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倒灌运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气,垂向倒灌运移,最大深度,叁肇凹陷
倒灌运移论文文献综述
袁红旗,张姗姗,于英华,周天旗[1](2019)在《油气沿断裂垂向倒灌运移最大深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沿断裂垂向倒灌运移深度研究一直是上生下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气勘探研究的关键问题。为了定量研究油气沿断裂垂向倒灌运移的最大深度,在油气沿断裂垂向倒灌运移所需动力条件及最大深度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源岩古超压值与油气沿断裂垂向倒灌运移深度之间关系,确定油气沿断裂垂向倒灌运移所需的最小源岩古超压值(或油气沿断裂带运移阻力),由油气沿断裂垂向倒灌运移所需的动力条件,建立了一套油气沿断裂垂向倒灌运移最大深度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叁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油沿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垂向倒灌运移的研究中,结果表明:叁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油沿断裂垂向倒灌运移最大深度最大可达到400 m以上,主要分布在其东部边部树119井、西部边部肇13井、北部边部宋深1井和凹陷中心4个局部地区,由4个高值区向其四周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沿断裂垂向倒灌运移的最大深度逐渐减小,在凹陷中北部和凹陷边部减小至100 m以下,与目前叁肇凹陷扶杨油层已发现油底深度分布基本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定量研究油气沿断裂垂向倒灌运移最大深度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9年02期)
张艳会[2](2016)在《叁肇凹陷青一段超压源岩生成油气向下“倒灌”运移控制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肇凹陷青一段源岩超压流体在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曾发生3期超压流体释放,均是由构造运动导致断裂活动开启引起的。结合青一段源岩的生排烃期,得到只有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的超压流体释放可以发生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活动开启断裂向扶杨油层的"倒灌"运移。断裂活动期古超压达到5MPa且进入排烃门限的青一段源岩区生成的油气可以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向立宏,郝雪峰[3](2016)在《车西洼陷油气“倒灌”运移机理及最大距离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西洼陷是济阳坳陷西北部次级构造单元,勘探实践发现,在源储不对接的情况下,在Es3烃源岩之下的沙四段储层中发现了规模油气藏。基于"倒灌"油藏储盖沉积体系配置关系、源储动力构成、输导体系岩心观察等研究,提出了"厚泥封盖、隐蔽输导、超压启动、源储压差下排"的油气"倒灌"运移成藏机理,认为在输导体系存在的条件下,当Es3烃源岩中的压力大于下伏Es4地层压力时,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以向下充注到Es4的储层中并运移成藏,向下充注的距离取决于源岩剩余压力(源动力)的大小及衰减程度。基于当源动力衰减到与常压系统中静水柱压力平衡时油气不再"倒灌"运移的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油气"倒灌"运移最大距离的定量预测方法。该项研究对拓展深层勘探空间,深化油气成藏认识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6年05期)
丛琳,赵天琦,刘洋,胡欣蕾,王伟方[4](2016)在《油气垂向和侧向倒灌运移条件及其聚集规律的差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松辽盆地叁肇凹陷扶杨油层和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中浅层为例,对油气垂向和侧向倒灌运移条件及聚集规律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在系统阐述油气侧向倒灌运移所需条件和聚集规律的基础上,从油气运移所需动力条件和聚集分布部位上探讨了二者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垂向和侧向倒灌运移所需条件不同,油气垂向倒灌运移所需条件是上覆源岩具有超压和发育输导断裂,叁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古超压约为5 MPa,大于所有遇到的各种阻力之和,且发育有大量SN向展布、断裂密度为0.5~1.8条/km的输导断裂;而油气侧向倒灌运移条件是受到上覆区域性盖层的阻挡,油气不能通过断裂穿过区域性盖层向上运移.垂向和侧向倒灌运移油气聚集规律也不同,垂向倒灌运移油气聚集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主要聚集在顶部储层中,而侧向倒灌运移油气则主要聚集在区域性盖层之下高的砂地比地层中;垂向倒灌运移油气主要聚集在输导断裂下盘,而侧向倒灌运移油气则主要聚集在输导断裂上盘.(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巨世昌,赵靖舟[5](2014)在《浅谈推动油气“倒灌”运移的动力计算方法——以松辽盆地叁肇地区扶杨油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倒灌"作为一种特殊成藏方式,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作为支撑。剩余压力可以作为推动油气"倒灌"的动力,广泛发育的断裂体系可以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油气下排时浮力会成为运移的阻力,成藏动力必须大于浮力才能推动油气发生"倒灌"。松辽盆地叁肇凹陷下白垩统扶杨油层为典型的"倒灌"式成藏,上覆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断裂下排成藏,动力是关键因素。利用生油增压计算模型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对松辽盆地叁肇地区青一段烃源岩生烃时产生的理论最大剩余压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主成藏期明水组沉积末期青一段烃源岩生烃产生的理论累计剩余压力最大可以超过24MPa,能够为油气下排提供充足动力,"倒灌"发生的距离要大于之前的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4年03期)
向立宏,王学军,郝雪峰,李晓燕[6](2013)在《车西洼陷油气倒灌运移成藏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西洼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南部,是济阳坳陷西北部次级构造单元。针对该区沙四上亚段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现象及成藏机理,从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展布特征、储盖配置关系、成藏动力、输导体系等几方面研究,认为沙叁段烃源岩为本区有效烃源岩,源下沙四上亚段油藏为沙叁段源岩生气的油气向下倒灌运移成藏。"源上厚泥封盖、源中超压下注、源下隐蔽输导优相成藏"是本区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的主要成藏条件。油气倒灌距离与源岩剩余压力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物性条件控制源下储层含油性。上述观点进一步完善了济阳坳陷油气成藏理论认识,对渤海湾盆地勘探实践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海洋石油》期刊2013年02期)
王学军,向立宏,郝雪峰,王中蛟,李晓燕[7](2013)在《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特征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是否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这一问题,从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展布特征、烃源岩与储层对接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叁段烃源岩是车西洼陷的有效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为"上生下储"型,沙叁段4700m以下有效烃源岩存在油气倒灌成藏现象。源储对接关系分析表明,曹家庄断阶带以北洼陷区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中的原油来自上部沙叁段烃源岩。油气成藏要素剖析结果表明,沙叁段与沙四段上亚段"厚泥下砂"的岩性匹配关系、沙叁段烃源岩超压、烃源岩与储层之间的压差以及隐蔽输导体系是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的主控因素;油气倒灌运移距离与烃源岩剩余压力具有正相关关系,烃源岩之下储层的物性条件对其含油性具有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3年01期)
于润涛[8](2010)在《叁肇凹陷青一段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的最小超压及其研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叁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条件,表明青一段源岩因具超压和油源断裂发育,其生成排出的油气可以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分析油向下"倒灌"运移所受压力,表明油向下"倒灌"运移所需的最小压力应为断裂带毛细管阻力.统计叁肇凹陷扶杨油层目前油底深度与青一段源岩在明水组沉积末期古超压之间的关系,表明叁肇凹陷断裂带毛细管阻力约为5MPa,即青一段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最小古超压约为5MPa.利用最小古超压可以预测青一段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深度、层位和范围,以及扶扬油层油成藏与分布的有利区域.(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史集建,付广,李丽丽[9](2009)在《滨北地区青一段油气向下“倒灌”运移距离和层位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滨北地区青一段烃源岩所生成油气向下"倒灌"运移的层位,对油气向下"倒灌"运移机制及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滨北地区扶杨油层同时具备2个条件:①青一段烃源岩目前具有足够大的超压;②存在连通青一段烃源岩和扶杨油层的T2断裂,青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能够在超压的作用下在古近纪末期通过T2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中"倒灌"运移。利用叁肇地区14口井资料中青一段古超压同其各自油水界面深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油气向下"倒灌"运移距离同超压之间的拟合公式,在滨北地区青一段古近纪末期泥岩超压恢复的基础上,得到滨北地区青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下"倒灌"运移的最大距离为530m,而且在可以运移范围之内大部分地区通过扶余油层进入杨大城子油层。扶杨油层油井均分布于青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能够向下"倒灌"运移分布范围内及附近,这表明油向下"倒灌"运移范围及层位控制着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藏形成、分布范围和层位。青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下"倒灌"运移范围应是滨北地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块。(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09年01期)
付广,王有功[10](2008)在《叁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油向下“倒灌”运移层位及其研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叁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层位,对油向下"倒灌"运移机制及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叁肇凹陷扶杨油层同时具备①青山口组源岩目前应具有足够大的超压;②存在连通青山口组源岩和扶杨油层的T2断裂2个条件,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能够在超压的作用下在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通过T2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中"倒灌"运移。利用压力封闭原理,对叁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距离进行了研究,得到叁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距离一般大于500m,而叁肇凹陷扶杨油层地层厚度最大只有500m,表明叁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可以向下"倒灌"运移至整个扶杨油层的任何部位。目前叁肇凹陷扶杨油层从上至下均含油,且已找到的油藏均分布于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能够向下"倒灌"运移分布范围内或附近,这表明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层位控制着油气富集层位,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分布范围控制着叁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藏形成与分布范围。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分布范围及其附近应是叁肇凹陷扶杨油层油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地区。(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倒灌运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肇凹陷青一段源岩超压流体在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曾发生3期超压流体释放,均是由构造运动导致断裂活动开启引起的。结合青一段源岩的生排烃期,得到只有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的超压流体释放可以发生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活动开启断裂向扶杨油层的"倒灌"运移。断裂活动期古超压达到5MPa且进入排烃门限的青一段源岩区生成的油气可以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倒灌运移论文参考文献
[1].袁红旗,张姗姗,于英华,周天旗.油气沿断裂垂向倒灌运移最大深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地质论评.2019
[2].张艳会.叁肇凹陷青一段超压源岩生成油气向下“倒灌”运移控制因素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6
[3].向立宏,郝雪峰.车西洼陷油气“倒灌”运移机理及最大距离预测[J].特种油气藏.2016
[4].丛琳,赵天琦,刘洋,胡欣蕾,王伟方.油气垂向和侧向倒灌运移条件及其聚集规律的差异性[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
[5].巨世昌,赵靖舟.浅谈推动油气“倒灌”运移的动力计算方法——以松辽盆地叁肇地区扶杨油层为例[J].非常规油气.2014
[6].向立宏,王学军,郝雪峰,李晓燕.车西洼陷油气倒灌运移成藏条件研究[J].海洋石油.2013
[7].王学军,向立宏,郝雪峰,王中蛟,李晓燕.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特征及机理[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
[8].于润涛.叁肇凹陷青一段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的最小超压及其研究意义[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
[9].史集建,付广,李丽丽.滨北地区青一段油气向下“倒灌”运移距离和层位的定量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
[10].付广,王有功.叁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油向下“倒灌”运移层位及其研究意义[J].沉积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