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早现论文-王毅鸿,吴伟,安玉鑫,郑雯,许青

雄性早现论文-王毅鸿,吴伟,安玉鑫,郑雯,许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雄性早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雄性早现,差异性迁徙,雄性比例,敏感性差异

雄性早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毅鸿,吴伟,安玉鑫,郑雯,许青[1](2019)在《黑龙江帽儿山地区春季黄喉鹀雄性早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雄性早现是指在两性繁殖生物中,雄性生物较雌性生物更早准备或进入繁殖状态的现象,雄性早现现象在鸟类迁徙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当前对于雄性早现的形成原因共有7个假说,分为间接性选择假说类与直接性选择假说类两大类,对于在迁徙鸟类中发生的雄性早现现象,当前普遍以间接性选择假说解释形成原因。本文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林场春季迁徙的黄喉鹀为研究对象,基于帽儿山鸟类环志站1997—2018年环志数据,统计两种性别的环志日期,迁徙日期差异,并分别结合迁徙期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的分析,分析气候因素对不同性别的作用或影响差异;结果显示,雄性翅长和体重均大于同种雌性;迁徙前期雄性比例较高,后期雌性比例较高;黄喉鹀迁徙存在明显的雄性早现现象;雄性整体上由于迁来相对较早,因此受迁徙早期的气候变化影响较大,而雌性则与迁徙期内的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结果支持敏感性差异假说。(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谭坤,马志军[2](2013)在《鸻鹬类雄性早现产生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雄性早现(Protandry)是指雄性相对于雌性更早进入繁殖状态或更早达到繁殖地的现象,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包括候鸟在内的很多动物类群。根据选择作用的原理,用于解释候鸟雄性早现的假说可分为与性别角色没有直接关联的等级优势假说、敏感性假说和限制性假说,以及与性选择有直接联系的交配机会假说、等待代价假说和交配选择假说。已有的关于候鸟雄性早现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主要针对雌雄个体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鸟类,并且没(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08)

惠鑫,马志军[3](2010)在《候鸟迁徙过程中“雄性早现”的六种假说及未来研究热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雄性早现" (protandry) 是指雄性相对于雌性更早进入繁殖状态或更早到达繁殖地的现象。该文针对候鸟的雄性比雌性在春季时更早到达繁殖地这一现象,介绍了雄性早现的 6 种假说,即等级优势 (rank advantage)假说、敏感性 (susceptibility) 假说、限制性 (constraint) 假说、交配机会 (mate opportunity) 假说、等待代价 (waiting cost) 假说和配偶选择 (mate choice) 假说,并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证据阐述了上述假说对解释候鸟雄性早现的适用性。此外,对鸟类雄性早现未来研究中可能的热点问题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2010年04期)

惠鑫[4](2010)在《鸻鹬类在迁徙停歇地雄性早现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雄性早现是指雄性相对于雌性更早进入繁殖状态或更早到达繁殖地的现象。在春季迁徙季节,许多类群候鸟的雄性个体相对雌性个体更早到达繁殖地,表现出雄性早现现象。然而,前期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在野外通过观察可以直接进行性别鉴定的两性异形物种,两性同形的物种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形。在非繁殖期,许多类群的候鸟会呈现年龄结构、雄性比例、体型大小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分布。差异性分布的到达日期假说与雄性早现的限制性假说密切相关。鸻鹬类是候鸟的重要类群之一。数以千万计的鸻鹬类每年在极地和北温带之间的繁殖地以及热带到南半球之间的非繁殖地来回迁徙。由于鸻鹬类的分布较广,数量繁多,种间形态相似,常被作为生态学、行为学以及进化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然而,除了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弯嘴滨鹬(Calidris ferruginea)和西滨鹬(Calidris mauri)等少数种类外,大部分鸻鹬类的雄性早现未见报道(性别角色颠倒的斑腹矶鹬(Actitis macularia)和瓣蹼鹬(Phalaropodidae)的雌性早现曾有过研究),而且雄性早现对鸻鹬类迁徙停歇生态的影响更是缺乏深入的研究。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是世界八大水鸟迁徙路线之一,覆盖了北至西伯利亚东部和阿拉斯加,南至东亚、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大片区域,每年超过五百万只鸻鹬类在此路线上迁徙。然而,候鸟的雄性早现现象的大多数数据来自于太平洋-美洲迁徙路线及欧洲-非洲迁徙路线,而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候鸟的差异性迁徙的相关研究很少。已有的研究表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鸻鹬类鸟类在性别和年龄结构上存在差异性迁徙、分布的情况。本论文选取在迁徙停歇地停歇的的鸻鹬类为研究对象,分两部分展开相关研究:第一部分,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2008年春季迁徙期间在崇明东滩停歇的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红腹滨鹬(Calidris canutus)、红颈滨鹬(Calidrisruficollis)、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尖尾滨鹬(Calidris acuminata)、跷嘴鹬(Xenuscinereus)和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以及在渤海湾停歇的红腹滨鹬、红颈滨鹬、弯嘴滨鹬和叁趾鹬(Calidris alba),共计九种鸻鹬类进行性别的鉴定,分析春季迁徙期间鸻鹬类在迁徙停歇地的雄性比例随时间变化规律。第二部分,采取分子生物学手段,对2007年冬季在福建莆田、湖南洞庭湖、安徽菜子湖、崇明东滩、江苏连云港和渤海湾六个地点越冬的黑腹滨鹬进行性别鉴定,了解越冬期不同性别黑腹滨鹬的差异性分布规律,并探讨鸻鹬类迁徙过程中的雄性早现现象与越冬期纬度分布的性间差异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对在迁徙停歇地捕捉到的鸻鹬类的性别与到达日期的分析表明:在崇明东滩停歇的红腹滨鹬、红颈滨鹬、尖尾滨鹬、跷嘴鹬和斑尾塍鹬出现雄性早现现象,其雄性个体依次分别比雌性个体提前9天、9.5天、10.5天、5.5天和4天到达崇明东滩,其中尖尾滨鹬和跷嘴鹬的雄性比例(雄性/总数)随时间显着下降(P<0.05);而大滨鹬的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提前10.5天到达崇明东滩,雄性比例随时间变化显着上升,表现出明显的雌性早现现象(P<0.05);黑腹滨鹬的两性个体同时到达崇明东滩。在渤海湾停歇的红腹滨鹬、红颈滨鹬、弯嘴滨鹬和叁趾鹬均出现雄性早现现象,其雄性个体依次分别比雌性个体提前2.5天、5.5天、4天和3.5天到达渤海湾,其中弯嘴滨鹬和叁趾鹬的雄性比例随着时间显着下降(P<0.05)。2.结合斑尾塍鹬、黑腹滨鹬的雄性比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的特征与亚种信息,我们推测,在同一亚种中,斑尾塍鹬呈现雌性早现现象,而黑腹滨鹬呈现雄性早现现象。因此,九种鸻鹬类中,呈现雄性早现的有:红腹滨鹬、红颈滨鹬、尖尾滨鹬、弯嘴滨鹬、黑腹滨鹬、跷嘴鹬和叁趾鹬;呈现雌性早现的有:大滨鹬和斑尾塍鹬。3.由于在鸻鹬类中,雌性个体略大于雄性个体是较普遍的现象,且在我们研究的出现雄性早现的红腹滨鹬、红颈滨鹬、斑尾塍鹬与黑腹滨鹬都存在这个现象。因此,敏感性假说可能不适用解释鸻鹬类两性个体的迁徙模式。事实上,我们的研究对象中只有大滨鹬、尖尾滨鹬和斑尾塍鹬的春季两性差异性迁徙规律符合敏感性假说的假定。4.通过对比福建莆田、湖南洞庭湖、安徽菜子湖、崇明东滩、江苏连云港和河北唐山六个地点越冬的黑腹滨鹬的雄性比例、体重、体型大小(喙长、翅长、跗跖长)、状态指数(体重/翅长、体重/跗踱长)与纬度分布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雄性黑腹滨鹬个体的体重、体型大小(喙长、翅长、跗踱长)以及状态指标(体重/翅长、体重/跗踱长)值各项指标值均显着小于雌性个体(P<0.05)。随着纬度的升高,雄性比例及喙长均逐渐降低,体重及体重/翅长、体重/跗踱长的状态指标值均逐渐升高,而翅长与跗踱长随纬度变化规律不明显。该结果同时支持了差异性分布的资源分隔假说与体型大小假说,而否定了到达日期假说与捕食风险假说。结合已有知识,我推测资源分隔是造成越冬期黑腹滨鹬差异性的主要原因,但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5.根据黑腹滨鹬冬季差异性分布规律、雄性早现发生情况、婚配体制与繁殖行为等已有知识,我推测限制性假说作为黑腹滨鹬出现雄性早现现象的解释。由于限制性假说同样适用于弯嘴滨鹬及斑尾塍鹬,因此,我推测其可能在鸻鹬类的春季两性差异性迁徙中具有普适性。(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5-22)

雄性早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雄性早现(Protandry)是指雄性相对于雌性更早进入繁殖状态或更早达到繁殖地的现象,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包括候鸟在内的很多动物类群。根据选择作用的原理,用于解释候鸟雄性早现的假说可分为与性别角色没有直接关联的等级优势假说、敏感性假说和限制性假说,以及与性选择有直接联系的交配机会假说、等待代价假说和交配选择假说。已有的关于候鸟雄性早现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主要针对雌雄个体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鸟类,并且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雄性早现论文参考文献

[1].王毅鸿,吴伟,安玉鑫,郑雯,许青.黑龙江帽儿山地区春季黄喉鹀雄性早现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9

[2].谭坤,马志军.鸻鹬类雄性早现产生原因[C].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3].惠鑫,马志军.候鸟迁徙过程中“雄性早现”的六种假说及未来研究热点[J].动物学研究.2010

[4].惠鑫.鸻鹬类在迁徙停歇地雄性早现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0

标签:;  ;  ;  ;  

雄性早现论文-王毅鸿,吴伟,安玉鑫,郑雯,许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