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传播模型论文-何明星,周杰,吴鹏,刘杨

信号传播模型论文-何明星,周杰,吴鹏,刘杨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号传播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声信号随机模型,信道包络分布,多普勒功率谱密度,功率延迟分布

信号传播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何明星,周杰,吴鹏,刘杨[1](2019)在《山洞环境中声信号的传播模型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山洞环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基于几何的模型,该环境中山洞两侧通道从入口处到深处逐渐变宽(变窄),根据几何模型,并且借助射线理论,假设通道两侧表面是近似光滑的,提出山洞环境下声信号通信系统单发送单接收的随机信道模型。根据几何模型研究了通道两侧张开角度对信道包络分布、即时信道容量、时间自相关函数、频率相关函数、多普勒功率谱密度以及功率延迟分布的影响。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通道两侧平行(即两侧张开角度为0)的情况,通道两侧张开角度仅很小的变化就会对声信道无线通信系统的各项统计特性产生非常显着的影响,并且通道两侧平行为本研究内容的一个特殊情况。(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易娟,顾旭东,李志鹏,林仁桐,蔡毅徽[2](2019)在《基于LWPC和IRI模型的NWC台站信号传播幅度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率为3~30kHz的甚低频(VLF,Very Low Frequency)电磁波具有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的特点,能够沿地面-低电离层波导进行传播,在通信、导航等许多领域都被广泛应用.基于波导模理论的长波传播模型(LWPC,Long-Wavelength Propagation Capability)能够用于计算甚低频波的传播路径及幅度,进而研究耀斑、磁暴、地震等事件对电离层的扰动.本文利用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型(IRI,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对LWPC中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进行改进,并将模拟结果与武汉大学VLF接收机实际观测到的NWC(North West Cape)台站信号幅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LWPC模型得到的幅度及变化趋势与实际值更加接近.LWPC模型给出的电子密度与IRI模型得到的电子密度在日间基本一致,但是在夜间存在差异,造成夜间部分区域NWC台站信号幅度的差异性,验证了电离层电子密度对于VLF信号传播具有的重要影响.传播路径上的晨昏变化也可以引起VLF信号幅度分布的突变,在日出和日落时间段内存在明显的过渡区域.基于IRI模型的LWPC,改善了VLF电波传播过程的预测分析效果,提供了一种长波导航通信质量的评估方法.(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钱勇,张悦,刘伟,许永鹏,盛戈皞[3](2019)在《T型GIS模型中局部放电光学信号传播特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T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腔体中局部放电光学信号传播特性,通过建模仿真,在不同放电位置、探测距离以及探测角度条件下,观察并分析了各个探测面上的光学信号。结果表明:1)不同放电位置情况下,GIS部件的遮挡使探测面的光斑产生暗区,减弱了探测面和探测点的光学信号强度;2)经过T型转角后,探测面位置距离放电源越远,光学信号越弱,以放电源位于x轴正方向50 cm(即x50)为例,距离放电源75 cm的平均相对辐照度是50cm时的44.31%;3)探测角度不同时,放电源直射出来的相对辐照度值较大,而被部件遮挡或者直射光较弱的探测点的值较小。以T型转角上的C1探测面,x50为放电源为例,当探测角度为270°时相对辐照度值最大,225°时最小,仅为前者的39.02%。(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倪家正,陈亦望,程玉宝[4](2018)在《小鼠脑电波信号的激励与传播模型及关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小鼠视觉区脑电波(EEG)信号与呼吸运动之间的关联性,类比电磁场与二能级原子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描述呼吸相关脑电波信号激励与传播的双态量子系统与外场相互作用的半经典(EEG场经典描述)与全量子(EEG场量子化)模型,并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相干性理论建立了脑电波信号关联的高阶相干分析模型.在睡眠状态,归一化互相干函数的平均幅值在0.3左右,高阶自相干函数曲线相似性很高,可以断定睡眠状态EEG信号与呼吸运动接近实相关;在清醒状态,归一化互相干函数的平均幅值在0.1左右,高阶自相干函数曲线一致性降低,可以断定清醒状态EEG信号与呼吸运动为弱相关.(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施文娟,王亮,孙彦景,徐华,徐胜[5](2018)在《地下磁感应通信天线模型及信号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磁信号传播具有显着的方向性,而目前相关研究没有充分考虑磁通信过程中天线位置、角度对传输性能影响的问题,研究了2D天线阵列模型中的双线圈阵列、四线圈阵列,以及3D线圈这3种地下磁感应通信天线模型的磁信号传播特性。首先,根据3种天线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相应的磁感应强度和收发线圈的互感表达式;其次,对磁感应强度进行仿真和特性分析,并根据磁场分布情况对接收天线的位置和角度进行了优化设置;最后,比较了3种天线模型的传输性能,给出了各发射线圈偏移量和收发线圈所在平面垂直距离对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D天线阵列模型和3D线圈模型的磁感应强度具有对称性和方向性。(2)随着收发线圈所在平面垂直距离的增大,2D天线阵列发射信号的传输方向由多个变为1个。(3)当发射线圈参数相同时,2D天线阵列模型的传输距离大于点对点通信模型和3D线圈模型。发射线圈个数越多,2D天线阵列模型的传输距离越远,但磁感应强度随收发线圈所在平面垂直距离的增加而快速衰减。(4)3D线圈模型在3个坐标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磁感应强度分布。3D线圈模型的磁场分布范围最广,但磁感应强度模小于2D天线阵列模型。(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18年07期)

梁文静[6](2018)在《基于无线传播模型的室内分布系统信号外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当前无线信号取得广泛应用,但是在无线信号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外泄现象,为用户和运营商带来经济损失。为了能够降低无线信号的外泄范围,本文基于对无线信号传播过程的了解和研究,建立了无线传播过程中的信号传播和外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提出降低信号外泄范围和程度的措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8年02期)

熊一奇,徐玉秀[7](2016)在《基于信号传播模型的行星齿轮缺齿故障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行星齿轮缺齿时包含微弱故障特征的振动信号在多级齿轮箱系统中的传递特性,先考虑仅由齿轮及转轴构成的"局部系统",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齿轮系统扭转动力学模型,依达朗伯原理导出振动微分方程组并求得各级齿轮啮合的振动响应即振动源信号。为了找出振动源信号在整个系统中的传递关系,在上述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再考虑包括齿轮箱箱体在内的"整体系统",通过对信号动态传播路径的分析,针对不同测点反映故障的敏感度不同的现象,根据系统辨识理论建立信号传播模型,并运用最小二乘类方法得到振动源信号传至不同测点的传递函数估计,即找到信号在系统中的传递关系。通过分析比较传递函数幅频特性曲线进而选取合适测点,在此测点下行星齿轮缺齿故障特征频率相对明显易识别。(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于超,罗昕,王周[8](2015)在《GLONASS卫星导航信号传播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GLONASS卫星导航信号的信号结构和生成模型进行分析,建立卫星运动模型,对信号传播时延进行系统仿真,研究了接收机与卫星之间多普勒频移的生成,并模拟出变化曲线。利用更新频率控制字的方法模拟运动中的卫星信号,为产生更加真实的在轨卫星信号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5年20期)

王天正,陈昱同,俞华[9](2015)在《基于电磁波信号传播衰减模型的变电站局部放电定位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局部放电现象是电气设备的绝缘介质在长期的使用和运行过程中产生局部缺陷的一种重要表现。对局部放电源进行定位,不仅是发现电气设备绝缘介质局部缺陷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局部放电现象会对电气设备的绝缘结构造成进一步破坏的重要举措。如果放任局部放电问题发展,使得电气设备内长期发生持续的局部放电现象,就会使得电气设备的绝缘结构遭到彻底的破坏,容易造成设备故障、火灾等严重后果。特高频检测技术是目前局部放电源定位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由于特高频检测技术的有关算法比较复杂,计算时间比较长。为降低算法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局部放电辐射电磁场的传播特性,以及接收电磁波的传感器的相关因素,建立起一个信号传播衰减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来获得获得变电站内电气设备局部放电的位置。(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5年01期)

尤康,李炜[10](2014)在《基于扩展光学模型的电磁信号传播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信号传播系统的建模在复杂环境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对模拟系统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有一定的要求。本文基于扩展光学模型,以Java为平台开发语言,以射线追踪为核心算法,实现基于扩展光学模型的电磁信号传播系统的设计。通过与AREPS(高级折射效应预测系统)比较,证明本系统建模的准确性和很快的速度响应。(本文来源于《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期刊2014年04期)

信号传播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频率为3~30kHz的甚低频(VLF,Very Low Frequency)电磁波具有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的特点,能够沿地面-低电离层波导进行传播,在通信、导航等许多领域都被广泛应用.基于波导模理论的长波传播模型(LWPC,Long-Wavelength Propagation Capability)能够用于计算甚低频波的传播路径及幅度,进而研究耀斑、磁暴、地震等事件对电离层的扰动.本文利用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型(IRI,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对LWPC中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进行改进,并将模拟结果与武汉大学VLF接收机实际观测到的NWC(North West Cape)台站信号幅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LWPC模型得到的幅度及变化趋势与实际值更加接近.LWPC模型给出的电子密度与IRI模型得到的电子密度在日间基本一致,但是在夜间存在差异,造成夜间部分区域NWC台站信号幅度的差异性,验证了电离层电子密度对于VLF信号传播具有的重要影响.传播路径上的晨昏变化也可以引起VLF信号幅度分布的突变,在日出和日落时间段内存在明显的过渡区域.基于IRI模型的LWPC,改善了VLF电波传播过程的预测分析效果,提供了一种长波导航通信质量的评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号传播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何明星,周杰,吴鹏,刘杨.山洞环境中声信号的传播模型及其性能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9

[2].易娟,顾旭东,李志鹏,林仁桐,蔡毅徽.基于LWPC和IRI模型的NWC台站信号传播幅度建模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9

[3].钱勇,张悦,刘伟,许永鹏,盛戈皞.T型GIS模型中局部放电光学信号传播特性仿真[J].高电压技术.2019

[4].倪家正,陈亦望,程玉宝.小鼠脑电波信号的激励与传播模型及关联性分析[J].量子电子学报.2018

[5].施文娟,王亮,孙彦景,徐华,徐胜.地下磁感应通信天线模型及信号传播特性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8

[6].梁文静.基于无线传播模型的室内分布系统信号外泄初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

[7].熊一奇,徐玉秀.基于信号传播模型的行星齿轮缺齿故障识别[J].仪器仪表学报.2016

[8].于超,罗昕,王周.GLONASS卫星导航信号传播模型研究[J].通讯世界.2015

[9].王天正,陈昱同,俞华.基于电磁波信号传播衰减模型的变电站局部放电定位方法探究[J].科技风.2015

[10].尤康,李炜.基于扩展光学模型的电磁信号传播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4

标签:;  ;  ;  ;  

信号传播模型论文-何明星,周杰,吴鹏,刘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