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康复护理论文-阮蒙蒙,王金凤,赵蒙蒙,杜丽丽,李逢

连续康复护理论文-阮蒙蒙,王金凤,赵蒙蒙,杜丽丽,李逢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康复护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续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连续康复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阮蒙蒙,王金凤,赵蒙蒙,杜丽丽,李逢[1](2019)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以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组以连续康复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期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FAM和QOL评分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连续康复护理方式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广泛研究。(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黄晶晶[2](2019)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上肢、下肢)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工作情况)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程拉娜,许一帆[3](2019)在《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Fugl-Meyer运功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MBI)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连续康复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和服药依从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FMA评分为(70.89±1.25)分,高于对照组的(49.74±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MBI评分为(72.65±1.38)分,高于对照组的(55.23±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服药总依从性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FMA运动功能、MBI和服药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8期)

李瑶瑶,苗晒晒[4](2019)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护理模式分别为连续康复护理以及基础护理。结果 (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上肢以及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上肢以及下肢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社会职能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有助于生活质量提升。(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裴娟[5](2019)在《连续康复护理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连续康复护理在多发性跖骨骨折中的应用对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9年3月该院接诊的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46例,将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n=23),其中,研究组实行连续康复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足部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时对各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与生活质量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离院后12周的足部功能评分为(95.13±11.09)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9.04±7.11)分,比对照组的(88.24±11.57)分、(80.25±7.68)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44.72±7.59)d,比对照组的(51.63±8.54)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连续康复护理法,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其足部功能的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所需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13期)

张如瑞[6](2019)在《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05—2015-05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组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连续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和FAM运动功能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期间依从率为96.15%,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2.69%;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提供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陈婵华,李松[7](2019)在《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我院接诊的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连续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与出院6个月后HAMD评分、HAMA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连续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连续康复护理模式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谢丽娟,黄日莲,李梅花[8](2019)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连续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连续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83.42±5.56)高于对照组(77.52±5.9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效果显着,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杨冬花[9](2019)在《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语言能力、情绪状态、工作能力、家庭角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生命质量,临床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01期)

李燕妮,张丽华,刘淑娴[10](2018)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上肢功能评分和下肢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方面,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连续康复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上肢、下肢)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工作情况)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康复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阮蒙蒙,王金凤,赵蒙蒙,杜丽丽,李逢.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黄晶晶.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9

[3].程拉娜,许一帆.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

[4].李瑶瑶,苗晒晒.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5].裴娟.连续康复护理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

[6].张如瑞.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

[7].陈婵华,李松.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

[8].谢丽娟,黄日莲,李梅花.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连续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9].杨冬花.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

[10].李燕妮,张丽华,刘淑娴.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连续康复护理论文-阮蒙蒙,王金凤,赵蒙蒙,杜丽丽,李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