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复位论文-郑华江,赵华国,曹进,仲肇平,张楠

小切口复位论文-郑华江,赵华国,曹进,仲肇平,张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切口复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内侧小切口,闭合复位,交叉固定

小切口复位论文文献综述

郑华江,赵华国,曹进,仲肇平,张楠[1](2019)在《内侧小切口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分析内侧小切口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2—2018-02诊治的165例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79例采用内侧小切口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小切口组),86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前臂屈伸弧度、前臂旋转弧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65例均获得随访,小切口组随访时间平均9(5~36)个月,闭合复位组随访时间平均11(6~6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肘关节不稳及内固定松动。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闭合复位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前臂屈伸弧度、前臂旋转弧度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内侧小切口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更好,可有效降低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和术后肘内翻畸形发生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学谦,王德成,贺志亮,何稚鸥,黎作旭[2](2019)在《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足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5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跗骨窦小切口组(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26例和传统L形切口组(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24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足部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跗骨窦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L形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L形切口组(P<005);术后6月,两组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增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足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均可有效改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且相对于后者,前者更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叶晓明,孙朝阳[3](2019)在《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ZC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100例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Z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A组(以发际内弧形小切口为主)和B组(以头皮冠状切口为主),每组各5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度,术后3d结合面部叁维CT重建评价患者骨折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复诊软组织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 A组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总出血量和平均切口长度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24、48h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d骨折复位情况和软组织恢复情况总优良率均为96.00%,高于B组的80.00和7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B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ZCF,手术安全快捷,患者疼痛感弱,治疗效果和预后更好,并发症少。(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0期)

朱亮,邢乐君,赵睿,孟凡皓,乔波[4](2019)在《应用小切口隧道式入路行髁突颈部骨折复位内固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种利用耳屏内联合颌下小切口入路制备隧道复位固定髁突颈部及基部骨折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30例髁突颈部中低位骨折患者,采用耳屏内联合颌下小切口入路,制造隧道式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测量张口度、CT检查骨折断端对位情况及钛板有无变形、移位。结果①30例患者术中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术后复查无一例出现咬合紊乱;②张口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检验(P<0.05),术前及术后1~12个月复查,患者平均张口度分别为(5.43±2.012)mm,(14.83±2.135)mm,(19.67±2.123)mm,(32.20±2.140)mm,(32.23±1.633)mm,(32.40±1.653)mm,患者术后张口度逐渐改善;③术后1、3、6、12个月复查CT显示骨折断端对位愈合,钛钉钛板无松动、变形、移位;④瘢痕位于耳内及颌下,位置隐蔽。⑤1例患者术后出现口角轻度歪斜症状,予以神经营养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症状消失。结论耳屏内联合颌下小切口隧道式入路治疗髁突颈部及基部骨折,显露充分,复位精确,实现早期张口功能训练及咬合关系恢复的同时,可做到瘢痕隐蔽,有效保护了面神经、颞浅动静脉、翼外肌等重要解剖结构,为临床髁突颈部及基部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丁玉来[5](2019)在《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跟骨骨折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rough small incision of tarsal sinus,RIFSIT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6年8月—2019年2月诊断为跟骨骨折的56例患者采取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进行L型切口复位内固定术(L-shaped incisio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LsIRIF),观察组进行RIFSITS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VAS评分、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并发症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采用RIFSITS治疗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20期)

王凯,徐华[6](2019)在《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8例,按手术方案分试验组(n=34)、参照组(n=34)。参照组采用L型切口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试验组采用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踝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手术后2周试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参照组,手术后2周踝关节功能高于参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P <0.05)。结论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减轻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其踝关节功能及跟骨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0期)

张弛,金成龙,黄晓涛,谢长发,严帮吉[7](2019)在《小切口切开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与微创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短期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跟骨骨折可能累及各关节面,治疗不当会造成畸形愈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具有较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常需要手术治疗。目的:比较小切口切开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与微创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接骨板组和螺钉组,每组各41例。接骨板组采用微创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螺钉组采用全螺纹空心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B?hler角和Gissane角,并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1.3±3.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螺钉组明显短于接骨板组;住院费用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患者术后跟骨B?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组和接骨板组患者术后半年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0.5%、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切开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与微创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术式,短期疗效肯定,但全螺纹空心螺钉固定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本文来源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荣卫华[8](2019)在《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09例,按治疗方式分为闭合组(54例)和小切口组(55例)。予以闭合组闭合复位固定治疗,予以小切口组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肘关节活动度(伸展度、屈曲度)及生活质量(QLSCA评分)。结果小切口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伸展度、屈曲度、QLSCA评分高于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1.82%(1/55)]与闭合组[11.11%(6/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可显着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提高肘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冀志娟,尹全伟,程珂[9](2019)在《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禹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64例,依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术,观察组采用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及骨折复位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96.88%(31/32)]高于对照组[75.0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2%(1/32)]低于对照组[18.75%(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采用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效果显着,可有效加快术后恢复进程,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臧随政[10](2019)在《闭合复位小切口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35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小切口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01—2018-01间在鲁山县人民医院接受闭合复位小切口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术的35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7.02±8.43)min,术中出血量(40.53±8.41)mL,骨痂形成时间(2.89±0.83)周,骨折愈合时间(4.01±1.05)个月。患者均获3~12个月随访,未发生感染、畸形愈合、钢板断裂及骨不连等并发症。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分别为(46.18±5.12)分、(83.23±4.26)分和(87.09±6.08)分。结论闭合复位小切口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有利于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和改善踝关节功能。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小切口复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足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5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跗骨窦小切口组(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26例和传统L形切口组(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24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足部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跗骨窦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L形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L形切口组(P<005);术后6月,两组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增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足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均可有效改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且相对于后者,前者更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切口复位论文参考文献

[1].郑华江,赵华国,曹进,仲肇平,张楠.内侧小切口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2].陈学谦,王德成,贺志亮,何稚鸥,黎作旭.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

[3].叶晓明,孙朝阳.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4].朱亮,邢乐君,赵睿,孟凡皓,乔波.应用小切口隧道式入路行髁突颈部骨折复位内固定[J].口腔医学.2019

[5].丁玉来.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探讨[J].双足与保健.2019

[6].王凯,徐华.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9

[7].张弛,金成龙,黄晓涛,谢长发,严帮吉.小切口切开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与微创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短期疗效比较[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

[8].荣卫华.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

[9].冀志娟,尹全伟,程珂.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

[10].臧随政.闭合复位小切口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35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

标签:;  ;  ;  ;  ;  

小切口复位论文-郑华江,赵华国,曹进,仲肇平,张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