型变化以及资本角力产生了"设计下乡"的内生动力,营建场域构型和资本类型决定了设计主体的介入立场与态度。新乡村时期在资本多元以及城乡协同发展的格局下,设计主体正通过自身资本类型及数量的变化,试图改变营建场域的逻辑,建立新的乡村空间法则。(本文来源于《建筑师》期刊2019年05期)

张婷[2](2019)在《社会资本视阈下乡土人情的功能:表征、嬗变与修复——基于中国乡村转型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乡土人情在乡村社会长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社会资本与乡土人情皆是乡村社会发展的解释工具。乡土人情的认同性、互惠性及仪式性特点在传统乡村社会中体现明显,并在维系乡村社会稳定、凝聚乡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乡村社会的转型使得乡土人情发生嬗变,货币化、名利化、边缘化等特征造成腐败行为滋生、社会价值观扭曲、人际交往受阻。通过加强制度引导、培植乡村文化、规束村民行为等举措可以逐步修复乡土人情,在转型乡村社会中发挥乡土人情的积极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伊庆山[3](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源、表征及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其根源在于外部城乡关系失衡和农村内部关系失衡。通过城乡结构性分析发现,从城乡对立下的工业化战略优先、到城乡统筹下的城市发展战略优先再到城乡融合下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先发展,国家力量、市场力量和农民力量的综合作用开始构建出平等、共生、互助的新型城乡关系。在全新城乡关系框架下,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并轨,通过实施一场持久的农民自主的乡村振兴综合性发展战略,聚焦小农经济市场化与新型经营主体独立性、农民农村公共事务中主体性与组织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合理差别化、农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及生命化生活化等问题,寻求积极改善之策,最终真正实现农村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孟福利,赵圣亭[4](2019)在《从表征到内里——塔里木盆地南缘乡村传统民居藻井的价值与典型艺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新疆石窟藻井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传统民居藻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藻井艺术的个案特征解析,探讨二者的关联性,来追寻古丝路科技、艺术交流中的印迹,辩证地讨论其过程中的互鉴与包容。(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05期)

施倩然[5](2019)在《大众传媒与当代乡村文化的表征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乡村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大众传媒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传统媒介如报刊书籍,在乡村文化初步发展中充当了内外输送信息流的载体。而大众传媒经过时代和科技的改进后,则为当代乡村文化建构实现转型提供了传播渠道,主要表现在更新乡村生活群体的思想观念、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重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叁个方面。在探讨大众传媒与当代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保存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如何深层挖掘乡村文化的精神内核,如何把控传媒与乡村教育的相互作用力,也同样值得人们反思与探究。(本文来源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洪昌,舒伯阳,孙琳[6](2018)在《民族旅游地区乡村振兴的“西江模式”:生成逻辑、演进机制与价值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10年来,西江千户苗寨通过"政府+企业+村民"共同参与的旅游开发模式,取得非凡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内生的社会文化和外在的制度嵌入是西江模式的生成逻辑,文化资本化、旅游市场化以及管理职能转变驱动了西江模式动态演进,促进了西江千户苗寨的共生共融和共建共享。(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莫军华,刘蓓蓓[7](2018)在《基于怀旧表征的乡村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当前的乡村文创产业为背景,探讨乡村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怀旧表征。方法采用分析阐释法与案例分析法,从乡村游促进乡村文创产业的发展谈起,分析乡村文创产品包装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现代怀旧理论总结了念恋自然、重返童年、回顾传统和构设未来是怀旧的主要所指,归纳出乡村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怀旧特征。结论用现代设计方法,依托怀旧理论对乡村文创产品的包装进行设计可以成为创新设计的动力。(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樊小兰[8](2018)在《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中的文化表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名称设计、枣庄乡村旅游产品视觉识别系统及枣庄乡村旅游产品解说系统等视角,研究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对于枣庄乡村旅游文化符号的表征。结合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在名称设计、文本宣传、产品解说、视觉识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通过产品名称设计让旅游者产生乡村文化意境,请专业人士设计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视觉识别符号,完善乡村旅游产品解说系统等。以具有代表性的枣庄乡村旅游文化符号元素将枣庄乡村文化的多元性、乡土性、鲁南地方特色表现出来,促进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创意开发。(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18年04期)

萧子扬,黄超[9](2018)在《新乡贤:后乡土中国农村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社会知觉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是一个迅疾发展的时代,中国农村发生了嬗变,乡土中国逐渐向后(新)乡土中国转变。新乡贤作为一股农村治理新力量正在不断涌现,并发挥着地方治理的作用,而且他们是近现代以来后乡土中国知识分子为探求农村脱贫、农业振兴而进行的社会知觉运动。本文认为乡村建设运动就是乡贤在近代的一次突变,新乡贤由此诞生。并着重强调新乡贤及其背后的社会知觉是后乡土中国农村脱贫和农业振兴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8年01期)

张源源,吉慧[10](2017)在《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问题表征、制度瓶颈与实施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全国5省5县的实地调查发现,乡村小学教师职称任职资格评定难表现在叁个方面,在指标分配方面,县域内部体现出严重的不均衡性;在评定标准方面,学历、教龄等成为乡村教师取得高级教师任职资格的制约因素;在评审方式方面,乡村小学教师职称任职资格评定仍得不到全面评价。乡村小学教师职称岗位聘任的难点在于岗位类别划分不明确,存在依附义务教育教师岗位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现象;岗位设置不科学,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小学的教师职称(职务)晋升需求;岗位使用效率低,不符合不同类型小学的教师职称(职务)晋升实际。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工作涉及多方利益,多部门协调工作有难度;评聘分开向评聘结合过渡需要缓冲期;"以编核岗"的方法脱离了乡村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导致了乡村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聘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政府执行、岗位设置、教师评审叁个维度提出了各部门综合改革、科学设置岗位、契合乡村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实际的破解思路。(本文来源于《2017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教育促进农村转型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1-18)

乡村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的乡土人情在乡村社会长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社会资本与乡土人情皆是乡村社会发展的解释工具。乡土人情的认同性、互惠性及仪式性特点在传统乡村社会中体现明显,并在维系乡村社会稳定、凝聚乡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乡村社会的转型使得乡土人情发生嬗变,货币化、名利化、边缘化等特征造成腐败行为滋生、社会价值观扭曲、人际交往受阻。通过加强制度引导、培植乡村文化、规束村民行为等举措可以逐步修复乡土人情,在转型乡村社会中发挥乡土人情的积极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乡村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1].叶露,黄一如.当代乡村营建中“设计下乡”行为的表征分析与场域解释[J].建筑师.2019

[2].张婷.社会资本视阈下乡土人情的功能:表征、嬗变与修复——基于中国乡村转型视角[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9

[3].伊庆山.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源、表征及应对[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孟福利,赵圣亭.从表征到内里——塔里木盆地南缘乡村传统民居藻井的价值与典型艺术特征研究[J].美术大观.2019

[5].施倩然.大众传媒与当代乡村文化的表征重构[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

[6].张洪昌,舒伯阳,孙琳.民族旅游地区乡村振兴的“西江模式”:生成逻辑、演进机制与价值表征[J].贵州民族研究.2018

[7].莫军华,刘蓓蓓.基于怀旧表征的乡村文创产品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18

[8].樊小兰.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中的文化表征研究[J].商业经济.2018

[9].萧子扬,黄超.新乡贤:后乡土中国农村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社会知觉表征[J].农业经济.2018

[10].张源源,吉慧.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问题表征、制度瓶颈与实施路径[C].2017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教育促进农村转型会议论文集.2017

标签:;  ;  ;  ;  

乡村表征论文-叶露,黄一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