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锌论文-刘秀红,付萍

黄芩苷锌论文-刘秀红,付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芩苷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TT法,抗真菌药,白假丝酵母菌

黄芩苷锌论文文献综述

刘秀红,付萍[1](2015)在《黄芩苷和黄芩苷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黄芩苷和黄芩苷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方法采用MTT微量稀释法、台盘蓝染色显微镜定量记数法,检测白假丝酵母菌对黄芩苷和黄芩苷锌的敏感性。结果两种中药均具有较好的抗白假丝酵母菌作用,黄芩苷和黄芩苷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分别为1mg/ml、3mg/ml。使用MTT法进行黄芩苷和黄芩苷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活性的定量研究,结果药物浓度越高其对应的OD值越大。结论两种中药均具有较好的抗白假丝酵母菌作用,其抑菌强度各不相同;MTT微量稀释法不能应用于黄芩苷与黄芩苷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试验。(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5年01期)

袁瑞娟,王贝贝,赵爽,沈蒙,徐翊文[2](2014)在《黄芩苷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黄芩苷锌配合物,并研究其对人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黄芩苷与醋酸锌反应得到黄芩苷锌配合物,并采用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对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细胞毒性检测CCK-8法检测黄芩苷和黄芩苷锌对He La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锌离子可能与黄芩苷分子中葡萄糖醛酸上的羧基结合形成1∶2配合物,黄芩苷锌配合物和黄芩苷对He 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03 mg/L和8.69 mg/L。结论黄芪苷和黄芩苷锌配合物均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但黄芩苷与锌生成配合物后其抗宫颈癌肿瘤活性降低。(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刘玉[3](2011)在《黄芩苷锌对大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卡介苗联合脂多糖建立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给予实验组治疗剂量的黄芩苷锌灌胃处理,观察用药后实验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的变化和转归过程,探讨黄芩苷锌对大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及意义,为治疗肝损伤提供理论支持,并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法]:1.将实验大鼠7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10只)黄芩苷给药组B(15只)黄芩苷锌给药组C(15只)还原型谷胱甘肽(占拉定)组D(15只)与模型组E(15只)。2.采用卡介苗联合脂多糖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首先除空白组外,各组均给予卡介苗致敏,实验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处理,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溶媒灌胃。第11天除空白组外,给药组与模型组给予脂多糖腹腔注射。24小时后行ALT、AST和肝组织GSH-Px测定,同时取肝右叶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和免疫组化处理。3.接着各组继续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并将实验组和模型组分别分为1、2两组。1组再次给予脂多糖攻击,2组继续相应药物处理。10天后行ALT、AST和肝组织GSH-Px测定,同时取肝右叶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和免疫组化处理。除A、E组外,各组继续给予等容积相应药物处理,以10天为一周期,最后再行ALT、AST和肝组织GSH-Px测定,同时取肝右叶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和免疫组化处理。所得结果用SPSS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第11天注射脂多糖后24小时,与空白对照组A比较,模型组E组大鼠ALT、AST升高明显(P<0.05),肝匀浆组织GSH-Px降低(P<O.05),有统计学差异。B、C、D分别与E组相比ALT、AST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匀浆组织中GSH-Px表达较E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组间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第二十天继续灌胃但未给予LPS再处理的大鼠B2、C2、D2、E2与十天前经脂多糖攻击后的ALT、AST和GSH-Px数值指标行自身对照在C2、D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C2组分别与B2、D2、E2组及空白对照A组间比较,ALT、AST值在A、B2和E2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GSH-Px值在C2与E2、空白对照组A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第叁十天,经过LPS再处理的B1、C1、D1、与El组及空白A组比较ALT、AST、GSH-Px均有统计学意义。C1分别与B1、E1比较GSH-Px有意义,Cl与D1比较GSH-Px无意义。同时病理切片观察,经过黄芩苷,黄芩苷锌,古拉定灌胃处理的实验组,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肝脏炎症损伤情况较单纯模型E组有减轻,肝内CYP2E1含量有所提高。[结论]:在卡介苗致敏同时给予药物干预处理的大鼠,再接受脂多糖激发所致炎症因子损伤情况下,肝功损伤情况较未处理的模型组轻,黄芩苷锌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免疫复合物的细胞毒作用从而减轻肝脏损伤,并在一定时间窗内,抗氧化作用的相关生化指标较黄芩苷用药组作用强,与传统治疗肝损伤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相比作用相当,为中药治疗肝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今后治疗肝损伤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期刊2011-05-01)

孙明睿,冯蕾,李玲,刘旭[4](2009)在《黄芩苷锌对PC_(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验黄芩苷锌(HBZn)是否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以缺氧缺糖(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拟脑缺血病理的改变,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研究黄芩苷锌的体外神经细胞保护活性。结果:黄芩苷锌对PC12细胞OGD损伤的保护作用与黄芩苷、灯盏花素的保护效果接近,但在OGD损伤前2h给药保护作用明显。结论:黄芩苷锌对OGD诱导PC12细胞的损伤有预防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刘秀红,付萍,邓丹琪,周晓鸿,李晓岚[5](2009)在《黄芩苷、黄芩苷锌对假丝酵母菌的抗菌谱及与其磷脂酶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黄芩苷、黄芩苷锌两种中药对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克柔、热带、近平滑五种假丝酵母菌的抗菌谱;2、检测相同条件下五种假丝酵母菌分泌磷脂酶的活力的差异情况:3、通过药物作用后与未作用组白假丝酵母菌磷脂酶是否存在量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6-13)

冯蕾[6](2009)在《黄芩苷锌质量控制与稳定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黄芩苷锌并对其结构进一步表征。探讨黄芩苷锌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其质量进行初步控制。通过试验初步考察黄芩苷锌的稳定性。为制订黄芩苷锌质量标准以及贮藏条件和有效期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制剂生产工艺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黄芩苷与醋酸锌在pH值6.5~7.0的水溶液中反应合成黄芩苷锌。通过元素分析,并结合四大波谱(IR、UV、MR、NMR)分析进一步表征黄芩苷锌的结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DTA配位化学滴定法测定黄芩苷锌的含量,对较适用的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对黄芩苷锌的性状、鉴别、检查及含量等进行初步质量控制。参照2005版中国药典及相关报道的方法对黄芩苷锌的稳定性进行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考察。【结果】以水为溶剂合成黄芩苷锌收率高,性能稳定。黄芩苷锌元素分析及四大波谱分析结果表明,锌离子应该是结合在黄芩苷的葡萄糖醛酸上的羧基碳上,并与醋酸根一起形成大的配位键,与本实验室之前所推断的黄芩苷锌的结构相符。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锌的含量,发现黄芩苷锌与黄芩苷的保留时间十分接近,即表明在现有的条件下,很难将黄芩苷与黄芩苷锌完全分离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锌的含量,测得结果与理论值偏差较大。采用先将样品进行灰化处理,再做EDTA化学滴定的方法测定黄芩苷锌的含量,其准确度(回收率高达99.53%)、精密度(RSD=0.323%)、线性(线性方程v=0.6674x-0.1482,r=0.9999)均比较好,测定结果可靠。黄芩苷锌呈砖红色粉末状,有辛辣气味,几乎不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中,加热易失结晶水。黄芩苷锌水溶液的pH值在5.5~6.5之间,炽灼残渣含量不超过26%,重金属含量不超过百万分之十,砷盐含量不超过百万分之二。鉴别试验结果显示黄芩苷锌是由黄芩苷与锌离子络合形成的配合物,合成的样品即为目的产物黄芩苷锌。温度、湿度及光照对黄芩苷锌的稳定性均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伴随时间的延长,黄芩苷锌的含量下降显着(P<0.01)。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考察结果表明,黄芩苷锌在一般条件下基本稳定,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也有一定程度的降解(含量变化P<0.01)。【结论】锌离子络合于黄芩苷的葡萄糖醛酸上的羧基碳上,形成黄芩苷锌配合物,其分子式为Zn(C_(21)H_(17)O_(11))(CH_3COO)·3.5H_2O,分子量632,呈砖红色粉末状,有辛辣气味,溶解性较差。目前采用EDTA化学配位滴定法测定黄芩苷锌的含量。可通过对黄芩苷锌进行性状、鉴别、检查及含量考察,初步控制其质量。黄芩苷锌在一般条件下基本稳定,暂将黄芩苷锌的有效期定为2年,并建议黄芩苷锌贮藏在低温、干燥、避光的环境中。(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期刊2009-05-01)

孙明睿[7](2009)在《黄芩苷锌对PC_(12)细胞影响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芩苷锌对PC_(12)细胞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以缺氧缺糖(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诱导PC_(12)细胞损伤模型模拟脑缺血病理的改变,采用MTT法以细胞存活率为指标,研究黄芩苷锌的体外脑保护活性。结果:黄芩苷锌在对OGD诱导PC_(12)细胞的全程给药、提前给药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全程给药组保护效果是叁种给药方式中最好的,但提前给药组保护作用不如全程给药组好;同时给药组效果不如全程给药组和提前给药组,但各给药组均与黄芩苷、灯盏花素的保护效果相当,尤其是在全程给药组黄芩苷锌对PC_(12)细胞的保护效果明显高于黄芩苷、灯盏花素的保护效果。结论:黄芩苷锌具有一定的对PC_(12)细胞保护活性,对缺氧缺糖(OGD)损伤的PC_(12)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中全程给药组保护效果是最好的,这也说明对疾病的治疗最好的方法是-包括预防在内的全程治疗。(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期刊2009-05-01)

刘秀红[8](2009)在《黄芩苷、黄芩苷锌对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活性及对磷脂酶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黄芩苷、黄芩苷锌两种中药对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克柔、热带和近平滑五种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活性。2、观察相同条件下五种假丝酵母菌磷脂酶的分泌活力及两种中药对其分泌活力的影响。3、通过药物作用前后测定白假丝酵母菌磷脂酶是否存在量的变化,来探讨黄芩苷、黄芩苷锌对假丝酵母菌的抑菌作用是否与磷脂酶这一靶位有关。方法:1、采用标准菌株:通过肉眼观察、MTT微量稀释法及台盘蓝染色后显微镜记数定量法进行黄芩苷、黄芩苷锌两种药物敏感性实验研究(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M27-A方案);2、在37℃下用蛋黄平皿培养法半定量测定五种假丝酵母菌菌株磷脂酶活力,根据菌落周围沉淀圈的大小确定磷脂酶活力,用PZ值(PZ=菌落直径/(菌落直径+沉淀圈直径))表示磷脂酶活力,PZ值越小,磷脂酶的活力越高;3、利用液氮研磨破壁法、RT-PCR(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测定药物作用前后白假丝酵母菌磷脂酶mRNA量的变化。结果:1、两种中药对白假丝酵母菌、克柔、光滑、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四种(ATCC)标准株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国内标准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黄芩苷对白假丝酵母菌、克柔、光滑、热带、近平滑5种菌株各自的MIC分别为1mg/ml、3mg/ml、3mg/ml、1mg/ml、3mg/ml;黄芩苷锌MIC分别为3mg/ml、3mg/ml、3mg/ml、1mg/ml、3mg/ml。2、除近平滑以外,4种假丝酵母菌均能不同程度的分泌磷脂酶而在蛋黄培养基上菌落周围产生明显的白色沉淀圈,PZ值在37℃培养条件下分别为0.5、0.96、0.93、0.78和1(PZ值1说明不能分泌磷脂酶)。3、液氮研磨破壁后进行RT-PCR,来检测是否通过mRNA水平的抑制作用来抑制磷脂酶这一酶的合成,从而抑制磷脂酶的生成,结果表明药物作用前后白假丝酵母菌磷脂酶mRNA量存在明显的差异。用黄芩苷、黄芩苷锌在各自的MIC(分别为1mg/ml、3mg/ml)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与未作用组对比,两种药物作用的白假丝酵母菌磷脂酶在mRNA水平被抑制,提示黄芩苷、黄芩苷锌可以在mRNA水平抑制磷脂酶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结论1、黄芩苷、黄芩苷锌对五种假丝酵母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自的MIC有所差异。2、白假丝酵母菌、克柔、热带、光滑假丝酵母菌可分泌磷脂酶,以白假丝酵母菌分泌量最多;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不产生磷脂酶。3、黄芩苷、黄芩苷锌均有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磷脂酶活力的作用,提示假丝酵母菌分泌的磷脂酶是这两种中药的作用靶位之一。4、黄芩苷锌的抗菌活性不优于黄芩苷。(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期刊2009-05-01)

冯蕾,刘旭,杨晖[9](2008)在《黄芩苷锌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芩苷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要求,将供试品黄芩苷锌置培养皿中,摊成≤5mm的薄层,开口置高温(60、40℃)、高湿度[RH(90±5)%、RH(75±5)%]和强光照环境下放置5、10d,分别取样,用配位滴定法测定黄芩苷锌的含量,同时观察其性状的变化.结果黄芩苷锌颜色和水分变化较大,60℃高温以及强光照射下10d后的含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在较低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含量变化较小.结论研究表明,高温度、高湿度及强光照均可能对黄芩苷锌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吴欣鑫,冯蕾,陆瑛,刘旭[10](2008)在《大鼠长期摄入黄芩苷锌体内锌离子的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鼠长期摄入黄芩苷锌时的锌离子代谢情况。方法: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黄芩苷锌13周,恢复2周。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肝脏、肾脏、血清及粪便中的锌离子。结果:各给药组锌离子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长期毒性实验中,各剂量组所引入体内的锌离子均在安全范围内,未在体内造成过量蓄积,未出现锌离子中毒的毒性反应。(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黄芩苷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合成黄芩苷锌配合物,并研究其对人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黄芩苷与醋酸锌反应得到黄芩苷锌配合物,并采用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对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细胞毒性检测CCK-8法检测黄芩苷和黄芩苷锌对He La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锌离子可能与黄芩苷分子中葡萄糖醛酸上的羧基结合形成1∶2配合物,黄芩苷锌配合物和黄芩苷对He 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03 mg/L和8.69 mg/L。结论黄芪苷和黄芩苷锌配合物均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但黄芩苷与锌生成配合物后其抗宫颈癌肿瘤活性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芩苷锌论文参考文献

[1].刘秀红,付萍.黄芩苷和黄芩苷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检测[J].皮肤病与性病.2015

[2].袁瑞娟,王贝贝,赵爽,沈蒙,徐翊文.黄芩苷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抑制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3].刘玉.黄芩苷锌对大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意义[D].昆明医学院.2011

[4].孙明睿,冯蕾,李玲,刘旭.黄芩苷锌对PC_(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

[5].刘秀红,付萍,邓丹琪,周晓鸿,李晓岚.黄芩苷、黄芩苷锌对假丝酵母菌的抗菌谱及与其磷脂酶的相关性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6].冯蕾.黄芩苷锌质量控制与稳定性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

[7].孙明睿.黄芩苷锌对PC_(12)细胞影响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

[8].刘秀红.黄芩苷、黄芩苷锌对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活性及对磷脂酶影响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

[9].冯蕾,刘旭,杨晖.黄芩苷锌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

[10].吴欣鑫,冯蕾,陆瑛,刘旭.大鼠长期摄入黄芩苷锌体内锌离子的代谢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

标签:;  ;  ;  

黄芩苷锌论文-刘秀红,付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