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潮波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潮波运动,潮汐汊口,分流,理想模型
潮波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冯浩川,张蔚,傅雨洁[1](2019)在《潮波运动对潮汐汊口分流影响机制的理想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潮汐汊口分流过程由于同时受到径流和潮汐作用的影响,会产生明显的剩余环流,使得径潮动力在河口范围内的分布状态重新调整,这一改变过程与非感潮河段汊口相比更为复杂。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潮汐汊口分流过程可能出现比较特殊的结果,如枯季长江口北支倒灌现象。本文针对这一现象的产生机制进行探讨,建立以长江口南北支汊道为基本参照标准的潮汐河口分汊理想模型。通过概化设置汊道平面形态以及水下地形参数,近似地模拟出长江口南北支分汊口的特殊分流状态。根据模拟结果,明确了汊道平面形态以及水下地形分布特征在河口径流潮汐动力分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确定了促成长江口南北支特殊分流状态的非动力主控因素。最后分别对南北支汊道进行通量平衡分解以及动量平衡分解,在机理上解释了长江口北支潮平均通量向上游输运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10-11)
李薇,苏正华,徐弋琅,胡鹏,贺治国[2](2018)在《考虑泥沙减阻效应的潮波理论模型及其在钱塘江河口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潮波理论模型快速高效,但在钱塘江河口应用甚少.钱塘江河口外水体浑浊,涨潮流亦挟带大量泥沙进入钱塘江河口,泥沙的存在极可能显着影响潮波特征.本文将考虑泥沙减阻效应的动床阻力经验式直接应用于Winterwerp-Wang潮波理论模型,计算得到了与钱塘江河口实测潮波数据吻合的潮波演化结果,检验了现有考虑泥沙减阻效应的动床阻力经验式在以细粉砂为主的钱塘江河口的适应性.研究还表明,床面摩阻、河口收窄幅度(如围垦工程影响等)、水深等因素均对潮波演变、尤其是潮差的沿程变化有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卢付强[3](2016)在《基于球面四边形格网的全球大洋二维潮波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潮波运动是地球流体动力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塑造全球海洋的地形、海岸线产生影响,而且影响着人类在海岸、海上的活动,尤其在近海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航运交通、军事活动等方面。因此,研究全球海洋潮波的运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全球离散格网的海洋数值模型能够实现对全球海洋潮汐的复演与预测,还能够对主要分潮波在全球大洋中的分布以及运动规律进行分析,揭示全球潮汐在海洋动力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研究基于全球离散格网的全球潮波潮波动力过程数值模拟的模型与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地球海洋潮汐动力学基本理论,阐述地球表面海洋潮汐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全球离散格网的生成方法,探讨构建基于全球离散格网的海洋潮波运动数值模型的可行性。(2)针对传统经纬格网上数值模型产生的极点问题,分析现有球面离散格网以及相应的数值生成方法,探讨了各种球面离散格网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立方体表面的球面四边形格网的全球离散格网模型。(3)在全球离散格网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多种球面四边形格网的生成算法:Laplace光滑法、等角球心投影法、保角映射法,并对生成格网的质量进行比较与评估。(4)基于块结构球面四边形格网模型,对潮波方程组中主要微分算子的离散格式进行分析与测试,提出一种适用于任意四边形格网的有限体积求解方法。(5)针对传统经纬坐标系中两极高纬度区域的格网单元扭曲变形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两种坐标变换方法:球极投影坐标变换的方法、旋转经纬度坐标的方法。实验与分析表明,应用旋转经纬坐标变换与球极投影坐标变换的近似计算结果精度基本一致。(6)基于垂向平均的二维潮波动力方程组,顾及主要分潮的引潮势,构建了球面四边形格网上的全球大洋潮波数值模型。该模型简洁高效,能够保持流体总质量的守恒。将模拟结果与NA099b模型、HAMTIDE模型、K-P模型、FVCOM模型进行对比,表明该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几个主要分潮在全球大洋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8-21)
孔达奇,包为民,张小琴,陆赛凤,张波[4](2011)在《考虑潮波驱动力的感潮河段一维水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水动力学模型在感潮河段水流模拟中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问题,分析了感潮河段水流运动特征,改进了潮波驱动力表达结构,构建了考虑潮波驱动力的圣维南方程组,并应用于钱塘江感潮河段的水流模拟,获取了比圣维南方程组更合理、模拟精度更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1年08期)
徐雪松,窦希萍,赵晓冬,王向明,张新周[5](2011)在《建闸河口潮波变形概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潮汐河口潮波变形的普遍性及建闸前后影响变形的不同因素。建立了概化河口闸下河道物理模型,说明了模型设计的理论依据及模型布置方案。通过概化模型对建闸河口不同引河长度的潮波变形特性进行模拟研究,得到不同闸址建闸后潮波变形的共性和差异。闸下引河长度对潮波变形的影响明显,随着闸址距河口距离的增加,沿程潮差的增减趋势发生变化;建闸后涨潮平均流速与落潮平均流速的比值变化趋势与引河长度紧密相关。(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1年06期)
于宜法,郭明克,刘兰,颜梅[6](2008)在《海平面上升导致潮波系统变化的机理(Ⅰ)——基于理论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沿海峡相反方向传播的Kelvin波,导出了因海平面上升导致潮位振幅和位相变化的特征函数。这2个特征函数有一定的空间分布模式,可反映出由于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潮位振幅和位相的变化哪儿是正,哪儿是负。文中计算了海平面上升1 m所引起的潮位振幅和位相的变化值。可以看出:对于一个给定的角速率ω来说,正变化区域的振幅变化值的平均值和负变化区域的振幅变化绝对值的平均值ω随纬度φ的增加而减小,而对于一个给定的地理纬度φ来说,正变化区域的振幅变化值的平均值和负变化区域的振幅变化绝对值的平均值随ω的增大而增大。在矩形海湾满足边界条件的解当中,Kelvin波占主导地位,因此,2个特征函数能够用来描述矩形海湾和某些实际海湾中因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旋转潮波系统变化的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崔培[7](2008)在《POM模型在台湾海峡潮波形态分布及污染物扩散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应用于台湾海峡潮波形态分布及污染物扩散场的数值计算。利用验潮站的潮位、实测流速观测资料、验潮站的M_2分潮调和常数与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比较好,模型用于该区域的数值研究。利用该模型,对台湾海峡潮波进行数值实验,得到如下的结论:台湾海峡M_2分潮潮波形态分布受科氏力、底地形以及岸界反射叁方面共同作用的影响。其中科氏力作用的影响比较弱,底地形及岸界的共同作用是形成台湾海峡具有较大潮差的主要原因,海峡西岸中部的强潮区是潮波在浅水区汇合及岸界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入环流驱动和海表驱动,考虑斜压过程,建立台湾海峡污染物叁维扩散模型。本文以2006年九龙江COD为例,引入二、叁维网格嵌套技术,着重研究九龙江陆源污染物导致厦门外海至台湾海峡浓度增量的分布随季节的变化情况。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浓度分层计算结果,绘制浓度分布图。由浓度分布图可见:1)用二、叁维嵌套模式,能够更好的反映厦门外海至台湾海峡中部区域的浓度分布情况;2)在金门岛位置COD浓度保持小于0.4mg/l的水平,扩散至台湾海峡西岸一带浓度较低,基本保持在0.1~0.01mg/l的水平;3)台湾海峡在冬季强东北风作用下垂向混合比较强,分层不显着。但在夏季较弱的西南季风的作用下,分层明显,污染物在表层浓度分布范围比较大,0.01mg/l的浓度等值线扩散至台湾岛附近;4)台湾海峡COD浓度分布形态主要受到环流的影响,因此,季节变化显着。在此基础上,采用叁维耦合嵌套技术进行台湾海峡嵌套厦门湾的COD浓度扩散场计算。根据2006年夏季浓度分层计算结果,绘制浓度分布图。(1)厦门湾的浓度分布图表明,在小金门位置COD浓度值为0.2mg/l,大金门附近的浓度值为0.1mg/l。这一结果基本符合《2006年厦门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所公布的结果。并且,由表、中、底层的浓度分布图比较可得,厦门湾的垂向混合能力较强,分层不显着。(2)将台湾海峡浓度分布图与耦合嵌套前的同季节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OD浓度值在源强处相等,即流出COD物质总量相同,在厦门湾口浓度值也基本一致,但在台湾海峡中部的值为零。即,扩散范围偏小。(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5-01)
王凯,刘咪咪,叶冬[8](2007)在《潮波模型的优化开边界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久不息的潮汐运动是近海物理海洋的重要研究内容,潮波数值模拟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边界条件的准确与否,由于高度计卫星的投入使用,为潮波模拟提供了新的可用观测信息。应同伴同化的思想,建立利用开边界处的高度计资料优化潮波模式中的开边界水位信息,有利于提高模型结果的可信度,提高潮波模型预报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8-01)
叶冬[9](2007)在《潮波模型的优化开边界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值模式是潮波研究的一种有利手段,但在研究中会面临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开边界条件的确定、底摩擦系数和耗散系数的选取等。数据同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途径,即利用有限数量的潮汐观测资料对潮波进行最优估计,其根本目的是迫使模型预报值逼近观测值,使模式不要偏离实际情况太远。本文采用了一种优化开边界方法,沿着数值模型的开边界优化潮汐水位信息,目的是设法使数值解在动力约束的意义下接近观测值,获得研究区域的潮汐结果。边界值由指定优化问题的解来定,以提高模拟区域的潮汐精度,最优问题的解是基于通过开边界的能量通量的变化,处理开边界处的观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最小化。这里提供了辐射型边界条件,由Reid和Bodine(本文简称为RB)推导,我们将采用的优化后的RB方法(称为ORB)是优化开边界的特殊情况。本文对理想矩形海域(117 E-120 E,38 N-40 N,分辨率1 /12×1/12)进行了潮波模拟,有东部开边界,模式采用ECOM3D模式。对数据结果的误差分析采用,振幅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偏差四个值来衡量模拟结果的好坏程度。需要优化入开边界的解析潮汐值本文采用的解析解由方国洪《海湾的潮汐与潮流》(1966年)方法提供,为验证本文所做的解析解和方文的一致,本文做了其第一个例子的关键值a,b,z,结果与其结果吻合的相当好。但略有差别,分析的可能原因是两法在具体迭代方案和计算机保留小数上有区别造成微小误差。另外,我们取m=20,得到更精确的数值,我们发现对前十项的各项参数值,取m=10,m=20各项参数略有改进。当然我们可以获得m更大的各项参数值。同时为了检验解析解的正确性讨论m和l变化对边界值的影响,结果指出,增大m,m=20时,u的模最大在本身u1或u2的模的6%;m=100时,u的模最大在本身u1或u2的模的4%;m再增大,m=1000时,u的模最大在本身u1或u2的模的4%,改变不大。当l<1时,ξ=0处u的模最大为2。当l=1时,ξ=0处u的模最大为0.1,当l>1时,l越大,u的模越小,当l=10时,u的模最大为0.001,可以认为为0。为检验该优化方法的应用情况,我们对理想矩形区域进行模拟,首先将本文所采用的优化开边界方法应用于30m的情况,在开边界优化入开边界得出模式解,所得模拟结果与解析解吻合得相当好,该模式解和解析解在整个区域上,振幅平均绝对偏差为9.9cm,相位平均绝对偏差只有4.0 ,均方根偏差只有13.3cm,说明该优化方法在潮波模型中有效。为验证该优化方法在各种条件下的模拟结果情况,在下面我们做了叁类敏感性试验:第一类试验:为证明在开边界上使用优化方法相比于没有采用优化方法的模拟解更接近于解析解,我们来比较ORB条件与RB条件的优劣,我们模拟用了两个不同的摩擦系数,k分别为:0,0.00006。结果显示,针对不同摩擦系数,显示在开边界上使用ORB条件的解比使用RB条件的解无论是振幅还是相位都有显着改善,两个试验均方根偏差优化程度分别为84.3%,83.7%。说明在开边界上使用优化方法相比于没有采用优化方法的模拟解更接近于解析解,大大提高了模拟水平。上述的两个试验得出, k=0.00006优化结果比k=0的好。第二类试验,使用ORB条件确定优化开边界情况下,在东西边界加入出入流的情况,流考虑线性和非线性情况,结果显示,加入流的情况,潮汐模拟的效果降低不少,流为1Sv的情况要比5Sv的情况均方根偏差相差20cm,而不加流的情况只有0.2cm。线性流和非线性流情况两者模式解相差不大,振幅,相位各项指数都相近,说明流的线性与否对结果影响不大。第叁类试验,不仅在开边界使用ORB条件,在模式内部也使用ORB条件,比较了内部优化和不优化情况与解析解的偏差。结果显示,选用不同的k,振幅都能得到很好的模拟,而相位相对较差。另外,在内部优化的情况下,考虑不同的k的模式解,我们选用了与解析解相近的6个模式解的k,结果显示,不同的k,振幅都能得到很好的模拟,而相位较差。总之,在开边界使用ORB条件比使用RB条件好,振幅相位都有大幅度改进,在加入出入流情况下,流的大小对模拟结果有影响,但线形流和非线性流差别不大。内部优化的结果显示,模式采用不同的k都能很好模拟解析解的振幅。(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07-05-01)
江伟[10](2005)在《有限元模型模拟渤黄东海潮波》一文中研究指出因为岸界和底形对潮汐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潮汐研究上,能更好的拟合边界并且能自由地控制网格疏密程度的有限元数值模式,比有限差分数值模式更有优势。 本文采用一个有限元模式—QUODDY模型,详细地介绍了它的特点、原理和数值计算方法等。将叁维有限元模式应用于渤、黄、东海,数值模拟了渤黄东海的潮波系统。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经多次尝试,得到了适合渤、黄、东海的多项模式参数。通过与模拟海域实测资料的对比,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渤黄东海的潮汐系统。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本文分析了渤、黄、东海的潮型分布、潮位系统分布、潮流场的分布、潮流的垂向结构、潮余流等的分布。通过与前人工作的比较可见,本文的结果既能验证以前的许多结果,也有一些新发现。主要是:在模拟海域内M_4潮波有15个旋转潮波系统;在黄海北部和济州岛东南各新发现一个K_1分潮的圆流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5-04-16)
潮波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潮波理论模型快速高效,但在钱塘江河口应用甚少.钱塘江河口外水体浑浊,涨潮流亦挟带大量泥沙进入钱塘江河口,泥沙的存在极可能显着影响潮波特征.本文将考虑泥沙减阻效应的动床阻力经验式直接应用于Winterwerp-Wang潮波理论模型,计算得到了与钱塘江河口实测潮波数据吻合的潮波演化结果,检验了现有考虑泥沙减阻效应的动床阻力经验式在以细粉砂为主的钱塘江河口的适应性.研究还表明,床面摩阻、河口收窄幅度(如围垦工程影响等)、水深等因素均对潮波演变、尤其是潮差的沿程变化有重大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潮波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冯浩川,张蔚,傅雨洁.潮波运动对潮汐汊口分流影响机制的理想模型研究[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9
[2].李薇,苏正华,徐弋琅,胡鹏,贺治国.考虑泥沙减阻效应的潮波理论模型及其在钱塘江河口的应用[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8
[3].卢付强.基于球面四边形格网的全球大洋二维潮波模型[D].南京师范大学.2016
[4].孔达奇,包为民,张小琴,陆赛凤,张波.考虑潮波驱动力的感潮河段一维水动力学模型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
[5].徐雪松,窦希萍,赵晓冬,王向明,张新周.建闸河口潮波变形概化模型研究[J].水运工程.2011
[6].于宜法,郭明克,刘兰,颜梅.海平面上升导致潮波系统变化的机理(Ⅰ)——基于理论模型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崔培.POM模型在台湾海峡潮波形态分布及污染物扩散研究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
[8].王凯,刘咪咪,叶冬.潮波模型的优化开边界方法研究[C].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7
[9].叶冬.潮波模型的优化开边界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
[10].江伟.有限元模型模拟渤黄东海潮波[D].中国海洋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