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振吸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嵌弹性板,赫姆霍兹共振腔,传递损失,宽频
共振吸声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朱翔[1](2019)在《内嵌弹性板赫姆霍兹共振腔吸声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内嵌弹性板的赫姆霍兹共振腔计算模型。与传统赫姆霍兹共振腔对比,内嵌弹性板共振与腔体共振耦合,在多个低频点有效吸收管道内声波能量,从而抑制管道内声波传播。参数化分析了弹性板位于腔体不同位置时,管道吸声特性,结果表明,弹性板越靠近管道,管道低频吸声性能越好。同时,周期性排列设置能有效拓宽吸声频段,提高管道吸声量,本文研究为工程中低频减振降噪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08-21)
赵建斌,赵丹,刘少刚,宋科杰[2](2019)在《基于磁流变液的共振腔周期结构吸声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现低频可变频噪声控制为目标,研究了声波在填充磁流变液的共振腔周期结构中的传播特性。首先利用Biot理论和声电类比法建立了声波在该结构中传播的理论模型,计算声波传播的传递损失;然后通过COMSOL有限元仿真验证了传递损失曲线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数学模型求解并分析了外加磁场对改变结构参数调节吸声工作频率的影响。外加磁场强度增加时,共振腔周期结构的带隙中心频率向高频移动,变频范围为394 Hz;最小传递损失峰值为28.56 dB;腔体体积、颈部长度减小,颈部截面积增大使带隙中心频率向高频移动。该结构低频吸声效果良好,外加磁场对该结构有良好的变频调控作用,随着外加磁场强度增加,结构参数变化产生的变频效果略有增加。(本文来源于《应用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王世彦,俞孟萨,李东升[3](2019)在《水介质弹性共振腔的中低频吸声特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降低声呐罩自噪声为背景,将声呐罩简化为矩形声腔,建立了弹性共振腔阵列及声学覆盖层与矩形声腔的声振耦合模型;计算分析了弹性共振腔构型参数对声腔中低频声场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而提出能够有效扩展中低频吸声效果的格栅式弹性共振腔;通过试验验证了弹性共振腔的吸声效果,并计算分析了弹性共振腔阵列和声学覆盖层组合作用的宽频带吸声效果;在100~2 000 Hz的中低频段内矩形声腔取得了3~10 dB的吸声效果。(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9年06期)
耿金茹[4](2019)在《基于共振吸声原理的薄膜型结构低频吸声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500Hz以下穿透力强且难以衰减的低频噪声吸声控制,负质量密度声学超材料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吸声材料和结构的低频吸声降噪难题,二维声学超材料结构局域共振时具备低频吸隔声潜力,其中轻质、可设计性强、成本低的薄膜型声学超材料成为目前低频吸声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薄膜型结构的共振吸声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验证了研究提出的多质量块双层薄膜复合结构具有高效的低频宽带吸声性能,推动了薄膜型声学超材料吸声结构的工程应用进程。首先,基于模态迭加法和声阻抗率法建立了中心附加圆形质量块薄膜型结构的吸声系数理论模型。对有无附加质量块薄膜型结构的吸声系数、相对声阻抗率和本征模态进行对比分析。对低频段存在两共振吸声峰的附加圆形质量块薄膜型结构进行吸声性能调控特性分析,确定了后续研究中薄膜和质量块的厚度参数。根据附加圆形质量块薄膜型吸声结构的模态对应关系,提出低频段具有叁个非对称振型模态的半圆形质量块薄膜型结构,对其声振特性进行声固耦合场有限元仿真分析。根据吸声谷值共振特性仿真分析结果对薄膜型结构进行多频吸声设计仿真,多质量块设计使其低频段的叁次共振均贡献于吸声系数峰值,实现了低频多峰的共振吸声特性。然后对耦合空气腔的双层薄膜复合结构进行吸声频带拓宽研究。基于传递矩阵法建立了中心附加圆形质量块双层薄膜复合结构的吸声系数理论模型。理论分析了复合结构的吸声频宽特性影响规律,确定了后续研究中薄膜张力和耦合空气腔深度等参数。结合半径10mm的多质量块单层薄膜型结构,完成耦合空气腔双层薄膜复合结构的多质量块设计,吸声性能仿真和低频吸声性能评价。最后,采用驻波管法对薄膜型结构进行吸声性能测试实验。吸声系数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总体变化趋于一致,部分频段吻合较好,表明仿真分析方法与理论分析方法具有可行性。低频平均吸声系数与降噪指数NRI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多质量块薄膜复合结构具有高效的低频宽带吸声性能,推进了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结构的实用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纪双英,郝巍,刘杰[5](2019)在《共振吸声结构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共振吸声结构是由穿孔面板、蜂窝及刚性背板形成的叁明治夹层结构,该结构广泛应用于发动机消声短舱内,取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随着声学理论及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共振吸声结构从最初的单自由度逐步发展为多自由度甚至内嵌多自由度阶段,吸声效果也取得了较大进步。详细阐述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国内外发动机消声短舱的发展历程。指出发动机消声短舱的两个发展趋势及在进行短舱声衬结构的精细化设计时要考虑的细节问题,例如背景剪切流动、入射声压级、制造误差等。(本文来源于《航空工程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黄月芹,黄显淞,秦军旭[6](2019)在《基于金属尖劈与共振吸声器的新型复合共振金属尖劈吸声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尖劈声学结构和共振吸声结构是目前在声学试验室建设中运用得最多的声学结构。但在实际应用中,不管是金属尖劈结构还是共振吸声结构都有其缺点,针对金属尖劈吸声结构和共振吸声结构在声学处理上的缺陷,提出一种新型复合共振金属尖劈,该新型复合共振金属尖劈吸声结构以普通金属尖劈吸声结构和共振吸声结构为基础,在中、高频率段采用尖劈结构,运用四分之一波长理论进行吸隔声,而在低频率段,采用共振板吸声结构进行吸隔声,该新型吸声结构具有占用空间小但是在低、中、高频上都具有很好吸声作用。(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丁雷[7](2019)在《声频工程中共振吸声材料特性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薄板共振材料是在声频工程中最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吸收中低频声波。分析了穿孔板共振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与特性,对金属穿孔板、木制穿孔板、FC穿孔板、微穿孔吸声结构等共振吸声材料与结构的特点作了详细论述,说明了影响共振吸声性能的多种因素,明确了共振吸声材料与构造的应用场合与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刘延[8](2019)在《微穿孔板的多共振低频吸声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穿孔板由于其自身美观、清洁、吸声特性良好的特点在噪声控制领域得到了较多的重视和发展。然而传统的微穿孔板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在共振频率处具有较高的吸声系数,并且有效的吸声频带较窄,若想拓宽吸声频带需要加深微穿孔板的背腔深度,这大大限制了微穿孔板在实际中的应用;在一些轻质要求的场合中需要较薄的微穿孔板,这时声波会引起微穿孔板的振动,这种振动会明显的影响微穿孔板的吸声特性。本课题主要针对以上存在的两个问题展开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微穿孔板的吸声特性主要是由孔径、穿孔率、背腔深度及板厚四种结构参数共同决定。本文采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了微穿孔板的叁维仿真模型,分析了四种结构参数对微穿孔板吸声特性的影响规律。为了进一步优化微穿孔板的吸声特性,设计了串联和并联的组合微穿孔板,对不同组合的微穿孔板吸声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组合结构可以有效地拓宽微穿孔板的吸声频带,增强吸声特性。通过阻抗管利用传递函数法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测试和验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取得了良好的一致性。不合理的结构参数会严重影响微穿孔板的吸声效果,本文采用了模拟退火算法对单层及组合微穿孔板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经过优化的微穿孔板吸声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根据优化结果优化设计了多共振微穿孔板,在混响室中对其吸声系数进行了测量,通过与传统吸声材料对比后发现,多共振微穿孔板具有优越的吸声特性。微穿孔板较薄时板的振动会显着影响其吸声特性。本文利用压电分流技术研究了压电陶瓷耦合于吸声板时对其产生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了压电陶瓷耦合于吸声板时外接分流电路中的元件对其吸声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到,通过利用压电分流阻尼技术,可以提升微穿孔板两个吸声峰之间的吸声特性,改善吸声体的吸声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纪双英,郝巍,史湘宁,刘杰,常道庆[9](2018)在《内嵌式多自由度共振吸声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嵌式多自由度共振吸声结构是一种基于蜂窝的宽频吸声结构,是未来航空发动机新型消声短舱的主要结构形式,具有吸声频带宽、具有多个共振吸收峰、整体力学性能高等特点,而且可以灵活的调整内嵌隔层的位置来适应发动机的具体噪声频率。该共振吸声结构已成功应用于A380及B787等一系列飞机的发动机声衬中,取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随着国产大飞机及国产商用发动机研究的不断推进,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吸声降噪结构已迫在眉睫。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工作进展,简要阐述了内嵌式多自由度吸声降噪蜂窝以及吸声降噪结构的形式、具体的制备工艺以及影响吸声效果的结构参数。根据赫姆霍兹共振器原理及马大猷的微穿孔板理论,优化出了3个系列的双自由度和叁自由度共振吸声结构,分别对其进行了吸声系数的测试,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结果吻合度较高,所设计的叁组实验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多峰吸声特征,尤其是叁自由度吸声结构表现出了优异的吸声效果,最高吸声系数达到0.99,在500Hz-6400Hz的范围内,平均吸声系数达到了0.87。(本文来源于《纤维复合材料》期刊2018年03期)
田春雨[10](2018)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噪声问题日益加重,低频噪声较难被处理,长期处于低频噪声环境中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能够对低频噪声起到较好的降噪效果。因此,本文以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模态特性及影响吸声性能的因素。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出其共振频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其次,通过仿真计算,建立了平面波垂直入射时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声场模型,并利用传递函数法计算得到其吸声系数,考察了孔排列方式、穿孔率、孔径、板厚和空腔深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最后,在阻抗管内采用传递函数法,测试了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法向入射吸声系数。通过实验,考察了孔排列方式、穿孔率、孔径、板厚和空腔深度对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性能的影响。通过仿真计算和实验发现,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并且:(1)共振频率与孔的排列方式无关,随穿孔率增加而增加,随孔径、板厚和空腔深度增加而减小;(2)吸声系数峰值受孔的排列方式影响很小,随板厚增加而增加,随穿孔率、孔径和空腔深度增加而减小;(3)吸声频带半宽与孔排列方式、空腔深度关系不大,随穿孔率增加而增加,随孔径和板厚增加而减小;(4)在50~6400 Hz内,如果空腔深度增加到一定程度,除了Helmholtz共振频率(第一阶共振频率),还会出现高阶共振频率。(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9)
共振吸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实现低频可变频噪声控制为目标,研究了声波在填充磁流变液的共振腔周期结构中的传播特性。首先利用Biot理论和声电类比法建立了声波在该结构中传播的理论模型,计算声波传播的传递损失;然后通过COMSOL有限元仿真验证了传递损失曲线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数学模型求解并分析了外加磁场对改变结构参数调节吸声工作频率的影响。外加磁场强度增加时,共振腔周期结构的带隙中心频率向高频移动,变频范围为394 Hz;最小传递损失峰值为28.56 dB;腔体体积、颈部长度减小,颈部截面积增大使带隙中心频率向高频移动。该结构低频吸声效果良好,外加磁场对该结构有良好的变频调控作用,随着外加磁场强度增加,结构参数变化产生的变频效果略有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振吸声论文参考文献
[1].王婷,朱翔.内嵌弹性板赫姆霍兹共振腔吸声特性研究[C].第十七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2].赵建斌,赵丹,刘少刚,宋科杰.基于磁流变液的共振腔周期结构吸声特性研究[J].应用科技.2019
[3].王世彦,俞孟萨,李东升.水介质弹性共振腔的中低频吸声特性研究(英文)[J].船舶力学.2019
[4].耿金茹.基于共振吸声原理的薄膜型结构低频吸声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纪双英,郝巍,刘杰.共振吸声结构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进展[J].航空工程进展.2019
[6].黄月芹,黄显淞,秦军旭.基于金属尖劈与共振吸声器的新型复合共振金属尖劈吸声结构[J].装备制造技术.2019
[7].丁雷.声频工程中共振吸声材料特性及应用[J].电声技术.2019
[8].刘延.微穿孔板的多共振低频吸声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9].纪双英,郝巍,史湘宁,刘杰,常道庆.内嵌式多自由度共振吸声结构研究[J].纤维复合材料.2018
[10].田春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