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泰勒虫论文-刘爱红,关贵全,刘军龙,谢俊仁,李有全

中华泰勒虫论文-刘爱红,关贵全,刘军龙,谢俊仁,李有全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华泰勒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瑟氏泰勒虫,中华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PCR方法

中华泰勒虫论文文献综述

刘爱红,关贵全,刘军龙,谢俊仁,李有全[1](2015)在《牛瑟氏泰勒虫与中华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及进化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牛的泰勒虫虫体主要表面蛋白基因的分析研究,建立针对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区分牛瑟氏泰勒虫与中华泰勒虫病的PCR检测方法,并测定了中国不同地区分离的6株瑟氏泰勒虫和4株中华泰勒虫的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为我国牛泰勒虫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文献已发表的牛温和型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在基因开放阅读框架两侧设计Tser-U/Tser-R和Tsin-F/Tsin-R两对引物用于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的扩增,预扩增长度分别为875bp和887bp,将PCR扩增正确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用所测得的牛的泰勒虫中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和自Gen Bank下载的各种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牛的瑟氏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大小是875 bp,中华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大小是887bp,两者之间没有交叉反应;并有规律地分置于不同的进化枝上,种内地方分离株间的同源性明显大于种间同源性,且瑟氏泰勒虫地方分离株间的同源性远远低于中华泰勒虫地方分离株间的同源性。结论:我国分离的瑟氏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具有遗传多样性,而中华泰勒虫是不同于其它温和型泰勒虫的一个独立的有效种。(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第六次国际寄生虫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2)

刘爱红,关贵全,刘军龙,谢俊仁,李有全[2](2015)在《牛瑟氏泰勒虫与中华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及进化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牛泰勒虫病(Theileriosis)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原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在中国,现已报道并证实的牛的泰勒虫有叁种,即: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mulata)、瑟氏泰勒虫(T.sergenti)和中华泰勒虫(Tsinensis),它们在我国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根据其致病性的不同,牛瑟氏泰勒虫和中华泰勒虫归属于温和型泰勒虫,经研究发现,这两种泰勒虫常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为了分析中国牛的瑟氏泰勒虫与中华泰勒虫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作者以泰勒虫虫体主要表面蛋白基因为靶标,建立针对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区分牛瑟氏泰勒虫与中华泰勒虫病的PCR检测方法,并测定了中国不同地区分离的6株瑟氏泰勒虫和4株中华泰勒虫的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用所测得的牛的泰勒虫中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和自GenBank下载的各种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牛的瑟氏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大小是875 bp,中华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大小是887bp,两者之间没有交叉反应;并有规律地分置于不同的进化枝上,种内地方分离株间的同源性明显大于种间同源性,且瑟氏泰勒虫地方分离株间的同源性远远低于中华泰勒虫地方分离株间的同源性。说明我国分离的瑟氏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具有遗传多样性,而中华泰勒虫是不同于其它温和型泰勒虫的一个独立的有效种。(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7-25)

赵帅阳,李有全,刘爱红,刘军龙,刘志杰[3](2014)在《中华泰勒虫MPS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中华泰勒虫的梨浆虫主要表面蛋白(major piroplasm surface proteins,MPS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该蛋白的抗原表位、信号肽以及跨膜区进行了预测。设计特异性引物,对中华泰勒虫MPS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达,并对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进行了分析。SDS-PAGE结果显示,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8ku,分布于上清中。Western-blot试验表明,融合蛋白仅与抗His标签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中华泰勒虫阳性血清、瑟氏泰勒虫阳性血清、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与其他泰勒虫、巴贝斯虫和绵羊无形体阳性血清不发生反应。这些结果表明,中华泰勒虫MPSP可作为ELISA诊断方法的候选抗原。(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殷宏,刘光远,李有全,白启,马少祥[4](2004)在《中华泰勒虫(Theileria sinensis)媒介蜱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采自野外的小亚璃眼蜱(Hyaloma a.anatolicum),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sanguineus),麻点璃眼蜱(Hy.rufipes),日本血蜱(Haemaphysalis japonica),青海血蜱(H.qinghaiensis),长角血蜱(H.lonicornis)单一雌蜱的子代在非易感宿主体繁殖净化,然后把不同种和不同发育阶段的“清洁”蜱,分别释放到中华泰勒虫感染牛体上,供其自行叮咬吸血,待饱血脱落后,置适宜温湿度下供其蜕皮和产卵孵化。而后将这些蜱分别释放到除脾易感黄牛和牦牛体进行传播试验。结果表明,青海血蜱若蜱对中华泰勒虫具有传播能力,成蜱的传播试验未能成功(但用野外草地采集的自然感染越冬青海血蜱雌蜱进行的另外一传播试验却获成功).日本血蜱成蜱的传播试验结果为阳性,但若蜱的传播试验未进行,其传播能力尚不清楚.(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11-01)

白启,刘光远,殷宏,赵启祖,刘德考[5](2002)在《牛中华泰勒虫新种(梨形虫亚目:泰勒虫科) 2.分子分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离自我国甘肃中部地区土种黄牛的一种形态特异的泰勒虫,采用传统分类学研究鉴定为新种,被定名为中华泰勒虫(Theileria sinensis sp.nov.)。又利用对泰勒虫属特异的PCR引物(92/93)对该种基因组DNA扩增,结果表明该种属泰勒虫属原虫确定无疑,并对代表虫种进化和分类的18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对已测出该基因1067bp长片断序列与基因库中9种巴贝斯虫,7种已知牛泰勒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建立起系统发生树。树图表明,瑟氏泰勒虫和水牛泰勒虫的亲缘关系非常近,中华泰勒虫与这两个种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附膜泰勒虫、小泰勒虫、环形泰勒虫、斑羚泰勒虫、突变泰勒虫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白启,刘光远,殷宏,赵启祖,刘德考[6](2002)在《牛中华泰勒虫(Theileria sinensis sp.nov.)新种 1.传统分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分离自我国甘肃中部地区土种黄牛体的泰勒虫未定种作了鉴定。与环形泰勒虫 (T .annulata)、瑟氏泰勒虫 (T .sergenti)、小泰勒虫 (T .parva)、突变泰勒虫 (T .mutans)、斑羚泰勒虫 (T .tautotragi)、附膜泰勒虫 (T .velifera)、水牛泰勒虫 (T .buffeli)作了形态学上的比较研究 ,观察到该未定种除了泰勒虫所共有形态外 ,还有其它泰勒虫所没有的且难以描述的特异形态 ,尤其在染虫率高峰期 ,特异形态占虫体总数的 2 0 %左右。该种还具有出芽增殖的特性 ,可在除脾牛体内大量繁殖 ,染虫率可达 5 2 6 9%的高峰 ,试验感染牛出现高烧、极度贫血、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 ,导致个别牛只死亡 ,剖检观察到某些脏器有严重病变 ,表明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媒介蜱尚不清楚 ,但已证实 ,在我国传播家畜泰勒虫和巴贝斯虫的 7种媒介蜱对该种无传播能力。传统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 ,该种不同于已知牛泰勒虫有效种 ,系一新种。由于这一新种首次在中国分离到 ,因而被命名为中华泰勒虫 (Theile riasinensissp .nov .) (梨形虫亚目 :泰勒虫科 )。(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中华泰勒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牛泰勒虫病(Theileriosis)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原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在中国,现已报道并证实的牛的泰勒虫有叁种,即: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mulata)、瑟氏泰勒虫(T.sergenti)和中华泰勒虫(Tsinensis),它们在我国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根据其致病性的不同,牛瑟氏泰勒虫和中华泰勒虫归属于温和型泰勒虫,经研究发现,这两种泰勒虫常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为了分析中国牛的瑟氏泰勒虫与中华泰勒虫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作者以泰勒虫虫体主要表面蛋白基因为靶标,建立针对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区分牛瑟氏泰勒虫与中华泰勒虫病的PCR检测方法,并测定了中国不同地区分离的6株瑟氏泰勒虫和4株中华泰勒虫的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用所测得的牛的泰勒虫中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和自GenBank下载的各种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牛的瑟氏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大小是875 bp,中华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大小是887bp,两者之间没有交叉反应;并有规律地分置于不同的进化枝上,种内地方分离株间的同源性明显大于种间同源性,且瑟氏泰勒虫地方分离株间的同源性远远低于中华泰勒虫地方分离株间的同源性。说明我国分离的瑟氏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具有遗传多样性,而中华泰勒虫是不同于其它温和型泰勒虫的一个独立的有效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华泰勒虫论文参考文献

[1].刘爱红,关贵全,刘军龙,谢俊仁,李有全.牛瑟氏泰勒虫与中华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及进化关系分析[C].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第六次国际寄生虫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2].刘爱红,关贵全,刘军龙,谢俊仁,李有全.牛瑟氏泰勒虫与中华泰勒虫主要表面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及进化关系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3].赵帅阳,李有全,刘爱红,刘军龙,刘志杰.中华泰勒虫MPS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J].中国兽医科学.2014

[4].殷宏,刘光远,李有全,白启,马少祥.中华泰勒虫(Theileriasinensis)媒介蜱的确定[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5].白启,刘光远,殷宏,赵启祖,刘德考.牛中华泰勒虫新种(梨形虫亚目:泰勒虫科)2.分子分类学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2

[6].白启,刘光远,殷宏,赵启祖,刘德考.牛中华泰勒虫(Theileriasinensissp.nov.)新种1.传统分类学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2

标签:;  ;  ;  ;  

中华泰勒虫论文-刘爱红,关贵全,刘军龙,谢俊仁,李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