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科论文-赵雁,杜康华,李宛宣,邵艳东,张杰

五加科论文-赵雁,杜康华,李宛宣,邵艳东,张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五加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掌叶梁王茶,八角金盘,染色体,制片优化

五加科论文文献综述

赵雁,杜康华,李宛宣,邵艳东,张杰[1](2019)在《两种五加科园林植物染色体制片优化与核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五加科的掌叶梁王茶和八角金盘未展开幼叶叶尖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研究了优化染色体制片条件和核型分析,以期为供试物种的育种工作开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掌叶梁王茶的最佳预处液为0.002 mol·L~(-1) 8-羟基喹啉和0.04%放线菌酮混合液,八角金盘则为0.001 mol·L~(-1) 8-羟基喹啉。2个物种其余的最佳制片方法相同,具体为09:00—09:30取样、V_(无水乙醇):V_(冰醋酸)=3:1卡诺固定液处理12~24 h、V_(无水乙醇):V_(浓盐酸)=1:1解离液处理13 min、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处理10 min。掌叶梁王茶染色体核型为2n=48=28m+18sm+2st,不对称系数61%,2B核型;八角金盘为2n=48=34m+14sm,不对称系数60%,2A核型。与已报道的五加科植物核型进行比较,2个物种进化程度不高,研究结果丰富了对供试物种遗传组成的认知。(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22期)

王卓,国红玉,张妍彤,朱金丽,邢朝斌[2](2019)在《五加科药用植物鲨烯合酶的适应性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五加科药用植物的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S)进行适应性进化分析。方法利用PAML软件的分支模型、位点模型、分支-位点模型以及MEC模型、SLAC、FEL和REL等方法对五加科7种药用植物的23条SS基因进行适应性进化分析。结果在PAML与MEC模型的分析中发现多数分支与位点处于较强的负选择下,未发现正选择位点;通过SLAC、FEL和REL分析同样显示存在大量的负选择位点,仅412P、413N、415K为正选择位点。结论负选择对五加科SS基因起主导作用,而发现的412P、413N、415K位点可能与SS的活性有关。(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4期)

李景照,黄红慧,焦铸锦,徐东亚,刘宗才[3](2019)在《河南省五加科1新记录属——梁王茶属》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河南省五加科(Araliaceae)1个分布新记录属及其属下1新记录种,梁王茶属(Metapanax J. Wen&Frodin),异叶梁王茶[Metapanax davidii(Franchet) J. Wen&Frodin]。该种为常绿灌木,叶为单叶或掌状分裂,花聚生为伞形花序,再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苞片早落,花梗具关节,子房2室,核果,扁球形,花期7~8月,果期9~11月。讨论了该种叶、花、果的形态学变异特征和其区系地理学意义。该新记录的发现对梁王茶属的系统分类、迁移演化以及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魏磊,常霞,全彦涛,陈飞,景炳年[4](2019)在《五加科植物鲨烯合酶核苷酸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EC2.5.1.21,简称SQS)是叁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通路的关键酶之一。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13种五加科植物的SQS核苷酸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结构、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亲/疏水性、信号肽、导肽、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功能域、叁级结构及进化关系进行初步预测和分析,并构建SQS蛋白家族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3种五加科植物的SQS氨基酸序列结构与理化性质基本一致,均表现出亲水性,没有信号肽,具有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除Panax sokpayensis定位于内质网膜上,其余均定位于质膜上。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SQS二级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元件,保守区包括底物结合区、镁离子结合位点、活性位点残基盖、催化残基和2个天冬氨酸富集区,具有典型的多聚异戊二烯基合成酶活性结构域和鲨烯/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活性结构域。分析结果可为SQS的酶学特性及叁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覃琴,冯柏林,唐丽清,杨秀芬[5](2019)在《五加科植物中药对胆固醇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加科植物中药叁七、人参、西洋参等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具有抗炎、抗衰老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系统有明显影响。研究发现其对胆固醇代谢和转运可能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总胆固醇(TC)可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具有很多生理调节作用,HDL-C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当体内胆固醇代谢出现紊乱、LDL-C增高等则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中外文献资料,笔者发现五加科植物中药对胆固醇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直接调节实验性高血脂大鼠胆固醇水平,均能降低大鼠体内TC和LDL-C,部分能升高大鼠体内HDL-C水平;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调控基因肝X受体(LX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细胞色素P450 7A1(CYP7A1)等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可以通过上调胆固醇代谢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PPARγ,CYP8B1,CYP7A1,LXR和转运体腺苷叁磷酸结合转运蛋白(ABCA1,ABCG5/8)等从而促进体内胆固醇代谢;五加科植物可能通过调节脑内胆固醇代谢和转运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五加科植物对脑内胆固醇代谢和转运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以上综述希望能够为五加科中药降脂作用及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崔治家,任路明,晋玲,王振恒,马毅[6](2018)在《甘肃产五加科植物种类、检索表及地理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资源普查过程中,对甘肃省五加科植物进行了整理、鉴定。结果甘肃省产五加科植物共9属30种6变种(包括历史栽培1种),甘肃省特有种2种,并编制了检索表,详细记述了其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高林晓,郭蒙,杨再波,刘军[7](2018)在《五加科植物刺叁加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刺叁加是我国中南部地区常见的一种中草药,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主要含有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和挥发性成分等。其活性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疲劳、镇痛等作用。文章从其生物学特性、有效化学成分、提取工艺、栽培技术、药理作用、毒理活性和产品开发现状等方面详细地综述了国内外对五加科植物刺叁加的研究现状,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刺叁加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宋菊,龙月红,林丽梅,尹峰,邢朝斌[8](2017)在《五加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与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取五加科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以及进化关系。方法以已测序完成的10个属的20种五加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基因组间的差异,分析4个IR边界扩张与收缩情况,并以近缘物种当归为外类群,使用MEGA 4.0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20种五加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差异较小,最大差仅1 909bp。各物种均出现基因替换现象,由cem A基因替换ycf10基因,且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由t RNA引起。通过比较发现,五加科物种的4个IR边界比较保守,仅野叁七、叁七和穗序鹅掌柴的边界基因进入IR区的长度与其他物种的差异较大。以当归为外类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各节点的支持率较高,清晰地反映了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结论叶绿体基因组涵盖的信息量大,可以用于分析关系较近与进化较快物种的系统发生问题。(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7年24期)

陈琴怡[9](2016)在《两种五加科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研究及其系统发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绿体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器,起源于古细菌入侵真核细胞的内共生事件,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扮演了生物合成工厂的重要角色,叶绿体DNA(chloroplastDNA,cpDNA)的保守性及它的低碱基替换率则让它适用并广泛运用于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中。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Thunb.)Decne.et Planch.)和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这两种五加科植物,有潜在药用价值或者本身是传统中草药,同时都具有优良的园艺价值。对其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可以有效补充植物界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也有利于该植物相关研究以及五加科内部的属间关系研究等。本论文首次报道了这两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序列,并基于此进行了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的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取得结果如下:(1)八角金盘和天胡荽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分别为155,613bp和152,880bp,均具有典型的四分结构: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copy region,LSC)和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copy region,SSC)被一对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IR)分开;基因的顺序及内容与已发表的五加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相似。本论文也对其重复序列、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密码子使用偏性等进行了分析,为该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2)两个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如各区域长度、GC含量、基因的组成与分布等与其他五加科植物具有相似性,同时体现了一定的个体差异,特别地,天胡荽(H.sibthorpioides)中的基因ycf15是假基因。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现了不同植物间的差异,同时也明显地表现出群体划分倾向。(3)本论文基于22种伞形目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7种不同数据集和叁种方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天胡荽属以100%的支持率被归于五加科中,被认为位于五加科植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底部,与本研究中其他五加科植物构成的"中心五加科"分支构成姐妹关系;八角金盘位于五加科AsianPalmate种团中,并被推测位于五加科的进化拓扑结构的较远端,与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和梁王茶(Metapanaxdelavayi)组成的小分支构成姐妹关系;AsianPalmate种团中的系统发育关系倾向于(((((K.septemlobus+M.delavayi)+F.japonica)+(E.senticosus+ B.hainla))+Dendropana)+ S.delavayi)。研究结果充实了整个植物界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丰富了药用植物或具有潜在药用价值植物的全基因组数据库;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对于目前五加科内样本数较少、属间水平上结论有限等的情况可以提供更多的系统发育数据,不同数据集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对以后尤其是科以下水平进化研究中的数据集的选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12-01)

宋承吉[10](2016)在《东北五加科人参开发始于辽金时代和女真(满)族人是人参的开发者是伪命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袁俊贤在《人参本草考证和中药检验研究》中~([1]),以"东北五加科人参的开发始于辽金时代"为主题目,将"女真(满)族人是人参开发者"为副题,侈谈东北人参开发始于辽金;女真(满)族对人参进行了原始开发。就全文内容而言,此文是袁氏"我从20世纪60年代起,十分关注地查阅、摘录、收集了古今中外有关人参本草考证的文献资料,退休后始于2000年,通过精心研究,严谨考证,撰写了人参本草考证的系列专(本文来源于《人参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五加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五加科药用植物的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S)进行适应性进化分析。方法利用PAML软件的分支模型、位点模型、分支-位点模型以及MEC模型、SLAC、FEL和REL等方法对五加科7种药用植物的23条SS基因进行适应性进化分析。结果在PAML与MEC模型的分析中发现多数分支与位点处于较强的负选择下,未发现正选择位点;通过SLAC、FEL和REL分析同样显示存在大量的负选择位点,仅412P、413N、415K为正选择位点。结论负选择对五加科SS基因起主导作用,而发现的412P、413N、415K位点可能与SS的活性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加科论文参考文献

[1].赵雁,杜康华,李宛宣,邵艳东,张杰.两种五加科园林植物染色体制片优化与核型分析[J].北方园艺.2019

[2].王卓,国红玉,张妍彤,朱金丽,邢朝斌.五加科药用植物鲨烯合酶的适应性进化分析[J].中草药.2019

[3].李景照,黄红慧,焦铸锦,徐东亚,刘宗才.河南省五加科1新记录属——梁王茶属[J].西北植物学报.2019

[4].魏磊,常霞,全彦涛,陈飞,景炳年.五加科植物鲨烯合酶核苷酸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覃琴,冯柏林,唐丽清,杨秀芬.五加科植物中药对胆固醇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6].崔治家,任路明,晋玲,王振恒,马毅.甘肃产五加科植物种类、检索表及地理分布[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8

[7].高林晓,郭蒙,杨再波,刘军.五加科植物刺叁加研究新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8].宋菊,龙月红,林丽梅,尹峰,邢朝斌.五加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与进化分析[J].中草药.2017

[9].陈琴怡.两种五加科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研究及其系统发育分析[D].浙江大学.2016

[10].宋承吉.东北五加科人参开发始于辽金时代和女真(满)族人是人参的开发者是伪命题[J].人参研究.2016

标签:;  ;  ;  ;  

五加科论文-赵雁,杜康华,李宛宣,邵艳东,张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