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礼记乐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礼记·,乐记》,干戚羽旄,情感论,审美情感
礼记乐记论文文献综述
陈倩[1](2019)在《致乐以治心——《礼记·乐记》音乐哲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诗以感发性情,礼以规范人伦,乐以养人性情,荡涤邪秽,君子之学到了"乐"才算完成。无论从"德化政治"还是个体人格完成上看,乐教都是理解儒家精神不可忽视的方面。《礼记》中的《乐记》是早期儒家遗留下来不可多得的讨论音乐和乐文化的重要文献。一、音乐的产生《乐记》提出"音由心生,感于物而动"的音乐发生论,其中所包涵的基本精神便是具有哲学意义的心物感应论。《乐记》心物感应论是从"声、(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王齐洲[2](2019)在《《礼记·乐记》作者及其与《荀子·乐论》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礼记·乐记》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有子夏、公孙尼子、刘德、刘向诸说,近代以来争论尤为激烈。《乐记》部分章节与《荀子·乐论》高度相似,于是又有《乐记》抄袭《乐论》和《乐论》抄袭《乐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而就现有文献考察,汉人《礼记》绝非《大戴记》和《小戴记》两种,今传本《乐记》则是《小戴记》中所保留之《乐记》,而非刘德等所撰24卷本《王禹记》或刘向校定23卷中秘书本《乐记》一部分。《荀子》之书为刘向所编定,《小戴记》也为刘向所校定,均依据原始文献,未曾篡改。大、小戴之师后仓乃"荀卿之支与余裔",《乐论》并非荀子手着专论,而是荀子后学记述荀子论乐之语,包括古事与古言,以批判墨子的非乐思想;《乐记》也是荀子后学所记先师论乐之语,以阐述儒家乐学理论,同样包括古事与古言,它们之间同源异流,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后人是此非彼,强分轩轾,并无必要。还原《乐论》和《乐记》的成书情况,战国末年的荀子当为始作俑者,而文本写定则是荀子后学所为。将儒家形成系统的乐学理论归功于荀子学派,符合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冠君[3](2019)在《审乐以知政 致乐以治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但包含物质层面的满足,还有文化心灵的富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必须极大丰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内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步于今天各项事业发展。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给中央美术(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9-08-28)
廉天娇[4](2019)在《先秦儒家“乐”思想的伦理审视——以《礼记·乐记》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礼记·乐记》是先秦时期最能反映儒家"乐"思想的重要着作。先秦儒家的"乐"思想,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娱乐,更重要的是能够对人心起到感化作用。陶冶人的性情,表达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修养。儒家乐论思想因此被赋予政治伦理教化功能,以"乐"来考察一个国家的政治得失、社会治理,使上下和其声,移风易俗,导引正确的价值观方向。在社会伦理方面,则是规范人伦等级,维持社会的和谐。关于乐的伦理教化,并不是外在的强制,而是内在的引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当代社会,乐思想仍具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在自我身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和谐这叁个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严毅[5](2019)在《从人性观看《礼记·乐记》的道德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人性表现在人对于生活的总看法和观点,"性"主要表现在人的内心,儒家学者认为人心本身是平静的,人的心之所以被挑动,并且附和,是因为受到了外在事物的影响,"音"是由于心动所产生的,音动,所以心动。在《乐记》看来,整篇所说的"人的内心"中,"心"意为具有"天之性",具有与生俱来的感情,智力和德性,即天赋善性。性善,便能想到情恶,"性善"表达的是内心,主张"性善论"的观点,"情恶"则是外露的情感表现,主张"性恶论"的观点,"情恶"又与"欲"相连,人生来七情六欲,欲望衍生蔓延。而我主要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以此为基点,来体现《礼记·乐记》里"乐"中的"德"之美。(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7期)
严静[6](2019)在《《礼记·乐记》与《诗学》和谐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也是中西方美学的共同理想。《乐记》与《诗学》作为中西方早期美学思想的总结性成果,展现了中西方早期对于美学和谐思想的探索实际。《乐记》从哲学的高度提炼“天人合一”的宇宙和谐思想,运用整体观照的思维方式,追求艺术与人的整体和谐,注重艺术的教化功能。《诗学》以哲学的睿智探究宇宙本原的“和谐有序”,运用“整一性”思维把握艺术的本质,追求艺术对生命个体的和谐作用,注重艺术的净化功能。《乐记》与《诗学》的和谐思想不仅对后世文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当下的文学活动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乐记》与《诗学》和谐思想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西方和谐思想的整体理解,推进和谐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进而在实践层面实现和谐的当代价值秩序。(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期刊2019-06-09)
兰雪[7](2019)在《生命之和》一文中研究指出《礼记·乐记》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经典美学着作之一。论文以这一文本为研究对象,从“乐”与“生命”的辩证关系进入,将古代乐论美学思想与现代生命美学理论交互论证,深入挖掘《礼记·乐记》蕴含的生命美学思想。论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现代人类学和中国古代宇宙生命观两个角度出发,对《礼记·乐记》中“乐”的起源进行解读,提出“乐”乃源于人的叁重生命之追求与宇宙生命之化生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人的叁重生命追求出发,对《礼记·乐记》中“乐”的叁种文化形式进行考察和辨析,分别从“乐”的艺术形式、“乐”的社会形式、“乐”的宇宙形式中探讨人的不同生命追求对相应生命层次之超越;第叁部分基于人对不同生命层次超越的理解,将现代生命美学理论中叁重生命动态协和的美学理想与《礼记·乐记》中“乐”的理想辩证结合,指出人的叁重生命通过调节人与自身、人与群体及人与天地的关系,促使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相互交融以臻于永恒和谐。论文通过对《礼记·乐记》中生命美学思想的探究,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古今生命美学资源的对话,为现代生命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孟冬冬[8](2019)在《《礼记·乐记》“人性”论疏衍》一文中研究指出《礼记·乐记》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的重要典籍,其"人性"论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乐记》将"静"作为人性的本来状态,既实现了对儒家"性相近"思想的具体化,也优越于性善、性恶的片面认知。同时,《乐记》将"德"与"欲"视作人性之"动"的表现,并承认"动"是"静"的特殊展现形态,二者无价值论层面的优劣之分。《乐记》将性、情、德、欲等而视之的根源在于,它把"感于物而动"视作人性的必要组成部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以类相动"思维模式的向内式拓展。(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张锦波[9](2018)在《情、乐与教:《礼记·乐记》中乐教思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礼记·乐记》(以下简称《乐记》)是中国传统乐教理论的代表作,以往研究囿于音乐和音乐理论的现代理解,不能正确地分辨乐与论乐之古今差异,不能清晰地指出《乐记》所论之乐乃是具有社会性规范内涵和社会性教化功能的乐教之乐,也就不能很好地厘清《乐记》中情(人的情感)、音乐与社会性教化(尤其是政治性教化)叁者关系,进而不能深入地探究《乐记》中乐教思想。(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杨婵娟[10](2018)在《研读李波《<礼记·乐记>音乐批评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58年联抗《乐记——我国最早的古代理论》一文至今,已有近千余篇对《乐记》的相关研究,研究角度也各不相同,多为辨析类、专题类、比较类、综述类等等。由于对《乐记》进行丰富全面阐释的音乐批评思想性的这类文章相对来说较为匮乏,因而该文作者选择对其在此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论述探究,这也是本篇文章选择李波《<礼记·乐记>音乐批评思想初探》一文来研读的原因。由于笔者知识有限,在此仅对其音乐批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该文章进行简要分析,谈一点个人思考。(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期刊2018年11期)
礼记乐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礼记·乐记》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有子夏、公孙尼子、刘德、刘向诸说,近代以来争论尤为激烈。《乐记》部分章节与《荀子·乐论》高度相似,于是又有《乐记》抄袭《乐论》和《乐论》抄袭《乐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而就现有文献考察,汉人《礼记》绝非《大戴记》和《小戴记》两种,今传本《乐记》则是《小戴记》中所保留之《乐记》,而非刘德等所撰24卷本《王禹记》或刘向校定23卷中秘书本《乐记》一部分。《荀子》之书为刘向所编定,《小戴记》也为刘向所校定,均依据原始文献,未曾篡改。大、小戴之师后仓乃"荀卿之支与余裔",《乐论》并非荀子手着专论,而是荀子后学记述荀子论乐之语,包括古事与古言,以批判墨子的非乐思想;《乐记》也是荀子后学所记先师论乐之语,以阐述儒家乐学理论,同样包括古事与古言,它们之间同源异流,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后人是此非彼,强分轩轾,并无必要。还原《乐论》和《乐记》的成书情况,战国末年的荀子当为始作俑者,而文本写定则是荀子后学所为。将儒家形成系统的乐学理论归功于荀子学派,符合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礼记乐记论文参考文献
[1].陈倩.致乐以治心——《礼记·乐记》音乐哲学探析[J].华夏文化.2019
[2].王齐洲.《礼记·乐记》作者及其与《荀子·乐论》之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刘冠君.审乐以知政致乐以治心[N].学习时报.2019
[4].廉天娇.先秦儒家“乐”思想的伦理审视——以《礼记·乐记》为视角[J].唐都学刊.2019
[5].严毅.从人性观看《礼记·乐记》的道德美[J].中国文艺家.2019
[6].严静.《礼记·乐记》与《诗学》和谐思想比较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
[7].兰雪.生命之和[D].贵州大学.2019
[8].孟冬冬.《礼记·乐记》“人性”论疏衍[J].北方论丛.2019
[9].张锦波.情、乐与教:《礼记·乐记》中乐教思想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10].杨婵娟.研读李波《<礼记·乐记>音乐批评思想初探》[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