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天疱疮论文-刘亚菲,王津,周宗玉

寻常型天疱疮论文-刘亚菲,王津,周宗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寻常型天疱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创面,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护理

寻常型天疱疮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菲,王津,周宗玉[1](2019)在《1例应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护理重症寻常型天疱疮创面的病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寻常型天疱疮(PV)是一种以表皮内棘细胞松解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是天疱疮中最为严重的一型[1-2]。大部分患者皮损面积大,屏障功能被破坏,感染、电解质失衡等问题随时可发生。本院于2019年3月收治1例重症PV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抗感染、局部清痂、正确选择内敷料维持湿性环境(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3期)

张警兮,张玉芳,高焕,金鑫[2](2019)在《硫唑嘌呤治疗寻常型天疱疮致严重骨髓抑制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硫唑嘌呤为嘌呤代谢阻断药物,临床上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用于抑制天疱疮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同时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本文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2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时发生了严重的骨髓抑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6岁,因头面部及躯干皮肤黏膜红斑、水疱伴痛痒2个月,于2017年6月6日收入我院。入院诊断: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曾于外院完善组织病理检查后(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永超,陈晓,孙冉[3](2019)在《早期口服营养补充对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营养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早期口服营养补充的疗效研究,为寻常型天疱疮营养干预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寻常型天疱疮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营养支持治疗)和对照组(非营养支持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进行饮食指导,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口服营养补充支持治疗。检测患者入院后第1、10、19和28天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体重等指标并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皮损恢复情况。结果:入院第10天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体重、ALB、PA较入院时均有所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患者CRP较入院时均有所升高,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第19、28天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体重、ALB、PA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CRP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完全治愈、有效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效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效例数两组均为0例。结论:早期口服营养补充可明显改善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治疗结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期刊2019-10-18)

刘伟军,周琼,王小兵,罗保香,张磊[4](2019)在《溴吡斯的明与糖皮质激素对寻常型天疱疮鼠模型棘层松解影响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寻常型天疱疮(PV)鼠模型,并比较溴吡斯的明与糖皮质激素对PV棘层松解的影响。方法:将55只Balb/c新生鼠分为4组。模型组(15只):皮下注射PV患者血清,建立PV鼠模型;溴吡斯的明组(15只)和甲泼尼龙组(15只)除注射患者血清外,分别注射溴吡斯的明和甲泼尼龙;对照组(10只)皮下注射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从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和直接免疫荧光3方面评价溴吡斯的明与糖皮质激素对PV鼠模型棘层松解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表现为棘层松解;溴吡斯的明组和甲泼尼龙组棘层松解程度均较模型组低(P<0.05);甲泼尼龙组棘层松解程度低于溴吡斯的明组(P<0.05);对照组小鼠皮肤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抗胆碱酯酶药及糖皮质激素均可减轻PV鼠模型的棘层松解程度,而抗胆碱酯酶药减轻棘层松解的作用低于糖皮质激素。(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麻风皮肤病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0)

吕静,刘娟娟,龚娟,戚东卫,唐海燕[5](2019)在《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4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V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改变、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等。结果:4例患者年龄为47~78岁,均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例患者使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4例患者均发生左下肢静脉血栓栓塞,表现为单侧肢体肿胀及疼痛,给予抗凝治疗后好转。结论:静脉血栓栓塞为PV患者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病因仍需进一步探讨,临床上需提高血栓预防及治疗的警惕性。(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鹏,张桂英,肖嵘,邱湘宁,苏玉文[6](2019)在《寻常性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因全身红斑、鳞屑9年,水疱1个月于2016年6月2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诉9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红斑、鳞屑,经治疗后可好转(具体药物不详),但皮损反复发作。4年前于外院行皮损组织病理查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平日予以外用卡泊叁醇软膏及口服迪银片每次5片,每日3次,皮损控制尚可。1个月前,患者胸部无明显诱因出现大量水(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戚世玲,方铭恒,谢振谋,底大可,薛汝增[7](2019)在《湿润烧伤膏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寻常型天疱疮患者部分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收治的44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患者,261处创面)和对照组(22例患者,253处创面),其中观察组患者皮损创面采用MEBO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皮损创面采用依沙吖啶溶液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临床疗效和血清IL-6、IL-10、IL-17、IL-23、IFN-γ、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第14天,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2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7.31%,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IL-10及TNF-α表达水平对比,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L-6、IL-17、IL-23及IFN-γ表达水平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1.9±7.8)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32.8±11.5)d,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BO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可缩短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疗效显着,可能与其能够调节天疱疮患者血清IL-6、IL-17、IL-23及IFN-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与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烧伤创疡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毛静,黄书莉,雷启蓉,熊霞,邓永琼[8](2019)在《73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该院经治的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治愈用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3例PV患者,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患者治愈用时,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疾病治愈用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0个月内获临床治愈的患者占61.9%,84个月内获完全治愈的患者占73.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提示:按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依从性分组,组间完全治愈用时及临床治愈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依从性是影响完全治愈用时及临床治愈用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PV完全治愈及临床治愈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患者依从性。(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黄梦婷,宋潇,张佩莲[9](2019)在《寻常型天疱疮累及食管黏膜》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告1例寻常型天疱疮累及食管黏膜。患者女,47岁。反复口腔黏膜糜烂伴呕血2年,复发3 d。皮肤科检查:口腔上颚及牙龈糜烂及出血,尼氏征(+)。口腔黏膜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松解,表皮内水疱,水疱内可见棘层松解细胞及红细胞。直接免疫荧光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间网状IgG(++)、C3(+)、IgA(-)及IgM(-)。间接免疫荧光:抗桥粒芯糖蛋白(Dsg)3抗体(+)及抗Dsg1抗体(-)。胃镜示食管黏膜剥脱出血。诊断:寻常型天疱疮累及食管黏膜。(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刘洋,史丙俊,刁庆春,江雪,钱思宇[10](2019)在《寻常型天疱疮外周血长链非编码RNA的差异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正常人PBMC中差异性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方法利用LncRNA表达谱芯片检测5例PV和3例正常人PBMC中LncRNA的表达,以P<0.05,且差异表达倍数大于2或小于0.5的条件筛选出差异性表达的LncRNA,并采用Real-time PCR进一步验证其在40例PV患者和40例正常人PBM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人相比,PV患者PBMC中差异性表达的LncRNA共有219个,其中上调142个,下调77个。选取的4个LncRNA在40例PV患者和40例正常人PBMC中的验证结果为:Lnc-BST1-1∶1,NR_023343,Lnc-ERICH1-9∶3表达上调(P<0.05),Lnc-CABIN1-1∶1表达下调(P<0.05)。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相符。结论多个长链非编码RNA在PV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异常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在PV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寻常型天疱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硫唑嘌呤为嘌呤代谢阻断药物,临床上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用于抑制天疱疮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同时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本文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2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时发生了严重的骨髓抑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6岁,因头面部及躯干皮肤黏膜红斑、水疱伴痛痒2个月,于2017年6月6日收入我院。入院诊断: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曾于外院完善组织病理检查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寻常型天疱疮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亚菲,王津,周宗玉.1例应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护理重症寻常型天疱疮创面的病例报道[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2].张警兮,张玉芳,高焕,金鑫.硫唑嘌呤治疗寻常型天疱疮致严重骨髓抑制2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

[3].张永超,陈晓,孙冉.早期口服营养补充对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营养疗效观察[C].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2019

[4].刘伟军,周琼,王小兵,罗保香,张磊.溴吡斯的明与糖皮质激素对寻常型天疱疮鼠模型棘层松解影响的比较研究[C].2019年全国麻风皮肤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吕静,刘娟娟,龚娟,戚东卫,唐海燕.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4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

[6].张鹏,张桂英,肖嵘,邱湘宁,苏玉文.寻常性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

[7].戚世玲,方铭恒,谢振谋,底大可,薛汝增.湿润烧伤膏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9

[8].毛静,黄书莉,雷启蓉,熊霞,邓永琼.73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预后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

[9].黄梦婷,宋潇,张佩莲.寻常型天疱疮累及食管黏膜[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

[10].刘洋,史丙俊,刁庆春,江雪,钱思宇.寻常型天疱疮外周血长链非编码RNA的差异性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标签:;  ;  ;  ;  

寻常型天疱疮论文-刘亚菲,王津,周宗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