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系数论文-张海燕,夏国军,杨春慧,常亚慧,张锋

高稳系数论文-张海燕,夏国军,杨春慧,常亚慧,张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稳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稳系数法,小麦,高产性,稳产性

高稳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燕,夏国军,杨春慧,常亚慧,张锋[1](2019)在《利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六个小麦新品系的高产稳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高稳系数法分析2017-2018年度区试6个小麦新品系(禾麦32、光泰336、粮源11、金颗麦3号、赛德麦11、周麦18)的高产稳产性,试验在兰考、遂平、荥阳、郸城、洛阳、内黄、温县、汝州、许昌、辉县、临颍11个区域进行。将高稳系数法分析结果与方差分析、SSR测验、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评价品种的结果,与应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来评价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结果基本一致。高稳系数法(HSC)是一种分析小麦新品系高产稳产性更准确、便捷的方法,HSC值越小,表明该品系的高产稳产性越好,HSC值越大,表明该品系高产稳产性越差。禾麦32和光泰336的HSC值位次分别为第1和第2,产量位次分别为第3和第1,因此具有较好的高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适宜在河南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0期)

林静,景东林[2](2019)在《应用高稳系数等方法分析小麦新品种邢麦13号丰产稳产适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邢麦13号的生产特性,以2015-2017年度河北省冀中南节水组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通过高稳系数、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邢麦13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邢麦13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其产量水平主要分布在554.2~585.2 kg/亩,高稳系数HSC为85.34,变异系数9.5%,稳定性参数ai(0.99)<1,回归系数为b=0.705 9;成穗数中等,亩穗数45.5万左右,穗粒数34.3粒,千粒重40.2 g,容重812 g/L,分蘖力较强,群体调控能力强,产量构成因素年度间变化小;适合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节水种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7期)

曹丽,鲍国军[3](2019)在《应用高稳系数法对红花甜荞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陕西省农科院温振民等提出的高稳系数法,分析了2009—2011年国家甜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12个参试甜荞品种(系)的高产与稳产性。结果表明:平荞7号是聚合了高产稳产性基因的优良甜荞麦品种;各个参试品种的高稳系数值与平均产量极显着正相关,与变异系数极显着负相关,与标准差呈正相关,表明高稳系数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衡量甜荞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综合指标,且具有计算简便、可用性强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06期)

许东旭,于沐,黄长志,周秋峰[4](2018)在《高稳系数分析法评价2016年河南省超高产小麦区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2016-2017年度11个参试的河南省超高产小麦区域试验的材料进行了高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厚德麦970产量和稳定性均居第一,为高产稳产类型,该品种在跨度较大区域内,具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潜力,极具推广前景;昌麦15产量最低,稳定性也最低。(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2期)

封伟,史梦莹,刘哲,李绍明,张晓东[5](2017)在《利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国家区试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高稳系数法,对2004年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东华北春玉米(二组)19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产量高稳系数与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r=0.9170),与产量标准差呈极显着负相关(r=-0.5781),与变异系数呈极显着负相关(r=-0.7803),因此,高稳系数法可作为综合概括区试玉米高产稳产性的一种方法;参试玉米品种中,沈试3005的高产稳产性最为突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税红霞,王秀全,张华,蒋晓芳,卢庭启[6](2017)在《基于高稳系数法的鲜食甜玉米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以2013年四川省鲜食甜玉米参试的13个品种为参试材料,应用高稳系数法进行了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SAUSH14的高产稳产性好。高稳系数法比起其他常规方法能更好地综合反映品种的优劣。(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7年10期)

宋中强,刘金荣,杨慧风,徐淑霞[7](2017)在《高稳系数法分析华北夏谷区常规组区试中品种的高产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2015年华北夏谷区常规组区域试验的材料进行了高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位于第1的保805和产量位于第2位的安08-4129 HSC位置互换,产量前5位的HSC也在前5位,说明保805、安08-4129、K1918、安11-5365、K3250的高产稳定性好,可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7年03期)

李金霞,洪雪梅[8](2016)在《应用高稳系数等方法分析小麦新品种新冬48号丰产稳产适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新冬48号的生产特性,以2012—2014年度新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通过高稳系数、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新冬48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冬48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其产量水平主要分布在6 500~8 250kg/hm2之间,穗数为484.7×104/hm2,穗粒数为42.7粒,千粒重为50.2g;适合新疆北部大面积种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6年07期)

刘光辉,王国平,李家胜,付凯[9](2016)在《外引棉花品种高稳系数法和生态适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稳系数法和生态适应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引的13个陆地棉新品种(或品系)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丰产性、稳产性和生态适应性表现最好的品种是A11,生产潜力大;而平均皮棉产量最高的是A10,但在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将大幅度减产。(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6年07期)

李恒岭[10](2016)在《对2012~2013年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中熟组参试品种的高稳系数法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高稳系数(HSC)法分析了2012~2013年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中熟组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进行了有关参数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SC法是分析玉米新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高稳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邢麦13号的生产特性,以2015-2017年度河北省冀中南节水组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通过高稳系数、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邢麦13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邢麦13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其产量水平主要分布在554.2~585.2 kg/亩,高稳系数HSC为85.34,变异系数9.5%,稳定性参数ai(0.99)<1,回归系数为b=0.705 9;成穗数中等,亩穗数45.5万左右,穗粒数34.3粒,千粒重40.2 g,容重812 g/L,分蘖力较强,群体调控能力强,产量构成因素年度间变化小;适合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节水种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稳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燕,夏国军,杨春慧,常亚慧,张锋.利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六个小麦新品系的高产稳产性[J].农业科技通讯.2019

[2].林静,景东林.应用高稳系数等方法分析小麦新品种邢麦13号丰产稳产适应性[J].农业科技通讯.2019

[3].曹丽,鲍国军.应用高稳系数法对红花甜荞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4].许东旭,于沐,黄长志,周秋峰.高稳系数分析法评价2016年河南省超高产小麦区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J].农业科技通讯.2018

[5].封伟,史梦莹,刘哲,李绍明,张晓东.利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国家区试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性[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

[6].税红霞,王秀全,张华,蒋晓芳,卢庭启.基于高稳系数法的鲜食甜玉米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7

[7].宋中强,刘金荣,杨慧风,徐淑霞.高稳系数法分析华北夏谷区常规组区试中品种的高产稳定性[J].农业科技通讯.2017

[8].李金霞,洪雪梅.应用高稳系数等方法分析小麦新品种新冬48号丰产稳产适应性[J].种子.2016

[9].刘光辉,王国平,李家胜,付凯.外引棉花品种高稳系数法和生态适应性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6

[10].李恒岭.对2012~2013年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中熟组参试品种的高稳系数法评价[J].辽宁农业科学.2016

标签:;  ;  ;  ;  

高稳系数论文-张海燕,夏国军,杨春慧,常亚慧,张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