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结构建模论文-陈博,汤达祯,张玉攀,李松,冯鹏

地质结构建模论文-陈博,汤达祯,张玉攀,李松,冯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质结构建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3井组,测井反演,煤体结构,地质建模

地质结构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陈博,汤达祯,张玉攀,李松,冯鹏[1](2019)在《韩城矿区H3井组煤体结构测井反演及叁维地质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判识煤体结构,研究韩城H3井组煤体结构分布特征,在分析钻井取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煤体结构煤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差异,建立了煤体结构指数N和深侧向电阻率与微球聚焦电阻率比值R(LLD/MSFL)双参数判识煤体结构的方法。依据该反演模型完成29口井的煤体结构测井解释,厘清煤体结构纵向分布特征。进一步借助Petrel2015地质建模软件,采用随机建模方法实现了煤体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的叁维可视化。结果表明:在5号煤层中,N<40且R<81为Ⅰ类煤(原生-碎裂煤),N<42且82<R<108为Ⅱ类煤(碎裂-碎粒煤),65<N<95且R<95为Ⅲ类煤(碎粒-糜棱煤);在11号煤层中,N<42且R<70为Ⅰ类煤(原生-碎裂煤),28<N<47且72<R<110为Ⅱ类煤(碎裂-碎粒煤),55<N<89且49<R<99为Ⅲ类煤(碎粒-糜棱煤)。韩城H3井组5号煤层煤体结构主要以Ⅲ类煤和Ⅰ类煤为主,分别占43%和37%,Ⅲ类煤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北侧,Ⅰ类煤分布于研究区西侧和东南侧,Ⅱ类煤仅占9.2%,还有少部分夹矸(占10.9%),厚度较薄; 11号煤层煤体结构主要以Ⅰ类煤为主,约占62%,厚度较厚,Ⅱ类煤和Ⅲ类煤较少,各占20.6%和12.1%,其中Ⅱ类煤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Ⅲ类煤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二者厚度较薄,夹矸相对较少(占5.5%)。总体来看韩城H3井组5号煤层较11号煤层受构造影响大,煤体破碎严重,构造煤发育,对煤层气开采不利。(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杨向敏,吴福,卢志文,杨其波,陈柏基[2](2019)在《浅层地下空间叁维地质结构建模关键技术探讨——以柳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地质调查的开展,叁维地质结构建模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叁维地质结构建模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直观立体空间形态展示和基础数据。文章介绍基于柳州市大量工程钻孔及调查数据,通过对工作区内钻孔数据筛选和标准化,制定北部区域南北向21条剖面线,南部区域东西向35条剖面线,绘制标准化地层剖面,采用"钻孔+平行地质剖面"建模方法和传统的钻孔验证法进行验证,完成了柳州市浅层地下空间叁维地质结构模型创建,为其他类似条件区域的叁维地质结构建模工作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南方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7期)

何静,何晗晗,郑桂森,刘予,周圆心[3](2019)在《北京五环城区浅部沉积层的叁维地质结构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叁维地质结构的掌握成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基本前提,叁维地质模型的创建也得以迅速发展。叁维地质结构模型可以直观展示地层空间分布形态,为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本次工作首次完成了北京五环城区(750 km~2)的叁维地质结构模型创建。建模工作基于研究区广泛分布的数千工程钻孔,通过筛选、标准化钻孔数据,绘制相应标准化地层剖面(107条),创建了钻孔模型,以及北京五环城区地下50 m以浅叁维地质结构模型,并完成精度验证。本次建模过程整理了大量工程钻孔数据,综合考虑了冲洪积扇发育区地层互层、相交、尖灭、透镜体等复杂的地质现象,具有代表性,可为类似地质建模工作提供借鉴。此外,北京城区叁维地质结构模型直观展示了研究区浅部的地层分布与地层结构,为后续叁维属性模型的创建提供了实体框架,亦为区内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张军文[4](2018)在《水文地质结构叁维建模与可视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质量,在水文地质勘察当中,通过利用叁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得出叁维建模可以更准确地探测和研究水位条件下的地质结构形态,极大的提高了当前地质研究工作的效率,也为地质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保障,其可视化的优势为地质勘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并且能够更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之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23期)

叶子华[5](2018)在《相山铀矿田云际重点勘查区叁维地质结构解译与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山火山盆地是我国火山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地,自1957年8月航放测量发现异常点以来,核工业系统和一些高校在该地区开展了大量的铀矿地质普查、勘探及科研工作。经过六十多年的勘探,已在该盆地中发现一批大中型铀矿床,在我国目前保有的铀资源储量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铀矿开采的重要基地。查明地下空间的基本结构特征,增强对地质结构的认识,建立叁维地质可视化模型对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评价和地下空间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依托导师承担的中核集团所属“龙灿工程”子课题项目,应用GOCAD软件建立了云际重点勘查区的叁维地质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数据,进行了成矿的分析与建议,为以后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帮助。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本文收集了云际重点勘查区的相关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与数据,其中包括勘查区AMT测线(点)数据、钻孔数据、等高线数据、地质图栅格数据与遥感影像栅格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建立了云际重点勘查区AMT数据剖面和钻孔数据库,实现了相关数据的叁维可视化。(2)通过对AMT数据反演剖面进行校正、地质图进行裁剪并校正,以及钻孔揭穿点的计算和投影,集成到Map GIS平台上,建立了AMT剖面Map GIS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译平台。(3)通过对相山火山盆地中岩石物性参数的收集和地质资料的分析结果得出,不整合界面表现为近乎连续或趋势上可连接的最低视电阻率异常带,组间界面表征为低阻-高阻梯度带,断裂构造在TM模式反演视电阻率剖面图上,表现为垂向展布的低阻异常带或高-低阻梯度带,然后遵守逐步迭代求精的解译-反演步骤作为综合解译的原则,对勘查区24条AMT剖面进行了系统的解译。(4)利用GOCAD叁维地质建模软件平台,使用等高线数据、AMT数据地球物理-地质解译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叁维地质建模,建立了云际重点勘查区的地表数字高程模型、断层构造面、不整合界面(Qb-K1)与组间界面(K1d-K1e)等4种类型的面模型,然后由面模型建立了云际重点勘查区的叁维实体模型。(5)通过对模型的观察与分析,结合地质资料,认为不整合界面与组间界面的陡变带是有利的成矿部位,在云际重点勘查区中沿着火山塌陷构造区带,有着巨大的找矿潜力,可以进行相应的勘查找矿工作。(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8-06-12)

梁六禄[6](2018)在《江苏扬州北部地区的浅层地质结构特征与叁维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结构及构造活动性是地质工程评价的关键要素。根据岩性、测年数据、重矿物组合等资料,本文提出了江苏扬州北部地区第四系划分对比方案,并在浅层地震资料解释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叁维地质结构模型。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包括以下几点:(1)研究区第四系可以划分为高邮-兴化和天长两个小区,前者第四系划分为五队镇组、小腰庄组、灌南组及淤尖组;后者划分为豆冲组、泊岗组、戚咀组和大墩组。(2)通过详细的第四系对比分析认为研究区东部第四系沉积物厚度较大,最厚达270m以上,西部的平原区地层相对较全,最大厚度160m左右,而丘岗区则缺失全新统和上更新统,且厚度差异较大。(3)根据浅层人工地震剖面的波组特征解释出第四系内部的3个断点及2个疑似断点(推测断层),但由于测线密度不够尚难合理判断断层的平面展布及相互关系。(4)综合浅层钻孔资料、电阻率剖面、地震资料等解释的第四系厚度及断点分布建立了江苏扬州北部地区浅层地质叁维建模,认为研究区第四系在北部地区为西薄东厚、南部地层为西厚东薄,北部在邵泊湖一带存在走向NNW、倾向NEE向的隐伏正断层,而在南部存在走向NNW、倾向SWW向的正断层,底界面起伏形态具有“西凸东凹”的总体特征。(5)根据叁维地质结构模型显示的第四系、新近系底面起伏判断,位于邵伯湖底部的无锡-宿迁断裂是一条第四纪同沉积活动断层,最新活动时代约为中更新世时,切错新近系底界面落差为700m(L4测线)至900m(L3测线),错断中更新世地层(Q_2)地层断距约25.5m。断层总体走向为NNW向,且具有高角度倾斜和倾向变化特征,判断为走滑正断层。(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王勇[7](2017)在《水文地质结构叁维建模与可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水文地质结构概念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叁维建模建立思路和可视化技术展开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谭景峰[8](2017)在《关中盆地结构及叁维地质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中盆地夹持于鄂尔多斯地台与秦岭造山带之间,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伸展型正断层盆地。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中新生代以来,关中盆地长期处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应力场中,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盆地周缘沉积以及断裂构造背景复杂,盆地结构长期处于不均衡沉降中,造成地层沉积厚度较大,南北分异明显,沉积环境、岩性组分变化复杂。本文旨在从地震、测井和重、磁等资料,利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理论和手段对关中盆地结构进行分析,为后期工作奠定基础。研究以地震、重磁、测井、剖面露头等资料为基础,研究盆地结构,分析区内沉积充填特征,划分沉积相类型;弄清区内构造剖面特征及与周边地质单元的构造关系;分析控盆断裂,厘清基底岩相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确定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叁维地质建模软件Petrel对关中盆地进行叁维地质建模,生成了符合关中盆地结构特征的叁维构造模型。(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7-06-21)

郭福生,林子瑜,黎广荣,邓居智,谢财富[9](2017)在《江西相山火山盆地地质结构研究:来自大地电磁测深及叁维地质建模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省相山火山盆地是我国第一大、世界第叁大火山岩型铀矿田,其西部牛头山一带铀矿勘探中发现深部有大垂幅的Pb-Zn-Ag矿化.60多年来,以该矿田为对象开展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但对火山机构的认识仍不确定.我们采集了涵盖该火山盆地主要地质体的1386块钻孔岩芯标本和243块地表岩石标本,开展了电阻率、磁化率、密度等物性参数测量,并在火山盆地中施测了19条MT剖面(2条骨干剖面和17条精细剖面),对3000 m以浅主要地层、岩体和断裂带等目标地质体的叁维展布特征进行了解译和叁维建模.研究结果表明:(1)相山火山盆地具有变质岩-花岗岩双基底.基底变质岩系顶界面表现为南北分带(叁隆间两凹)和东西分块(两垒夹一堑)的叁维地质格局;南西部有加里东期花岗岩侵人,具有似层状的空间展布特征;盆地基底变质岩系与上覆火山-沉积岩盖层之间呈连续的水平低阻异常带,不整合界面清晰.(2)打鼓顶组火山岩呈似层状产出,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在河元背一船坑一杏树下一带识别出近东西走向厚层的流纹英安岩凹槽,相山铀矿田西部探明的主要铀矿床分布在该凹槽内或其边缘.鹅湖岭组火山岩总体形态呈蘑菇状,在盆地中部厚度较大.在相山主峰半径约2 km的范围内,发现自下而上贯通式的低阻异常,推测是鹅湖岭组碎斑熔岩喷发的通道相(火山颈相),其火山颈呈陡立管状,深部向南东倾伏,浅部向南东撒开.后期花岗斑岩呈岩墙-岩床组合状,总体构成一个向西开口的环形岩体.打鼓顶期主要岩浆通道位于相山顶一巴山之间,次岩浆通道位于河元背;鹅湖岭期火山活动主岩浆通道也位于相山顶一巴山之间,次岩浆通道位于河元背、阳家山(芙蓉山)、严坑和柏昌.(3)火山盆地中断裂构造发育,MT测量结果显示存在7条北东向、4条北西向和1条南北向格架性断裂构造(其中一条新发现的北东向断裂隐伏于白垩纪红盆之下),盆地北部发育1条弧形火山塌陷构造,表现为大规模延续的低阻异常带.(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闵洁,熊燕,余睿[10](2016)在《水文地质结构叁维建模与可视化思路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地质结构建模最早主要应用于石油、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中,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水文地质结构叁维模型自上世纪90年代也开始出现,该技术的应用使原先的水文地质体二维模型表达成为了历史,在更为直观的对地下水储运的地质空间进行描述的基础上,精确了水文地质评价计算结果,为相关工程的建设勘探提供了决策依据。但是由于水文地质在叁维建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困难和复杂的瓶颈,以目前的技术来看,还不能达到水文地质勘探的相应要求。本文就目前水文地质结构叁维构建与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构建层次的支持。(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6年01期)

地质结构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城市地质调查的开展,叁维地质结构建模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叁维地质结构建模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直观立体空间形态展示和基础数据。文章介绍基于柳州市大量工程钻孔及调查数据,通过对工作区内钻孔数据筛选和标准化,制定北部区域南北向21条剖面线,南部区域东西向35条剖面线,绘制标准化地层剖面,采用"钻孔+平行地质剖面"建模方法和传统的钻孔验证法进行验证,完成了柳州市浅层地下空间叁维地质结构模型创建,为其他类似条件区域的叁维地质结构建模工作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质结构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1].陈博,汤达祯,张玉攀,李松,冯鹏.韩城矿区H3井组煤体结构测井反演及叁维地质建模[J].煤炭科学技术.2019

[2].杨向敏,吴福,卢志文,杨其波,陈柏基.浅层地下空间叁维地质结构建模关键技术探讨——以柳州市为例[J].南方国土资源.2019

[3].何静,何晗晗,郑桂森,刘予,周圆心.北京五环城区浅部沉积层的叁维地质结构建模[J].中国地质.2019

[4].张军文.水文地质结构叁维建模与可视化探究[J].山西建筑.2018

[5].叶子华.相山铀矿田云际重点勘查区叁维地质结构解译与建模[D].东华理工大学.2018

[6].梁六禄.江苏扬州北部地区的浅层地质结构特征与叁维建模[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7].王勇.水文地质结构叁维建模与可视化[J].石化技术.2017

[8].谭景峰.关中盆地结构及叁维地质建模[D].西安石油大学.2017

[9].郭福生,林子瑜,黎广荣,邓居智,谢财富.江西相山火山盆地地质结构研究:来自大地电磁测深及叁维地质建模的证据[J].地球物理学报.2017

[10].闵洁,熊燕,余睿.水文地质结构叁维建模与可视化思路构建[J].江西建材.2016

标签:;  ;  ;  ;  

地质结构建模论文-陈博,汤达祯,张玉攀,李松,冯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