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丹凯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丹·,凯利,设计思想,现代主义,古典主义
丹凯利论文文献综述
解铭威[1](2018)在《丹·凯利设计风格与经典作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丹·凯利的经历与设计思想,以米勒花园、达拉斯喷泉广场、罗切斯特工学院为例,分析丹·凯利的设计特色:以几何结构实现均衡,美是追求功能协调的结果,利用建筑对场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05期)
王翔,李子珺[2](2017)在《丹·凯利在法国巴黎拉德芳斯的作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巴黎拉德芳斯作为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20世纪初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就着手于该地区的规划和设计,并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拉德芳斯有着较快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无法合理的将城市需求融入到拉德芳斯的设计中,有较多的设计师无法胜任这次设计工作。随后,丹·凯利设计的达利中心大道大道步行街为拉德芳斯地区提供了开敞空间,同时运用了轴线、树阵、水景等景观形式,有效地将商业建筑与周围环境进行联系。达利中心大道步行街大道是丹·凯利的重要作品之一,其设计理念、元素和表现形式都对现代景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I》期刊2017-08-01)
夏江婷[3](2016)在《丹·凯利的园林艺术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丹·凯利是美国现代主义园林设计的奠基者,身处景观行业新旧交替的时代,凯利选择了将传统继承与创新的道路,他将古典造园要素与现代空间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和理念,对时代传承有重要意义。从对丹·凯利园林艺术观的研究中,发现他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感,在设计中他追求自然秩序的合理性表达和景观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从他的设计作品中探究丹·凯利对园林和园林艺术的理解,这为拓宽现代园林的园林艺术观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以丹·凯利的演讲词、座谈会记录、相关着作以及园林设计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园林艺术观出发,以园林艺术、园林艺术观的理论,以及古典主义、结构主义、现代主义、超验主义自然观等多种哲学、美学思想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方法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随年岁的增长和实践经历的增加,在不同阶段,丹·凯利对勒·诺特园林、人与自然间关系和生活方式,以及园林与建筑间关系和艺术展开了反思。并对传统二维平面化设计、设计模仿自然、舍弃传统、破坏传统文明的行为、以及“复兴风格”和哈佛教育提出了批判。在对传统反思与批判的过程中,丹·凯利的园林艺术观逐渐形成,这不仅有外在社会背景的影响,还有内在对自我欲望的追求和对自我意识的认同。(2)丹·凯利从空间、宇宙、自然中获得了与园林景观相通的园林艺术观。丹·凯利认为园林是流动的空间,设计不是二维平面化构图,而是叁维空间的营造,空间充满延续和无限性。自然界暗含一种让万物自然生长的控制力,园林设计应以一种有机的结构手段展现这种自然的秩序。园林是形式与功能的结合,设计应遵循功能决定形式的原则。除此之外,园林设计还应实现园林景观与建筑、园林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3)从真、善、美叁个方面对丹·凯利的园林艺术观进行评价,得出遵循自然秩序和延续历史文脉的真、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的善,以及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真”源自意识对物质的认识,是一种与假相对立的人对物质的判定和鉴别。“善”是人以自我的认知体系对物质的价值的判断。而只有在符合“真”和“善”的前提条件下,人的认知才能进入感知物质的“美”的过程。总的来说,丹·凯利的园林艺术观有多种表现形式,他的园林艺术观源于对自然、宇宙和空间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个时代的承上启下者、一个现代主义的奠基者,对丹·凯利园林艺术观的研究不仅能为设计师培养自己的园林艺术观提供借鉴,还能为我们摸索出一条独具我国特色的园林景观道路带来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夏江婷,沈守云,廖秋林[4](2016)在《浅析丹·凯利设计思想中的超验主义自然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丹·凯利生活经历、演讲词和着作的分析,浅析其设计思想中蕴含的超验主义自然观。在达拉斯喷泉广场和图温农场中,凯利对植物、水体等自然要素的魔幻运用,进一步阐释了他所提倡的"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思想。(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6年05期)
陈雅玲[5](2015)在《丹·凯利的园林空间形态构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丹·凯利(Dan Kiley或Daniel Urban Kiley,1912-2002)是第一代的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师,作为一位高产且质优的园林设计师为现代园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再把平面的构图当成设计的重点,空间的营造才是设计师们追求的目标。研究丹·凯利的园林空间形态构成可以加深我们对其景观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加强我们对空间形态构成的理解。本文以“丹·凯利的空间形态构成”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总结、个案分析以及空间结构分析的方法对其作品进行空间要素分析、空间形态构成属性分析、平面形态分析、空间类型分析以及空间形态构成手法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凯利的平面形态主要表现为现代与古典、自然与和谐、严整与次序,空间形态的类型主要有序列和并列的空间形态以及虚实的空间形态,空间形态构成的手法主要有“结构主义”的构成手法、“层构成”的构成手法。通过分析凯利的园林空间形态构成,了解其进行空间形态构成的一般规律与法则,并在往后运用这些规律和法则指导实践、践行实践。(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杨霞,彭谌[6](2015)在《丹·凯利设计中的几何学与连接》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丹·凯利的经典设计作品,米勒花园被看做是丹·凯利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设计作品。丹·凯利发现几何学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几何的形式是合理的并充满了可能性。在丹·凯利的设计中,表现出了对景观及周边环境之间的连接空间的全面而系统的考虑。(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张冬梅[7](2013)在《自然与和谐》一文中研究指出丹·凯利(Dan Kiley或Daniel Urban Kiley,1912-2002)是20世纪着名的美国景观设计大师。作为“哈佛革命”的叁个发起人之一,他将现代主义思潮引入到景观设计领域,引发了美国传统景观设计行业的变革,大力地推动了园林行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他对于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景观设计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他的设计理念的解读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大师的设计理念与创作手法,进而借鉴大师成功的所在。本文首先梳理了丹·凯利的生活、教育与工作经历,接着探讨了他的景观设计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再进一步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凯利“自然与和谐”的设计理念,并加以案例分析。最后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详细解析了丹·凯利对现代景观空间的表现和设计手法的运用,最后在总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丹·凯利对西方古典主义园林和现代空间理论均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熟练地在他的设计作品中表达。他常常通过运用古典主义园林的的设计元素,营造出具有丰富体验感觉的现代空间。而这都基于他“自然与和谐”的思考与理解,更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3-06-03)
李杨璐[8](2013)在《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及丹·凯利的园林设计理念与手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景观的地位日益突显。在西方景观的影响下,我国景观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景观业其多元化的格局、丰富的景观类型是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的。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丹·凯利是美国着名的景观设计师,他们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往往因其独到的设计而倍受关注与好评。叁人在景观设计理念、手法上都存在着相似之处,对他们的景观进行对比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选取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以及丹·凯利为研究对象,以叁者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查阅、平面形式分析、空间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对比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和丹·凯利在景观设计中的异同之处,总结叁位大师的设计风格特点。得出的结果有:(1)丹·凯利的设计思想来源于自然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彼得·沃克的设计思想来源于极简主义、古典主义、禅宗思想以及大地艺术,玛莎·施瓦茨的设计思想来源于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叁人的设计思想均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在不同的艺术思想指导下,经过实践与总结,形成各自独到的、创新的设计理念。叁位设计大师都注重景观文化的传达,常常应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来唤起人们对自然、历史以及生活的思考。(2)叁位设计大师都以几何化元素构图。丹·凯利的构图以方形母题为主,彼得·沃克以方形母题、圆形母题为主,玛莎·施瓦茨对直线、曲线、方形母题、圆形母题等等均有所运用。在景观布局上多运用轴线和网格的手法,景观秩序严谨分明,形式简洁干练。(3)在造景材料的选择上,丹·凯利更偏向于应用自然要素造景,对植物、水体、光影的处理都十分巧妙,人工材料的应用以精简为主。彼得·沃克钟情于金属等新型工业材料,对石头这一造景元素运用得极其自如,常常将石头与其它造景要素进行创新组合。玛莎·施瓦茨对材料的选择范围十分广泛,经常将通俗事物带入景观之中,突破了传统上对材料的认识,景观更具趣味性。(4)运用植物、构筑物、水体及地形等实体要素进行空间的营造与组织。常采用串联贯穿式和中心辐射式两种空间序列形式组织空间结构,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空间形态。主要结论如下:(1)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及丹·凯利在设计理念上存在着共同之处,都是在多元化思想影响下形成统一的设计理念,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经常应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2)在平面构图上都采用几何化构图,运用网格、轴线布局。(3)运用自然要素纯熟自如,人工材料的应用以精简为主。(4)常采用串联贯穿式和中心辐射式两种空间序列形式组织空间结构。叁位景观设计大师通过他们的作品,完美地诠释了他们对于景观、自然、人类以及社会的理解与感知,身体力行地指导我们如何创造出优秀的景观作品,引导我们对于景观的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3-06-01)
牛萌,王思元[9](2009)在《现代与传统的对话——对丹·凯利的作品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简洁、静谧是丹·凯利作品的最大特点,简述了凯利的设计生涯,通过对其设计作品的解读,找到了凯利与传统对话的方式。米勒庄园、达拉斯喷泉广场、北卡国家银行广场以及金氏庄园都是他的典型作品。同时,凯利理性的设计理念也唤起了对现代中国景观设计的反思。(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15期)
郝风博,胡青青[10](2007)在《丹·凯利与彼德·沃克景观设计风格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园林与景观设计发展史上,结构主义和极简主义具有某种开创性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其代表人物丹·凯利、彼德·沃克的思想意识和设计手法,分析了二者景观设计风格的异同。(本文来源于《广东园林》期刊2007年03期)
丹凯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巴黎拉德芳斯作为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20世纪初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就着手于该地区的规划和设计,并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拉德芳斯有着较快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无法合理的将城市需求融入到拉德芳斯的设计中,有较多的设计师无法胜任这次设计工作。随后,丹·凯利设计的达利中心大道大道步行街为拉德芳斯地区提供了开敞空间,同时运用了轴线、树阵、水景等景观形式,有效地将商业建筑与周围环境进行联系。达利中心大道步行街大道是丹·凯利的重要作品之一,其设计理念、元素和表现形式都对现代景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丹凯利论文参考文献
[1].解铭威.丹·凯利设计风格与经典作品分析[J].现代园艺.2018
[2].王翔,李子珺.丹·凯利在法国巴黎拉德芳斯的作品分析[C].《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I.2017
[3].夏江婷.丹·凯利的园林艺术观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4].夏江婷,沈守云,廖秋林.浅析丹·凯利设计思想中的超验主义自然观[J].现代园艺.2016
[5].陈雅玲.丹·凯利的园林空间形态构成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6].杨霞,彭谌.丹·凯利设计中的几何学与连接[J].艺术科技.2015
[7].张冬梅.自然与和谐[D].南京艺术学院.2013
[8].李杨璐.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及丹·凯利的园林设计理念与手法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9].牛萌,王思元.现代与传统的对话——对丹·凯利的作品解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10].郝风博,胡青青.丹·凯利与彼德·沃克景观设计风格的比较[J].广东园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