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体特征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碎片化学习,个体特征,学习资源,教学设计
个体特征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旭,邓文[1](2019)在《碎片化学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个体特征、学习资源与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特征、学习资源与教学设计是影响碎片化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碎片化学习的主体不应"局限"于在校学生,相应的资源建设和教学设计需要转换视角;学习资源建设者的难题在于如何精准判断学习者获得的学习效果;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碎片化教学设计最终目的是通过技术情境、知识关联和教学互动重塑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提升碎片化学习技巧。(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85期)
黄颖,吴其达,宗乾进,张燕霏,徐英朔[2](2019)在《审稿人工作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Publons Top Reviewers个体特征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审稿人工作量的主要因素,为科技期刊遴选审稿人提供参考。【方法】从Publons平台中获取2018年Top审稿人的审稿行为数据,提取出基于审稿人个体特征的指标,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抽取出公共因子。【结果】审稿人工作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审稿人的学术产出、学术影响力、学术兼职和研究资历。【结论】科技期刊除了重视邀请资深科学家审稿外,还应特别重视向年轻科学家发出审稿邀请。(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刘帝,冉利梅,聂四平,辛林明,金鹰[3](2019)在《脑卒中高危个体的危险因素及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个体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分布特征,为卒中的早期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17年1—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脑血管功能检测者9690名,纳入其中脑血管功能积分值(脑功分)<75分的体检者1472名,年龄23~89岁。测量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进行实验室检查;并按年龄分组,比较各年龄组脑功分的差异及各指标的分布特征;询问既往病史,分析不同程度卒中风险者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结果脑卒中高危个体检出率为15.19%。脑功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且各年龄组脑功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中,超重居于首位。其次,在男性中依次为肥胖、高血压、饮酒、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和心脏病(36.44%、35.44%、17.91%、17.28%、10.59%、10.47%、5.93%、1.01%);女性中依次为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心脏病和饮酒(35.79%、25.18%、9.57%、6.63%、3.83%、0.44%、0.19%)。单因素分析中,不同年龄组SBP、DBP、BMI、血糖、TG、TC、HDL-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个体中,超重、肥胖和高血压者居多;年龄50~59岁者为脑血管功能受损的集中人群;控制体重,加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定期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在卒中的早期预防中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张建设,罗春阳[4](2019)在《基于SEM的组织环境因素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关系研究——考虑建筑工人个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确定影响安全行为的叁个组织环境因素——安全文化、安全氛围、安全管理。然后,以建筑工人个体特征为调节变量,构建组织环境因素与安全行为关系的假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文化对安全参与行为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安全氛围、安全管理与安全行为的两个维度均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关系;不同个体特征在组织环境因素与安全行为之间存在着显着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工程经济》期刊2019年04期)
李乃文,陈笑迎[5](2019)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个体特征因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智游移作为每个人每天都在不断经历着的意识状态,是一种正常发生的现象,但对于安全负荷较高的煤矿工人,工作中的心智游移却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深入研究个体特征因素对矿工心智游移(Mind Wandering)影响的深层次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个体特征因素进行分析,提取6个矿工个体特征因素;引入安全执行控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建立个体特征因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的SEM。结果表明:安全执行控制能力与负性情绪、工作疲劳、工作熟练度、安全工作记忆容量等因子显着相关;心智游移与负性情绪、工作疲劳、工作压力、工作熟练度、工作年限、安全工作记忆容量等因子显着相关;安全执行控制能力与工作压力、工作年限的关系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科技促进发展》期刊2019年03期)
任杲[6](2018)在《城市规模差异与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劳动力个体特征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规模不同,劳动力个体特征对于就业的影响也存在显着差异,故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目标,需结合影响就业的个体因素进行分析。为此,结合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通过建立劳动力就业的多项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规模越大,劳动力的个体特征越呈现出未婚、技能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以及年龄大的特点,且城市规模越大,性别歧视越少;劳动力的健康状况和是否为中共党员对于就业的影响,并没有按照城市规模大小呈同向变动趋势。进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宜规模的城市更易于实现就业。(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8年12期)
佟静文[7](2018)在《个体特征因素与矿工安全注意力的结构方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个体特征因素与对矿工安全注意力的关系,在文献分析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20个煤矿的635名一线矿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出6个个体特征因素,即认知能力、自我效能、安全记忆、工作压力感、工作动机和思考能力;采用结构方程构建个体特征因素与安全注意力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6个个体特征因素均与矿工安全注意力显着相关;工作动机、认知能力和工作压力感影响最为显着;自我效能不仅直接影响矿工安全注意力,而且通过工作动机和工作压力感间接影响矿工安全注意力。结果为个体角度干预安全注意力提供了方向。(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赵勇[8](2018)在《民航机务人员个体特征因素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国内机务人员的实地调研以及问卷调查,探讨机务人员个体特征因素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务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心、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等均回对安全行为造成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31期)
殷文军[9](2018)在《个体PAHs暴露特征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中国CVD现患病例已达2.9亿,并已跃居为我国居民死因首位。据估计,从2016年至2030年,中国CVD死亡人数将新增3900万人。因此,研究CVD发生与发展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对有效防控该类疾病尤为重要。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包括空气、水、土壤)的化学污染物。机体可通过吸入、膳食摄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暴露于生活环境和职业环境中PAHs。目前,PAHs及其代谢物已在血液、尿液和头发等生物样本中检出。尿多环芳烃羟基代谢物(monohydroxyl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OH-PAHs)水平也广为接受作为反映个体PAHs暴露水平的生物标志,尤其是尿1-羟基芘(1-hydroxypyrene,1-OHP)常用于评价职业人群PAHs暴露水平。研究表明,暴露PAHs可增加机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及CVD发病风险,在PAHs暴露相关的动脉硬化病理反应过程中伴随机体系统性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调控机制。此外,PAHs暴露还可影响体内脂肪代谢而致CVD发病风险增加。但是,在一般人群中,涉及肥胖对PAHs暴露与CVD发病风险关联性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尚十分有限。基于此,本研究设计了一个重复测量的固定群组研究,监测了不同季节社区居民的室外环境及个体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s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2.5 mm,PM_(2.5))浓度,并综合评估了个体经呼吸和膳食途径的PAHs生物暴露量,并进一步分析了肥胖等因素在环境PAHs暴露与高血压或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SCVD)风险关联性中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基于PM_(2.5)浓度及PAHs组分估算的呼吸道沉积剂量与血压的关联研究目的:探讨大气PM_(2.5)及其PAHs组分对系统炎性指标和血压值改变的短期急性效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两个社区招募了1240名社区居民(<18岁,18岁~,≥60岁叁个年龄段)。基于社区总人群(n=1240),从此叁个年龄段人群中各选取20人,最终106人纳入固定群组研究。固定群组的人口学基本特征与总人群(n=1240)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2014年冬季和2015年夏季各连续15天监测了两个社区环境空气PM_(2.5)的质量浓度,同期连续3天监测了每位研究对象的居室及个体PM_(2.5)的质量浓度。基于室内外及个体PM_(2.5)实测值和采样膜PAHs浓度,用多路径颗粒剂量测定模型(multiple path particle dosimetry model,MPPD)分别评估了机体呼吸道不同部位(口鼻、支气管和胸腔肺泡区域)PM_(2.5)沉积剂量和基于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的毒性当量沉积剂量。基于每位研究对象的健康问卷调查信息及基本体检数据,用广义相加模型评估短期暴露PM_(2.5)及其PAHs组分的健康损害效应。结果:在滞后第2天,室内外环境、个体PM_(2.5)的质量浓度及相应呼吸道沉积剂量的增加可致血压值升高(all P<0.05);在滞后第3天,室内外环境PM_(2.5)的质量浓度及相应呼吸道沉积剂量的增加则致血压值降低(all P<0.05)。将本研究估算的呼吸道PM_(2.5)沉积百分比与国外文献推荐的呼吸道PM_(2.5)沉积百分比的对比性研究表明,呼吸道PM_(2.5)沉积剂量对血压值改变的影响呈一致性,呼吸道不同部位PAHs基于B(a)P的毒性当量沉积剂量与血压、系统炎性指标(包括呼出气一氧化氮、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呈相关性(all P<0.05)。结论:MPPD模型估算的呼吸道沉积剂量可考虑作为一个定量指标来评价短期暴露PM_(2.5)及其PAHs组分(基于B(a)P的毒性当量)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但用室外PM_(2.5)质量浓度评估PM_(2.5)短期暴露对心血管事件影响时需更加谨慎。第二部分尿OH-PAHs水平及摄入PAHs估计量与血压、ASCVD风险的关联研究目的:用连续3天重复测量的尿OH-PAHs浓度反映个体PAHs内暴露水平,探讨PAHs个体暴露水平及摄入PAHs估计量与血压、高血压前期和ASCV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基于社区总人群(n=1240)设计的固定群组研究人群(n=106)为研究对象(见本研究第一部分),在冬、夏两季分别连续3天采集每位研究对象的点尿样,并对其各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8种OH-PAHs浓度。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尿OH-PAHs浓度与血压、高血压前期和ASCVD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用3天滑动平均尿OH-PAHs浓度估算PAHs每日饮食摄入量,并以B(a)P为参照的毒性当量因子评估每日饮食摄入B(a)P毒性当量。结果:尿OH-PAHs浓度与血压、高血压前期风险之间呈正相关性(all P<0.05)。尿4-羟基菲(4-hydroxyphenanthrene,4-OHPh)与8种羟基代谢物总和浓度(自然对数转换)每增加一个单位,10年ASCVD风险分别增加12.63%和11.91%(both P<0.05)。尿OH-PAHs浓度与血压、高血压前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呈现滞后效应;尤其在滞后2天(24~47h),尿中8种OH-PAHs浓度与血压、高血压前期风险之间均呈正相关(all P<0.05)。但未见每日饮食摄入B(a)P毒性当量与血压、高血压前期与10年ASCVD风险之间的相关性(all P>0.05)。结论:PAHs暴露与血压、高血压前期及ASCVD风险之间呈正相关性。在本研究人群中,相对饮食摄入途径而言,呼吸道吸入可能是PAHs的主要暴露途径。第叁部分肥胖对PAHs暴露与血压或ASCVD风险关联的中介效应目的:研究肥胖对尿OH-PAHs水平与血压、10年ASCVD风险之间关联的中介效应。方法:以本研究第二部分固定群组人群(106名)为研究对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连续3天尿中8种OH-PAHs浓度,并计算3天滑动平均浓度。将8个反映个体肥胖的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WC、腰臀比、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内脏肥胖指数、甘油叁酯血糖指数(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TyG)、TyG合并BMI以及TyG合并WC等)作为中介变量纳入中介分析。利用中介分析拟合两个带有随机截距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即两步法)量化肥胖对尿OH-PAHs浓度与血压、10年ASCVD风险之间关联的中介效应。结果:仅观察到“4-OHPh→WHtR→10年ASCVD风险”这一通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WHtR介导的中介效应占尿4-OHPh水平与10年ASCVD风险之间总效应的比例为29.0%(P<0.05)。WC、TyG合并BMI和TyG合并WC介导的中介效应占尿4-OHPh水平与收缩压之间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8.5%、19.6%和26.6%(P<0.05)。WC介导的中介效应占尿4-OHPh水平与舒张压之间总效应的比例为15.8%(P<0.05)。结论:肥胖可能部分介导了PAHs暴露与血压、ASCVD风险之间关联的总效应。(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文静[10](2018)在《个体特征、社会因素与进城务工女性城乡空间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城务工群体的城乡空间流动,体现了城市资本对劳动力的空间集聚,带来了生产关系的空间变化与重组。运用最新一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个体特征和社会因素对进城务工女性城乡空间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女性的年龄、出生地、受教育程度以及初次进城时的婚育状况都对其城乡空间流动有显着影响。社会因素方面,随行亲友情况、享有的社会保障情况以及对在外务工期间工作生活的满意度对务工女性城乡空间流动有显着影响,而是否签订合同、是否拥有土地以及劳动收入状况的影响则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个体特征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影响审稿人工作量的主要因素,为科技期刊遴选审稿人提供参考。【方法】从Publons平台中获取2018年Top审稿人的审稿行为数据,提取出基于审稿人个体特征的指标,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抽取出公共因子。【结果】审稿人工作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审稿人的学术产出、学术影响力、学术兼职和研究资历。【结论】科技期刊除了重视邀请资深科学家审稿外,还应特别重视向年轻科学家发出审稿邀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体特征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李旭,邓文.碎片化学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个体特征、学习资源与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
[2].黄颖,吴其达,宗乾进,张燕霏,徐英朔.审稿人工作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PublonsTopReviewers个体特征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
[3].刘帝,冉利梅,聂四平,辛林明,金鹰.脑卒中高危个体的危险因素及分布特征[J].贵州医药.2019
[4].张建设,罗春阳.基于SEM的组织环境因素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关系研究——考虑建筑工人个体特征[J].工程经济.2019
[5].李乃文,陈笑迎.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个体特征因素对矿工心智游移影响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9
[6].任杲.城市规模差异与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劳动力个体特征的视角[J].理论月刊.2018
[7].佟静文.个体特征因素与矿工安全注意力的结构方程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赵勇.民航机务人员个体特征因素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分析[J].科技风.2018
[9].殷文军.个体PAHs暴露特征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10].王文静.个体特征、社会因素与进城务工女性城乡空间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