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脾肾静脉分流加联合断流术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峰,赵磊[1](2021)在《脾脏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严重粘连性脾脏患者的经验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脾脏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严重粘连性脾脏患者的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2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严重粘连性脾脏患者32例,行脾脏切除术治疗。总结患者术前资料、术中解剖特点及处理措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经治疗后,29例痊愈出院,3例围术期死亡(1例死于胃穿孔,2例死于术后出血),痊愈率为90.62%。29例出院患者无术后大量渗血及胃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16例出现常见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17%(16/29),其中脾静脉血栓4例,大量腹水5例,肺不张4例,膈肌创面缝合后打嗝3例,对症治疗后患者均无症状出院。结论脾脏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严重粘连性脾脏患者的风险较高,手术操作困难。术前充分评估、术中规范仔细操作、术后正确处理创面、严密监测重要脏器功能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曾宁,杨剑,项楠,祝文,文赛,胡浩宇,齐硕,方驰华[2](2020)在《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48例临床诊断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完成CT、三维可视化及VR模型进行术前评估、手术规划。三维可视化、VR模型对侧支血管显示率(包括胃左静脉、胃短静脉、胃后静脉、食管旁静脉曲张、胃肾分流、脾肾分流),及基于三维可视化、VR指导下侧支循环静脉曲张分布进行分型。根据智能化诊疗系统进行术前评估及分型结果进行个体化的手术规划,选择最佳手术方案。结果三维可视化、VR模型对侧支血管显示率为胃左静脉87.75%、胃短静脉75.51%、胃后静脉48.97%、食管旁静脉曲张53.06%、胃肾分流30.61%、脾肾分流18.36%。三维可视化指导下曲张侧支循环进行分型,分成A/B/C三型,A1型27.08%;A2型27.08%;B1型18.75%;B2型16.67%。C型10.41%。三维可视化、VR指导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4例、选择性贲周血管离断术12例,近端脾-腔分流术3例,脾肺固定术1例,单纯脾切除术18例。围手术期无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病例,术后随访3年无再出血病例。结论数字智能化诊疗系统三维可视化、VR能结合食管、胃的重建模型可以明确曲张血管的精确位置、直径、形态,能清楚显示胃左静脉、胃后静脉、胃短静脉、食管旁静脉等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供血关系;综合考虑曲张静脉的部位与供血特征,进行个体化的分型,对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刘元华[3](2020)在《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是一组由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侧枝循环的建立、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最凶险并发症,也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临床上对于EGVB的外科治疗以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with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OSPD)多见,它的临床效果确切。近些年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的快速发展,TIPS逐渐成为EGVB的一线治疗,但它的远期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治疗EGVB,OSPD与TIPS的疗效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故本研究将对OSPD及TIPS两种方式治疗EGVB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从而更加合理地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与介入科在2014.1.1-2016.12.31因EGVB施行OSPD与TIPS治疗的1 7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OSPD组(n=83)和TIPS组(n=8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结果,同组及组间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资料。应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OSPD组83例,其中男性为6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8.8±10.7岁;TIPS组88例,其中男性为7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7±10.3岁。OSPD组中病因分类,酒精性肝硬化6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丙肝肝硬化1例、乙肝肝硬化66例、隐源性肝硬化9例;TIPS分类,酒精性肝硬化9例、肝吸虫肝硬化1例、丙肝肝硬化2例、乙肝肝硬化67例、隐源性肝硬化4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布加综合征4例。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OSPD组A级肝功能52例,B级肝功能26例,C级肝功能5例;TIPS组中A级肝功能35例,B级肝功能41例,C级肝功能12例。2、OSPD组中手术开始时门静脉压力测定为(35.4±4.0)cmH2O(1cmH2O=0.098kPa),断流术后为(29.8±6.6)cmH2O;TIPS 术前为(38.9±7.4)cmH2O,术后为(25.2±5.6)cmH2O,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3、OSPD组与TIPS组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术后1周、术后1-3月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高于TIPS组(P<0.05);(2)术后1周、术后1-3月的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TIPS组(P<0.05);(3)术后1周、术后1-3月的白蛋白均高于TIPS组(P<0.05);(4)术后1周、术后1-3月的总胆红素均低于TIPS组(P<0.05);(5)术后1周的谷丙转氨酶低于TIPS组(P<0.05)。4、OSPD组中位住院总费用为62707.0(30686~117836)元,TIPS组为86945.5(60523~189845)元,两者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PD组术后住院时间为9(6~33)天,TIPS组为5(2~15)天,两者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OSPD组中有6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TIPS组中有1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1%、17.05%,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OSPD组与TIPS组在随访过程中均有8例死亡,两者死亡率分别为9.64%、9.09%,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OSPD组在术后第1-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4.69%、7.14%、9.61%、15.1 5%、28.57%;TIPS 组分别为 11.11%、17.33%、26.32%、51.35%、86.36%。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年再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年再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OSPD组术后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总胆红素)得到明显改善;TIPS组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改善不明显。2、与TIPS组相比,OSPD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对更长,但是住院费用相对更低。3、与TIPS组相比,OSPD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是TIPS组更容易发生肝性脑病。4、与TIPS组相比,OSPD组远期再出血率(第3-5年)明显更低。
廖佳桦[4](2018)在《简化断流术与标准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简化断流术与标准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门脉高压症(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呈“红色征”)伴严重脾功能亢进患者共34例,其中行简化断流术共14例(试验组),行标准断流术共20例(对照组)。结果:(1)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为127.5±28.9,术中出血量为178.5±125.1;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70.5±55.8,术中出血量为328.0±100.7;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2)两组术后结果对比: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的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门静脉内径大小、曲张静脉改善情况及肝功能情况对比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前后两组门静脉内径的变化情况:两组手术术后门静脉内径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间门静脉内径的减小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前后两组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两组术后肝功能状态较术前变差(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试验组术后出现胃肠不适情况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两组间门静脉血栓、肝性脑病、胸腹水、切口感染及其他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预防性断流术,简化断流术的临床效果要优于标准断流术,它在简化手术步骤、促进术后恢复和解决脾亢的基础上,既达到了预防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目的,又保留了迷走神经,很大程度上维持了胃肠自身生理解剖及功能,明显降低了术后胃肠不适发生率,说明简化断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临床可行性。同时,对于基层医院开展断流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并预防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张灿环[5](2016)在《128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价脾肾分流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通过128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研究脾肾静脉分流的发生率及其常见类型,以及脾肾分流的存在与门静脉、脾静脉及左肾静脉管径大小的关系,探究脾肾分流的有无与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之间有无一定的联系,进而更准确地评价脾肾静脉分流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中按照纳入条件及排除条件筛选146例行上腹部128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并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层面重组及容积成像三种图像后处理,根据脾/胃-肾分流的有无将所筛选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有脾肾分流组,B组为无脾肾分流组,并统计各组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左肾静脉管径平均值、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通过SPSS17.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对A、B两组数据行x 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关联性卡方检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A组即脾肾分流患者为40人,B组即无脾肾分流患者为106人,脾肾静脉分流的发生率约为27.4%;A、B两组门静脉管径90%可信参考区间分别为(17.87±4.23mm)、(17.72±4.59mm),两组患者门静脉管径平均值大小略有差别,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两组患者门静脉管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04,P=0.843);A、B两组脾静脉管径90%可信参考范围分别为(14.74±4.53mm)、(12.64±3.66mm),A组门静脉管径平均值大于B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两组患者门静脉管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0.275,P=0.002);A、B两组脾静脉管径90%可信参考区间分别为(13.03±4.67mm)、(10.80±3.80mm),A组脾静脉管径平均值大于B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左肾静脉管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0.501,P=0.002);A、B两组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分别为:65%、81%,两组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发生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3>x20.05,1=3.84,P<0.05);A、B两组中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患者分别按由轻度到重度分为3级,Ⅰ、Ⅱ、Ⅲ级发生率分别为(46%、35%、19%)、(28.0%、32.5%、39.5%),两组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6.24>x 20.05,2=5.99,P<0.05);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与脾肾分流的有无呈显着相关性(P=0.01<0.05)。结论及意义脾肾静脉分流是门脉高压症患者中常见的侧支循环,其发生与门静脉管径的宽度无明显相关,与脾静脉、左肾静脉管径的宽度具有一定的关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脾肾分流组的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管径较无脾肾分流组者增宽,因此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管径增宽时可提示脾肾分流的发生;脾肾分流的有无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脾肾分流能降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可以缓解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从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评估脾肾分流的存在价值,在门静脉高压行分流术时可以利用已存在的脾肾静脉分流道,起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
姬润调[6](2015)在《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1400例行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0例,2组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2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前后血浆蛋白和尿素氮含量、术后可能的不良反应及肠道排气时间。结果经营养治疗和护理后,2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明显提高,血浆前白蛋白明显下降,术后4d和8d时2组血浆前白蛋白含量、尿素氮含量、术后肠道通气时间相比差异不显着;2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经适当护理后,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对行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患者在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营养状况较好,术后肠道通气时间较短,肠道功能恢复较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减少了溃疡、胆汁淤积、胃肠道细菌移位感染等严重不良情况的发生。
叶荣强[7](2013)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门静脉高压症由于门静脉系统血流力学的改变而形成广泛、复杂的门体侧支循环,从而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手段纷繁多样,并且没有一种固定的手术方式行之有效,如何选择外科手术时机、选择分流术还是断流术、是行选择性断流术还是彻底的断流术、选择何种具体的分流术式、是否切除或保留脾脏等等问题,均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整体全面地掌握患者门静脉系统的解剖形态和侧支循环的分布,对患者病情评估、制定及优化治疗或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multiple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portography, MSCTP)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了解、评价门体分流的重要方法。MSCTP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范围的容积扫描,通过对图像层厚和层间距进行再重建获取高质量亚毫米薄层数据,结合各种基于CT图像的后处理软件,可提供较清晰的血管三维立体图像。目前基于CT图像的三维血管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VR虽然具有较强的立体效果,但是由于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与周围软组织CT值的差值较小,重建效果差,图像干扰大,对CT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对较小静脉及大部分侧支循环的显示效果差;SSD同样对静脉系统的显示效果差,目前多用于骨骼系统的显示;MIP虽然对小静脉显示效果较好,但缺乏整体感及立体感,不能显示迂曲血管的全貌,造成空间上被遮挡,容易造成误判,需要结合多个观察角度在阅片者大脑中进行二次重建,终究只是二维图像;各部位侧支循环形成纷繁复杂、迂曲蔓延、相互沟通,已失去了血管的正常解剖特征,并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同时对脾、胃等相关脏器进行重建,通过随意旋转、拆分、组合、透明化等方式显示侧支血管与各脏器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显得非常必要。各种基于CT原始数据的三维重建软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例如法国Myrian XP-liver系统、美国EDDAIQQA-Liver系统、德国MEVIS系统等,国内自主研发的有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Liv1.0)、中科院三维医学影像诊断工作站(3DMed)等,但主要是针对肝脏肿瘤的术前评估。本课题组自行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腹部医学图像可视化系统(Medical Image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System, MI-3DVS),自2006年始,应用该系统对肝胆管结石、肝脏肿瘤、胰腺肿瘤、肝破裂等疾病患者进行活人体个体化三维重建、诊断分析、仿真手术,指导术前手术规划,并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基于该系统的不断改进与升级,其分割与重建速度、血管精细程度都较前提高,面数据的光滑去噪也可通过软件自带的“面数据工具”模块完成,从而摆脱了对FreeForm Modeling System的依赖。目的1.通过采用MI-3DVS整体、系统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各部位侧枝循环的三维影像特征,评估该软件的三维重建效果。2.通过对MI-3DVS与MIP、VR对门静脉系统及各侧支循环显示率及图像效果的对比,证实该软件的优越性。3.根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布特征及血供特点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三维分型,并探索该分型的的实际临床价值。4.结合实际手术过程,探讨MI-3DVS在门静脉高压症病情评估、优化治疗方案、术前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亚毫米薄层CT数据。数据纳入标准为:(1)临床诊断门静脉高压症,MSCTP显示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临床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MSCTP无明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可见明显的侧支循环形成;(3)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必须伴有明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史。排除标准为:(1)有上腹部外科手术病史(单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除外);(2)肝癌门静脉癌栓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排除;(3)既往有内镜下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治疗、曲张静脉介入栓塞治疗、TIPSS术者排除。符合上述标准数据共57例,其中男45例,女12例,年龄15-77岁,平均52.7岁;19例(33.3%)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11例(19.3%)为复发出血;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A级35例(61.4%)、B级11例(19.3%)、C级11例(19.3%)。52例(91.2%)伴不同程度的肝硬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31例(55.4%)。临床症状:伴不同程度腹水21例(36.8%);腹壁静脉显露或曲张20例(35.1%);54例(94.7%)不同程度脾肿大,18例(31.6%)肋下可触及,32例(56.1%)存在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9例(15.8%)伴肝癌。3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4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3例布加综合症。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经南方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医疗护理操作常规。2.设备(1)64排螺旋CT (PHILIPS BRILLIANCE64排螺旋CT扫描仪,探测器组合为0.625mmx64)及其自带Mxview后处理工作站;(2)双筒高压注射器及造影剂;(3)高配置计算机[处理器:英特尔Core i5-2320@3.00GHz四核;主板:华硕P8Z68-V GEN3(英特尔Z68芯片组);内存:8GB(金士顿DDR31333MHz)主硬盘:西数WDC WDIOEARX-OONOYBO (1TB/7200转/分);显卡:Nvidia GeForce GTX560(1GB/华硕);显示器:飞利浦PHLC060Philips243E(24英寸)];(4)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3.影像学扫描参数详见正文文献。4.数据采集详见正文文献。5.图像三维重建CT数据的VR、MIP的三维重建由研究者及影像诊断医师在Mxview后处理工作站中共同完成。MI-3DVS的三维重建由研究者完成,方法是:采用“血管重建”模块对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进行分割、重建,分割以“域值分割法”为主;采用“器官重建”模块对腹腔内器官进行分割、重建,分割采用“区域生长法”为主;皮肤的重建可采用“皮肤重建”模块,部分静脉还可采用“细小血管重建”模块三维重建。6.目标血管包括胃左静脉、胃后静脉、胃短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食管旁静脉、自发性脾/胃—肾分流、脐静脉/附脐静脉及腹壁静脉、胆囊静脉与胆管周围静丛、肝内分流、网膜血管、腹膜后曲张血管等。7.研究设计(1)对57例患者均采用MI-3DVS、VR及MIP对脾胃区曲张血管重建,对其显示率及三维图像效果进行评估。判断为显示的标准为:在MI-3DVS、VR中,重建胃左静脉、胃短静脉、胃后静脉显示起始部位以上长度大于2cm,食管旁静脉曲张、自发性分流显示血管的起始及延续性,并去除周围非血管干扰为显示,否则不显示;在MIP中,能显示血管的起始及延续性为显示,否则不显示。(2)根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布及供血来源的三维特征,并参考Sarin等提出的胃镜下曲张静脉分型,进行曲张静脉的三维分型。(3)应用MI-3DVS三维结果指导手术规划,结合手术实际评估该系统的实际临床价值。8.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用SPSS13.0统计软件。MI-3DVS、VR及MIP三组间对各侧支血管的显示率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三者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9.手术对照依据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的三维影像资料,并结合临床情况,对有手术适应症的13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根据术前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制定。将术中探查所见与术前影像资料所示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以评价MI-3DVS系统在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前影像学诊断准确性及手术方式选择合理性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上腹部薄层CT均采用MI-3DVS、MIP及VR进行三维重建。采用MI-3DVS进行相关脏器(肝脏、脾脏、胃、胰腺、胆囊等)、门静脉系统及脾胃区侧支循环进行三维重建,血管显示系统、完整,细小血管予直观显示,所得图像美观、立体感强,不同部位侧支血管形成也各具特点。1. MI-3DVS、MIP、VR重建对各侧支血管的显示率的比较MI-3DVS、MIP、VR重建对胃左静脉(91.2%VS89.5%VS68.4%,)、胃短静脉(68.4%VS73.7%VS17.5%)、胃后静脉(43.9%VS49.1%VS14.0%)、食管旁静脉曲张(49.1%VS52.6%VS12.3%)、胃肾分流(24.6%VS22.8%VS10.5%)等侧支血管的显示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P=0.000))。三种方法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MI-3DVSvsMIP显示率无明显差异P>0.05(P=0.933); MI-3DVS显示率明显高于VR,P<0.05(P=0.001)。2. MI-3DVS对各部位侧支循环三维重建的特征通过典型的三维图像展示食管胃脾区、胃肾/脾肾自发分流、腹壁交通血管区、胆囊静脉与胆管周围静脉区、腹膜后交通血管区、肝内自发性分流等侧支循环的特征。3.三维分型结果根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布及供血来源的三维特征,将食管胃底静脉期曲张分为A型(A1和A2型)、B型(B1和B2型)、C型。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1例(89.5%)分型,分别为17例(33.3%)、17例(33.3%)、5例(9.8%)、4例(7.9%)、8例(15.7%)。4.手术结果根据术前MI-3DVS重建显示静脉系统及其侧支循环,并结合临床情况,对13例患者施行手术,其中断流术9例,近端脾-腔分流术2例,脾-肺固定术1例,1例胃胰尾肿瘤导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行胰尾联合脾切除。术中探查所见与术前三维成像所示相符,手术按预期方案进行并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1.通过MI-3DVS对门静脉系统,侧支血管及肝脏、脾脏等相关脏器的共同显示、透明化显示、随意旋转、缩放,能完整、系统、准确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的部位、起始、走行、交汇方式、比邻关系;2.通过对MI-3DVS与MIP与VR对门静脉系统及各侧支循环显示率及图像效果的对比,提示该系统相对于上述两种方法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3. MI-3DVS能显示胃左静脉、胃后静脉、胃短静脉、食管旁静脉等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供血关系,结合胃的重建模型,可以明确曲张血管的精确位置、直径、形态等;根据曲张血管形成的具体部位及供血特征,可进行个体化的分型,指导手术规划。4.结合实际手术过程、MI-3DVS三维个体化分型,MI-3DV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是一个非常好的临床工具,并且随着诊疗水平、手术水平的提高,其意义也不断体现。
蒯景华[8](2012)在《内镜下套扎与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比较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内镜套扎疗法(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EVL)与内镜硬化疗法(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 EI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7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并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EIS治疗组(n=30),EVL治疗组(n=48)。经过内镜治疗后进行随访,将患者死亡或6个月出现疾病转归作为研究终点,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VL组止血成功率高于EI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EVL组的早期再出血率低于EI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EVL组的病死率低于EIS组(分别为2.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并发症比较EIS组患者治疗后发热发生率、平均发热天数,胸痛发生率、平均胸痛天数,食管溃疡发生率、腹胀发生率均高于EVL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与EIS相近,但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样本的严格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张雪峰,潘万能,叶宇,陆可[9](2012)在《门脉高压症分流术与断流术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是以门静脉(PV)系统的血流受阻、血液瘀滞、门静脉压力增高为特点的一组症候群。目前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方式仍以手术为主,主要包括断流术、分流术及断分流联合术。因门脉高压症病因及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术式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如
肖群[10](2011)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联合断流术疗效分析(附167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断流术,总结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经验及分析其疗效,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手术病人,其中择期手术156例,急诊手术11例。分析术前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随访1-6年再出血及其死亡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结果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术前指标:出血史、食道静脉曲张、肝功能、门静脉内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2、术后近期疗效(6月内):术后进食、手术时间责门周围血管离断与联合断流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食道狭窄0例,食道瘘0例,胸腔积液3例,膈下积液2例,术后脾热11例,大量腹水1例,腹腔内出血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门静脉血栓4例,肝性脑病1例。联合断流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食道狭窄2例,食道瘘1例,胸腔积液5例,膈下积液6、例,术后脾热18例,大量腹水3例,腹腔内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0例,门静脉血栓6例,肝性脑病1例。两两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2、远期疗效(6月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联合断流组6年累积再出血率分别为6.06%(4/66),7.50%(6/80)。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死亡2例,联合断流组死亡2例,两两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联合断流术疗效相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方式更加简单,减少食道狭窄、食道瘘风险,患者进食早,手术时间短,可作为首选术式。
二、脾肾静脉分流加联合断流术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脾肾静脉分流加联合断流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脾脏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严重粘连性脾脏患者的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术前规划与手术 |
1.4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三维重建门静脉系统显示情况 |
2.2 三维可视化指导下分型结果 |
2.3 手术情况 |
2.4 术后情况 |
3 讨论 |
3.1 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 |
3.2 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对个体化断流术选择的指导价值 |
3.3 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对个体化分流术选择的指导价值 |
(3)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门静脉压力比较 |
3.3 两组患者术后资料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两种术式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
4.2 两种术式对血常规的影响 |
4.3 两种术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
4.4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4.5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 |
4.6 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 |
4.7 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全文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4)简化断流术与标准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分流术 |
2.2 断流术 |
2.3 断流分流联合术 |
2.4 腹腔镜微创治疗 |
2.5 肝移植 |
2.6 小结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基本资料 |
3.2 病例筛选 |
3.3 围手术期处理 |
3.4 手术方式的选择 |
3.5 观察指标 |
3.6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比较 |
4.2 两组术后结果对比 |
4.3 手术前后两组门静脉内径的变化情况 |
4.4 手术前后两组肝功能的变化情况 |
4.5 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5)128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价脾肾分流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 1 一般资料 |
1. 2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
1. 3 护理方法 |
1. 3. 1对照组 |
1. 3. 2实验组 |
2 结果 |
2. 1 血浆蛋白、尿素氮含量 |
2. 2 不良反应及术后肠道排气时间对比 |
3 讨论 |
(7)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MI-3DVS在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
引言 |
目的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MI-3DV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型及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
引言 |
目的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不足与展望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8)内镜下套扎与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比较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治疗设备和仪器 |
3.治疗方法 |
4 随访 |
5.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联合断流术疗效分析(附167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入选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资料采集 |
2.4 随访终点 |
2.5 定义与分级标准 |
2.5.1 出血停止 |
2.5.2 再出血 |
2.5.3 肝功能分级 |
2.5.4 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的分级 |
2.6 手术方法 |
2.6.1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2.6.2 联合断流术 |
2.7 患者分组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概述 |
3.2 血象的变化 |
3.3 有无出血史的比较 |
3.4 食道静脉曲张的比较 |
3.5 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比较 |
3.6 术前门静脉内径比较 |
3.7 术后进食时间比较 |
3.8 手术时间比较 |
3.9 不同术式术后并发症情况 |
3.10 术后随访再出血、死亡情况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手术时机的选择 |
4.2 术前病人情况对比 |
4.3 术后再出血分析 |
4.3.1 近期再出血分析 |
4.3.2 远期再出血 |
4.4 术式的评价 |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设想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脾肾静脉分流加联合断流术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脾脏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严重粘连性脾脏患者的经验分析[J]. 陈峰,赵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31)
- [2]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曾宁,杨剑,项楠,祝文,文赛,胡浩宇,齐硕,方驰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20(19)
- [3]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D]. 刘元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简化断流术与标准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对照研究[D]. 廖佳桦. 吉林大学, 2018(01)
- [5]128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价脾肾分流的价值[D]. 张灿环.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6]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J]. 姬润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24)
- [7]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治中的应用研究[D]. 叶荣强.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6)
- [8]内镜下套扎与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比较的回顾性研究[D]. 蒯景华. 山东大学, 2012(01)
- [9]门脉高压症分流术与断流术的临床应用[J]. 张雪峰,潘万能,叶宇,陆可. 中国基层医药, 2012(07)
- [10]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联合断流术疗效分析(附167例)[D]. 肖群. 南昌大学, 2011(04)
标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论文; 门静脉系统论文; 门静脉高压论文; 侧支循环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