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解构论文-胡慧君

身份解构论文-胡慧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身份解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杜琪峰,电影,警察,解构

身份解构论文文献综述

胡慧君[1](2019)在《撕下标签化的面具:杜琪峰电影中警察身份的解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琪峰是香港着名导演、监制、编剧,他的作品以黑色主题、光影效果、人物设定等为风格标签。杜琪峰在他的作品中对警匪的人物设定加入了自我的观察和表达,为观众提供了不一样的理解角度。文章从过往警匪片中的警察形象、香港警察的历史等角度切入,分析杜琪峰电影中警察这一黑白难辨且不承担道德审判义务的复杂形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袁年兴[2](2019)在《元身份的政治寓意与共同体建设——近代中国共同体解构与重构的过程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元身份"作为一种以自我认知为起点的符号载体,包含着主体间的"爱""法律"及"价值"等承认形式,由此所构成的意义体系奠定了共同体不同层面的关联。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中,中华民国的政治合法性建立在"国民"作为一种元身份的基础上,伴着"国民"身份与"子民"身份之间的斗争、妥协及其变异,社会共同体的不同层次呈现出了复杂的张力关系,由此也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最终走向。在国家主导的身份实践中,社会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意义交换过程,历史与当下、情感与法律、政治与道德获得了双向的意义交流机会。只有当社会共同体的不同层次形成一种共享的意义结构之后,其主体性才能够得以生成,个体才可以获得必要的意义空间。这也正是现代国家通过元身份建设社会共同体的内在逻辑。(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2019年04期)

王霞[3](2019)在《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电影《绿皮书》中的文化身份》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绿皮书》以种族主义为题材,讲述了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和白人司机托尼·利普在机缘巧合下打破种族偏见并成为至交好友的故事。本文聚焦电影中两位主人公的文化身份,试图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电影中的文化身份。经分析,本文最终得出结论:文化身份不分种族,黑人可以具备传统意义上的白人文化身份,白人亦可以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黑人文化身份,由此,种族歧视的根基被瓦解,奠定了两大种族和谐相处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夏玉琼[4](2019)在《医患冲突话语中患者对医生身份的解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语用学关注人际交往与互动中的人际方面的语用学视角。在人际语用学视阈下,基于医患会话的相关语料,研究患者对医生身份的解构,发现在医患冲突性话语中,患者主要从医生的职业、医品和能力叁个层面解构医生的身份,表达对医生的不满和质疑。关系研究是人际语用学最核心的研究,为管理与患者间的关系,处于医患交际主导方的医生可以利用移情、称呼语、赞誉患者、与患者寒暄等策略与患者交流,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期刊2019年12期)

艾则孜·开力[5](2019)在《从《黑书》谈电影叙事对身份的建构与解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作为大众文化(休闲文化)的一种表征,揭示了文化符号生产意义与身份价值观念的一般机制。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黑书》是一部"土耳其现代身份寓言",其身份意识是在主人公不断模仿并渴望成为"他者"的建构过程中展开的,而这一过程贯穿着电影叙事策略。然而"电影方法"的熏染,亦造成文化身份的解构状态,若将小说《黑书》中人们因观看电影而"失明"看作一种断裂的残缺身份的展露,"失忆"则彻底地展现了电影这种文化表征对身份的解构。不难看出,帕慕克在小说《黑书》中运用电影这一文化表征展现了土耳其人文化身份的建构与解构过程。(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9年06期)

王锐[6](2019)在《《地球最后的夜晚》身份叙事建构与解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最后的夜晚》是毕赣在《路边野餐》后的新作,由于影片中充满着含混、模糊、幻想的记忆与梦境的碎片化叙事风格,上映后得到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评价。《地球最后的夜晚》中,存在大量的现实身份与幻想角色,左宏元、万绮雯等人的身份关系与现实逻辑构成了影片叙事的底色。因此研究尝试借助身份叙事的分析手段与分析方法,针对《地球最后的夜晚》纷繁复杂的角色与身份象征,讨论影片中的伦理身份、幻想身份及其结合后的叙事隐喻与叙事内涵。(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梁健[7](2019)在《多视角下的公务员身份认同解构及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务员的身份认同影响着其工作心态和工作效能,进而对国家治理效能有重要影响。需要以市场手段打破体制藩篱,使其形成为民服务的职业认同;以道德和监督关紧权力的笼子,使其形成平等自律的阶层认同;以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政治站位,使其形成立场正确的政治认同;以"行政人"属性综合利益诉求,使其形成公私平衡的利益认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公务员的工作效能,进而提升国家整体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本文来源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祁丽君[8](2019)在《女性身份的解构与重建——解构主义视角下解读《一间自己的屋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玛格丽特·富勒到露西·伊里嘉蕾,争取平等独立的女权主义运动一直活跃于西方历史上,并对后来黑人女性主义和亚裔女性主义及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凯特·米里特时期,女权主义运动更是表现出势如破竹之势。作为女权运动承上启下式的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为女性主义的发展提出新见解,更是引领了女性主义向更加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本文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例,以解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探究伍尔夫包容的女性主义思想,以期对伍尔夫的作品及女性主义的发展有更加深刻透彻的认识和解读。(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夏玉琼[9](2019)在《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中的身份建构与解构——以2016年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不仅可以通过言语行为建构自己的身份,还可以对对方建构的身份进行解构。文章以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叁场电视辩论为语料,探讨了在辩论中希拉里自我建构的身份以及对手特朗普对希拉里身份的解构。研究表明,希拉里在辩论中主要建构了亲民和积极进取的个人身份以及精明能干的精英政治家身份,而竞选对手特朗普则通过对希拉里人品、能力的质疑,对希拉里以往政绩的否定以及对希拉里未来从政构想的不看好,解构了希拉里自我建构的身份。交际具有目的性和意图性,身份的建构和解构是希拉里和特朗普意在赢得更多美国选民支持进而赢得大选的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魏昌东,张涛[10](2018)在《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法教义学解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属于侵犯"超个人法益"的犯罪。刑法设定该罪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家身份证件的公共信用,尽管身份证件及其信息涉及公民自然信息与社会信息的内容,且为特定公民专属享有,但刑法在对该罪的法益保护性质定位上却并非个人法益,从而即使是身份证件的合法持有者亦不享有放弃法益保护的权利。本罪作为刑法中的"微罪",由法益定位与内容设定所决定,对本罪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宜坚守实质主义的立场,包括:对"依照国家规定"采限缩解释的方法;对"使用"做"提交或接受查验"、对"盗用"做"将他人身份证件做本人证件使用"的判定,同时对行为对象在满足身份信息条件的基础上,就颁发机关、适用范围做实质解释。(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身份解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身份"作为一种以自我认知为起点的符号载体,包含着主体间的"爱""法律"及"价值"等承认形式,由此所构成的意义体系奠定了共同体不同层面的关联。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中,中华民国的政治合法性建立在"国民"作为一种元身份的基础上,伴着"国民"身份与"子民"身份之间的斗争、妥协及其变异,社会共同体的不同层次呈现出了复杂的张力关系,由此也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最终走向。在国家主导的身份实践中,社会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意义交换过程,历史与当下、情感与法律、政治与道德获得了双向的意义交流机会。只有当社会共同体的不同层次形成一种共享的意义结构之后,其主体性才能够得以生成,个体才可以获得必要的意义空间。这也正是现代国家通过元身份建设社会共同体的内在逻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身份解构论文参考文献

[1].胡慧君.撕下标签化的面具:杜琪峰电影中警察身份的解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2].袁年兴.元身份的政治寓意与共同体建设——近代中国共同体解构与重构的过程逻辑[J].文史哲.2019

[3].王霞.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电影《绿皮书》中的文化身份[J].艺术科技.2019

[4].夏玉琼.医患冲突话语中患者对医生身份的解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9

[5].艾则孜·开力.从《黑书》谈电影叙事对身份的建构与解构[J].当代电影.2019

[6].王锐.《地球最后的夜晚》身份叙事建构与解构[J].电影文学.2019

[7].梁健.多视角下的公务员身份认同解构及规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9

[8].祁丽君.女性身份的解构与重建——解构主义视角下解读《一间自己的屋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9].夏玉琼.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中的身份建构与解构——以2016年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魏昌东,张涛.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法教义学解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  ;  

身份解构论文-胡慧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