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率时间论文-刘鹏程

波动率时间论文-刘鹏程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动率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脆弱期权,随机波动率,伊藤公式,多尺度技巧

波动率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程[1](2019)在《多时间尺度随机波动率模型下脆弱期权定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脆弱期权是指带有信用风险的一种期权.信用风险又叫做交易对方风险或违约风险,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自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对场外交易(OTC)市场上受信用违约风险影响的金融衍生品的担忧迅速加剧.由于场外交易市场是没有有组织的交易所来保证承诺支付的,使得期权持有者已经很容易受到违约风险的影响.因此,这些受违约风险影响的期权又被称为脆弱期权.而在金融衍生产品的构成中,有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衍生产品是属于场外交易(OTC)的.因此,如何更准确的对脆弱期权进行定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给出了脆弱期权和多尺度随机波动率模型的研究意义和背景,并介绍了随机波动率、脆弱期权以及多时间尺度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给出了期权定价的基本知识,以及与本文相关的随机过程基本定理.第叁部分:导出了脆弱期权在Klein模型下的定价公式.在基础资产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假设下,利用等价鞅测度的方法导出了Klein模型下的脆弱期权定价公式.第四部分:研究并分析了多时间尺度随机波动率模型,利用伊藤公式和鞅方法推导了多时间尺度随机波动率模型下脆弱期权的偏微分方程,并应用奇异摄动分析方法和多尺度技巧得到多时间尺度随机波动率模型下脆弱期权的一阶近似价格精确表达式,且得到了脆弱期权的主体项和一阶修正项价格的公式解.第五部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对考虑随机利率以及存在跳情况在期权定价方面、脆弱期权在实际金融市场中的后续研究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钱盈[2](2019)在《如何打破期权看对了方向却亏钱的怪圈》一文中研究指出猪年的“股市红包”行情不知不觉持续了一个季度。过去的几个月,除了股票收益节节攀升,市场最为关注的莫过于50ETF看涨期权的倍数效应。3月末大量虚值看涨期权到期无收益,投资者不气不馁,迅速移仓至4月虚值看涨期权,持仓量有望进一步刷新历史纪录。“天量持仓”背(本文来源于《期货日报》期刊2019-04-08)

吴奔,张波,赵丽丽[3](2019)在《不规则时间序列波动率建模:高频与低频的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Kim和Wang (2016)提出的统一的GARCH-Ito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推广,提出了一种将高频与低频数据相结合进行波动率建模的更一般的方法.该方法允许在高频波动率中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嵌入低频的GARCH结构,从而拓宽了模型的适用范围.理论研究表明,模型参数的拟似然估计具有良好的极限性质,模拟研究则验证了估计量在有限样本下的有效性.在实证分析中,新方法被用于改进Easley等(2013, 2016)提出的BVC算法,得到了市场参与者交易意图的更精确的估计.(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1期)

庄颖,吴小燕,王美清[4](2018)在《SVI隐含波动率模型的时间指数扩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半参数SVI模型提出了避免跨期套利约束模型,根据平稳时间平方根规则,用对数执行价格和剩余期限的特定组合替代了原模型中的对数执行价格.为了使对数执行价格和剩余期限之间的关系更加灵活,引入了新的参数来调整二者之间的组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参数模型构建隐含波动率曲面.最后基于AAPL股票期权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半参数模型更具灵活性与精确性,能够较好地构建隐含波动率曲面.(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闫立良[5](2016)在《易纲:稳健货币政策首先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1日,央行副行长易纲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二十国集团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与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介绍中方看法和观点。在回答提问时,易纲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叁方面要素:一是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二是要发挥信贷政策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强信贷政策支持(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6-09-02)

王晓丽[6](2016)在《特质波动率之谜的时间区间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Ang et al.(2006)[1]等人发现股票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之谜"以来,围绕该异象存在的真实性和如何破解的问题,便成为实证资产定价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话题。本文以时间区间效应为切入点,分不同时间段对特质波动率之谜进行了再检验,并且基于投资者和股票市场两个层面,对该异象的成因进行了详尽地解释。本文选取美国NYSE、AMEX、NASDAQ叁个股票市场在1926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普通股为研究对象。沿用Ang et al.(2006)[1]的研究方法,基于Fama and French(1993)[2]叁因子资产定价模型估计特质波动率,运用组合分析方法,首次对美国股票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之谜"在1963年之前的表现进行样本外检验,同时结合异象在1963年之后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异象在1963年之前并不显着存在,于是猜想异象很可能是一个时间区间特有现象。进一步地对1963年之后的异象分196307至198912和19901至201412两个时间段进行检验,发现异象只在前26年(196307至198912)中显着存在,有力地证实了 "特质波动率之谜"具有时间区间效应。针对1963年7月至1989年12月期间存在的"特质波动率之谜",本文针对基于投资者角度的特质风险度量方法,运用Fama and French(2015)[3]最新资产定价五因子模型,结合不同的交易策略,通过对特质波动率重新估计,对异象的成因进行研究。同时兼顾股票市场的"非频繁交易"和"短期收益反转"现象,构建新的收益率数据库,并运用组合分析和横截面回归分析方法,系统全面地分析异象出现的原因。研究发现,交易策略和"非频繁交易"均对异象具有部分解释能力,而且短期收益反转的解释力最强。因此,"特质波动率之谜"是一个时间区间特有现象,而且能够被投资者和市场因子所解释,该异象并不具有普遍存在性。本文首次对"特质波动率之谜"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研究,为探究异象的存在性及背后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思路,充实和完善了资产定价理论,对有效市场假说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实证支持,并为投资者做决策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6-06-01)

汤胤,毛景慧[7](2016)在《金融时间序列指标判别框架:以特质波动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拐点集合判别的TBUD方法主要思路是分析拐点集合间的关系,并在高维空间进行划分,从而搭建判别模型,并将分析框架应用在特质波动率等若干指标上,利用实证数据得到结论。应用TBUD判别框架可以发现,特质波动率等指标无法对拐点集合进行清晰划分,因而并不具有预测能力。(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03期)

吕志鸿[8](2015)在《基于时间序列GARCH(1,1)模型的上证50ETF波动率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动率的研究是资产定价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中波动率估计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模型运用是否得当,投资的策略是否成立。对于股票、期权、期货、基金等金融资产进行波动率预测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点对象,更是金融市场的热门话题。在1982年,Engle提出了ARCH模型这一想法,这为波动率的研究谱写了新的篇章。而之后在1986年,Bollerslev又在ARCH的基础上将历史波动率加进了ARCH模型中,进一步提出了GARCH模型这一设想,这更好地抓住了股票等金融资产收益波动的长记忆性。如今量化策略越来越普及,中国的金融市场逐渐发展,在2015年2月9日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上证50ETF期权,对于期权的推出,能够准确预测出作为标的物的上证50ETF波动率对于研究期权具有重大的帮助。文章利用最为普遍的GARCH(1,1)模型,分析从期权推出的那一刻起,到最近的2015年8月9日,整整六个月,123个日收盘价观察值进行实证分析,对上证50ETF进行波动率预测,第四部分为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5年49期)

王欢欢[9](2015)在《股票市场交易时间间隔对股票收益波动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巨大的波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交易机制不完善,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不足,政府监管和媒体部门不能准确及时地进行风险提示、信息披露等。所以为了减少投资者所承担的部分价格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并增强人民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和规则,提高有关部门对股票市场风险的预测能力。因为在资产价格形成的过程中,交易时间间隔所反映的股票市场的重要信息对交易者行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而引起价格的波动,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常被用来度量金融市场风险,投资者可以根据交易时间间隔所包含的信息来判断资产价格的波动大小,从而有效预测资产价格风险,所以本文以价格形成过程中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交易时间间隔和波动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金融市场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对价格形成和波动的影响。对于交易时间间隔和波动率的衡量,传统的经济学都是建立在低频、等时数据的基础上的,但是金融市场上大多数的信息是连续不等间隔的变化过程,所以本文选用以每小时、每分钟甚至每秒为频率所采集的高频数据,与低频数据相比,高频数据包含了更丰富的市场信息,使本文的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首先,本文介绍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基本内容和价格形成与发现理论、信息模型的叁个假设和波动性的定义,以揭示价格形成的过程及其运行机制,叁个假设对交易时间间隔与收益波动率的关系持不同的观点,后续的实证分析将对此进行检验。然后,本文对高频时间序列的特性和各类ACD模型的类别进行了具体介绍,ACD模型主要用来模拟相邻两项交易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叫交易持续期),其思想是基于过去的事件和不等时间间隔而创建的,主要是为了分析交易时间间隔的条件分布情况。其次,基于中国平安的高频数据,检验得出交易时间间隔存在显着的倒“U”型日内效应,并对EACD、WACD模型以及GACD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选择适合中国股票市场的ACD模型。又建立了在UHF-GARCH的模型基础上引入交易量的变化率这一变量的UHF-GARCH-M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了加入交易量的变化率这一变量时交易时间间隔对股票收益和波动率的影响。最后,总结全文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态势。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笔者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时间间隔和收益率都存在着明显的日内效应;第二,对各类ACD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易时间间隔存在着聚集效应和持续性,EACD模型与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时间间隔更加吻合;第叁,在加入交易量的变化率这一变量之后,实证结果说明了持续期与收益率波动性呈负相关关系,从而与Easley和0' Hara的假设一致,也就是交易时间间隔长表示没有交易,就意味着没有消息。综上,本文采用高频数据进行分析,使得对有效控制金融资产价格波动风险方面的研究更具科学、更实用。本文的预测结果对于投资者和投资机构以及有关部门的实际操作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5-11-01)

王晓宝[10](2015)在《期权时间价值:时间与波动率的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期权价格由标的物价格、执行价格、到期时间、波动率及无风险利率五个因素决定。其中,无风险利率对期权价格影响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期权价格造成实际影响的只是标的物价格、执行价格、到期时间及波动率四个因素。根据期权定价理论,期权价值=内涵价值+时(本文来源于《期货日报》期刊2015-09-16)

波动率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猪年的“股市红包”行情不知不觉持续了一个季度。过去的几个月,除了股票收益节节攀升,市场最为关注的莫过于50ETF看涨期权的倍数效应。3月末大量虚值看涨期权到期无收益,投资者不气不馁,迅速移仓至4月虚值看涨期权,持仓量有望进一步刷新历史纪录。“天量持仓”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动率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刘鹏程.多时间尺度随机波动率模型下脆弱期权定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9

[2].钱盈.如何打破期权看对了方向却亏钱的怪圈[N].期货日报.2019

[3].吴奔,张波,赵丽丽.不规则时间序列波动率建模:高频与低频的统一[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

[4].庄颖,吴小燕,王美清.SVI隐含波动率模型的时间指数扩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闫立良.易纲:稳健货币政策首先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N].证券日报.2016

[6].王晓丽.特质波动率之谜的时间区间效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6

[7].汤胤,毛景慧.金融时间序列指标判别框架:以特质波动率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

[8].吕志鸿.基于时间序列GARCH(1,1)模型的上证50ETF波动率预测[J].中国市场.2015

[9].王欢欢.股票市场交易时间间隔对股票收益波动率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5

[10].王晓宝.期权时间价值:时间与波动率的较量[N].期货日报.2015

标签:;  ;  ;  ;  

波动率时间论文-刘鹏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