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张中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中行,续存,负暄,吕冀平,笔名,篆刻作品,年表,王梦白,文艺时代,邓云
张中行论文文献综述
刘德水[1](2019)在《《散简续存》是最大亮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中行全集》已于今年8月出版面世。从去年初动议,到如今洋洋14卷编成,仅一年多时间,由此可见出版社效率之高。展卷之际,不禁忆起先生,想到与本书的种种因缘,感慨不已。《全集》两种处理方式去年4月,北方文艺出版社宋玉成社长来京,说已征得张中(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0-14)
顾振彪[2](2019)在《张中行关于编写中学语文教材的论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中行先生关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论述值得我们关注。他认为选文要好,要先今后古,先中国后外国,有的文章可以有点难度;他重视课外阅读,认为要处理好课内教材精读与课外读物博览的关系;他认为多读多写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语文知识只是辅助;他认为文言学习有其阶段性,阅读浅近的文言作品的要求不能放松。(本文来源于《课程.教材.教法》期刊2019年08期)
王淑芹[3](2019)在《大器晚成张中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杰出散文家张中行(1909—2006)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张中行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出版的主要着作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月旦集》等。其中,他的成名作《负暄琐话》获得了“文笔极老练,见识极广博,思路极清晰,非同凡响”的赞誉。这位作家在耄耋之年(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报》期刊2019-07-24)
赵洁[4](2019)在《论张中行散文的叁层审美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始,张中行的学者散文创作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在个人层面,他的作品蕴含着"谦谨内敛"的思维品质;在社会层面,他的文笔折射出自身"于下而仁,于上则慧"的文化人格;在生命层面,作者不断进行反思体悟,最终达到了"顺受天命"的精神旨归。这叁层向度层层深入,逐渐升华,不仅是作者创作的思想脉流,更是我们理解其审美世界的关键切口。(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1期)
刘朝亮[5](2019)在《张中行文言文教育观对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中行不仅是中国上世纪着名的散文家,而且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事业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作文教育和文言文教育两大方面,而这篇文章则主要以探究张中行的文言文教育观为内容,目的是力求从中得到对当下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启发意义。为了探究张中行的文言文教育观,论文主要以他的相关文言着作为切入角度和研究对象,并辅之以其其他的理论着作和优秀散文作品。第一章探讨了张中行的文言文教育观的形成基础,认为中西融合的学术背景和教编兼重的工作经历促使了张中行文言文教育观的形成。第二章以张中行的有关文言的教育着作为研究对象,抽绎归纳了他的文言文教育观的主要构成部分,认为他的文言文教育观主要涉及到了文言文的教育价值、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张中行指出文言文的教学具有传承文化,完善表达以及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叁大教育价值;在文言文的教育目标上,求通和致用是张中行对文言文的教学所提出的两大目标要求;在文言文教育内容上,张中行认为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皆应当包含在内。因此,在阐析完张中行的文言文教育观的主要内容之后,第叁章以新课程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为视角,并分析了当代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发现张中行的文言文教育观与当代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相契合,还对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方面的启示意义。另外,这篇文章在论述完张中行的文言文教育观的现代启示意义之后,还指出了它的局限性,认为张中行所提的“以熟求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较难付诸实践,此外,没有提出相应的文言文测量和评价方式,也使得他的文言文教育思想不够完善。由此得知,探究新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文言文测量模式,是现代中小学文言文教学亟待完善的地方。以往对张中行文言文教育观的研究屈指可数,且大多是就其某一个观点而进行的探究,对其文言文教育思想缺乏全面的认识。而这篇文章则是在研读完张中行大量的与文言相关的着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系统梳理、分析和评价。(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宏任[6](2019)在《我眼里的张中行先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1986年,我妹妹王红舒(小说《杨沫初恋》的作者,中国作协会员)在香河县政协工作,负责文史资料编辑,知道作家杨沫曾在当地当过教师,于是到北京采访了她,两次深情的谈话足有十几个小时,红舒非常认真地做记录,并且录了十几盘录音带。后来,红舒又两次访问张中行,张中行没有杨沫热情,但诚恳、平易,毫无架子并透露出深深的思乡情绪。其时,张先生在人民教育出(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19年02期)
李梅[7](2018)在《张中行忆旧散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前后,耄耋之年的张中行开始了自己的散文创作,他的散文一经发表就因其独特的内容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受到了许多读者的追捧。张中行作为一个见证了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的“老生代”作家,在非凡的人格魅力、独特的人生道路、深厚的学养、对现代散文的贡献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和阐释空间。《负暄琐话》系列及《流年碎影》等作品集中出现了大量的怀人忆事之作,这些忆旧散文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时期周作人、林语堂等散文大家的优秀传统,不仅是张中行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而且可以作为沟通现代散文和当代散文的媒介。本文通过对其忆旧散文进行初步梳理,以此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对张中行先生及同时期“老生代作家”的散文研究中来,对张老等人的文学史地位给予公正合理的评判,也希望张老充满哲理和思辨的散文能对更多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分为绪言,正文叁章及结语,共五个部分。绪论:围绕张中行忆旧散文的意义与价值简要概括本课题的选题缘由及相关研究现状。第一章,对张中行忆旧散文的主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首先,故人轶闻是张中行忆旧散文最常见的一个主题,他笔下的这些人物又有文化名人、普通百姓及理想女性之分。其次,张中行的散文中也常常见到他对旧地风光的深情书写,其中故乡香河、北京及北大是最主要也最有特色的。最后,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苦乐往事,张中行也进行了深情描绘。第二章,对张中行忆旧散文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首先,从内容选择、结构特征、语言风格叁个方面分析了张中行忆旧散文的“闲话风”。其次,张中行总是以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历史学家的眼光进行散文创作。因此,他的忆旧散文又具有诗性和理性相结合的特点。最后从冲淡隽永的苦味和自嘲与反讽的幽默笔法两方面对张中行忆旧散文“哀而不伤”的文体风格进行分析。第叁章,深入探究张中行忆旧散文创作的思想文化渊源。首先,张中行深受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次,“五四”运动期间传入的自由主义、科学理性意识、怀疑精神等也对张中行产生了深刻影响。最后,在中西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张中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顺生”思想和平民思想。结语:整体总结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8)
王张应[8](2018)在《张中行点滴写“红楼”》一文中研究指出手头有本张中行散文集《笔花选录》,其中有一组随笔题为“红楼点滴”。起初,以为是行公的“读红札记”。开卷方知,此“红楼”非彼“红楼”也。张中行笔下的“红楼”,无关《红楼梦》,是指民国年间北京大学“叁院”之一文学院所在的那栋楼房。这座红楼,“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01-15)
段奇清[9](2017)在《爱如春秋——张中行与李芝銮的甜美爱情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春与秋无疑是季节中最为甜美的,而爱与婚姻的四季也莫不如此。1935年春天,一座农家小院里,桃花、杏花等花儿缤纷绽放。经人介绍,就在这个春意盎然的院落里,他认识了她。他是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她出生于河北省白洋淀,同是老乡,一见面便有几分亲切感。更让他不能忘怀的,是她面容清秀,身材窈窕,那天,还穿了一身浅粉色衣服,宛如庭院中一枝正盛开的娇娆含羞的桃花。(本文来源于《现代妇女》期刊2017年12期)
张昌华[10](2017)在《自命寓所“都市柴门”的散文家张中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中行先生被称为20世纪末未名湖畔叁雅士(季羡林、金克木)之一。数十年来他一直活在"余永泽"的阴影里,自命寓所为"都市柴门"。晚年时来运转,突然大红大紫起来,摩踵而至的不少是编辑、。我退休以后,有缘为95岁的中行先生选编了一本《负暄絮语》,故曾叩"柴门",与先生有一面之雅。(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7年05期)
张中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中行先生关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论述值得我们关注。他认为选文要好,要先今后古,先中国后外国,有的文章可以有点难度;他重视课外阅读,认为要处理好课内教材精读与课外读物博览的关系;他认为多读多写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语文知识只是辅助;他认为文言学习有其阶段性,阅读浅近的文言作品的要求不能放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中行论文参考文献
[1].刘德水.《散简续存》是最大亮点[N].文汇报.2019
[2].顾振彪.张中行关于编写中学语文教材的论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9
[3].王淑芹.大器晚成张中行[N].语言文字报.2019
[4].赵洁.论张中行散文的叁层审美向度[J].名作欣赏.2019
[5].刘朝亮.张中行文言文教育观对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王宏任.我眼里的张中行先生[J].书屋.2019
[7].李梅.张中行忆旧散文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8].王张应.张中行点滴写“红楼”[N].文汇报.2018
[9].段奇清.爱如春秋——张中行与李芝銮的甜美爱情故事[J].现代妇女.2017
[10].张昌华.自命寓所“都市柴门”的散文家张中行[J].文学教育(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