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避孕节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知识,避孕措施落实,影响因素
避孕节育论文文献综述
应逊逊,徐秀玲,金央[1](2019)在《医院门诊581名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现状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杭州市中医院、省妇幼保健医院、邵逸夫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就诊的581名育龄女性进行避孕节育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581名育龄女性的避孕节育知识得分为8.4±3.1分,高中以上学历、接受过避孕节育宣教、妊娠≥2次、丈夫避孕态度积极的被调查女性避孕节育知识得分较高(P<0.05),女性节育方式主要为避孕套210例(36.1%)、宫内节育器169例(29.1%)、口服避孕药96例(16.5%)、输卵管结扎56例(9.6%)、输精管结扎7例(1.2%)、避孕针剂12例(2.1%),未采取任何措施31例(5.3%)。避孕知识低水平者选择避孕套及未采取避孕措施比例最高。结论:本次调查的育龄女性避孕节育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对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强对丈夫避孕知识的宣教,促进避孕措施的落实,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吴尚纯,贾孟春[2](2019)在《中国避孕节育服务70年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殖医学杂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邀请了生殖医学领域的专家撰写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妇产科、男科学、辅助生殖技术、计划生育方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歌颂伟大祖国在生殖医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绩。《生殖医学杂志》设置"新中国生殖医学发展70年巡礼"专栏,将分期发表四篇文章。(本文来源于《生殖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陈金平[3](2019)在《口服避孕药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采取口服避孕药和宫内放置节育器的具体方法和实际避孕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在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在我中心自愿接受避孕措施的妇女共计60例进行研究,按照双盲原则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观察组则采取口服避孕药避孕,评价两组患者避孕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观察组除意外妊娠人数高于对照组外,其余不良反应人数均低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避孕效果较对照组更差,但安全性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以及性生活健康评分更高,子宫内膜厚度更大,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采取口服避孕药,不仅能取得显着的避孕效果,同时还能保证避孕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8期)
谢华[4](2019)在《人流术后口服短效避孕药与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临床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人流术后口服短效避孕药与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9月在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附属医院行人流术的13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观察组在人流术后口服优思明,对照组在人流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观察两组术后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子宫内膜厚度、避孕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避孕成功率为98.53%(67/68),观察组避孕成功率为97.06%(66/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17/6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10/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宫内节育器避孕相比,人流术后口服短效避孕药更利于改善孕妇术后出血,利于子宫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陈筱筱,汤宝华,陈云霞[5](2019)在《人工流产术后及月经期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避孕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流产(人流)术后即刻及月经期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无生育要求、自愿放置LNG-IUS避孕的经产妇145例,其中人流术后即刻放置LNG-IUS为试验组(97例),月经期放置LNG-IUS为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避孕效果和盆腔炎症、带器妊娠、节育环移位、闭经及不规则阴道出血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放置LNG-IUS后月经量均较前减少,甚至闭经。试验组、对照组随访3个月时闭经发生率分别为11.34%、10.42%;随访6个月时分别为24.74%、20.83%;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对照组随访3个月时阴道点滴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62%、37.50%;随访6个月时分别为1.03%、8.33%;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对照组随访3个月时节育环移位发生率分别为1.03%、2.08%;随访6个月时分别为3.09%、4.17%;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对照组随访3个月时盆腔炎发生率分别为3.09%、2.08%;随访6个月时分别为3.09%、4.17%;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流术后即刻放置LNG-IUS与月经期放置的避孕效果相当,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人流术后理想的避孕方案,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贺娟娟,王玉贤,魏俊妮,常可为[6](2019)在《未婚女性婚前避孕行为及对宫内节育器可接受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未婚女性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的发生率及其带来的身心损害,本课题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避孕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现状与需求进行了调查,同时调查了其对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的认知度和接受度。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本调查以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年龄在18~25周岁的未婚女性;(2)主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3期)
李铃铃[7](2019)在《多功能取环钳在宫内节育器避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功能取环钳在宫内节育器(IUD)避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站要求实施取环术的60例IUD避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和取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采用传统取环钳取环和多功能取环钳取环。评估2组的取环成功率,并观察取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取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UD避孕患者使用多功能取环钳取环,能够提高取环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20期)
熊莉芳,谢琴,李景环,姜艳华,黄红丽[8](2019)在《剖宫产妇女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及时避孕的可行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剖宫产妇女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及时避孕的可行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妇女80例,依据是否在术中放置IUD分为对照组(n=25)与研究组(n=55),对照组未在术中放置IUD,研究组在剖宫产术中放置IUD。观察两组在住院期间的24 h平均阴道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长及产褥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产后随访期间发生意外妊娠的情况;观察研究组在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研究组发生不良停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24 h平均阴道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长及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意外妊娠率3.6%(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4,P<0.05);研究组在随访期间未出现IUD脱落的现象;有4例(7.3%)将IUD取出,全部因症取出,包括腰腹痛2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2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子宫位置及劳动强度是影响IUD发生不良停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放置IUD安全性高,避孕效果确切;患者年龄、子宫位置及劳动强度是影响宫内节育器发生不良停用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17期)
资英[9](2019)在《产后妇女避孕节育干预与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分析产后妇女避孕节育干预的实施情况与实施效果。方法: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将本县过去产后1年以内的育龄妇女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避孕节育服务干预,同时问卷调查干预前后的相关情况。结果: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避孕率均显着提高,其中干预前的避孕率为35.30%,干预后的避孕率为7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处于4~6个月、时间处于7~9个月或产后时间处于9个月以上时,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的避孕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1年内的育龄妇女中实施产后定期避孕节育干预可有效提高避孕率,同时有效降低意外妊娠率。(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王丽[10](2019)在《流产术后皮下埋植与宫内节育器避孕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后及时植入皮下埋植和宫内节育器(IUD)置入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中心行人工流产术并有避孕需求的320例为研究对象,流产术后根据妇女意愿分为皮下埋植避孕(埋置剂组)或放置含铜IUD避孕(IUD组),每组各160例。随访2年,统计妊娠和避孕因症取出及不良反应。结果:埋植剂组帯器妊娠、脱落及因症取出等终止率(1.9%)均低于IUD组(9.5%)(P=0.006),续用率(95.1%)高于IUD组(86.9%)(P=0.008);阴道不规则出血和宫腔黏连发生率埋植剂组(5.0%、2.5%)与IUD组(6.3%和2.4%)无差异(P=0.627、0.410),且月经减少或闭经发生率埋植剂组(6.3%)高于IUD组(1.2%)(P=0.019),而经期紊乱、月经增多和腰腹疼痛发生率埋植剂组(6.9%、1.2%、1.9%)均低于IUD组(14.4%、5.6%、8.1%)(P=0.029,0.032、0.010)。结论:人工流产后行皮下埋植或IUD避孕均具有良好可靠的避孕效果和较高的续用率,且皮下埋植避孕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避孕节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殖医学杂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邀请了生殖医学领域的专家撰写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妇产科、男科学、辅助生殖技术、计划生育方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歌颂伟大祖国在生殖医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绩。《生殖医学杂志》设置"新中国生殖医学发展70年巡礼"专栏,将分期发表四篇文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避孕节育论文参考文献
[1].应逊逊,徐秀玲,金央.医院门诊581名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
[2].吴尚纯,贾孟春.中国避孕节育服务70年历程[J].生殖医学杂志.2019
[3].陈金平.口服避孕药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J].人人健康.2019
[4].谢华.人流术后口服短效避孕药与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临床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9
[5].陈筱筱,汤宝华,陈云霞.人工流产术后及月经期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避孕效果[J].江苏医药.2019
[6].贺娟娟,王玉贤,魏俊妮,常可为.未婚女性婚前避孕行为及对宫内节育器可接受度调查[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7].李铃铃.多功能取环钳在宫内节育器避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
[8].熊莉芳,谢琴,李景环,姜艳华,黄红丽.剖宫产妇女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及时避孕的可行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
[9].资英.产后妇女避孕节育干预与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10].王丽.流产术后皮下埋植与宫内节育器避孕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