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时间论文-何发林,乔治华,姚向峰,于灏泳,孙石昂

致死时间论文-何发林,乔治华,姚向峰,于灏泳,孙石昂

导读:本文包含了致死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沟金针虫,氯虫苯甲酰胺,毒力,亚致死效应

致死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何发林,乔治华,姚向峰,于灏泳,孙石昂[1](2019)在《低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食物利用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剂量和时间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亚致死效应的生理生化机制,阐明氯虫苯甲酰胺低致死剂量对沟金针虫食物利用、能量物质含量以及体内消化酶、保护酶和解毒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室内采用土壤混药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毒力,并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LC_(10), LC_(25)和LC_(40)低致死剂量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营养指标和体内能量物质含量的影响;采用酶动力学法检测了氯虫苯甲酰胺低致死剂量处理1, 6, 12, 24, 48和72 h后沟金针虫3龄幼虫体内消化酶(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海藻糖酶)、保护酶(CAT, POD和SOD)以及解毒酶(CarE, MFO和GST)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有较高毒力,其LC_(50)值为1.2397 mg/kg。LC_(10)和LC_(40)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沟金针虫3龄幼虫后,平均相对生长率(MRGR)和近似消化率(AD)显着降低,严重干扰其对食物的利用;LC_(10), LC_(25)和LC_(40)剂量处理后沟金针虫3龄幼虫体内主要的能量物质(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海藻糖)含量和消化酶活力均明显降低,而解毒酶和保护酶活力显着增加,最终延缓其生长发育。【结论】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幼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低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沟金针虫幼虫后,通过抑制消化酶活性,使其对食物的利用能力降低和生长发育延缓,以及诱导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来阻止外界毒物侵害。研究结果为阐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的亚致死效应机制及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国霞,李春阁,赵奇,吴琼[2](2019)在《采样时间和采样部位对常绿乔木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采样时间、不同采样部位对常绿乔木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影响,以松树、桂花、法国冬青、柏树4种乔木为材料,分别在2017年10月、12月和2018年2月采集其叶片及一年生、二年生的枝条,并设置0、-5、-10、-15、-20、-25、-30℃温度梯度,测定材料的电导率,通过拟合Logistic方程求出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这4种常绿乔木的叶片及一年生、二年生枝条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都表现为松树>柏树>法国冬青>桂花;同种常绿乔木不同部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均为二年生枝条>一年生枝条>叶片;同种常绿乔木的相同部位在不同月份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国霞,王会鱼,李春阁,卢超,杨玉珍[3](2019)在《取样部位、时间对植物高温半致死温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取样部位、时间对木本植物高温半致死温度的影响,选取桂树、松树、柏树、冬青4种常绿植物的叶片、1年生枝条、2年生枝条作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7年8月、10月、12月以及2018年2月运用电导率法和Logistic方程对其进行高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及分析,并根据高温半致死温度高低进行耐热性强弱排列。试验结果表明,4种常绿植物的耐热性强弱顺序依次为松树>柏树>冬青>桂树;对于同一植物的不同取样部位来说,其耐热性强弱顺序依次为2年生枝条>1年生枝条>叶片;对于同一植物的相同取样部位来说,取样时间对其耐热性的强弱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周晓梦,张秀梅,李文涛[4](2018)在《高温和低氧胁迫对两种规格刺参半致死时间及生理机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针对2种规格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28.00~36.00 g;小:9.00~13.00 g),测定温度为(25.0±0.5)℃溶解氧(DO)水平为(1.0±0.1)mg/L条件下刺参的半致死时间(LT_(50));比较分析了DO水平分别为(1.0±0.1)mg/L、(3.0±0.1)mg/L及6.5 mg/L(正常DO含量)条件下2种规格刺参的昼夜代谢水平;监测了DO水平分别为(1.0±0.1)mg/L和(3.0±0.1)mg/L时低氧胁迫24 h及复氧72 h期间,2种规格刺参体腔液和呼吸树中的谷胱甘肽(GSH)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体腔液中皮质醇水平的变化,以探究夏季高温期(25.0±0.5)℃低氧胁迫对不同规格刺参半致死时间及生理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DO浓度为1 mg/L时,大规格刺参半致死时间(LT_(50))为33.37 h,小规格刺参为28.84 h,2种规格刺参的代谢水平显着低于常氧对照组,夜间代谢强度高于白天,且小规格刺参的代谢强度高于大规格刺参。1 mg/L低氧胁迫期间,大规格刺参体腔液及2种规格刺参呼吸树中上述4种抗氧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GSH含量下降,SOD和T-AOC活力降低,CAT活力升高;然而胁迫结束时其GSH含量、CAT、SOD和T-AOC活力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解除胁迫复氧72 h后,2种规格刺参体腔液的4种抗氧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呼吸树的这4种指标则未完全恢复。3 mg/L低氧胁迫期间,2种规格刺参体腔液和呼吸树的GSH含量、CAT、SOD和T-AOC活力的变化趋势与1 mg/L组大体一致,复氧72 h后体腔液的各项指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除T-AOC,呼吸树的其余3种指标亦完全恢复。低氧胁迫后小规格刺参的恢复能力高于大规格刺参。在DO为1 mg/L和3 mg/L条件下,胁迫结束时2种规格刺参体腔液中的皮质醇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大规格刺参皮质醇含量高于小规格,复氧后二者均恢复到对照水平。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持续时间不超过其半致死时间(本研究以24h为例),刺参可通过自身调节减轻机体的氧化损伤;一旦超出半致死时间,将产生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死亡。(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陈艳,张红建,谢更祥,赵阔,罗山[5](2017)在《海南地区赤拟谷盗抗药性及磷化氢完全致死浓度与时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AO推荐的储粮害虫磷化氢抗药性测定方法,测定出海南地区8个品系的赤拟谷盗成虫磷化氢抗性系数范围为612~1 045,全部品系均到达极高抗性水平(Rf>160)。200 m L/m~3磷化氢浓度条件下Rf612、Rf826.4、Rf1045品系完全致死时间分别为8、9、11 d。(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纪康[6](2017)在《从法益可恢复性原理看正当的时间限度——以追回财物致死案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司法实践中对于"追回财物致死案"的处理存在不一的情况。与一般的正当防卫不同,在追回财产的场合存在"法益是否可恢复"的问题,换言之,在状态犯的场合,不法状态持续,法益具有可救济性。在这种场合下,可以根据司法功利原则建立一套法益救济机制,适当放宽追回财产案件中防卫的时间范围。只要现实的不法侵害状态结束,都不能再进行正当防卫;而对于法益可恢复性犯罪,可以将正当防卫的结束时间延长直至所造成的危害结果不能再减轻或者避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皇欣[7](2016)在《几种粉食性储粮害虫的磷化氢抗性及致死浓度与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磷化氢浓度为2 mg·L-1条件下,测定了供试各品系试虫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值,并参照FAO推荐的熏蒸剂毒力测定方法对2014年采集的不同地区几种粉食性储粮害虫进行磷化氢抗性测定,了解害虫磷化氢抗性的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分析不同害虫品系的KT50值和LC50值的相关性,并在2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抗性水平品系的不同虫态试虫在100、200、300、400、500 mL/m3的磷化氢浓度下的完全死亡时间,旨在为害虫的磷化氢抗性监测和实仓熏蒸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通过磷化氢快速击倒试验测定的11个赤拟谷盗品系的KT50值范围为5.50~1160.00min;测定的6个锯谷盗品系的KT50值范围为3.52~72.21min;测定的1个杂拟谷盗品系的KT50值为6.57min。采用FAO推荐的磷化氢毒力测定方法测得11个赤拟谷盗品系的LC50值范围为0.0093~2.4617 mg·L-1,抗性系数(Rf)范围为1.0~273.5;6个锯谷盗品系的LC50值范围为0.0101~0.0548 mg·L-1,抗性系数(Rf)范围为0.8~4.6;1个杂拟谷盗品系的LC50值为0.0115 mg·L-1,抗性系数(Rf)为1.0。测定的3种害虫18个品系的LC50值和相应的KT50值的对应关系为:lg(LC50)=1.0236lg(KT50)-2.7341,相关系数为0.9761。不同虫种内不同抗性水平的成虫在不同磷化氢浓度下的完全死亡时间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在100 m L/m3的磷化氢浓度下,完全致死赤拟谷盗ZJXSTc品系(Rf为1.0)、赤拟谷盗BJXNTc品系(Rf为5.9)、赤拟谷盗HNHKTc品系(Rf为130.9)、赤拟谷盗GDGZTc品系(Rf为273.5)、杂拟谷盗SDHZTc-1品系(Rf为1.0)、锯谷盗HNZZOs品系(Rf为0.8)、锯谷盗ZJHZOs品系(Rf为0.9)、锯谷盗ZJTXOs品系(Rf为4.6)成虫的时间分别为9、27、312、456、7、7、5、27h;在200 m L/m3的磷化氢浓度下,完全致死ZJXSTc、BJXNTc、HNHKTc、GDGZTc、SDHZTc-1、HNZZOs、ZJHZOs、ZJTXOs品系成虫的时间分别为7、21、240、312、7、5、3、21h;300 m L/m3及以上的磷化氢浓度完全致死ZJXSTc、BJXNTc、HNHKTc、GDGZTc、SDHZTc-1、HNZZOs、ZJHZOs、ZJTXOs品系成虫的时间相应为5、15、168、240、3、3、3、15h以内。幼虫在不同磷化氢浓度下的完全死亡时间和其相应品系的成虫结果相似;卵和蛹对磷化氢则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其在相同浓度下对应的完全死亡时间较长,如100 m L/m3的浓度完全致死赤拟谷盗的BJXNTc品系、杂拟谷盗的SDHZTc-1品系、锯谷盗的ZJHZOs品系成虫的时间分别为27、7、5h,相应品系的幼虫对应的时间分别为21、7、5h,相应品系的卵对应的时间分别为39、9、9h,相应品系的蛹对应的时间分别为39、9、9h。研究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地区的几种粉食性害虫抗性水平之间存在差异,且所得1个杂拟谷盗品系和6个锯谷盗品系均未对磷化氢产生抗性。采用高浓度磷化氢击倒成虫方法可以用来快速测定害虫抗性,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不同磷化氢浓度熏蒸下,比较几个拟谷盗属品系的4个虫态的致死浓度和时间,发现蛹表现出了最强的磷化氢耐受力,其次是卵,幼虫和成虫对磷化氢的耐受力最弱;比较几个锯谷盗品系的4个虫态的致死浓度和时间,发现卵表现出了最强的磷化氢耐受力,其次是蛹,幼虫和成虫对磷化氢的耐受力最弱。完全致死高抗性品系的所有虫态所需时间较长,如在25℃、300 mL/m3的条件下,熏蒸19d才可完全致死极高抗性赤拟谷盗GDGZTc品系(Rf为273.5)的所有虫态。(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6-05-01)

王继婷,王殿轩,李佳丽,皇欣,高源[8](2016)在《谷蠹的磷化氢抗性及其完全致死浓度与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AO推荐的储粮害虫磷化氢抗药性测定方法,测定了2014年采自中国5个省9个地区(单位)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的磷化氢抗药性,并采用100、200、300、400、500m L/m3的磷化氢浓度,测试了害虫在不同时间的死亡率及其完全致死时间。试验结果为:来自广州市番禺区的谷蠹GZPYRd品系抗性系数为1;来自广州市东山区、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漳州市、广州市花都区的GZDSRd、FJLYRd、FJZZRd和GZHDRd谷蠹磷化氢抗性系数(Rf)均小于50;来自河南省南阳市(HNNNRd)、山东省济南市(SDJNRd)、广西自治区南宁市(GXNNRd)和广州省岭南集团(GZLNRd)的谷蠹Rf分别为173.8、163.4、138.9和114.3倍,表现出了较强的磷化氢抗性。在100 m L/m3磷化氢浓度下,完全致死Rf为163.4的SDJNRd、Rf为114.3的GZLNRd和Rf为38的GZDSRd品系的相应时间为9.5 d、9 d和7.5 d;在磷化氢浓度为200 m L/m3时,完全致死SDJNRd、GZLNRd和GZDSRd品系害虫的时间均为5.5 d,浓度增加1倍,完全致死时间缩短近50%。磷化氢浓度在300 m L/m3以上,完全致死害虫的时间对于SDJNRd、GZLNRd和GZDSRd品系相应为4.5 d、4.5 d和4 d以内。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谷蠹品系对磷化氢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地点或单位采集的谷蠹对磷化氢的抗性差异也很大。100 m L/m3的浓度均可以完全致死弱抗性和较强抗性的谷蠹害虫种群,只是完全致死较强抗性谷蠹需要的熏蒸时间较长。磷化氢浓度升高可以缩短完全致死害虫的时间,但完全致死害虫时间与浓度的升高不成比例地相应缩短。不同磷化氢浓度完全致死同一谷蠹品系的Ct值不是一个固定数值,低浓度磷化氢完全致死害虫所需Ct值小,高浓度时完全致死害虫所需要Ct值大。(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卢明艳,赵晨辉,苏斯瑶,李锋,张艳波[9](2015)在《李子幼苗水分亏缺下新梢生长与致死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晚红、晚黄、长李15号、吉红、吉胜幼苗为试材,人工模拟水分亏缺,开展了不同时期新梢生长速率对水分亏缺敏感性、断水后致死时间等研究。结果表明:新梢生长速率与植株给水量间存在线性相关性,晚红、长李15号、吉胜3份资源对水分亏缺敏感,晚黄、吉红对水分亏缺不敏感;晚红、吉胜、长李15号不同时期断水后,致死时间较长,晚黄、吉红较短,即晚红、吉胜、长李15号抵抗极端干旱能力强于晚黄、吉红。(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阳任峰,李克斌,尹姣,杜光青,曹雅忠[10](2013)在《短时间高温处理对麦长管蚜的致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高温防控麦蚜的技术,本实验设置系列短时间高温处理(45℃,30、40、50、60、70、80、90 s;50℃,5、10、15、20、25、30、35、40 s;55℃,5、10、15、20 s;60℃,5、10、15 s;65℃,5、10 s;70℃,5 s),测定了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若蚜及成蚜的死亡率。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麦长管蚜的死亡率上升;在相同处理时间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死亡率上升。在45℃条件下,需要近90 s其死亡率才能达到100%;在70℃下,100%死亡率仅需5 s。麦蚜的半致死温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麦蚜的半致死时间随着处理温度的上升而缩短。通过logistics模型分析发现,在相同处理下,若蚜的半致死温度和半致死时间均高于成蚜。(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致死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不同采样时间、不同采样部位对常绿乔木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影响,以松树、桂花、法国冬青、柏树4种乔木为材料,分别在2017年10月、12月和2018年2月采集其叶片及一年生、二年生的枝条,并设置0、-5、-10、-15、-20、-25、-30℃温度梯度,测定材料的电导率,通过拟合Logistic方程求出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这4种常绿乔木的叶片及一年生、二年生枝条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都表现为松树>柏树>法国冬青>桂花;同种常绿乔木不同部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均为二年生枝条>一年生枝条>叶片;同种常绿乔木的相同部位在不同月份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也存在一定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死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何发林,乔治华,姚向峰,于灏泳,孙石昂.低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食物利用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剂量和时间效应[J].昆虫学报.2019

[2].王国霞,李春阁,赵奇,吴琼.采样时间和采样部位对常绿乔木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影响[J].河南科学.2019

[3].王国霞,王会鱼,李春阁,卢超,杨玉珍.取样部位、时间对植物高温半致死温度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19

[4].周晓梦,张秀梅,李文涛.高温和低氧胁迫对两种规格刺参半致死时间及生理机能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8

[5].陈艳,张红建,谢更祥,赵阔,罗山.海南地区赤拟谷盗抗药性及磷化氢完全致死浓度与时间的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7

[6].纪康.从法益可恢复性原理看正当的时间限度——以追回财物致死案为视角[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

[7].皇欣.几种粉食性储粮害虫的磷化氢抗性及致死浓度与时间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

[8].王继婷,王殿轩,李佳丽,皇欣,高源.谷蠹的磷化氢抗性及其完全致死浓度与时间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卢明艳,赵晨辉,苏斯瑶,李锋,张艳波.李子幼苗水分亏缺下新梢生长与致死时间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5

[10].阳任峰,李克斌,尹姣,杜光青,曹雅忠.短时间高温处理对麦长管蚜的致死效应[J].应用昆虫学报.2013

标签:;  ;  ;  ;  

致死时间论文-何发林,乔治华,姚向峰,于灏泳,孙石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