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和江泽民论文-许奕锋

邓小平和江泽民论文-许奕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邓小平和江泽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党协商,重要论述,决策,制度化

邓小平和江泽民论文文献综述

许奕锋[1](2019)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政党协商的重要论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政党协商理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的历史时期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叁任国家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政党协商思想,根据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形势、特点和任务,结合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对政党协商进行了重要的系列相关论述,推进了我国政党协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通过有关文献的梳理研究,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中挖掘政党协商的历史资源、思想资源和政治资源,可以为不断推进我国政党协商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引。(本文来源于《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郑保卫,谢建东[2](2018)在《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互联网思想的主要观点及理论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由弱至强,实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根据所处时代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及互联网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互联网的观点和论断,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的进步,形成并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互联网思想。论文指出邓小平是开启我国互联网之门的关键领导人;江泽民创立了我国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基本思想;胡锦涛阐述了新世纪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习近平开创了我国建设世界网络强国的新纪元。(本文来源于《国际新闻界》期刊2018年12期)

王皖杰[3](2017)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舆论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改革开放前后到2012年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舆论思想为研究对象。论文在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政治学、文化传播学背景之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舆论思想进行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向度加以比较进而得出启示,如此既能够总结舆论思想工作的内在规律性和创新性,又能进一步扩大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的研究视野,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丰富增砖添瓦。在政治学的视角下,现代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由印刷、广播、电视、互联网共同构筑的舆论阵地产生,而“公众意见”形成的民意也正是现代民主国家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之一。从现实层面来说,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舆论思想能够对党和国家的舆论政策方针的制定、实施、反馈产生直接影响。舆论无可替代的功能以及在此基础上被赋予的重要性是本研究立论的逻辑起点。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舆论基本理论概述。对舆论的重视在于舆论的可引导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其特性实现其功能的正向呈现,这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舆论思想基本思路。2、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舆论思想主要内容。作为独立的思想体系,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舆论思想既有时间上的传承也有空间上的重合,比较研究的重要依据就是尊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叁者舆论思想的特点。3、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舆论思想的相同点。横向的逻辑维度比较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舆论思想,以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舆论功能观、舆论思想的宣传本位、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为节点贯穿叁者舆论思想的相同点,这也是叁者舆论思想内在规律的统一。4、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舆论思想的不同点。舆论思想的不同点既有时代环境的影响也侧面折射了领导人个人独特的精神魅力。这些不同点的比较从时代背景、舆论思想侧重点、对国内舆论与国际舆论关系认识叁个方面进行。5、比较研究的启示。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提升舆论引导效果必须尊重舆论客观规律;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必须统筹国内舆论与国际舆论。(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7-12-01)

杨宁,王健[4](2017)在《邓小平与江泽民文化观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文化观和江泽民文化观都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一些各自创新的地方。他们分别发生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江泽民文化观在内容和战略地位方面对邓小平文化观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方面,想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发展精神文明。(本文来源于《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郭洪亮[5](2016)在《试论邓小平、江泽民“叁农”思想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农"问题是一个涵盖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关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局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性问题,更是一个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邓小平、江泽民等人在领导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从中国农业、农村及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叁农问题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为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对两代领导人"叁农"思想的异同点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对指导、解决当前及未来可能面临的诸多"叁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中国梦"进程具有启发性意义。(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段科锋[6](2014)在《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利用外资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利用外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毛泽东对外资的态度呈现排斥—欢迎—放弃的演进轨迹。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的基础上,在对外资的认识、利用外资的对象、利用外资的方式、利用外资的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重大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利用外资思想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以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胡锦涛在继承江泽民利用外资思想的基础上,将利用外资提升到"科学利用外资"的新境界。(本文来源于《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王伟军[7](2014)在《邓小平与江泽民创新思想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邓小平与江泽民在创新思想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两位领导人的创新思想一脉相承,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在某些方面独具特点,存在一定差别。即他们的创新思想在思想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各有不同。通过对邓小平与江泽民的创新思想进行比较分析,理解他们创新思想的差别和不同,对更好地实现我国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4年13期)

管莹[8](2014)在《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叁代党中央自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特性的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开拓创新施加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教育思想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不仅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而且吸收了东西方的文明成果,具有鲜明的现实性、时代性。中国共产党叁代领导集体关于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充分展现了党中央教育思想的发展前进历程,在每一个特点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都会从历史条件与教育实践中总结丰富出系统化的教育思想。改革开放之初,面对百废待举的社会经济情况,邓小平重申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叁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过程中,江泽民实时提出了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的课题,以期教育事业能够有效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胡锦涛则教育思想体系回归到本源,追求以人为本,强调德育为先。除了一脉相承而来之外,中国共产党叁代领导人的教育思想上的一致性还表现在理论体系的共同性、理论基础的科学性、服务人民的方向性和办学方向的一致性。而其不同之处则体现在于对教育功能、教育目标、教育与社会劳动的联系、教育体制改革认识的侧重不一样。本文系统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教育思想,探析之间的共性,并从叁位领导人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条件和基本内容来探究共性的渊源。有利于建立起更为科学、合理、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为未来的教育领域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引,也为社会建设和进步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将我国建设成一个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4-06-01)

陈巧春[9](2014)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基础上,在领导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思想。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叁位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既一脉相承又进行了改革创新,本文的任务就是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叁位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进行理论加工与总结。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将文章分为绪论和叁部分来试图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叁位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进行梳理:绪论部分,是全文的基础部分,主要描写本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研究综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写作框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部分至第叁部分为本文的主体部分,先描述了权力的内涵、特质与权力腐败,再从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历史渊源着手,阐述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理论渊源——马恩、列宁、毛泽东的相关思想,进而阐述了他们各自权力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的特色和时代特点,总结出了他们思想的区别与联系。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理论层面上全面分析了叁位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和时代特色,并深入分析了各自思想的本质内核。首先肯定了他们思想来源的相似性,然后将叁者相关思想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了叁位领导人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传承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的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陈一[10](2014)在《江泽民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是我国科技事业的理论指南。在历史的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叁代中央领导集团继承了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并且创新了邓小平的科技思想,使之在新形势下内容更加丰富。本文以科技的地位、发展的路径、人才的重视、科技法制和科技伦理等为维度来考察江泽民是如何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邓小平和江泽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由弱至强,实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根据所处时代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及互联网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互联网的观点和论断,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的进步,形成并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互联网思想。论文指出邓小平是开启我国互联网之门的关键领导人;江泽民创立了我国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基本思想;胡锦涛阐述了新世纪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习近平开创了我国建设世界网络强国的新纪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邓小平和江泽民论文参考文献

[1].许奕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政党协商的重要论述研究[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

[2].郑保卫,谢建东.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互联网思想的主要观点及理论贡献[J].国际新闻界.2018

[3].王皖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舆论思想比较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7

[4].杨宁,王健.邓小平与江泽民文化观之比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5].郭洪亮.试论邓小平、江泽民“叁农”思想异同[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6].段科锋.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利用外资思想初探[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7].王伟军.邓小平与江泽民创新思想比较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4

[8].管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

[9].陈巧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0].陈一.江泽民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创新[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邓小平和江泽民论文-许奕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