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感觉通道论文-王容,肖泽彬,唐作华,冯晓源,钱雯

跨感觉通道论文-王容,肖泽彬,唐作华,冯晓源,钱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感觉通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nCl2,磁共振成像,神经可塑性,跨感觉通道重组

跨感觉通道论文文献综述

王容,肖泽彬,唐作华,冯晓源,钱雯[1](2017)在《双眼致盲后大鼠跨感觉通道重组的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眼盲大鼠听、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验证视听跨感觉通道重组(听觉代偿通路)的产生。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与正常组(Group B)(每组n=7),采用视神经离断法使大鼠致盲,盲后4个月分别经两组大鼠的左侧内耳外淋巴注入0.4M Mn Cl2,24h后比较ME MRI表现,观察是否建立听觉代偿通路,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帮助确定听觉代偿功能的产生。结果:ME MRI结果显示双眼盲大鼠双侧内侧膝状体、听皮质、外侧膝状体、上丘及视皮质的对比度均较正常大鼠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听皮质较显着(P<0.01),视觉中枢差异更加明显(P<0.001)。ME 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新生大鼠致盲4月后,MEMRI改变结合病理结果,提示产生视听跨感觉通道重组(听觉代偿通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黄洁珂,廖江群[2](2015)在《冷暖的跨感觉通道:生理温度和颜色冷暖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冷静思考"有利于理性的有计划的消费行为,而"头脑发热"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行为。身体对冷暖的感觉会影响心理的冷暖感受,从而影响个体的偏好和行为决策。本研究旨在探索个体生理的冷温知觉对色彩冷暖度的影响在消费行为上的表现。研究通过不同温度的水袋和控制室温来调节被试的身体温度感觉。实验1采用Stroop研究范式,在两种温度(冷暖温)下,被试完成对视觉上的冷暖色块和产品的冷暖属性(如蓝色的毛衣属于冷色升温产品、红色的背心属于暖色降温产品)的知觉判断(N=84)。结果发现,对于偏爱冷色的被试而言(对偶选择法测量基线值),在冷环境下对冷色的反应比暖色的快,而在暖环境下对暖色的反应比冷色的快,而对于偏爱暖色的被试没有发现这种现象;被试对升温产品的判断比降温产品的要快且准;此外,被试在冷环境下对升降温的判断反应时显着比常温下短,说明暖温会增加判断的时间。实验2是在冷暖环境下,被试对冷暖色和升降温产品的购物决策(N=84)。结果显示,在消费决策中,被试更偏好冷暖色与属性一致的产品,尤其是冷色降温产品,而冷环境会降低对这些产品的购买欲,反映出被试的冲动性购买减少。前人研究发现,生理温度与社会温度之间存在重要的隐喻联结(Krishna&Schwarz,2014)。为了进一步探究具身冷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实验3通过词汇判断任务(N=102)发现,被试对冷词和暖词的判断反应时有显着差异;对冷词的反应在冷环境下比暖环境下快,对暖词的反应在暖环境下比冷环境下快。这说明,身体冷暖感觉通过相似概念产生隐喻联结,而这种联结使消费者倾向于在冷环境下对冷色的降温产品做出更快的知觉判断,同时降低购买意愿。最后,从具身认知和冷暖的需求机制角度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并试图用跨通道感觉的机制来解释关于冷暖的触觉和视觉两种不同通道具有交互作用的这种现象。(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期刊2015-10-16)

高飞[3](2013)在《跨感觉通道对应的机制及在营销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感觉通道对应是指某一感觉通道的特征与另一感觉通道的特征相互匹配的倾向。如人们倾向于将较大的物体与低音相匹配,将较小的物体与高音相匹配。目前,对跨感觉通道对应形成机制的解释主要有神经生理假说,统计优化假说和语义中介假说。神经生理假说认为跨感觉通道对应是由对感觉信息进行编码的神经系统的某些特性所引发的;统计优化假说认为跨感觉通道对应是在贝叶斯整合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统计优化模型;语义中介假说认为同一表达方式的不同语义可能会将不同的感觉特征匹配起来。跨感觉通道对应可以应用于营销之中。最常用的两种跨感觉通道对应是声音象征和形状象征。声音象征是指特定的声音与其他感觉特征之间的对应,形状象征是指特定的形状与其他感觉特征之间的对应。声音象征主要被应用于品牌名称和背景音效的塑造中,形状象征主要被应用于商标和包装的外形设计中。具体来说,由于特定的声音或形状与特定的感觉特征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因此当特定的声音或形状被应用于品牌名称、背景音效、商标和包装的设计中时,相应的品牌名称、背景音效、商标和包装则能够引发消费者对产品特征产生特定的感觉预期。而这种感觉预期又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乃至消费体验。在营销中利用跨感觉通道对应具有诸多独特的优势:其一,某些跨感觉通道对应具有跨文化一致性,对它们的利用可以打破文化限制,广泛应用于世界市场当中。其二,由于某些跨感觉通道对应是天生的,它们的出现先于语言的发展,因此利用它们可以影响那些利用其他常规手段无法影响的群体,如婴儿。其叁,在营销中,跨感觉通道对应很可能是通过无意识起作用的,即消费者可能无法意识到某些声音或某些形状对其感觉预期的影响,这样也就避免了消费者对说服信息的怀疑和排斥。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跨感觉通道对应的心理机制、完善跨感觉通道对应的营销应用模型以及拓宽跨感觉通道对应在各行业营销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陈立翰,周晓林[4](2012)在《时距学习的跨感觉通道快速迁移与注意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当跨感觉通道事件同时或相邻呈现时,受时间分辨率占优势的感觉通道(听觉和触觉)刺激事件的影响,我们对视觉刺激出现的先后顺序或时距大小判断往往出现偏差,产生视觉刺激时间的错误知觉(Morein-Zamir et al.,2003;Burr et al.,2009;Shi et al.,2010)。最近,在亚秒级(sub-second)时间范围,人们通过考察一个感觉通道(干扰通道)时距(interval)节律信息的适应对同一或不同感觉通道(目标通道)刺激时距分辨的影响,来检验大脑时间信息加工的"统一表征"或通道特异性的"独立表征"假设,但目前若干研究结论尚未一致(Beckand Rasmussen,2007;Lapid and Ulrich,2009;Chenetal.,2012;Yang et al.,2012)。本研究利用视觉似动知觉所蕴含的间接时距判断任务,考察先行的听觉或触觉刺激时距的快速分辨学习对随后的视觉通道刺激时距信息加工和视觉似动知觉的影响。采用Ternus似动范式。Ternus似动刺激由两个视觉帧构成,每个视觉帧包含两个水平排列的圆点,两个视觉帧刺激共占据叁个空间位置,中间位置为两视觉帧重合的圆点刺激。当两个视觉帧依次呈现的间隔较短时(50ms),"点动"知觉占主导,即一个视觉帧侧边的"点"移动到另一个视觉帧侧边的"点";当两个视觉帧间隔较长时(200ms),"组动"知觉占主导,即一个视觉帧作为一个"整体"移动到另一个视觉帧。实验分叁阶段:视觉Ternus似动前测、快速知觉训练任务、视觉Ternus后测。视觉Ternus前测和后测的任务相同,通过心理物理法测定前后测任务的Ternus似动"点动"和"组动"分辨的时距主观等同点的变化,观察跨通道时距快速训练的效果。被试接受听觉/触觉时距分辨的短时间(15分钟左右)训练后,被试对随后的视觉Ternus似动分辨任务成绩明显提高;而基线组和刺激任务无关维度(音高或触觉强度)分辨学习的训练组,对视觉似动的知觉判断没有影响。本研究表明,不同感觉通道可能存在超感觉通道的"亚秒级"时间信息加工的"统一表征";跨通道时距知觉的改变,可以通过快速学习训练的方式获得,但需要任务相关维度(时间信息)的注意加工参与。(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1-30)

李毕琴,张明[5](2012)在《跨感觉通道任务中刺激驱动注意捕获的不对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来自不同感觉通道或不同空间方位的奇异刺激在视听搜索范式中的注意捕获。实验一使用定位任务探讨刺激驱动注意捕获中跨通道效应且及其不对称性,结果发现,当靶子在听觉通道时,只有来自听觉同侧空间方位的奇异刺激成功的捕获了注意;而来自视觉同侧空间和异侧空间的奇异刺激并没有捕获注意。实验二使用检测任务进一步探讨刺激驱动的注意捕获中的跨通道效应且具有不对称性,结果发现,来自同侧和异侧的听觉奇异刺激均捕获了注意,但是视觉奇异刺激却不能捕获注意。研究表明,视听搜索范式中的奇异刺激的注意捕获具有不对称性,且存在着一种超感觉通道的注意资源。(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2年11期)

闫慧芳,王悟夷,谢小波,崔红岩,胡勇[6](2011)在《视听联合刺激的跨感觉通道诱发电位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笔者研究致力于视听联合刺激下偶极子源定位的分析,并与单独视觉刺激、听觉刺激下的源进行对比,观察分析视听觉联合刺激下的源是否等于单独视觉刺激下的源与单独听觉刺激下的源的简单迭加。如果视听联合下的源是单独视觉下的源和单独听觉下的源的简单迭加,可推出视听觉联合刺激下的源各自独立,并未受联合刺激影响;反之则可说明视听联合刺激下脑内形成了新的交互作用源。(本文来源于《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叁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4-01)

闫慧芳,王悟夷,谢小波,崔红岩,胡勇[7](2010)在《视听联合刺激的跨感觉通道诱发电位源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偶极子源分析方法分析视听单独刺激和联合刺激下脑区的区别和联系。采用64道脑电采集系统,记录了7名被试者在视觉、听觉和视听联合刺激下的脑诱发电位,并分别在初期、早期和晚期时间段对这3种任务做偶极子源分析。通过比较视听联合刺激和视听单独刺激下偶极子源的变化,可以得到视听联合刺激下的源不等于单独视听刺激下的源的简单迭加,从而提示存在视听相互作用的区域。(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期刊2010年04期)

董国珍,杨志,张兆琪,于薇,李静薇[8](2009)在《明视人听词分类任务时的视皮层激活——跨感觉通道的新证据(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的脑成像研究在盲人等感官缺陷被试者身上发现了感觉替换现象,即传统上认为仅对单一感觉通道刺激反应的皮层区域也参与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加工.类似的效应在感觉剥夺(蒙住眼睛)的明视人被试中也被观察到,提示脑内可能预存着多感觉交互作用的神经通路.通常认为,上述神经通路在常态的人脑中是以潜伏形式存在的,只有当感觉剥夺时才显露出来或得到加强.但是,感觉剥夺是否是该类神经通路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已有的研究尚缺乏确切的证据.采用统计力度较强的实验设计,给未蒙眼明视人被试听觉呈现一组名词,要求其对听到的每一个词语做出是人工物体还是自然物体的语义判断.对同步采集的功能磁共振信号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到视皮层脑区有显着激活.这些结果表明,跨感觉通道的神经通路在未实施感觉剥夺的条件下依然能够显示出来,因而在常态人脑中也不是完全以潜伏形式存在的.上述研究为建立多感觉交互作用神经机制的具体理论模型提供了一个约束条件.(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09年08期)

吴健辉,罗跃嘉[9](2005)在《盲人的跨感觉通道重组》一文中研究指出失去视觉的盲人往往伴随着行为代偿,如听觉和触觉能力的提高。脑成像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盲人行为代偿的神经机制之一是大脑皮层的跨感觉通道重组,即盲人的视皮层并没有因为视觉剥夺而失去作用,而是广泛地参与了其他感知觉任务。原本暂时的神经联结由于受到新的感觉信息传入方式的持续激活而固化,从而形成新的神经回路,可能是此类跨通道重组的神经基础。(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05年04期)

周珊珊,汪凯,王长青[10](2005)在《跨感觉通道空间返回抑制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返回抑制范式下,利用线索一靶子模式进行两个实验,以视觉和听觉刺激作为线索刺激,研究视觉和听觉等不同感觉通道中的返回抑制效应。方法选取25名正常被试, 要求他们完成视觉和听觉感觉通道中的觉察任务。实验一采用视觉刺激,选用线索-靶子模式的返回抑制实验范式,选择150,300,500,700,1000ms等5个时间间隔,观察视觉通道中返回抑制效应出现的时间间隔及强度;实验二采用听觉刺激,线索和靶子的声音刺激频率各为500Hz和1500Hz,选择与上面相同的5个时间间隔,观察听觉通道中是否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及其出现时间、强度。结果视觉通道中存在明显的返回抑制效应,约在时间间隔为150ms到300ms之间出现;听觉通道中也存在着返回抑制效应,但其出现时间较晚,约在700ms左右出现。结论视觉和听觉通道中存在明显的返回抑制效应。听觉线索刺激引起相应注意加工并出现易化效应和抑制效应,易化效应在初期影响明显且维持时间较长,抑制效应在较晚的时期占据统治地位,表现为听觉通道中返回抑制出现时间延迟。实验结果支持返回抑制现象是跨感觉通道的效应,为研究不同感觉通道中的选择性注意机制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6-01)

跨感觉通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冷静思考"有利于理性的有计划的消费行为,而"头脑发热"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行为。身体对冷暖的感觉会影响心理的冷暖感受,从而影响个体的偏好和行为决策。本研究旨在探索个体生理的冷温知觉对色彩冷暖度的影响在消费行为上的表现。研究通过不同温度的水袋和控制室温来调节被试的身体温度感觉。实验1采用Stroop研究范式,在两种温度(冷暖温)下,被试完成对视觉上的冷暖色块和产品的冷暖属性(如蓝色的毛衣属于冷色升温产品、红色的背心属于暖色降温产品)的知觉判断(N=84)。结果发现,对于偏爱冷色的被试而言(对偶选择法测量基线值),在冷环境下对冷色的反应比暖色的快,而在暖环境下对暖色的反应比冷色的快,而对于偏爱暖色的被试没有发现这种现象;被试对升温产品的判断比降温产品的要快且准;此外,被试在冷环境下对升降温的判断反应时显着比常温下短,说明暖温会增加判断的时间。实验2是在冷暖环境下,被试对冷暖色和升降温产品的购物决策(N=84)。结果显示,在消费决策中,被试更偏好冷暖色与属性一致的产品,尤其是冷色降温产品,而冷环境会降低对这些产品的购买欲,反映出被试的冲动性购买减少。前人研究发现,生理温度与社会温度之间存在重要的隐喻联结(Krishna&Schwarz,2014)。为了进一步探究具身冷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实验3通过词汇判断任务(N=102)发现,被试对冷词和暖词的判断反应时有显着差异;对冷词的反应在冷环境下比暖环境下快,对暖词的反应在暖环境下比冷环境下快。这说明,身体冷暖感觉通过相似概念产生隐喻联结,而这种联结使消费者倾向于在冷环境下对冷色的降温产品做出更快的知觉判断,同时降低购买意愿。最后,从具身认知和冷暖的需求机制角度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并试图用跨通道感觉的机制来解释关于冷暖的触觉和视觉两种不同通道具有交互作用的这种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感觉通道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容,肖泽彬,唐作华,冯晓源,钱雯.双眼致盲后大鼠跨感觉通道重组的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7

[2].黄洁珂,廖江群.冷暖的跨感觉通道:生理温度和颜色冷暖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C].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2015

[3].高飞.跨感觉通道对应的机制及在营销中的应用[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4].陈立翰,周晓林.时距学习的跨感觉通道快速迁移与注意加工[C].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5].李毕琴,张明.跨感觉通道任务中刺激驱动注意捕获的不对称性[J].心理科学进展.2012

[6].闫慧芳,王悟夷,谢小波,崔红岩,胡勇.视听联合刺激的跨感觉通道诱发电位源分析[C].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叁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7].闫慧芳,王悟夷,谢小波,崔红岩,胡勇.视听联合刺激的跨感觉通道诱发电位源的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0

[8].董国珍,杨志,张兆琪,于薇,李静薇.明视人听词分类任务时的视皮层激活——跨感觉通道的新证据(英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

[9].吴健辉,罗跃嘉.盲人的跨感觉通道重组[J].心理科学进展.2005

[10].周珊珊,汪凯,王长青.跨感觉通道空间返回抑制效应的研究[C].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标签:;  ;  ;  ;  

跨感觉通道论文-王容,肖泽彬,唐作华,冯晓源,钱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