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腹茧蜂亚科论文-王义平,陈学新,何俊华

甲腹茧蜂亚科论文-王义平,陈学新,何俊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腹茧蜂亚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纹腹茧蜂,新种,中国

甲腹茧蜂亚科论文文献综述

王义平,陈学新,何俊华[1](2003)在《中国新纪录属——纹腹茧蜂属Shelfordia Cameron记述及一新种描述(膜翅目:茧蜂科:茧蜂亚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纹腹茧蜂属ShelfordiaCameron系中国新记录属。该属一新种———中华纹腹茧蜂Shelfordiachinensis。本新种与分布于印度的长尾纹腹茧蜂S .longicaudatavanAchterberg相似 ,但下列特征可资区别 :产卵器相对较短 ,仅为前翅的 3倍 ;腹部更为细长 ,第 1腹节背板隆起区域为其全长的 7 8;第 2腹节背板具亚平行的陷纹带 ;第 3腹背板前侧区具较大的隆起区域 ;前翅脉沿 1 SR、1 SR +M、m cu和 3 CU1等脉区域褐色 ;前翅 1 SR脉基部弯曲 ;后翅 2 SC +R脉长大于或等于 1r m脉的 1 2 ;颜面中央具浅的凹陷 ;中胸盾纵沟浅等。新种正模 ,♀ ,浙江古田山 ,1980 0 6 1,周文豹采。模式标本存浙江大学寄生蜂标本室。(本文来源于《Entomologia Sinica》期刊2003年03期)

何建平[2](2003)在《甲腹茧蜂属二新种及一新纪录种(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甲腹茧蜂属2新种:弯脉甲腹茧蜂Chelonuscurvinerviussp.nov.,与Ch.annulatusNees,1813相似,但有以下不同:新种后足基节具皱纹(后者光滑或有微弱的皱纹);径脉第1段长于第2段及第2肘间横脉,第3段约为第2段的4倍,径室前缘短于翅痣(后者叁段相等,第3段约为第2段的3倍,径室前缘与翅痣等长);颊为复眼纵径的1/3(后者略小于1/2);足色不一样.二色甲腹茧蜂Chelonusbicolorussp.nov.,与Ch.sochiiTobias1986相似,但新种雌性腹部端部黑色(后者棕色);触角22节,基部10节黄色(后者25节,基节黄红色);翅痣棕色,无红色边缘(后者有红色边缘);腹甲扁平,向端部不增厚(后者腹甲下方稍折入);1中国新纪录:华美甲腹茧蜂ChelonusdecorusMarshall1885.(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季清娥,杨建全,陈家骅[3](2003)在《中国小甲腹茧蜂属Microchelonus Szépligeti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茧蜂科Braconidae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小甲腹茧蜂属MicrochelonusSzépligeti的分类情况作了简要概述,并描述了该属分布于吉林省的一新种——二齿小甲腹茧蜂MicrochelonusbidentulaJietYang,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益虫室.(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季清娥,陈家骅,杨建全[4](2003)在《中国华甲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愈腹茧蜂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记述采自中国福建省武夷山的茧蜂科 Braconidae甲腹茧蜂亚科 Cheloninae华甲腹茧蜂属Siniphanerotomella He,Chen et van Achterberg1新种 ,异唇华甲腹茧蜂 Siniphanerotomella disparclypeolusJi et Chen,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益虫研究室。(本文来源于《华东昆虫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季清娥,陈家骅[5](2002)在《中国革腹茧蜂属 Ascogaster一新种(膜翅目 :茧蜂科 :甲腹茧蜂亚科 )(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记述了中国革腹茧蜂属 Ascogaster一新种皱纹革腹茧蜂 Ascogaster retis Ji et Chen,sp.nov.。新种主要特征是 :体黑色 ;触角中部稍膨大 ;头顶具横向网状皱 ;背面观 ,上颊约与复眼等长 ;额与复眼缘之间具纵向网状皱 ;脸具粗糙网状皱 ;唇基具中度密集的刻点 ,端缘中央具一钝突 ;盾纵沟甚浅 ;中胸侧板具孔穴状刻点 ,无基节前沟 ;并胸腹节具明显的四齿 ,侧齿大 ,中齿小 ;甲壳末端具与体平行的短棘 ;产卵器鞘较短 ,不超出腹末。本新种与 Ascogaster fullawayi(Baker)相似 ,但新种额两侧边缘中间与复眼缘之间无角状齿 ,脸下部的网状皱不形成弱纵脊 ,脸部毛短且稀疏 ,甲壳末端棘短而钝。该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本文来源于《华东昆虫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何建平[6](2001)在《甲腹茧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采自陕西的甲腹茧蜂属 (ChelonusJurine 1 80 1 )二新种 :1 .大齿甲腹茧蜂Chelonusmajusdentatussp .nov .,与Ch .SubannulatusAbd .相似 ,但通过以下特征可以区分 :触角 2 8节 ;颊短于复眼纵径之半 ;径脉第一段与第二段相等 ,小脉从第一盘室基部 1 /3处发出 ;后足股节长为宽的 4倍 ;产卵器长 ,伸出腹腔外 .2 .巨斑甲腹茧蜂Chelonusgrandipunctatussp .nov .,与Ch .obscuratusH Sch 1 838相似 ,但有以下不同 :颜面具有中纵脊 ;颊短于复眼纵径之半 ,上颊窄于复眼横径 ;腹部黄斑大、矩形 ;足的基节、转节、股节基部、后胫节端部均为红黄色 .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2期)

季清娥[7](2001)在《中国甲腹茧蜂亚科分类(膜翅目:茧蜂科)》一文中研究指出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知800余种,对农林作物上的鳞翅目Lepidoptera等害虫有重要的自然控制和调节作用,是一类很重要的卵—幼虫内寄生性天敌。 本研究共检查、鉴定了近2万号标本,这些标本主要采自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光泽、建阳、邵武)、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连城、龙岩、上杭)、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将乐)、沙县、福州、叁明、宁化、清流、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松柏、阳日湾、天门垭、红坪、神农项、木鱼、红花)、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仑)、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通化、东岗、集安、露水河)、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山东(泰安、泰山)、广西(大青山、十万大山、桂林)等地。 本论文共记述我国甲腹茧蜂6属157种,其中包括87个新种、14个新记录、3个新组合,并指定了1个同物异名。本研究所用标本均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益虫研究室。 本论文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介绍世界甲腹茧蜂亚科分类历史和沿革,论述甲腹茧蜂亚科的研究概况,回顾我国甲腹茧蜂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对甲腹茧蜂亚科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各论部分对6个属及其种类的形态特征(少数无标本的种除外)、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编制了属、种检索表,并述及各属、种与近缘属、种的鉴别特征。在各论之后,列出了比较完整的相关研究文献,之后附有扫描电镜照片和形态特征简图各270和178幅。 中国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分属检索表1.腹甲通常无明显的横缝,通常形成1平坦有刻纹的凸面,偶尔侧面具横缝残 迹,但被背面的刻纹遮掩(甲腹茧蜂族Chelonini)……………………2—腹甲有2条明显的横缝(愈腹茧蜂族Phanerotomini)……………42.前翅缺1-SR+M脉,第1亚缘室与第1盘室汇合形成1大的室,复眼具较浓的密 刚毛……………………………………………………3—前翅有1-SR+M脉,第1亚缘室与第1盘室明显分开,复眼光滑无毛,偶尔具 稀疏刚毛……………………………革腹茧蜂属Ascogaster Wesmael3.(?)性触角16节,(?)性甲壳末端通常有孔、腔或凹槽……………………………………………………………小甲腹茧蜂属Microchelonus Szepligeti—(?)性触角多于16节,(?)性甲壳末端无孔、腔或凹槽………………………………………………………………………甲腹茧蜂属Chelonus Jurine4.前翅无1-SR+M脉;无2-R脉及Culb脉………………………………………………华甲腹茧蜂属Siniphanerotomella He,Chen et van Achterberg(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1-04-01)

何俊华,陈学新,马云[8](2001)在《西藏合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合腹茧蜂属 Phanerotomella Szepligeti中国已知 7种 ,本文报道 1新种 :西藏合腹茧蜂 P.xizangensis,sp.nov.。并附中国已知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何俊华,陈学新[9](1996)在《藤高腹茧蜂属及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高腹茧蜂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采自浙江西天目山的藤高腹茧蜂属RattanavanAchterberg一新种;中华藤高腹茧蜂R.sinica,sp.nov.。该属为我国新记录,该亚科为我国大陆新记录。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农业大学。(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何俊华,陈学新,马云[10](1994)在《中国屏腹茧蜂属订正附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屏腹茧蜂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屏腹茧蜂属sigalphusLatreille是茧蜂科中的一个小属,种类稀少,标本不易采到。本文对该属的中国种类作了订正研究。中国过去虽已记述过4种,但现经研究发现,其中S.anomisYouetZhou,1991和S.nlgripesHeetChen,1993均为S.hunaunsYouetTong,1991的同物异名,因此,实存2种;本文另添2个新种:S.gyrodontusHeetChen,sp.nov.和S.rufiabdominalisHeetChen,sp.nov.所以,目前本属的中国种类共有4种。另外,S.hunanusYouetTong和S.gyrodontusHeetChen,sp.nov.为本属在东洋区的首次记录。(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5期)

甲腹茧蜂亚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记述了甲腹茧蜂属2新种:弯脉甲腹茧蜂Chelonuscurvinerviussp.nov.,与Ch.annulatusNees,1813相似,但有以下不同:新种后足基节具皱纹(后者光滑或有微弱的皱纹);径脉第1段长于第2段及第2肘间横脉,第3段约为第2段的4倍,径室前缘短于翅痣(后者叁段相等,第3段约为第2段的3倍,径室前缘与翅痣等长);颊为复眼纵径的1/3(后者略小于1/2);足色不一样.二色甲腹茧蜂Chelonusbicolorussp.nov.,与Ch.sochiiTobias1986相似,但新种雌性腹部端部黑色(后者棕色);触角22节,基部10节黄色(后者25节,基节黄红色);翅痣棕色,无红色边缘(后者有红色边缘);腹甲扁平,向端部不增厚(后者腹甲下方稍折入);1中国新纪录:华美甲腹茧蜂ChelonusdecorusMarshall188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腹茧蜂亚科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义平,陈学新,何俊华.中国新纪录属——纹腹茧蜂属ShelfordiaCameron记述及一新种描述(膜翅目:茧蜂科:茧蜂亚科)(英文)[J].EntomologiaSinica.2003

[2].何建平.甲腹茧蜂属二新种及一新纪录种(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季清娥,杨建全,陈家骅.中国小甲腹茧蜂属MicrochelonusSzépligeti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3

[4].季清娥,陈家骅,杨建全.中国华甲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愈腹茧蜂族)[J].华东昆虫学报.2003

[5].季清娥,陈家骅.中国革腹茧蜂属Ascogaster一新种(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英文)[J].华东昆虫学报.2002

[6].何建平.甲腹茧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7].季清娥.中国甲腹茧蜂亚科分类(膜翅目:茧蜂科)[D].福建农林大学.2001

[8].何俊华,陈学新,马云.西藏合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J].昆虫分类学报.2001

[9].何俊华,陈学新.藤高腹茧蜂属及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高腹茧蜂亚科)[J].昆虫分类学报.1996

[10].何俊华,陈学新,马云.中国屏腹茧蜂属订正附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屏腹茧蜂亚科)[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

标签:;  ;  ;  

甲腹茧蜂亚科论文-王义平,陈学新,何俊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