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要点
1、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的必要性
作为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工作,测量放线施工在指导建筑工程施工的同时,也顺利的保证施工的进度与建筑物质量。房屋建筑的全过程离不开测量放线工作。按照整个房屋建筑施工对其进行划分,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总体可分为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以及主体施工测量放线三部分。其依次的定义为房屋建筑的第一次放线;在定位桩设定完之后,进行的放线测量复核;在房屋建筑施工正式开始之后直到房屋建筑竣工封顶这一段时间内的测量放线工作。这三部分的组合就组成了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它们是整个房屋建筑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必须做好测量放线施工工作。
2、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2.1进行机构设置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针对工程建筑小区内地形复杂、占地面积大、单位工程多、建筑高度大的特点,施工单位在项目技术部下设专职测量小组,测量小组主要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和各区段两名技术人员组成,场区导线控制网作业人手不够时由项目工程部其它人员配合。
2.2进行职责划分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项目质量员负责对施工员所施测的梁柱边线、控制线进行详细复核。每楼层施工测量放线完毕,项目内部复核完成后,由项目测量工程师对施工测量结果向监理工程师进行报验,经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后才能进行上部结构施工。施工员根据测量小组给定的楼层控制轴线放出柱、墙体的控制线,梁的位置线和预留、预埋位置线。
3、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的要点
3.1主体施工测量、放线
当基础施工完毕后,此时基坑底部已经基本稳定,在测量时首先进行基坑外围轴线、标高控制点的复核。外部控制点须经常检验复核,保证系统的精确度。当内控轴线、高程系统完成后,将由底板向上进行整个结构内控轴线施放。内控轴线上移采用高精度激光经纬仪进行内控轴线测设。交汇点垂直向上的楼板均每层留200×200的测量孔,利用激光经纬仪通过辐线交汇点向上垂直投射至上层空洞处的透明靶上,确定上一层楼四角控制轴线交汇点,再利用经纬仪将四点转角交汇复核,即可得到上层楼层的控制轴线平面,利用该平面控制体系即可控制上层楼的施工位置。
在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主楼基础施工放线控制点。新埋设控制点作为主楼平面放线,垂直引升原始点,各控制点间的距离、夹角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钢尺检查、复核、确保无误,各控制点其精度必须符合高层建筑施工规范要求,并按要求做测量放线记录,填写表格的编号或表样。各控制点的向上传递采用激光经纬仪向上投测点至同一楼层,在同楼层的各控制点经采用经纬仪或平面检测复核无误后再进行各轴线的施工放线工作。塔楼各控制点在向上传递,引出十字墨后,将其预留投测孔封闭再补出各控制点作为主楼零上结构施工的轴线放线及垂直引开的依据原始点,在向上传递中,此方法可按每隔3层封闭一层向上传递,其确保轴线及垂直度的准确性。在塔楼平面外设置明显的投测标志,作为向上引升后校核平面位置的飘移、扭转的检查控制依据。
3.2平面控制网的测放
3.2.1第一次测放(即地下室部分):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根据基坑外围地面控制点,在基础垫层上进行平面控制网的第一次测放,测放时首先根据已经测放的主轴线点结合内业计算成果,用全站仪将建筑轴线测放在地下室基础垫层上,并在基坑周围做好控制轴线引桩以备测量放线用。地下层测量放线的基准均从基坑外围地面控制轴线做起始,每次测量放线前进行复测检查,确保各次放线位置正确一致。
3.2.2第二次测放(即地上部分):对于±0.000m以上即采用“内控法”,当±0.000m层结构楼面混凝土浇筑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开始进行第二次控制轴线的测放。根据测设好的基坑四周主轴线控制引桩,将主轴线点恢复至±0.000m层楼面,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点位的精度调整,然后用事先预埋的钢板刻上十字线作为标示。
3.3曲线部位的施工测量
根据工程的主要建筑特点,可采用全站仪来制定放样的程序。目前,许多的设计单位并没有全站仪,只能定位埋桩好外围的控制点,再利用经纬仪开展定位施工。而这样的做法,需要施工方来将点位的精度提高。利用测设的现场条件,使用切线支距法和弦线支距法来进行放线。基础垫层柱的放线,要在柱中心部位。在基础底板之上的部位,则选择平行径向的轴线,并且在柱外侧20cm。一侧和径向轴线平行,另一侧和径向轴线的四方控制点垂直。与径向轴线平行的部位,先测设轴线的控制线。用钢尺测中间柱的控制线。曲线墙主点以及基础曲线梁要在径向轴线墙的外侧和内侧。
3.4沉降观测
3.4.1沉降点的设置
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数目和具体位置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确定,在图纸会审阶段,施工单位、监理与设计院进行协商初步确定沉降点设置方案;待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后,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一步细化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为较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的水准基点应有利于直接引测,且数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
3.4.2沉降点的测量
沉降测量由测量工程师负责;沉降观测采用S1水准仪和毫米分划水准尺进行测量。正常施工阶段应保证每加载一次施测一次;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暴雨后观测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业主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每次观测按固定后视点、观测路线进行,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距大约15m,以减少仪器误差影响。观测时间宜选择天气晴好的早晨或傍晚。
3.4.3观测记录整理
对于出现问题的地方,按照流程要求进行上报处理,将质量隐患扼杀在摇篮,以免引起工程后期质量出现严重问题,从而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建设资金,由此可见,整理好观测记录,并将观测记录认真分析,是保证工程有效、合理、顺利进行的一种方法。
3.4.4观测数据处理
在沉降观测的尾声就是沉降点的数据处理,使用整理好的观测记录利用高程平差软件,平差出各个测量点的实测高程,使观测平差中误差控制在规范范围之内,如果测量距离和观测高程值的中误差不符合规范值,证明此次的沉降观测是不合格的。利用科技手段处理观测数据使沉降观测的精度得以保证。
结束语
由于建筑施工放线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始终,而房屋造型设计不断更新,放线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应仔细分析研究建筑设计图的特点,根据建筑的轴线形状、竖向结构特点,找出建筑施工放线的关键控制点。
参考文献
[1]石磊.浅谈房屋建设测量放线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2013.
[2]张振,魏建军.浅谈房屋建筑测量放线设施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