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轴向扫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免洗胶片,轴向扫描,螺旋扫描
轴向扫描论文文献综述
戴兴,徐加利,梁保辉[1](2019)在《利用免洗胶片测量CT轴向和螺旋扫描的剂量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量CT轴向扫描和螺旋扫描两种模式的剂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Gafchromic免洗胶片测量GE LightSpeed 64排CT的剂量分布。胶片经CT机扫描曝光后,利用HP scanjet 7400c扫描仪扫描获得数字图像,并利用ImageJ软件进行图像处理,以获得CT剂量分布。结果:在轴向扫描过程中,峰值半高宽与标称射束准直宽度偏差小于4mm,视野大小和过滤器形状对轴向剂量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在螺旋扫描过程中,过扫描范围的大小主要与射束准直宽度有关,螺距、重建层厚和视野对过扫描范围的影响较小。结论:免洗胶片可用于快速检测CT轴向和螺旋扫描的剂量分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许鹏飞,肖作江,王劲松,毕伟全[2](2018)在《用于眼睛轴向参数测量的快速扫描延迟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延迟线的性能是人眼轴向参数快速、准确、大范围测量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光学延迟线性能,通过对旋转式延迟线扫描原理及等差光纤光程倍增原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等差光纤组的旋转式光程扫描装置。从理论上推导了光程延迟距离公式并提出了一种光纤自标定方法。最后搭建测量实验系统,对延迟线的扫描频率、延迟距离、延迟线性度及光纤自标定的重复性精度四个方面的特性进行了测试和评估。测量结果表明,该延迟线的扫描频率达到14 Hz,最大延迟光程为127.442 mm,延迟线性度误差为0.15%。重复性精度优于0.004 mm。能够满足人眼轴向参数快速、准确、大范围测量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陈明晶,方源敏,李国柱,孔璧[3](2017)在《一种呈轴向分布的叁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建模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空间实体叁维建模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传统的叁维建模算法均将扫描点视为固定框架点,在点位不动的条件下完成空间实体的建模.随着现代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测量精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精度过剩的现象,而实际的空间分析精度又普遍低于测绘成果,围绕这一特点,针对总体上呈轴向分布的叁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叁维建模算法,在不影响视觉效果和空间分析精度的前提条件下,该算法将扫描点沿着轴线方向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移动,并以扫描点移动后的点位进行空间实体建模.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何庆浩[4](2016)在《利用轴向扫描的光干涉非球面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对称非球面光学元件,有校正像差、改善像质、优化光路结构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光学系统中,但其较高的面形自由度,给检测带来较大困难。利用轴上扫描的光干涉法测量非球面,干涉仪出射不同曲率半径的标准球面波与非球面相切,在切点附近产生条纹密度稀疏的环形干涉条纹。本文在此基础上对非球面进行孔径划分,通过相位连接技术连接各子孔径顶点和零位位置,在物面坐标系重建非球面叁维形貌。主要研究内容有:针对非球面的设计公式,对非球面进行特征属性分析,研究利用轴向扫描的光干涉法测量非球面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据此规划非球面扫描路径,划定子孔径范围。搭建斐索干涉测量模型,通过光线追迹、拟合、逆追迹、再次追迹消除畸变效应对干涉光路追迹效果的影响,实现对测试光线与光轴夹角的标定,获得参考光路与测试光路的光程差,驱动非球面轴向移动完成移相和非球面扫描过程。利用相位连接算法对非球面进行测量,采用大行程和高精度位移相结合的非球面轴向移动方案;设计四维调整架,调整非球面轴上移动姿态;提取干涉波前,去除装调误差,获取干涉零位,利用相位连接算法恢复非球面面形并与轮廓仪扫描结果比对,测量结果基本一致,RMS差值在1/30λ左右(λ=632.8nm)。(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周毅,李琦[5](2016)在《双轴反射式2.52THz共焦扫描二维轴向成像特性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赫兹双轴反射式共焦扫描成像技术可穿透非极性非金属材料并实现高分辨叁维成像,因此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其二维成像质量与物体轴向位置有很大关系。利用2.52THz双轴反射式共焦扫描成像系统进行了物体轴向位置对二维成像质量的影响实验。引入线对比度和区域对比度客观描述成像质量,主客观评价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6年08期)
赵绪文[6](2016)在《快速轴向扫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凭借其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对组织光损伤小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活体组织生命现象的观测和研究中。神经网络分布在叁维空间中,神经信号传导时,神经纤维两侧的钙离子浓度会发生变化,通过对钙离子进行荧光标记,探测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研究神经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很快,在毫秒量级,因此,钙离子荧光信号也相应的在叁维空间中快速变化。叁维随机扫描成像技术可以很好地探测这些荧光信号,并要求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的扫描速度尽可能的快(kHz量级)。二维随机扫描技术发展迅速,扫描速度很快,因此,光轴方向上的扫描速度成为制约整个系统扫描速度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快速荧光信号的叁维随机扫描,必须发展出新的快速轴向扫描方法,使光焦点能快速、跳跃式地在光轴方向上移动。针对现有轴向扫描方法存在的扫描速度慢、荧光信号信噪比低、扫描范围小等问题,为发展出新的快速轴向扫描方法,实现神经细胞中快速荧光信号的叁维成像,本文由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理论出发,对新型快速轴向扫描方法进行研究,得到主要创新结论如下:(1)提出了基于移动物镜中少数透镜的快速轴向扫描方法。将物镜分为聚焦透镜组和主透镜组,两者之间为近平行光路,平行光路长度改变后,系统成像质量变化小,光学特性稳定;聚焦透镜组由一到两片透镜组成,质量仅为0.1g,由透镜驱动器带动其在光轴方向移动,实现快速大范围的轴向扫描。系统定位精度高,轴向扫描频率约为8.76kHz、扫描范围为0-505.3μm。(2)设计了一种基于环形位移放大机构的透镜驱动器。驱动器使用环形位移放大机构对位移进行两级放大,结构简单紧凑,位移放大率高,运动传递连续无摩擦,利于模块化安装;叁组驱动器件能单独控制,可提供较大的驱动力,轴向扫描速度快,位移输出平台可以实现沿z轴轴向扫描或沿x、y轴转动;位移输出平台上可安装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用途广泛。(3)提出了基于数字微镜的快速轴向扫描方法。扫描系统由多个模块级联而成,通过对每个模块的单独控制,改变入射光的发散角,经过显微物镜的聚焦,可以得到不同的聚焦深度,实现对生物样品的快速轴向扫描。系统扫描频率为10kHz,通光孔径较大,模块数为5时,最大扫描范围可以达到771.1μm,各扫描点轴向分布均匀,通过增加模块数量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轴向扫描范围和成像分辨率。系统结构简单,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用户升级和改造,不受横向扫描系统的制约,具有操作灵活、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以满足共聚焦和双光子显微镜系统对轴向扫描速度和扫描范围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马国利,尹学爱,郭洪岩,陈庆东[7](2015)在《一种基于光斑操控的光束轴向扫描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束的轴向扫描在光学叁维成像、光学材料制造等领域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光束轴向扫描方法均存在着各自的不足,或是扫描速度过慢,或是扫描范围有限,又或是会影响生物样品的活性。文中基于光斑操控理论,通过对照明光束进行相位编码,改变相应的聚焦光斑轴向位置,实现光束的轴向扫描。通过模拟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模拟结果表明,本扫描方法具有较好的线性度,线性拟合因子R2=0.993 9。由于该方法不涉及机械移动,因此具有扫描精度高,对生物样品影响小等优点,有潜力在相关科研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光电技术应用》期刊2015年01期)
蔡鸿敏,高书图,成传德,吴学建,王武超[8](2014)在《基于连续骨盆轴向CT扫描的上骶段分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基于连续骨盆轴向CT扫描的上骶段的分型及其意义。方法:对127例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扫描图像进行观察,测量S1的平向骶髂螺钉通道,根据平向通道的大小对上骶段进行分型。如平向通道存在且在至少4层扫描图像上其宽度均>7.3mm,则将其定义为正常型上骶段;如平向通道存在且在扫描层面上其最大宽度≤7.3mm,则将其定义为过渡型;如平向通道不存在,即在所有扫描层面上其宽度均≤0 mm,则将其定义为变异型。计算各型的例数、百分比及平向螺钉通道的平均值。结果:正常型58例(45.7%),其平向螺钉通道平均宽度13.9 mm;过渡型42例(33.1%),其平向螺钉通道的平均宽度5.2 mm;变异型27例(21.2%),其平向螺钉通道的平均宽度为0.9 mm。所有病例的上骶段可归属于3型中的1型。结论:正常型上骶段因存在平向安全通道而可置入平向骶髂螺钉,过渡型及变异型上骶段因无平向通道而无法置入平向骶髂螺钉。过渡型较变异型的优势表现在其标准骶骨侧位像上的有限平向通道可以作为进钉点的选择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4年10期)
蔡鸿敏,成传德,张俊,王武超,汤金城[9](2013)在《骨盆轴向CT扫描在平向骶髂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盆轴向CT扫描在平向骶髂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对39例正常骨盆轴向CT扫描图像进行系统分析,男31例,女8例。年龄18~66岁,中位数41岁。均排除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髂关节病变及骨盆后环骨折后畸形愈合患者。分析骶骨翼斜坡与髂骨皮质密度影之间的关系,并测量骶髂螺钉钉道。结果:骶骨翼斜坡高于髂骨皮质密度影8例、平于髂骨皮质密度影20例、低于髂骨皮质密度影11例。平向骶髂螺钉钉道宽(12.7±3.9)mm;一侧进钉点距离S1椎体中心矢状面(75.0±10.0)mm,距离对侧骶髂关节骶骨侧软骨(127.7±12.1)mm;两侧进钉点之间相距(153.7±10.7)mm。结论:骨盆轴向CT扫描能够明确骶骨翼斜坡与髂骨皮质密度影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准确测量骶髂螺钉钉道,在平向骶髂螺钉内固定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3年06期)
杜睿[10](2011)在《双光子轴向随机扫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由于其成像深度大,对生物组织光损伤小等特点,成为了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最近发展起来的二维随机扫描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快速、跳跃式的扫描,展示了研究神经功能活动的优势;并且得益于飞秒激光经过角色散器件后的传输理论的完善和发展,高效、结构紧凑的双光子随机扫描显微成像系统进一步走向实用和成熟。实际的神经元网络都是分布在叁维空间的,与神经活动相关联的快速荧光信号也是分布在叁维空间的,所以在二维随机扫描技术比较成熟的基础上,发展叁维随机扫描技术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一个重大挑战。由于二维随机扫描已经比较成熟,为了发展叁维随机扫描,关键问题是:光轴方向的快速随机扫描,即:能够使聚焦点快速的、跳跃式的在光轴方向移动。传统的轴向扫描采用机械移动样品或者物镜的方式,受限于机械惯性,速度慢。通过改变光束发散角的轴向扫描方式是解决快速轴向随机扫描的一个可能途径,但是现有的器件运用到显微成像系统中时,会遇到轴向扫描范围小,色散不能完全补偿导致脉冲宽度展宽等问题。为了发展出高效、实用的快速轴向随机扫描装置,需要在色散补偿方法和扫描机制上展开研究。本文围绕新的色散补偿方案和新型快速轴向随机扫描方法展开研究,得到主要创新结论如下:(1)揭示了飞秒激光光束尺寸影响角色散器件色散补偿能力的规律。发现:扩束的飞秒激光相对于不扩束的,可以使角色散器件(以棱镜为例)能够提供的最大负色散量提升一个量级;用角色散器件(棱镜或者声光偏转器)补偿系统中的正色散时,飞秒激光2x和4x扩束相对于不扩束的情况,补偿得到的最小脉冲宽度减小了50%,补偿距离(角色散器件之间的距离)缩短了70 cm。(2)发展了结合声光偏转器快速调节色散和时间聚焦技术的快速轴向随机扫描方法。揭示了时间焦点移动位置与声光偏转器声波频率的关系。当声光偏转器声波频率从80 MHz到120 MHz时,时间焦点移动的距离为9μm。时间焦点位置变化的速度在10μs量级,只决定于声光偏转器的渡越时间。(3)研究了基于KTN电光透镜的轴向随机扫描显微成像方法,发现轴向扫描范围与KTN透镜的外加电压成正比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轴向扫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学延迟线的性能是人眼轴向参数快速、准确、大范围测量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光学延迟线性能,通过对旋转式延迟线扫描原理及等差光纤光程倍增原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等差光纤组的旋转式光程扫描装置。从理论上推导了光程延迟距离公式并提出了一种光纤自标定方法。最后搭建测量实验系统,对延迟线的扫描频率、延迟距离、延迟线性度及光纤自标定的重复性精度四个方面的特性进行了测试和评估。测量结果表明,该延迟线的扫描频率达到14 Hz,最大延迟光程为127.442 mm,延迟线性度误差为0.15%。重复性精度优于0.004 mm。能够满足人眼轴向参数快速、准确、大范围测量的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轴向扫描论文参考文献
[1].戴兴,徐加利,梁保辉.利用免洗胶片测量CT轴向和螺旋扫描的剂量分布[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2].许鹏飞,肖作江,王劲松,毕伟全.用于眼睛轴向参数测量的快速扫描延迟线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18
[3].陈明晶,方源敏,李国柱,孔璧.一种呈轴向分布的叁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建模算法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何庆浩.利用轴向扫描的光干涉非球面测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5].周毅,李琦.双轴反射式2.52THz共焦扫描二维轴向成像特性实验[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6
[6].赵绪文.快速轴向扫描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7].马国利,尹学爱,郭洪岩,陈庆东.一种基于光斑操控的光束轴向扫描新方法[J].光电技术应用.2015
[8].蔡鸿敏,高书图,成传德,吴学建,王武超.基于连续骨盆轴向CT扫描的上骶段分型[J].中国骨伤.2014
[9].蔡鸿敏,成传德,张俊,王武超,汤金城.骨盆轴向CT扫描在平向骶髂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3
[10].杜睿.双光子轴向随机扫描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