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砜酰胺论文-靳世鑫,刘书华,刘岩,郑元生,辛斌杰

聚砜酰胺论文-靳世鑫,刘书华,刘岩,郑元生,辛斌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砜酰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丙烯腈,聚砜酰胺,静电纺丝,纳米纱线

聚砜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靳世鑫,刘书华,刘岩,郑元生,辛斌杰[1](2019)在《聚丙烯腈/聚砜酰胺复合纳米纱线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聚丙烯腈(PAN)耐热性能较差,聚砜酰胺(PSA)阻燃但染色性能较差等问题,在保持纺丝液质量分数、纺丝接收距离等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利用自制旋转式动态静电纺纱机,分别采用不同纺丝电压和不同接收器转速制备一系列聚丙烯腈/聚砜酰胺复合纳米纱线。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单纱强力机、毛细管效应测定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复合纳米纱线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纺丝电压和接收器转速对纳米纱线的形态影响比较明显,并进一步影响纱线的力学性能;当纺丝电压为25 kV、接收器转速为40 r/min时,纱线具有较好的外观形貌、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当接收器转速为60 r/min,纺丝电压为30 kV时,纳米纱线的芯吸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金薇薇,张富丽,郑元生,辛斌杰,马雨婷[2](2019)在《纳米级聚砜酰胺包芯纱的阻燃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新型结构的聚砜酰胺纤维的阻燃性能。采用静电纺丝装置制备了分别以涤纶、维纶、聚砜酰胺为芯纱、聚砜酰胺纳米级纤维为外包纤维的包芯纱,并测试了所制得各纱线的线密度和强力及所织成织物的阻燃性。结果表明:聚砜酰胺纳米级纤维的存在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聚砜酰胺纳米级纤维包覆后,纱线断裂强力略有提高。认为:包芯纱兼顾了二元纤维的优点,充分利用芯纱良好力学性能的同时发挥了聚砜酰胺纤维的耐高温阻燃性能。(本文来源于《棉纺织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姬春梅[3](2018)在《超声波对聚砜酰胺结晶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通过将制备好的聚砜酰胺样品超声处理不同的时间,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晶体形貌发现超声波可以明显提高聚砜酰胺溶液的成核率,并出现明显的晶体细化现象。同时通过作图发现聚砜酰胺的球晶尺寸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并且超声处理能提高晶体的生长速率。最后通过对聚砜酰胺薄膜进行XRO、IR和力学性能测试发现超声处理能增加聚砜酰胺的结晶度同时增强了聚砜酰胺薄膜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8年20期)

邵勤思[4](2016)在《导电芳香族聚砜酰胺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纺织纤维,在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并积累静电,在易燃易爆环境中,静电放电火花作为点火源常会引起燃爆事故,同时绝大多数化学纤维又都属于易燃材料,对使用者容易造成二次灼伤。与此同时,电磁辐射已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之后当前人们生活中的第四大污染。电磁辐射引起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问题不仅会干扰相关电子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电磁泄漏引起的信息安全问题,可能会威胁国家安全。芳香族聚砜酰胺纤维(芳砜纶)是一种国内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应用十分广泛的阻燃高性能纤维。使用化学镀或电镀工艺制备表面金属化的导电芳砜纶,工艺简单,具有很大的产业化前景;制得的金属化芳砜纶质轻、高强、阻燃、热稳定、导电、可加工性强,不仅是一种优异的抗静电材料,也可作为优秀的电磁屏蔽材料,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军工、通讯等特殊部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改性芳砜纶的聚合与纺丝、预处理、化学镀银、化学镀镍及镍合金、电镀银工艺,并系统地研究了所得纤维的微观结构、性能及相关机理。本文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对苯二胺取代3,3'-二氨基二苯砜,制备了含PPTA链段的改性芳砜纶。同常规芳砜纶相比,改性纤维具有更高的结晶度、断裂强力、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初始热分解温度。热牵伸极大地影响了纤维的结晶结构、断裂强力和玻璃化转变温度。(2)创新性地使用NaClO溶液氯化、AgNO_3溶液活化和NaBH_4溶液还原的方法预处理纤维并研究其相关机理,研究了NaClO溶液pH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酸性的氯化处理后,纤维表面吸附有Cl_2,并发生氯化形成了C?Cl和N?Cl键,对银离子的吸附增强。经AgNO_3活化后,纤维表面形成了大量的AgCl颗粒,再经NaBH_4还原后,纤维表面形成了Ag/AgCl界面层。Ag/AgCl界面层的形成不仅对后续化学镀有催化的作用,同时提高了基底和镀层的结合力。(3)采用多络合剂和双还原剂相配合的化学镀银工艺来制备镀银芳砜纶,并研究了银的沉积机理。化学镀银过程中,银原子倾向于在表面沟槽和微孔处的银种子周围形核并沉积。沉积的银原子在银种子周围堆迭、聚集,长成片状的小岛。小岛不单沿纤维径向堆迭,同时也在纤维基底的二维表面上扩张。它们相互连接并覆盖了整个基底,而后也催化了接下来的沉积过程。纤维的镀层厚度为300~400 nm,晶粒结合紧密;增重为65.05 wt%,电阻为200 m??cm~(?1),镀覆后维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顺磁性、优秀的界面结合、耐腐蚀和耐久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尤其是微波区电磁屏蔽性能优异。(4)通过调节镀液的浓度和pH值,得到了镀镍和镀镍合金芳砜纶,研究了镀液的反应机理和镀层成分。两类镀层最表层的Ni均以金属Ni以及烘燥中因吸氧腐蚀产生的Ni(OH)_2构成,最表层P和B元素的存在状态主要是单质态。镍磷硼合金镀层中磷、硼和镍的共沉积改变了镀层的形貌、结构和性能,使得镀镍和镀镍磷硼纤维呈现不同的电学、磁学、电磁屏蔽、耐腐蚀和耐久性能。这也决定了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选择更为合适的纤维投入使用。(5)限于化学镀银溶液的不稳定性,在镀镍及镀镍磷硼芳砜纶上直接展开电镀银工艺。以纤维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作为对电极,Hg/HgO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选择银和DMH配位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的起始电势?0.45 V进行恒电位沉积。在30°C下沉积60 min后,得到的镀镍/银纤维和镀镍磷硼/银芳香族纤维具有相同的增重(45.05 wt%),但其表面、截面的形貌和结构有所区别。镀镍/银纤维因为金属镍的存在而呈现一定的铁磁性,除此之外,两类纤维具有相近的电学、电磁屏蔽、热学、界面结合、耐腐蚀和耐久性能。虽然增重略低,但是镀镍/银和镀镍磷硼/银芳砜纶的电磁屏蔽效能比化学镀银纤维的电磁屏蔽效能高1~2dB,比镀镍和镀镍磷硼纤维的电磁屏蔽效能高很多。电镀银芳砜纶也更适合微波频段的电磁屏蔽。(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6-05-01)

奚桐,辛斌杰[5](2016)在《聚砜酰胺纤维成型工艺的比较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制的湿法纺丝和静电纺丝装置制备了两种在不同作用力成纤系统下的聚砜酰胺纤维。从纤维微观结构、物理性能等方面对两种工艺制备的聚砜酰胺纤维进行综合性能的比较分析。尝试采用COMSOL软件建立湿法纺丝的流体运动模型和静电纺丝的静电场模型,阐明两种作用力下纤维成型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湿法纺丝制备的聚砜酰胺具有较高的结晶度、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而静电纺丝制备的纤维具有更小的纤维直径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喻佳丽,辛斌杰[6](2016)在《石墨烯/聚砜酰胺复合薄膜的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旋涂法将石墨烯和聚砜酰胺(PSA)制成不同石墨烯质量分数的石墨烯/PSA复合薄膜,利用光学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面电阻测试、热失重分析和紫外光谱表征和分析石墨烯/PSA复合薄膜的化学组成、大分子结构、热性能、导电性能、力学性能和抗紫外性能。结果表明:少量的石墨烯可均匀分散于PSA基体中,其加入基本没有改变PSA的化学结构;石墨烯二维纳米材料可作为异相成核剂,有助于提高复合薄膜的结晶度,其加入使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也有所提高;当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1%时,石墨烯/PSA复合薄膜的表面比电阻由纯PSA薄膜的3.10×1012Ω迅速降至1.40×106Ω,随着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大,石墨烯/PSA复合薄膜的导电性能随之提高。石墨烯对加强复合薄膜对紫外光的吸收和散射、提高其抗紫外线性能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奚桐[7](2016)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砜酰胺/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尝试利用聚砜酰胺(PSA)良好的耐热性定性和防火性能提高聚氨酯(PU)的热性能,利用聚氨酯纤维良好的机械性能改善静电纺聚砜酰胺的力学性能,拓展聚砜酰胺与聚氨酯材料的应用领域。在此设计思想的指导下,课题以聚砜酰胺与聚氨酯为纺丝原料,通过特定的纺丝装置及方法制备具有特定纳米复合结构及组成的双组份纳米纤维和纱线:1)单轴静电纺丝制备方法制备共混PSA/PU纳米纤维;2)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PSA/PU皮-芯纳米纤维;3)静电纺纳米纱线法制备PSA/PU共混纱线;4)静电纺纳米纱线法制备PSA/PET(涤纶)包芯纱线,并对得到的复合纤维及纱线各项性能进行综合表征。为深入研究复合纤维的成型过程,采用COMSOL软件对各种纺丝制备方法进行模拟仿真,以此为基础,优选出适用于聚砜酰胺与聚氨酯复合纤维的静电纺丝工艺。通过试验分别对上述四种复合纤维及纱线进行系统的结构与性能表征:用乌氏粘度计测量共混高聚物的粘度来表征其相对分子质量;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用透射显微镜观察纳米纤维内部机构;用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复合纳米纤维的化学结构、结晶度等结构参数;用单纱和单纤强力仪测试复合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用热重分析发测试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单轴静电纺丝的共混PSA/PU纳米纤维,纤维直径分布在80-300nm之间,直径大小随着溶液粘度的变化而变化。PU的加入能明显改善静电纺PSA的强力;纳米复合纤维的耐热稳定性随着PSA含量的增加而变大。2)通过对同轴静电纺的PSA/PU芯-壳纤维的热重分析发现,纯PU高温分解残余率仅为7.85%,当PSA包覆之后,残余率为35.63%。纯PSA纤维的断裂强力仅为6.45cN/tex,加入PU芯层后,PSA/PU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力可提高到16.95 cN/tex。3)通过自制的静电纺纳米纤维纱装置,制备得到叁个系列的PSA/PU纳米复合纱线,该复合纱线能够结合两者的优点,即PSA的耐热稳定性和PU良好的机械性能。4)PSA/PET包芯纱线结构上与同轴纤维相仿,均由芯层和皮层组成。PSA作为皮层,可以有效发挥对PET芯层的高温防护功能,与此同时,PSA皮层可提高PSA/PET包芯纱的吸湿性;PET芯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保证PSA/PET包芯纱的成纱强力。(本文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6-01-01)

喻佳丽[8](2015)在《浸渍膜层法制备石墨烯/聚砜酰胺复合材料及其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原子层的二维膜材料,因其独特的电学性能、良好的柔韧性和透光性在显示器件、电子器件、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石墨烯材料应用于纺织应用领域,是改善和提高纺织材料性能并扩大其应用范畴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探索如何将石墨烯与纤维类材料结合,制备兼具两者优异特性的功能性复合材料,成为当前功能性纺织品领域内的一个新热点。本课题尝试利用石墨烯(Graphene)的特殊结构与性能来改善聚砜酰胺(PSA)材料的导电和抗紫外等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运用物理共混和旋涂成膜技术制备不同石墨烯质量分数的石墨烯/聚砜酰胺复合薄膜系列,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仪、表面比电阻测试、热失重分析(TGA)、紫外光谱等手段来表征石墨烯/聚砜酰胺复合薄膜的化学组成、大分子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抗紫外性能。2)运用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技术对聚砜酰胺薄膜以及石墨烯/聚砜酰胺复合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刻蚀处理,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试仪、吸湿性能测试等手段对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试样进行分析。3)运用石墨烯浸渍涂层的方法作用于聚砜酰胺纱线和聚砜酰胺织物表面,制备了不同石墨烯浆料浓度下的聚砜酰胺/石墨烯浆料浸渍纱线以及石墨烯/聚砜酰胺复合织物,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面电阻测试、热失重分析等方法表征其性能。本课题研究发现,少量的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可均匀分散于PSA基体中,且不会影响和改变PSA的化学结构。石墨烯二维纳米材料可作为异相成核剂,有助于提高复合薄膜的结晶度和力学性能。通过热重分析法可知,石墨烯的加入提高了聚砜酰胺在碳稳定阶段的质量残余率,热稳定性得到提高。通过导电性能测试可知,石墨烯的加入明显提高聚砜酰胺的导电性能,但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导电性提高得不明显。石墨烯可加强复合薄膜对紫外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并提高其抗紫外线性能。实验结果发现,等离子体处理后复合薄膜的表面微孔结构增多,且经芯吸实验和接触角测试可知,等离子体处理后复合薄膜的接触角明显变小,亲水性能提高。不同等离子体工艺参数对复合薄膜润湿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下,复合薄膜的接触角先变小后变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接触角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复合薄膜的接触角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大有所减小。?薄膜接触角的大小与氩气流量有着密切关系。当氩气流量从10sccm增加到50sccm时,接触角越来越小,润湿性能逐渐变好。本课题研究发现,石墨烯粉体能均匀分散于胶黏剂中,并在轧辊作用下沿聚砜酰胺纱线和织物表面定向排列,形成一定厚度的石墨烯浸渍膜层。石墨烯的添加有助于提高石墨烯/聚砜酰胺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其加入基本没有改变PSA的化学结构,但使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有所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提高,但石墨烯的过量团聚反而使得石墨烯/聚砜酰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提高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5-12-01)

奚桐,辛斌杰[9](2015)在《聚砜酰胺/聚氨酯纳米复合纱线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的静电纳米纤维成纱装置,制备双组分聚砜酰胺(PSA)/聚氨酯(PU)纳米复合纱线,并对其进行各项性能表征。利用摄像机捕捉了在静电场下纺丝液牵伸成纳米纤维后并合加捻成纱的瞬时动态过程;运用COMSOL软件模拟不同针头配置下产生的电场分布,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复合纱线的SEM表征、力学性能测试和热性能测试,得出结论:(1)双组分纳米纱线的外观成形良好,加PU后的PSA复合纱线的断裂强力得到明显提高;(2)PSA纳米纤维的存在可提高PU纤维的耐热稳定性;(3)两种材料的复合纺纱,可以实现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互补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S2期)

奚桐,辛斌杰[10](2015)在《聚砜酰胺/聚氨酯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聚砜酰胺(PSA)与聚氨酯(PU)共混制成PSA/PU纺丝液。分别采用静电纺丝工艺以及数显匀胶技术制成复合纤维和复合薄膜。运用布氏粘度计、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单纤维强力仪等方法表征和分析复合材料的粘度、大分子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SA、PU共混没有改变两者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不同比例的共混纤维成形良好,直径随粘度而变化;PU明显提高了PSA的强度和断裂伸长,PSA的增加延缓了PU的热分解行为。(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14期)

聚砜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新型结构的聚砜酰胺纤维的阻燃性能。采用静电纺丝装置制备了分别以涤纶、维纶、聚砜酰胺为芯纱、聚砜酰胺纳米级纤维为外包纤维的包芯纱,并测试了所制得各纱线的线密度和强力及所织成织物的阻燃性。结果表明:聚砜酰胺纳米级纤维的存在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聚砜酰胺纳米级纤维包覆后,纱线断裂强力略有提高。认为:包芯纱兼顾了二元纤维的优点,充分利用芯纱良好力学性能的同时发挥了聚砜酰胺纤维的耐高温阻燃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砜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1].靳世鑫,刘书华,刘岩,郑元生,辛斌杰.聚丙烯腈/聚砜酰胺复合纳米纱线的制备与表征[J].纺织学报.2019

[2].金薇薇,张富丽,郑元生,辛斌杰,马雨婷.纳米级聚砜酰胺包芯纱的阻燃效果研究[J].棉纺织技术.2019

[3].姬春梅.超声波对聚砜酰胺结晶性能影响研究[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8

[4].邵勤思.导电芳香族聚砜酰胺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6

[5].奚桐,辛斌杰.聚砜酰胺纤维成型工艺的比较与分析[J].上海纺织科技.2016

[6].喻佳丽,辛斌杰.石墨烯/聚砜酰胺复合薄膜的结构与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6

[7].奚桐.静电纺丝法制备聚砜酰胺/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性能表征[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8].喻佳丽.浸渍膜层法制备石墨烯/聚砜酰胺复合材料及其性能表征[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

[9].奚桐,辛斌杰.聚砜酰胺/聚氨酯纳米复合纱线的制备与表征[J].材料导报.2015

[10].奚桐,辛斌杰.聚砜酰胺/聚氨酯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与表征[J].材料导报.2015

标签:;  ;  ;  ;  

聚砜酰胺论文-靳世鑫,刘书华,刘岩,郑元生,辛斌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