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藏人社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玛藏德哇,卓仓,族群认同,骨系
藏人社区论文文献综述
彭毛卓玛[1](2014)在《玛藏德哇:一个城市边缘藏人村落社区的人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玛藏德哇在行政区划上为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红崖子沟乡的一个自然村。其名源自村内藏传佛教后弘期圣地“玛藏贡巴”汉名“白马寺”)。藏族传统人文地域认知中,“玛藏”在宗曲((?)tsong chu,湟水)以北华锐部落(的地域,但在族群上却是一个由卓仓藏人构成的“德哇(村落社区)”。该村位于宗曲之滨,坐望高楼林立的平安县城,被密集的汉人和穆斯林聚居社区所包围。在现代化和多元文化的场域内,玛藏德哇以后弘期圣地玛藏贡巴为文化符号,汲取历史和社会记忆资源,传承卓仓藏人传统的“茹巴或“茹居”即骨系等文化凝聚观念,并在政治参与中积极表达本族群的利益诉求,在宗曲流域藏人中开拓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本文以宗曲流域藏人社区的发展为背景,通过田野调查,主要以民族志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玛藏德哇在族群认同、社会记忆及政治参与中显现的行为模式,讨论了在多元文化和现代化背景下玛藏德哇村落社区的构建过程及其在宗曲流域藏人社区发展中的典型意义,为当今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田野研究文本。全文共计八章:第一章绪论说明选题意义、问题的提出、研究思路、田野工作和研究方法,在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理清相关概念;第二章勾勒了玛藏德哇的地理生境及人文环境,展现了现代化背景下玛藏德哇所处的多元文化场域;第叁章概述了玛藏德哇的宗族及其所属卓仓文化的一般特征,提出宗族世系是卓仓的基本社会组织单元,玛藏德哇具有清晰的卓仓族群认同;第四章通过调查分析玛藏德哇所属卓仓文化的核心要素——“茹巴”(骨系)观念和通婚圈,讨论了玛藏德哇的内部凝聚机制;第五章是对“喇钦·贡巴饶赛"及“玛藏贡巴”历史的简明研究,这处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圣地是玛藏德哇最大的历史资源,也是玛藏德哇藏人的精神支柱,所以本章单独梳理文本中的历史,为后文社会记忆和政治参与的讨论做铺垫;第六章讨论了玛藏德哇做为玛藏贡巴的“拉德香火地)”,对玛藏贡巴产生神圣性的宗教情感,并在社会记忆的塑形中凸显自身独特的族群身份和文化认同;第七章通过对“飞机场事件”及“拆迁事件”的深度描写,阐述玛藏德哇在社区动员和政治参与中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在利益诉求中,玛藏德哇得以凝聚的内部和外部要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章展现了玛藏德哇社区构建的动态过程;第八章为全文的结论章,总结玛藏德哇得以凝聚和发展的内部、外部要素,通过与丹噶尔藏人等其他宗曲流域藏人社区对比,说明玛藏德哇的社区建构模式是其他宗曲流域藏人村落社区发展可资借鉴的模式。(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9-01)
苏发祥[2](2009)在《论海外藏人社区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及其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海外流亡藏人社区已初步发育成熟,并成为国外社会科学,尤其是人类学等研究社会文化变迁的田野地点之一。本文从思乡人类学的视角,在简要介绍海外流亡藏人及其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海外流亡藏人社区人类学研究的热点,并分析了相关代表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敏承华[3](2009)在《一个藏人社区的穆斯林家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历代书写的历史大部分是帝王将相的“精英史”。底层民众的历史往往被忽略。口述史的研究弥补了这种缺憾,它所倾向的是如何发掘那些被大历史所忽视的“历史”。本文将口述史和生命史相结合,描述了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一个身处藏人社区的穆斯林家族的生活史,通过对其生活史的挖掘来展现西北地区复杂多样的族群关系和社会组织形态,并探寻个体如何记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艰难历程和途径。本文认为,历史不仅仅是发生过的事情,而且还是人们想象中的过去,即记忆在本质上是立足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重构,个体记忆需要现实的刺激和条件来完成对于过去的重新塑造和有选择地保存。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重点交代了研究的缘起、相关理论、讨论的主题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是对本文主人公穆氏家族第一代人历史的追溯。通过他们的记述呈现了个体生命与宏大的政治、社会运动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第叁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对落居郎木寺的穆氏家族第二代人和第叁代人生活经历的深入描述。这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它全面展现了这一地处藏人社区穆斯林家族在历史记忆与现实遭遇、中心与边缘、他群与我群,以及家族内部不同文化个体等多重复杂关系中谋求生存,延续家族的挣扎过程;第五部分是结语。本文认为,穆氏家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在各种力量的夹缝中间求生存的历史。群体认同的建构和表达总是受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情境等的影响。认同和排异是一个相伴而生的过程,其背后必定隐含着如对草场、土地等有限资源的争夺。(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9-05-01)
藏人社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海外流亡藏人社区已初步发育成熟,并成为国外社会科学,尤其是人类学等研究社会文化变迁的田野地点之一。本文从思乡人类学的视角,在简要介绍海外流亡藏人及其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海外流亡藏人社区人类学研究的热点,并分析了相关代表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藏人社区论文参考文献
[1].彭毛卓玛.玛藏德哇:一个城市边缘藏人村落社区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4
[2].苏发祥.论海外藏人社区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及其特点[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敏承华.一个藏人社区的穆斯林家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