铱配合物体系论文-张成武

铱配合物体系论文-张成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铱配合物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价铁,叁聚磷酸盐(STPP),分子氧活化,高级氧化

铱配合物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成武[1](2019)在《基于Fe(Ⅱ)-STPP配合物活化分子氧的高级氧化体系降解对硝基酚的效果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羟基自由基(·OH)的高级氧化技术是环境修复中广泛使用的高效处理方法。它通过Fe(Ⅱ)(溶解相的二价铁离子或自然界丰富的二价铁矿物)催化H_2O_2产生·OH来降解有机污染物。但体系中H_2O_2存在着反应利用率低、环境友好性差等缺点。因此,急需寻找能够代替H_2O_2的更为经济、绿色的氧化剂。氧气是环境中存在最广泛的绿色、经济的氧化剂,利用氧气替代H_2O_2的分子氧活化高级氧化技术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已证实,Fe(Ⅱ)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活化分子氧产生·OH,但该体系中活性自由基的产效很低,无法应用于实际的修复工程。如何提高自由基的产量,使该绿色高级氧化体系具备应用于环境修复的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无机配体--叁聚磷酸钠(STPP),有针对性地构建Fe(Ⅱ)/O_2/STPP高级氧化体系,利用对硝基酚(PNP)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了该体系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分析了体系活性自由基的产量及主要环境因素对体系降解能力的影响;分别针对溶解相和固相二价铁,全面研究了Fe(Ⅱ)/O_2/STPP高级氧化体系中分子氧的活化途径和污染物降解机理。1.在溶解相Fe(Ⅱ)/O_2/STPP体系中,研究发现STPP相比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草酸钠等配体可以更有效地促进Fe~(2+)/O_2体系降解PNP。体系最佳反应pH=7,且在实验范围内STPP浓度与污染物降解速率呈线性关系。通过EPR和探针实验研究发现体系中存在的活性自由基主要包括·OH和O_2~(·-),其主要产生途径为分子氧的单电子活化过程(O_2→O_2~(·-)→H_2O_2→·OH)。掩蔽实验和PNP中间产物测定表明在体系中仅有少部分PNP是被·OH直接氧化降解,绝大多数PNP先被O_2~(·-)还原为更容易降解的对氨基酚,然后在·OH作用下氧化开环甚至矿化为CO_2和H_2O。另外,我们发现污染物的电子云密度影响体系中O_2~(·-)的作用途径:电子云密度越低,越有利于O_2~(·-)的直接还原降解;反之,O_2~(·-)则更倾向于向·OH转化。Fe~(2+)/O_2/STPP体系总体为还原-氧化耦合体系,这使得其对各种类型的有机污染物,特别是·OH难以直接氧化的有机物均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此发现有效地拓展了该反应体系的污染物应用范围。2.在固相Fe(Ⅱ)/O_2/STPP高级氧化体系中,选取Fe_3O_4和FeCO_3为代表性固态Fe(Ⅱ)矿物,研究表明两种体系均可以有效降解PNP。体系最佳pH=3;随着STPP浓度的增加,PNP的降解速率略有增加,降解速率的增长与STPP浓度并不成线性关系。本文主要围绕FeCO_3/O_2/STPP体系的反应机理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进行的10h内体系中固相Fe(Ⅱ)的非均相反应可以忽略不计,活性自由基主要是通过STPP浸出的溶解相Fe~(2+)活化分子氧反应产生。掩蔽实验和中间产物测定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PNP降解主要是由于·OH的氧化作用。通过向体系中投加惰性玻璃珠实验验证了体系中确实存在O_2~(·-),但是由于固体表面的促进作用导致体系中O_2~(·-)迅速向·OH转化,因此溶液中并未测得O_2~(·-)。因此,我们推断在FeCO_3/O_2/STPP体系中活性自由基的产生途径仍主要是氧气的单电子活化过程,其中O_2~(·-)主要作用为反应生成H_2O_2和·OH,并未直接参与到PNP的降解,这与溶解相Fe~(2+)/O_2/STPP体系降解PNP的机理不同。(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小龙[2](2019)在《基于环金属化铂(Ⅱ)配合物的主客体超分子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化学是研究两种及以上化学物种之间通过非共价作用组装成高度有序的分子聚集体的一门科学。与传统分子化学中的强共价作用相比,超分子化学关注弱非共价作用。常见的非共价作用包括氢键、金属配位、π-π堆积、金属金属作用等。利用协同的非共价作用可以构筑简单的主客体络合物、分子机器以及复杂的超分子聚合物等多种功能性超分子组装体。鉴于非共价作用的动态可逆性,超分子组装体具有环境响应性的特性,为其在化学传感、生物成像、药物输送、超分子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因此构筑新颖非共价作用及功能化超分子组装体一直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热点。环金属化铂(Ⅱ)配合物因其丰富的光学性质及可调控Pt(Ⅱ)---Pt(Ⅱ)金属金属和π-π作用而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超分子构筑基元。鉴于此,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基于N^N^N型铂(Ⅱ)配合物的主客体超分子体系开展十分有趣的研究工作,构筑多种此类型铂(Ⅱ)配合物的超分子镊合体系,研究此类型铂(Ⅱ)分子镊子主体与芳烃化合物、氢键物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多种客体的主客体识别,并以镊合导向自组装策略构筑多种功能性超分子聚合物。基于以上研究工作,本论文集中于环金属化铂(Ⅱ)配合物的主客体超分子体系的构筑,研究环金属化铂(Ⅱ)配合物的主客体识别及其组装行为,尤其是通过协同的Pt(Ⅱ)---Pt(Ⅱ)金属金属作用和π-π作用构筑刺激响应性的主客体络合物及超分子聚合物。具体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工作中,鉴于之前工作集中于N^N^N型铂(Ⅱ)配合物体系的研究,我们设想从环金属化铂(Ⅱ)配合物的铂电性角度出发,设计合成N^N^C型分子镊子主体及单核铂(Ⅱ)配合物,研究单核铂(Ⅱ)配合物与双核铂(Ⅱ)分子镊子主体的光学性质差异及分子镊子主体与不同客体的主客体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与N^N^C型单核铂(Ⅱ)配合物相比,分子镊子主体的发射光谱除了 600 nm处发射峰,790 nm处出现发射峰,可能源于激发态下N^N^C型铂(Ⅱ)分子镊子主体的分子内相互作用。此外客体的辅配体在较小范围内影响其与分子镊子主体的主客体化学性质。第二部分研究工作中,基于前期N^N^N型铂(Ⅱ)配合物超分子镊合体系的研究工作和环化增强分子主体的预组织性,我们设想从分子主体的预组织模式出发,设计合成结构高度相似的N^N^N型铂(Ⅱ)大环主体与分子镊子主体,构筑大环主客体与分子镊子主客体的超分子体系,研究大环主体/客体和分子镊子主体/客体的主客体化学性质及对比。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大环主体与客体的络合物结构中存在双重金属金属相互作用,而分子镊子主体与客体的络合物中只存在单重金属金属相互作用。此外大环/客体络合物的结合常数比分子镊子主体/客体的结合常数高近一个数量级,光敏单线态氧能力高两倍。第叁部分研究工作中,鉴于Pt(Ⅱ)-Pt(Ⅱ)金属金属作用的新颖性和优异光学性质,我们从N^N^N型铂(Ⅱ)分子镊子主体的刺激响应性出发,设计合成酸碱响应性N^N^N型铂(Ⅱ)分子镊子主体及分子单体,研究酸碱调控分子镊子主体构型,进而调控主客体络合物的Pt(Ⅱ--Pt(Ⅱ)金属金属非共价作用及超分子聚合。通过酸和碱的依次加入来控制分子镊子主体的双重N-H---O氢键的形成与消失,实现分子镊子主体“U”与“W”构型相互切换,进而调控镊合体系中客体的结合与释放,从而调控Pt(Ⅱ)--Pt(Ⅱ)金属金属作用形成与消失。此外,两种分子单体等当量混合可以自组装成宏观的超分子聚合物。通过酸碱也可以调控超分子聚合物的pt(Ⅱ)--pt(Ⅱ)金属金属作用,进而调控超分子聚合过程。第四部分研究工作中,鉴于之前工作研究两不同物种之间的主客体化学性质,我们从环金属化铂(II)分子镊子主体的结合模式出发,设计合成新结合模式的环金属化铂(Ⅱ)分子镊子主体及分子单体,揭示环金属化铂(Ⅱ)分子镊子主体的结合模式,探究锌离子与竞争配体调控分子镊子主体自络合及分子单体自组装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多种有机溶剂下其结合模式为刚性平面和阳离子响应性的叁联吡啶基嵌入到分子镊子主体空腔中,通过四重π-π堆积形成自络合二聚体。此外,锌离子和竞争配体加入可以调控分子镊子主体与分子单体的“U”与“W”构型切换,从而调控分子镊子主体与分子单体的组装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慧[3](2019)在《大环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体系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宇宙的产生开始,自然界就存在着化学振荡。化学振荡体系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Belousov-Zhabotinsky、Briggs-Rauscher、Bray-Liebhafsky体系。在化学振荡中,中间物的浓度是周期性改变。科学家们利用这一特性把化学振荡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生物、物理等领域。在本文中的开头主要介绍的是BZ、BR反应体系的背景、机理、发展。其次,由于BZ、BR体系都与非线性化学相关,所以,对非线性化学的相关知识在第一章中也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介绍了一种新的鉴别官能团醛类和酮类的方法,即利用硫酸、具有催化作用的[CuL](ClO4)2、苹果酸以及NaBrO3构成BZ振荡体系鉴别醛类和酮类。先制备实验所用的[CuL](ClO4)2,利用I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鉴定。我们分别加入醛类和酮类到此体系中,发现醛类的加入使体系的电势降低。但是,当酮类加入到体系中时,体系没有受到影响。所以,通过醛类和酮类对体系的扰动差异,就可以成功地鉴别出醛类和酮类。并且体系的电势随着醛类浓度的增大降低程度更明显。其中被鉴定的醛类包括乙醛、丙醛、丁醛、戊醛、异戊醛和已醛,被鉴定的酮类包括丙酮、2-戊酮和2-已酮。由于溶解度的差异,被鉴别的醛类和酮类都有自己的范围。乙醛的浓度范围为1.8 × 10-4 mol/L到8 × 0-4 mol/L,丁醛的浓度范围为1.5 × 10-4 mol/L 到6 × 10-4 mol/L,异戊醛的浓度范围为1 × 10-4 mol/L到4 × 104 mol/L,丙醛和丙酮的浓度范围为3 × 10-4 mol/L到1.75 × 10-3mol/L,戊醛和2-戊酮的浓度范围为1 × 10-4 mol/L 到4 × 10-4 mol/L,已醛和已酮的浓度范围为1 × 10-4 mol/L 到2 × 10-4 mol/L。然后,我们利用CV和GCMS技术对醛氧化后的产物进行了确认,得出醛类被氧化为羧酸化合物,并根据FKN机理导出了反应扰动机理。第叁章介绍了如何用BR振荡体系检测丁香酸。该BR体系由硫酸、具有催化作用的[NiL](C1O4)2、作为底物的MA、碘酸钾以及H202构成。“L”指的是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4,11-二烯。先制备实验所用的催化剂[NiL](C104)2,利用I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表征。将丁香酸加入到上述体系中,发现振荡停止后恢复,这段时间用抑制时间tin表示。由于加入的丁香酸浓度C(丁香酸)的增大,恢复振荡需要更长的时间。然后,建立tin与加入的丁香酸浓度之间关系的工作曲线,通过工作曲线,发现它们之间是一次线性的关系,关系式为tin=5.03543E7*C(丁香酸)-6.94517(R=0.99477,N=19),此线性关系式要求丁香酸的浓度在2.50 × 10-7~1.00 × 10-5mol/L。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此关系式在2.50 ×10-7~1.00 × 10-5 mol/L测定丁香酸。另外,构成BR体系的物质的浓度的改变会影响此体系,所以,我们也对它们反应的最佳浓度进行了探究。最后,为了探究反应机理,我们进行了CV实验,并以NF、FCA为基础,推测出了丁香酸的扰动机理。最后介绍了一种新的测定芥子酸的方法,即用硫酸、[NiL](ClO4)2、作为底物的MA、碘酸钾以及H2O2构成BR振荡体系检测芥子酸。芥子酸的加入使振荡抑制后恢复,这段时间用tin表示。由于芥子酸C(芥子酸)的增大,恢复振荡需要更长的时间。建立加入的芥子酸浓度与tin之间关系的工作曲线。当芥子酸浓度在1.00 × 10-6~3.00 × 10-5 mol/L 时,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次线性关系,关系式为tin=1.23247 E7*C(芥子酸)+19.21534(R=0.9947,N=15)。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此关系式测定芥子酸。另外,我们也对BR体系的各物质的最佳浓度进行了探究。最后,我们进行了CV实验,并以NF、FCA为基础,推测出了芥子酸的扰动机理。(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郑来昌,王如文,蒋斌波,李化毅[4](2019)在《铁系双亚胺基吡啶配合物/MAO体系催化乙烯齐聚制备α-烯烃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酰丙酮铁和双亚胺基吡啶类配体组成的配合物为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以混合己烷为溶剂,在0. 3 m3高压反应釜中开展了乙烯齐聚制备α-烯烃的中试研究,考察了其放大效应,重点对釜内压力、温度、乙烯瞬时流量、累积流量和催化剂活性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对齐聚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和精馏分离,确定出了合理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活性高达7. 7×107~1. 03×108g/mol·h·MPa,合成的液相产品中,C6~C24α-烯烃含量为77%~81%,α-烯烃选择性大于97%,与实验室水平基本相当。(本文来源于《润滑油》期刊2019年01期)

王雪燕,王壮,李钰颖,李明,张利军[5](2019)在《双氧水/金属配合物OMC体系在绿色染整加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双氧水/金属配合物OMC催化新体系,将该体系应用于棉织物双氧水低温漂白工艺、染料废水脱色工艺及染色织物浮色后处理工艺,研究该体系对棉织物双氧水低温漂白效果的影响、印染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及染色织物浮色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配合物OMC能催化双氧水有效分解,实现棉织物双氧水70℃低温漂白,而且漂白残液能够再应用;能有效破坏染料结构,实现染料废水脱色,并能有效去除染色织物上浮色,进而达到有效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毕倩倩[6](2019)在《硫化镉纳米晶体与双核钴配合物静电自组装光催化体系还原二氧化碳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工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加重。因此,我们致力于构筑一个高效的模拟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光催化体系,将二氧化碳还原成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从而达到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缓解温室效应的目的。目前,光催化还原CO_2体系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一,CO_2还原产物类型较多,包括CO、CH_4、CH_3OH、HCOOH等,催化还原选择性是光催化体系所需面临的挑战之一;其二,还原二氧化碳的过程较为缓慢,需要效率较高的光敏剂和催化剂来驱动反应;其叁,催化体系中光敏剂和催化剂的稳定性也依旧存在着较大问题;其四,光催化体系中,多数情况下光敏剂与催化剂以自由碰撞的形式传递电子,导致体系中电子传递效率较低;其五,光敏剂或催化剂多为贵金属配合物,催化体系中的溶剂多为有机溶剂,不符合经济适用性原则。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利用静电作用将带有负电性配体的硫化镉纳米晶体(CdS-MPA)与正电性的非贵金属双核钴配合物(Co_2L)组装为一体,在水中进行光催化还原CO_2反应。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探究了不同表面电性的硫化镉纳米晶体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分别为负电性配体的硫化镉纳米晶体(CdS-MPA)、中性配体的硫化镉纳米晶体(CdS-OA)和表面无配体、正电性的硫化镉纳米晶体(CdS-BF_4),结果表明负电性配体的硫化镉纳米晶(CdS-MPA)可使CO的选择性、产量和TON达到最高,分别为95%、34.51μmol和1380。2.利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探究了硫化镉纳米晶体与催化剂的自组装过程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0 h时组装体的粒径为20.6 nm。此时,组装体已明显形成,反应速率迅速加快;进一步反应后,组装体的粒径达到278 nm,CO的产生速率变慢并在120 h时反应终止。3.通过质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对光反应后反应混合物中的固体进行了表征,证明了硫化镉纳米晶体(CdS-MPA)与双核钴配合物(Co_2L)通过静电吸引作用形成了组装体。4.通过稳态光致发光测试和瞬态光致发光测试,证明了CdS-MPA与Co_2L之间快速的电子转移。(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9-01-01)

宋波,石文博,史文静[7](2018)在《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片-发光金属配合物体系的荧光-磁共振双模式谷胱甘肽生物成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视化的生物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1])。对于每一种成像技术而言,都有其各自的应用对象,成像深度,空间分辨率,灵敏度及应用领域。没有一种成像技术可以同时提供研究对象结构和功能的所有信息。因此,将两种或多种生物成像技术结合起来的多模式成像技术可相互弥补单一成像技术的缺点,同时发挥各自成像技术的优势,大大拓宽了成像探针的使用范围,已成为当前可视化成像技术新的研究热点~([2])。在已建立的多模式成像技术中,荧光-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其中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多模式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荧光-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兼具荧光成像技术(成像速度快、选择性好、灵敏度及分辨率高)与MRI成像技术(无创伤、穿透力强、空间分辨率高)的优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亚细胞水平,细胞,组织和活体等多种样品的可视化成像检测要求~([3])。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二氧化锰(MnO_2)纳米片对发光金属(Ru(II)和Eu(Ⅲ))配合物的荧光淬灭作用和谷胱甘肽(GSH)对MnO_2的高效特异性的还原作用,设计制备了两种基于MnO2纳米片的生物成像探针用于GSH的荧光-磁共振双模式成像检测。与GSH反应前,金属配合物被吸附在MnO2纳米片表面,配合物的荧光被MnO2纳米片几乎完全淬灭。当探针与GSH反应后,MnO_2纳米片被还原为Mn~(2+)而彻底分解,其对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淬灭作用消失,体系的荧光信号得以恢复,且荧光信号恢复程度与加入GSH的量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荧光强度的改变来定量检测GSH的浓度。与此同时,由于体系大量产生的Mn~(2+)具有很强的顺磁性,大大缩短了水质子的纵向(T_1)和横向弛豫时间(T_2),使体系的T_1与T_2加权MRI信号大幅增强,利用体系中水质子T_1与T_2加权MRI信号增强幅度可定量检测体系中GSH的浓度。所制备的纳米探针对GSH显示了极快的反应速率和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与选择性。利用该探针,我们成功实现了人血清中GSH的定量检测;活细胞和斑马鱼中GSH的荧光成像分析;以及活体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GSH的荧光-磁共振双模式成像分析。我们预计该探针的研制将为研究GSH的生理功能及与GSH相关的疾病提供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20)

高子雅,王宝荣,周政,郑丽敏,张志炳[8](2018)在《NMP-LiCl-H_2O体系配合物的结构与解络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N-甲基吡咯烷酮(NMP)与氯化锂的水溶液体系会形成配合物,研究该体系配合物的特征对于制定科学的分离方法十分重要.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此类配合物具体结构的相关研究报道.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初步表征,并模拟该配合物产生的条件,成功地合成了该配合物进一步使用甲醇-乙腈作为混合溶剂,采用低温挥发法获得了适合于X射线衍射的单晶.单晶结构数据显示该配合物由两个金属锂离子、两个NMP分子、四个配位水以及两个氯离子组成,呈现畸变的四面体构型.其中,两个锂离子中心的距离为2.737(9),相关的Li-O键长分别是1.903(5),1.929(5)和1.960(5).此外,还尝试对该配合物的解络方法进行了探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世豪,汪南方,张帆,郭佳婷[9](2018)在《金属配合物-H_2O_2体系在活性染色消色皂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染色生产的节能减排,探讨了金属配合物-H_2O_2体系在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后消色皂洗的应用工艺及性能。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发现,最优工艺为耦合剂B质量浓度0.20 g/L、双氧水质量浓度5.1 g/L、皂洗温度90℃、时间10 min。对比试验表明,消色皂洗工艺的织物K/S值和顶破强力,色牢度略高于传统工艺。消色皂洗工艺具有节水降耗、染色残液COD和色度低(脱色率为88.2%)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8年13期)

王祎[10](2018)在《金属配合物及其复合体系的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配合物(包括钌、铱、锇等)具有光学性质丰富、光稳定性强、荧光量子产率高、荧光寿命较长等优点,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被广泛用于生物荧光探针以及抗癌药物。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五种不同结构的钌、锇、铱多吡啶配合物,研究了这些作为生物探针对硫醇分子、溶酶体、人血清蛋白的识别;构建了钌-靶向多肽复合抗肿瘤药物,系统研究了该靶向药物对不同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主要。1、设计了一种含有两个羟基的多吡啶钌配合物Ru 1,通过EA、~1H NMR、ESI-M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Ru 1能够特异性地与Cu~(2+)络合形成稳定的Ru-Cu复合体系,并且不受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形成Ru-Cu复合体系后,配合物的吸收峰强度下降,荧光减弱;对Ru 1与Cu~(2+)络合形成Ru-Cu复合体系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Cu~(2+)能够特异性结合在配体的苯酚氧原子位点与咪唑氮原子之间以及2个苯酚氧原子位点之间,并且Ru 1与Cu~(2+)结合的化学计量比为1:2;该Ru-Cu复合体系作为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GSH、Hcy和Cys等生物硫醇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并且具有快速响应、不受到其它氨基酸、pH值和蛋白质的干扰等优点;对Ru-Cu复合体系在细胞内的定位研究表明该复合体系作为荧光探针可以进入到细胞的线粒体内,并能够检测出细胞内的GSH的存在;在整个识别过程中,钌配合物的荧光经历了“开-关-开”的过程。首先钌配合物在缓冲液中能够发出较强荧光,与铜离子络合形成Ru-Cu复合体系后,配合物的荧光消失。进一步向溶液中加入GSH、Cys或Hcy等硫醇分子,由于这些硫醇分子中的巯基可以与Ru-Cu复合体系中的铜离子络合,钌配合物的荧光又重新恢复。因此,该Ru-Cu复合体系可作为有效荧光探针用于活细胞中的内源性GSH的检测;2、设计合成了含有相同配体、不同金属中心的结构相似的Ru 2和Os 2。通过EA、~1H NMR、ESI-M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Ru 2和Os 2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Ru 2和Os 2都有较强发光;在非光照条件下Ru 2和Os2对细胞都没有明显的毒性。但Ru 2在465nm光照射下、Os 2在633nm光照射条件下都表现出较高毒性;对Ru 2和Os 2在细胞内的定位及细胞摄取分析研究表明Ru 2可以进入到细胞的线粒体内,而Os 2可以进入到细胞的溶酶体内。因此,Os 2可作为溶酶体探针和光动力治疗试剂,而Ru 2则可作为线粒体探针和光动力治疗试剂;3、设计合成了具有-COOH取代基的钌配合物Ru 3,将其与具有肝肿瘤靶向性的正序(FQHPSFI)和倒序(IFSPHQF)多肽复合形成钌配合物-靶向多肽复合体系,通过ESI-MS和HPLC对复合体系进行了表征;紫外吸收光谱研究表明Ru 3和Ru-Ala-FQHPSFI都能够在PBS中稳定存在;研究了Ru 3、Ru-Ala-FQHPSFI、Ru-Ala-IFSPHQF对不同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并与顺铂进行对照,结果表明Ru-Ala-FQHPSFI对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靶向选择性,但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小;细胞摄取研究结果表明用Ru-Ala-FQHPSFI孵育的肝癌细胞中的Ru的含量远高于用Ru和Ru-Ala-IFSPHQF孵育的肝癌细胞;AO/EB染色实验结果表明Ru-Ala-FQHPSFI能够诱导细胞凋亡,破坏细胞膜,而Ru 3则不会诱导细胞凋亡;对Ru-Ala-FQHPSFI复合体系诱导细胞凋亡的机理探究表明用Ru-Ala-FQHPSFI处理过的细胞中的Caspase 3活性显着增加,进一步证明Ru-Ala-FQHPSFI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杀死细胞;采用Calcein-AM染色实验检测了药物诱导Hep-G2细胞球凋亡的能力。结果表明Ru-Ala-FQHPSFI对叁维肿瘤细胞球模型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因此,Ru-Ala-FQHPSFI的多肽复合体系对肝癌细胞具有显着的靶向识别作用,但对正常细胞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有望发展成为新型靶向治疗药物;4、设计合成了铱配合物Ir 1,通过EA、~1H NMR、ESI-MS、单晶衍射仪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Ir 1具有较高稳定性,并能发出较强磷光;与HAS作用后,随着HSA浓度增加配合物的磷光强度逐渐增强;Ir 1配合物可以作为磷光探针分子,对HSA实现快速响应,并且不受细胞内pH值和其它蛋白质的干扰影响;同时,Ir 1作为荧光染料检测HSA比商业染料考马斯亮蓝更加灵敏,也更加简便快捷,有望发展成为新型荧光染料。(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铱配合物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两种及以上化学物种之间通过非共价作用组装成高度有序的分子聚集体的一门科学。与传统分子化学中的强共价作用相比,超分子化学关注弱非共价作用。常见的非共价作用包括氢键、金属配位、π-π堆积、金属金属作用等。利用协同的非共价作用可以构筑简单的主客体络合物、分子机器以及复杂的超分子聚合物等多种功能性超分子组装体。鉴于非共价作用的动态可逆性,超分子组装体具有环境响应性的特性,为其在化学传感、生物成像、药物输送、超分子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因此构筑新颖非共价作用及功能化超分子组装体一直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热点。环金属化铂(Ⅱ)配合物因其丰富的光学性质及可调控Pt(Ⅱ)---Pt(Ⅱ)金属金属和π-π作用而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超分子构筑基元。鉴于此,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基于N^N^N型铂(Ⅱ)配合物的主客体超分子体系开展十分有趣的研究工作,构筑多种此类型铂(Ⅱ)配合物的超分子镊合体系,研究此类型铂(Ⅱ)分子镊子主体与芳烃化合物、氢键物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多种客体的主客体识别,并以镊合导向自组装策略构筑多种功能性超分子聚合物。基于以上研究工作,本论文集中于环金属化铂(Ⅱ)配合物的主客体超分子体系的构筑,研究环金属化铂(Ⅱ)配合物的主客体识别及其组装行为,尤其是通过协同的Pt(Ⅱ)---Pt(Ⅱ)金属金属作用和π-π作用构筑刺激响应性的主客体络合物及超分子聚合物。具体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工作中,鉴于之前工作集中于N^N^N型铂(Ⅱ)配合物体系的研究,我们设想从环金属化铂(Ⅱ)配合物的铂电性角度出发,设计合成N^N^C型分子镊子主体及单核铂(Ⅱ)配合物,研究单核铂(Ⅱ)配合物与双核铂(Ⅱ)分子镊子主体的光学性质差异及分子镊子主体与不同客体的主客体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与N^N^C型单核铂(Ⅱ)配合物相比,分子镊子主体的发射光谱除了 600 nm处发射峰,790 nm处出现发射峰,可能源于激发态下N^N^C型铂(Ⅱ)分子镊子主体的分子内相互作用。此外客体的辅配体在较小范围内影响其与分子镊子主体的主客体化学性质。第二部分研究工作中,基于前期N^N^N型铂(Ⅱ)配合物超分子镊合体系的研究工作和环化增强分子主体的预组织性,我们设想从分子主体的预组织模式出发,设计合成结构高度相似的N^N^N型铂(Ⅱ)大环主体与分子镊子主体,构筑大环主客体与分子镊子主客体的超分子体系,研究大环主体/客体和分子镊子主体/客体的主客体化学性质及对比。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大环主体与客体的络合物结构中存在双重金属金属相互作用,而分子镊子主体与客体的络合物中只存在单重金属金属相互作用。此外大环/客体络合物的结合常数比分子镊子主体/客体的结合常数高近一个数量级,光敏单线态氧能力高两倍。第叁部分研究工作中,鉴于Pt(Ⅱ)-Pt(Ⅱ)金属金属作用的新颖性和优异光学性质,我们从N^N^N型铂(Ⅱ)分子镊子主体的刺激响应性出发,设计合成酸碱响应性N^N^N型铂(Ⅱ)分子镊子主体及分子单体,研究酸碱调控分子镊子主体构型,进而调控主客体络合物的Pt(Ⅱ--Pt(Ⅱ)金属金属非共价作用及超分子聚合。通过酸和碱的依次加入来控制分子镊子主体的双重N-H---O氢键的形成与消失,实现分子镊子主体“U”与“W”构型相互切换,进而调控镊合体系中客体的结合与释放,从而调控Pt(Ⅱ)--Pt(Ⅱ)金属金属作用形成与消失。此外,两种分子单体等当量混合可以自组装成宏观的超分子聚合物。通过酸碱也可以调控超分子聚合物的pt(Ⅱ)--pt(Ⅱ)金属金属作用,进而调控超分子聚合过程。第四部分研究工作中,鉴于之前工作研究两不同物种之间的主客体化学性质,我们从环金属化铂(II)分子镊子主体的结合模式出发,设计合成新结合模式的环金属化铂(Ⅱ)分子镊子主体及分子单体,揭示环金属化铂(Ⅱ)分子镊子主体的结合模式,探究锌离子与竞争配体调控分子镊子主体自络合及分子单体自组装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多种有机溶剂下其结合模式为刚性平面和阳离子响应性的叁联吡啶基嵌入到分子镊子主体空腔中,通过四重π-π堆积形成自络合二聚体。此外,锌离子和竞争配体加入可以调控分子镊子主体与分子单体的“U”与“W”构型切换,从而调控分子镊子主体与分子单体的组装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铱配合物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张成武.基于Fe(Ⅱ)-STPP配合物活化分子氧的高级氧化体系降解对硝基酚的效果及机理[D].吉林大学.2019

[2].张小龙.基于环金属化铂(Ⅱ)配合物的主客体超分子体系[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张慧.大环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体系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9

[4].郑来昌,王如文,蒋斌波,李化毅.铁系双亚胺基吡啶配合物/MAO体系催化乙烯齐聚制备α-烯烃中试研究[J].润滑油.2019

[5].王雪燕,王壮,李钰颖,李明,张利军.双氧水/金属配合物OMC体系在绿色染整加工中的应用[J].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6].毕倩倩.硫化镉纳米晶体与双核钴配合物静电自组装光催化体系还原二氧化碳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

[7].宋波,石文博,史文静.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片-发光金属配合物体系的荧光-磁共振双模式谷胱甘肽生物成像技术[C].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8].高子雅,王宝荣,周政,郑丽敏,张志炳.NMP-LiCl-H_2O体系配合物的结构与解络方法初探[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9].王世豪,汪南方,张帆,郭佳婷.金属配合物-H_2O_2体系在活性染色消色皂洗中的应用[J].印染.2018

[10].王祎.金属配合物及其复合体系的生物活性研究[D].深圳大学.2018

标签:;  ;  ;  ;  

铱配合物体系论文-张成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