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绝热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EPDM内绝热材料,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内绝热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张平伟,张炜,杨栋[1](2010)在《EPDM内绝热材料热分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TG-DSC和PDSC试验对叁元乙丙内绝热材料及其主要组分叁元乙丙橡胶(EPDM)、芳纶、硼酚醛树脂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并计算得到了四种样品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值。结果表明:芳纶和硼酚醛树脂较难分解,在高温环境中有很高的残炭率,芳纶、硼酚醛树脂及EPDM内绝热材料的残炭率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而提高;EPDM、芳纶、硼酚醛树脂及EPDM内绝热材料的热分解反应热都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EPDM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较小,芳纶和硼酚醛树脂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相对较大;白炭黑、芳纶及硼酚醛树脂的加入有利于EPDM内绝热材料热分解反应活化能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期刊2010-10-22)
张平伟[2](2009)在《叁元乙丙内绝热材料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EPDM内绝热材料是以EPDM为基体、添加耐烧蚀填料、并与其他助剂混炼后硫化而成的一种炭化型抗烧蚀材料,具有密度低、延伸率高及抗烧蚀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因此,开展EPDM内绝热材料及其性能研究,对探索EPDM内绝热材料烧蚀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考察了硫化剂和石蜡油对EPDM内绝热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二者的最佳用量;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白炭黑、芳纶及硼酚醛树脂对内绝热材料性能的贡献,并确定了叁种组分共用时的最佳组合。分别考察了阻燃剂APP、复合阻燃剂及八乙烯基POSS对EPDM内绝热材料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硼酸锌与APP和复合阻燃剂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这叁种阻燃剂单独使用时的最佳用量均为20份;5份的硼酸锌与APP和复合阻燃剂具有很好的协同阻燃效应。综合考虑EPDM内绝热材料的工艺、力学和抗烧蚀性能,确定了EPDM内绝热材料的最佳配方:EPDM100份、石蜡油5份、白炭黑30份、芳纶15份、硼酚醛树脂20份、八乙烯基POSS20份、硫化剂6份。此配方下内绝热材料最大拉伸强度为5.82MPa,断裂延伸率为482.3%,线烧蚀率为0.0410 mm·s-1,炭化速率为0.121mm·s-1。通过热重和高压差示扫描量热试验,研究了升温速率和压强变化对EPDM内绝热材料单组分(EPDM、芳纶、硼酚醛树脂及十溴联苯醚)对热分解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白炭黑、芳纶、硼酚醛树脂和复合阻燃剂对EPDM内绝热材料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变大,EPDM、芳纶及硼酚醛树脂的起始分解温度变高,残炭率也增加;压强增大,EPDM、芳纶及硼酚醛树脂的分解峰温升高,反应热变大;白炭黑、芳纶及硼酚醛树脂提高了EPDM内绝热材料残炭率,改变了EPDM内绝热材料的热分解过程。采用Coats-Redfern法获得了常压下EPDM内绝热材料及其主要组分的热分解动力学方程。采用激光作热源对EPDM内绝热材料及其炭化层进行了热烧蚀试验,考察了激光参数对EPDM内绝热材料烧蚀特性及炭化层热化学烧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功率密度一定,随着辐照时间增加,EPDM内绝热材料烧蚀性能参数先变小后逐渐稳定;辐照时间一定,随功率密度增加,质量烧蚀率、线烧蚀率变大,但热烧蚀率变小。依据动力学方程,获得了EPDM内绝热材料激光烧蚀反应和炭化层激光热化学烧蚀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最后通过对激光烧蚀凝聚相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了激光烧蚀后EPDM内绝热材料结构及元素组成。(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9-11-01)
韩忠强,武德珍,齐胜利,金日光,吴战鹏[3](2009)在《硅橡胶/叁元乙丙内绝热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元乙丙橡胶(EPDM)对硅橡胶的共混改性,制备硅橡胶/EPDM烧蚀材料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中,对该内绝热材料的耐烧蚀性能、力学性能作了研究,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内绝热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硅橡胶/EPDM共混胶(60/40)烧蚀材料的线烧蚀率为0.11mm/s;与硅橡胶内绝热材料相比,硅橡胶/EPDM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9-08-18)
郭耀[4](2009)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材料用聚磷腈弹性体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章概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以及新型火箭绝热层——聚磷腈火箭绝热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本章还对聚磷腈化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苯氧基取代聚磷腈的合成发展进行了回顾。第二章本章以五氯化磷-氯化铵工艺生产六氯环叁磷腈。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实现五氯化磷的连续加料,实现六氯环叁磷腈合成及升华提纯的一体化实验方案。该方案六氯环叁磷腈收率34%,经FTIR及毛细管熔点仪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实验产品为纯净的六氯环叁磷腈。本实验为五氯化磷氯化铵工艺生产六氯环叁磷腈规模放大生产提供了实验参数和设计依据,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第叁章本章探索了苯氧基取代聚磷腈的实验方法,确定采用乙基苯-四氢呋喃混合溶剂可以使反应物苯酚钠盐良好的溶解,确定85℃回流条件为优选的反应温度条件,该温度下可以获得良好的苯氧基取代程度且不会引起强烈的降解。本章还研究了该反应温度苯氧基取代聚磷腈反应时间对取代程度的影响,并尝试通过二级反应对此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苯氧基取代程度的增加,苯环的空间位阻效应逐渐显现。表现在反应活化能随着苯氧基取代程度的增加而提高。第四章本章通过动态机械热分析仪(DMTA)、拉伸实验、热失重(TGA)、红外(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不同测试手段对不同取代程度(>60%)的苯氧基取代聚膦腈材料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取代程度对材料链段运动,力学性能以及耐热性能的影响。随苯氧基取代程度的增加,苯环空间位阻效应阻碍了分子链运动,降低了分子链柔顺性。同时苯氧基取代程度的增加提高了聚合物分子链的规整度,有利于材料结晶。另一方面苯氧基取代程度的增加,减少了未反应P-Cl键数量,降低了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交联网络密度。以上各因素共同作用使材料表现出不同的力学和热学性质。本研究认为苯氧基取代度为85-90%左右时,材料获得良好的拉伸断裂强度,良好的断裂伸长率,以及良好的耐烧蚀性能。第五章本章对取代度85-90%左右的聚膦腈材料采用热压冷压法成型,并对该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压冷压法成型的苯氧聚磷腈,由于其通过密炼机进行物料的预处理,使材料内部形成的P-O-P交联网络在剪切作用下破坏。聚合物交联密度下降使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拉伸断裂强度和拉伸断裂伸长率下降。但另一方面,交联密度的下降使分子链获得更好的自由运动能力,有助于材料在受热及拉伸过程中的结晶。从而在DMTA实验中观察到热至结晶使材料模量上升,以及拉伸实验中观察到材料拉伸模量相对溶液成膜法的提高。在热性能方面,本文认为加工成型方法的不同不影响材料本身受热分解机理。热压冷压法成型苯氧聚磷腈具备较好的热稳定性,同时在烧蚀过程中,表现出典型的发泡型阻燃材料的阻燃机理,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第六章本章研究了小分子及不饱和取代基取代苯氧聚磷腈。实验表明通过向苯氧基取代反应体系中加入第二取代基团实现小分子共取代是可行的。对烯丙氧基的取代反应还需要进一步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9-06-01)
白湘云,王立峰,吴福迪[5](2004)在《耐烧蚀填料对叁元乙丙橡胶内绝热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非石棉型有机短纤维和无机填料作为耐烧蚀填料在叁元乙丙橡胶内绝热材料中的应用。探讨了它们对叁元乙丙橡胶内绝热材料的力学性能、烧蚀性能的影响 ;同时对耐烧蚀填料的分散状况及加入耐烧蚀填料的叁元乙丙橡胶内绝热材料的相关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 :为获得综合的力学性能 ,耐烧蚀填料应控制合适的份数 ;非石棉型有机短纤维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耐烧蚀能力 ;所配制的叁元乙丙橡胶内绝热材料密度低、隔热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04年04期)
陈永泉[6](1990)在《EPDM/石棉固体发动机内绝热材料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石棉填充叁元乙丙橡胶绝热材料J-90-1的性能,并和传统的NBR/石棉材料9621以及代表80年代初期国外水平的EPDM绝热材料进行了全面对比.J-90-1材料的突出优点是低密度、耐烧蚀、耐老化、耐低温,整体加工性能良好,达到了国际上80年代初期同类材料的水平.它已成功地应用于全尺寸复合材料固体发动机.(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1990年01期)
内绝热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EPDM内绝热材料是以EPDM为基体、添加耐烧蚀填料、并与其他助剂混炼后硫化而成的一种炭化型抗烧蚀材料,具有密度低、延伸率高及抗烧蚀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因此,开展EPDM内绝热材料及其性能研究,对探索EPDM内绝热材料烧蚀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考察了硫化剂和石蜡油对EPDM内绝热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二者的最佳用量;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白炭黑、芳纶及硼酚醛树脂对内绝热材料性能的贡献,并确定了叁种组分共用时的最佳组合。分别考察了阻燃剂APP、复合阻燃剂及八乙烯基POSS对EPDM内绝热材料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硼酸锌与APP和复合阻燃剂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这叁种阻燃剂单独使用时的最佳用量均为20份;5份的硼酸锌与APP和复合阻燃剂具有很好的协同阻燃效应。综合考虑EPDM内绝热材料的工艺、力学和抗烧蚀性能,确定了EPDM内绝热材料的最佳配方:EPDM100份、石蜡油5份、白炭黑30份、芳纶15份、硼酚醛树脂20份、八乙烯基POSS20份、硫化剂6份。此配方下内绝热材料最大拉伸强度为5.82MPa,断裂延伸率为482.3%,线烧蚀率为0.0410 mm·s-1,炭化速率为0.121mm·s-1。通过热重和高压差示扫描量热试验,研究了升温速率和压强变化对EPDM内绝热材料单组分(EPDM、芳纶、硼酚醛树脂及十溴联苯醚)对热分解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白炭黑、芳纶、硼酚醛树脂和复合阻燃剂对EPDM内绝热材料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变大,EPDM、芳纶及硼酚醛树脂的起始分解温度变高,残炭率也增加;压强增大,EPDM、芳纶及硼酚醛树脂的分解峰温升高,反应热变大;白炭黑、芳纶及硼酚醛树脂提高了EPDM内绝热材料残炭率,改变了EPDM内绝热材料的热分解过程。采用Coats-Redfern法获得了常压下EPDM内绝热材料及其主要组分的热分解动力学方程。采用激光作热源对EPDM内绝热材料及其炭化层进行了热烧蚀试验,考察了激光参数对EPDM内绝热材料烧蚀特性及炭化层热化学烧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功率密度一定,随着辐照时间增加,EPDM内绝热材料烧蚀性能参数先变小后逐渐稳定;辐照时间一定,随功率密度增加,质量烧蚀率、线烧蚀率变大,但热烧蚀率变小。依据动力学方程,获得了EPDM内绝热材料激光烧蚀反应和炭化层激光热化学烧蚀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最后通过对激光烧蚀凝聚相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了激光烧蚀后EPDM内绝热材料结构及元素组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绝热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张平伟,张炜,杨栋.EPDM内绝热材料热分解特性研究[C].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2010
[2].张平伟.叁元乙丙内绝热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3].韩忠强,武德珍,齐胜利,金日光,吴战鹏.硅橡胶/叁元乙丙内绝热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C].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9
[4].郭耀.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材料用聚磷腈弹性体的制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
[5].白湘云,王立峰,吴福迪.耐烧蚀填料对叁元乙丙橡胶内绝热材料性能的影响[J].宇航材料工艺.2004
[6].陈永泉.EPDM/石棉固体发动机内绝热材料的性能[J].固体火箭技术.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