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质鉴定论文-邢运高,陈庭木,杨波,孙志广,徐波

胞质鉴定论文-邢运高,陈庭木,杨波,孙志广,徐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胞质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种质,野败型细胞质,恢保关系,相关分析

胞质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邢运高,陈庭木,杨波,孙志广,徐波[1](2019)在《引进水稻资源对野败型不育胞质恢复力的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明确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共441份水稻种质的恢保关系和强恢种质分布地区,为高效选育恢复系、保持系提供优异亲本。用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明218A’为母本与外引种质测交配制441份测验种。以自然结实率为指标,鉴别恢保类型。鉴定出恢复型种质53份,保持型种质43份,半恢半保型种质333份。53份恢复种质中33份来源于亚洲地区,占恢复种质的比例为62.3%;筛选出美国强恢种质6份,占来源美国种质的31.6%;来源于欧洲种质仅2份,占来源于欧洲种质的比例为5%,欧洲恢复种质相对较少。对53份强恢种质测交F1与测交父本7个重要性状均值进行相关分析,其中株高(r=0.97**)、千粒重(r=0.934**)和穗长(r=0.747**)3个性状达极显着相关,而其余的4个性状的相关不显着。相关程度的大小顺序为:株高>千粒重>穗长>有效穗>穗总粒数>穗实粒数>自然结实率。野败型不育系强恢的种质5大洲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美国。恢复系的株高、千粒重以及穗长对杂交种F1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0期)

邢运高,刘艳,李健,迟铭,杨波[2](2019)在《外引种质对红莲型不育胞质的恢复力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共187份水稻种质对红莲型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以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珞红4A为母本与外引种质测交,以自然结实率为依据,鉴别外引种质的恢保关系。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9份强恢种质、5份保持种质以及163份半恢半保种质。对19份强恢种质的来源地区进行分析,亚洲种质15份,占来源于亚洲种质的14.0%;欧洲种质2份,占来源于欧洲种质的4.5%;非洲和北美洲的种质各1份,占来源于非洲和北美洲种质的比例分别为11.0%、12.5%;南美洲没有种质分布。(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孙国胜,孙春青,戴忠良,马志虎[3](2019)在《单籽鉴定法筛选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YBM-A6恢复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简化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春季以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YBM-A6作为母本与210个自交系进行杂交,当年秋季将得到的F1种子随机取2粒饱满的种子进行单籽法筛选,至开出3朵花后开始鉴定其育性;第2年春季进行大田播种鉴定,鉴定内容与单籽鉴定法相同。结果表明:2种鉴定方法鉴定结果相近,单籽鉴定法及大田鉴定筛选出的恢复系占总试验材料的百分比分别为24.8%和24.3%,单籽鉴定法较大田鉴定法能够大量节省鉴定用地,节省近9个月鉴定时间,并且节省鉴定费用。(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9年06期)

徐玉颖[4](2019)在《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性状的筛选鉴定与研究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芥菜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十字花科芸薹属特色蔬菜,起源于中国且栽培历史悠久。芥菜的种类繁多,有叶用类、茎用类、根用类和薹用类等,目前可将其大致分为16个变种。芥菜的食用方式多样、营养丰富,可鲜食、可腌制加工,深受广大消费者和蔬菜加工企业的亲睐。随着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日益增加,包括鲜食芥菜营养品质、功能性成分和加工芥菜的风味品质研究,因此,芥菜育种工作者致力于培育出优质、抗逆、适宜加工的芥菜新品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是十字花科蔬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十字花科蔬菜中应用最广泛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主要有pol CMS、ogu CMS等。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hau CMS)是华中农业大学于1999年在芥菜型油菜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源,不育性稳定且败育彻底。通过杂交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油用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源转育到芥菜类蔬菜雄性不育系过程中,部分芥菜变种hau胞质雄性不育系存在结荚畸形、弯曲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芥菜类蔬菜杂交种的制种产量,制约了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杂交品种的应用推广。本研究对不同芥菜变种的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性状进行了田间调查,对结荚畸形的情况做出统计,并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将现有芥菜变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结荚性状优良的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同时以结荚正常的芥菜材料作为对照,对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进行细胞学观察,初步揭示了芥菜雄性不育系结荚畸形性状的形成机理;最后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对结荚畸形的芥菜雄性不育系进行芥菜品种改良,预期获得不育性稳定、结荚正常的芥菜类蔬菜雄性不育系。本研究结果将为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品种改良提供不育资源和理论依据,加速芥菜hau CMS在十字花科蔬菜中的推广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芥菜类蔬菜的结荚形态学调查。对30份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29份相应的芥菜保持系的结荚形态的调查,通过观察可以看出29份芥菜保持系的结荚均表现为饱满、直立,而30份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表现各异,部分雄性不育材料(如茎瘤芥等)的结荚跟保持系材料一样,饱满且直立,而部分不育系材料(如结球芥等)的结荚则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扭曲畸形的表现。2.芥菜类蔬菜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基因鉴定。对29份芥菜雄性不育系进行不育胞质类型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有7份是芥菜ogu雄性不育系,其余23份均为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结合结荚形态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芥菜og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形态一致,均为直立饱满,没有畸形情况出现;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情况则参差不齐,其中有5份材料的结荚情况表现良好,基本上是直立饱满、畸形情况非常少,而另外的18份材料则在不同程度上均有结荚畸形情况,需要改良。3.芥菜类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性状调查。对30份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结荚性状的田间调查,从结荚畸形率来看,有11份材料的畸形率较低,在0-1%左右,而芥菜ogu CMS材料的畸形率均为0;从直立角果的每角果粒数来看,平均每角果粒数为13.0,每角果粒数最高的材料是17W153,数量最低的是17W159;从畸形角果的每角果粒数来看,平均每角果粒数为9.9,每角果粒数最高的材料是17W103,数量最低的是17W101。统计数据显示,芥菜ogu CMS的结荚性状优良,而芥菜hau CMS只有4份表现优异,且从结籽数量来看,结荚畸形会影响制种产量。4.芥菜类蔬菜保持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SSR分子标记对29份芥菜保持系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显示,29份芥菜保持系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1.0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74处将29份芥菜保持系分为6个类群:第一类是材料17W154;第二类是材料17W102和17W508;第叁类是材料17W504;第四类是材料17W158和17W182;第五类是材料17W176;第六类则囊括了剩余的所有材料。5.芥菜类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观察。对芥菜og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芥菜og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器官发育正常,花药从四分体后期开始败育,败育特征为绒毡层提前降解,随后小孢子完全降解,花药败育;对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正常)进行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雌蕊基本正常,雄蕊基本心皮化,个别没有心皮化完全的雄蕊在角隅处还留有一个药室发育,残留药室的败育在四分体时期开始,绒毡层细胞异常肥大且不降解,小孢子缺乏养分而降解,花药败育完全;对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畸形)进行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雄蕊均完全心皮化,且与雌蕊形成雌蕊-雄蕊嵌合体,雌蕊内胚珠数量较多,且心皮化的雄蕊内也着生胚珠,雄蕊的败育在雄蕊原基发生时即开始,不产生雄蕊原基而产生心皮组织,并以心皮状态继续生长发育。6.芥菜类蔬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融合技术研究。通过细胞工程手段对芥菜结荚性状的改良进行初步的探究,使用原生质体化学融合的方式,探究出了适合芥菜原生质体化学融合技术的方法和条件,研究发现,以SCM溶液提取法配合蔗糖溶液分层提纯效果好,用配方为0.5%纤维素酶+0.1%果胶酶+0.2mmol/L甘露醇+80mmol/L CaCl?的酶解液遮光酶解14h后提纯,蔗糖提纯溶液配方为0.5M蔗糖+1mM MES,采用PEG化学融合法进行融合,融合液配方为15%PEG+60mM CaCl?+25mM甘露醇+10%DMSO,融合方式为将原生质体混合液滴于PEG融合液之上后暗培养而后稀释。通过以上能够获得大量可供后期培养的芥菜原生质体融合杂种。(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洁,赵阳,王磊[5](2019)在《一个新的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获得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 male sterility,CMS)在作物杂种优势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玉米CMS系在商业玉米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中已经并必将继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两个玉米自交系C7-2和PH4CV杂交后代中发现一个胞质雄性不育系CF3,并进一步获得其衍生不育系CZ58。表型调查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CF3及CZ58不育系的花药不外露,可以产生少量花粉,但花粉粒呈现不规则透明状,无活性;特异性PCR及测序结果表明CF3不育系的线粒体为S型,遗传学分析表明其雄花败育比较彻底,不育性状稳定,恢复系比较广泛,说明CF3是一种新的S型胞质雄性不育系,CF3及其衍生系CZ58在玉米杂交种培育与推广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之劲,王永清[6](2018)在《茄子单性结实胞质不育材料对绵疫病的抗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非洲红茄(Y1)与单性结实材料(D-6-1、D-7-1)杂交后,再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创制出茄子单性结实兼胞质不育材料(BZ85×D-6)BC5-1,田间表现为花药退化、单性结实性强等特性。对(BZ85×D-6)BC5-1群体的果实在室内人工接种茄子绵疫病原菌鉴定,表现为感病。(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18年08期)

田红丽,晏朋涛,王蕊,杨扬,许理文[7](2019)在《基于叶绿体InDel标记对玉米S型胞质不育制种鉴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精选表型和基因型丰富的29份代表性玉米自交系以及叁联体验证材料,基于叶绿体基因组中11个InDel位点进行引物设计、筛选评估,确定2对玉米S型不育鉴定特异引物。两对引物CPMIDP01CE和CPMIDP02CE的多态分别为83个和5个碱基的插入缺失变异,属于trnS-trnG和ndhJ-ndhK基因间区。CPMIDP01CE和CP?MIDP02CE引物的扩增产物如果含有83 bp插入序列(片段长度为339 bp),不含有5 bp的插入序列(片段长度为239 bp),所分析样品即为S型胞质不育材料。两对特异鉴定引物基于变性荧光毛细管、非变性凝胶毛细管、琼脂糖等不同电泳平台均建立了检测方法,并且具有兼容更高效的KASP、TaqMan等技术体系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谢媛媛[8](2018)在《EA体细胞杂种和MA体细胞杂种胞质遗传组成和病毒抗性以及结薯特性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野生种具有许多生物和非生物抗性,但它与栽培种之间由于胚乳平衡数和倍性差异,不能直接进行有性杂交,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够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为马铃薯野生种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实验室前期利用二倍体不结薯野生种S.etuberosum(简称ETB)和栽培种双单倍体AC142融合,获得了93个体细胞杂种;利用二倍体野生种S.commersonii(简称MLM)和AC142融合获得51个体细胞杂种。野生种S.etubersoum具有多种病毒抗性,S.commersonii具有良好的直接和驯化抗寒性。为了利用这批体细胞杂种,本研究选择其中的整倍体材料(四倍体和六倍体),系统分析了S.etuberosum+AC142(EA体细胞杂种)的病毒抗性、结薯特性和胞质遗传组成,S.commersonii+AC142(MA体细胞杂种)的胞质遗传组成,以下是主要结果:1、细胞质遗传组成分析:用叶绿体和线粒体特异性引物对体细胞杂种的细胞质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体细胞杂种片段扩增差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部分体细胞杂种由双亲的线粒体基因组重组而成,叶绿体只有一个亲本的。其中,EA体细胞杂种叶绿体组成存在明显的偏向性,多数为AC142的叶绿体类型;MA体细胞杂种则不同,它的叶绿体类型没有明显的偏向性。2、EA体细胞杂种的病毒抗性鉴定:利用病毒接种鉴定方法,从37份体细胞杂种中筛选到7个PVY抗性材料:EA7-3,EA11-1,EA48-1,EA56-1,EA92-1,EA5-1和EA28-1,8个PVS抗性材料:EA11-1,EA48-1,EA56-1,EA92-1,EA5-1,EA49-1,EA53-1和EA88-1。2个PVX抗性材料:EA11-1和EA40-1。因融合亲本均有PVA抗性,所有体细胞杂种也均具有PVA抗性。3、EA体细胞杂种的结薯表型鉴定:分别于2016年上半年和2016下半年在温室大棚对体细胞杂种的结薯情况进行分析;在培养室进行试管薯试验。综合3次实验结果表明四倍体杂种都可以结薯,六倍体体细胞杂种结薯存在差异:部分结薯,部分不结薯,部分体细胞杂种有明显高于亲本的薯重。叁次结薯试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2016上半年结薯试验与下半年结薯试验有极显着的相关性,与试管薯结薯同样有极显着的相关性,而2016年下半年结薯试验与试管薯结薯没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佘奎军,刘永进,程晋龙,杨国虎,刘艳妮[9](2017)在《玉米胞质雄性不育材料‘PH6WCcms-LK18’的鉴定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摸清新育成的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系‘PH6WCcms-LK18’的胞质类型、育性稳定性并得到其恢复系。应用特异引物PCR扩增鉴定不育系‘PH6WCcms-LK18’的胞质类型,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进行调查,并通过测交筛选其恢复系。结果表明:不育系‘PH6WCcms-LK18’属于C型不育胞质,开花期雄穗无花药外露,花药内无花粉,是一种败育彻底的无花粉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性表现稳定,自交系‘HP530C’‘3182C’‘WK798-1’能保持其不育性,‘郑58’‘PH5AD’‘PH4CV’可恢复‘PH6WCcms-LK18’的育性,可作为其恢复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魏兵强[10](2017)在《辣椒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遗传与候选基因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植物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叁系”配套法生产杂交种子不但可以省去人工去雄,降低制种成本,还能确保杂交种子纯度,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真正利用雄性不育“叁系”配套生产辣椒杂交种子的例子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育系和恢复性的转育较为困难,尤其是恢复系的转育。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辣椒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的遗传和分子机理。前人研究表明,辣椒胞质雄性不育受细胞质不育基因(S-)与核不育基因(msms)共同控制,主要由于线粒体基因组的重排,引起线粒体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失调,从而导致雄性不育,并已克隆出相关不育基因。而目前关于恢复基因的认识仅停留在核内恢复基因(Rf)能够使CMS育性恢复的水平上,但究竟有几个Rf基因,其遗传机理如何,是在DNA水平、转录水平还是翻译水平使CMS育性恢复,还不得而知。因此,揭示辣椒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的遗传与分子机理,对于恢复系的转育与选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从而可以加速辣椒CMS“叁系”配套法在杂交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本研究以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恢复系R_1和R_2,以及其杂交衍生群体为材料,首先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辣椒CMS育性恢复进行六世代联合分析,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进行QTL定位分析,弄清辣椒CMS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和数量性状位点;同时对8A与R_1,以及其F2分离群体中极端不育池SP与极端恢复(可育)池RP进行转录组比较分析,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探索辣椒CMS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并利用BSR法对恢复基因进行定位分析,根据定位区间差异表达基因和功能注释结果,鉴定筛选辣椒CMS育性恢复候选基因。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的六世代混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辣椒CMS育性恢复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且基因遗传力很高,在0.9388以上。8A×R_1组合中,第1对主基因同时表现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9540和1.2490,而第2对主基因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加性效应值为-0.9540,显性效应仅为-0.0447,2对主基因具有相同的加性效应。8A×R_2组合中,2对主基因均同时表现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第1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大于第二对主基因,分别为0.8959和0.3512,2对主基因具有相同的加性效应,效应值为-0.8734。(2)构建了一张由12个连锁群组成,总跨度553.45 c M的辣椒种内分子遗传图谱。利用该遗传图谱,对辣椒CMS育性恢复进行了QTL定位,共定位到2个主效QTLs和7个微效QTLs。2个主效QTLs的遗传力很高,合计为92.58%。第1个主效QTL——q IF-3-1,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6.68%,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28和0.84。第2个主效QTL——q IF-5-1,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7.10%,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76和-0.02。7个微效QTL中,q IF-4-1,q IF-5-2 and q IF-8-1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q IF-1-1,q IF-2-1,q IF-6-1和q IF-12-1主要表现为显性效应。(3)利用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对R_1、8A、RP和SP等4个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在8A vs R_1间共找到379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R_1中上调表达2274个,下调表达的1516个。在SP vs RP间共找到17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RP中上调表达1490个,下调表达272个。在8A vs R_1和SP vs RP中均存在差异表达基因共944个,其中均上调表达基因891个,均下调表达基因53个。(4)通过对8A vs R_1和SP vs RP中均上调表达的891个基因的KEGG代谢通路分析,富集最显着和与育性有关的代谢通路有:叁羧酸循环、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氧化磷酸化、淀粉与蔗糖代谢、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β-丙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ABC转运体、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和磷酸肌醇代谢。(5)筛选出Capana00g002348、Capana00g004424、Capana02g000930、Capana00g003267、Capana01g002849、Capana05g002270、Capana01g004065、Capana06g002131和Capana02g001595等9个与辣椒CMS育性恢复紧密相关的基因,它们分别依次编码果糖激酶、磷脂酰肌醇磷酸激酶、果胶裂解酶、外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酯酶、纤维素合成酶、束状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磷脂酶C(PLC)和ABC转运蛋白。(6)利用BSR法,将辣椒CMS育性恢复基因分别定位到Chromosome 03和Chromosome 06的两个区间上。位于Chromosome 03的区间跨度0.24Mb,包含19个参考基因;位于Chromosome 06的区间跨度16.47Mb,包含231个参考基因。总区间16.71Mb,共包含250个参考基因。(7)根据定位区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以及功能注释,在Chromosome 06的定位区间上筛选到2个辣椒CMS育性恢复候选基因Capana06g002866与Capana06g002871,均编码类泛素结合酶NEDD8。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2个候选基因在F1各个时期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8A,并在8A的4个发育时期表达量变化不明显,而在F1中的第Ⅰ、Ⅱ时期基本不变,到第Ⅲ、Ⅳ时期迅速升高,至第Ⅳ时期达到最大,并远远高于第Ⅰ、Ⅱ时期,说明2个候选基因的表达与花药的正常发育进程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胞质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共187份水稻种质对红莲型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以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珞红4A为母本与外引种质测交,以自然结实率为依据,鉴别外引种质的恢保关系。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9份强恢种质、5份保持种质以及163份半恢半保种质。对19份强恢种质的来源地区进行分析,亚洲种质15份,占来源于亚洲种质的14.0%;欧洲种质2份,占来源于欧洲种质的4.5%;非洲和北美洲的种质各1份,占来源于非洲和北美洲种质的比例分别为11.0%、12.5%;南美洲没有种质分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胞质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邢运高,陈庭木,杨波,孙志广,徐波.引进水稻资源对野败型不育胞质恢复力的鉴定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邢运高,刘艳,李健,迟铭,杨波.外引种质对红莲型不育胞质的恢复力鉴定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9

[3].孙国胜,孙春青,戴忠良,马志虎.单籽鉴定法筛选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YBM-A6恢复系[J].蔬菜.2019

[4].徐玉颖.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性状的筛选鉴定与研究利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9

[5].王洁,赵阳,王磊.一个新的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获得及鉴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6].王之劲,王永清.茄子单性结实胞质不育材料对绵疫病的抗性鉴定[J].植物医生.2018

[7].田红丽,晏朋涛,王蕊,杨扬,许理文.基于叶绿体InDel标记对玉米S型胞质不育制种鉴定的研究[J].玉米科学.2019

[8].谢媛媛.EA体细胞杂种和MA体细胞杂种胞质遗传组成和病毒抗性以及结薯特性的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8

[9].佘奎军,刘永进,程晋龙,杨国虎,刘艳妮.玉米胞质雄性不育材料‘PH6WCcms-LK18’的鉴定及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7

[10].魏兵强.辣椒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遗传与候选基因鉴定[D].甘肃农业大学.2017

标签:;  ;  ;  ;  

胞质鉴定论文-邢运高,陈庭木,杨波,孙志广,徐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