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轴流压气机论文-尹超,银越千,贺象

多级轴流压气机论文-尹超,银越千,贺象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级轴流压气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适应处理机匣,环腔,导流片,多级轴流压气机

多级轴流压气机论文文献综述

尹超,银越千,贺象[1](2019)在《自适应处理机匣在多级轴流压气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环腔导流片式自适应处理机匣,采用定常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导流片形式对亚声多级轴流压气机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导流片与转子弦向垂直时的处理机匣减弱了叶尖前缘溢流强度,抑制了间隙泄漏流发展,提高了转子叶尖通道的流通能力,使得压气机在0.8倍设计转速以上特性基本保持不变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低转速的稳定裕度,其中0.7倍设计转速时近失速点总压比增大10.2%,近失速流量拓宽8.5%,体现出较好的自适应扩稳能力。(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章诚,单鹏,田晓沛[2](2019)在《多级轴流压气机甚高压部件设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总增压比由50∶1提升至70∶1为目标,设计了串接在某10级23∶1高压压气机之后的5级2.2∶1轴流压气机甚高压部件,探究以全轴流方式提高总增压比的方案的可行性。通过部件总体与一维设计,S2通流反问题与叶片造型,计算流体力学验证,在采用了各级正预旋、转子尖部大落后角、静子正弯等措施后实现了该设计。研究表明:在达到设计指标的情况下,该多级轴流甚高压部件的叶尖间隙可选择为0.2mm,若取较为常规的0.3mm叶尖间隙,则其大轮毂比、相对大叶尖间隙等几何特征,将导致失速裕度下降明显,稳定工作范围变窄。另外,在结构方面,全轴流甚高压部件方案还需要解决叶片数量巨大,级成本提高等问题。(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韦晓蓉[3](2019)在《多级轴流压气机数值模拟研究及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CFD数值模拟是认识压气机内部流动机理,对压气机进行优化设计和提高压气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就目前来说,数值模拟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压气机真实流场存在一定差异。一方面由于压气机内部流动十分复杂,CFD难以准确预测压气机内部流场细节,且缺少足够的压气机实验数据对数值结果进行校核,使得CFD数值结果的置信度很低;另一方面计算结果的准确度一定程度上受计算参数的选择所影响。用丰富的实验结果校正CFD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不同计算条件参数的设置对压气机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对提高压气机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一套对于不同多级轴流压气机都较为可靠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可为往后多级轴流压气机数值模拟的应用提供参考。以往对压气机数值模拟此类问题的研究主要存在:往往只对单一叶排或一台压气机进行研究,其结论缺乏系统和充分的验证;对数值模拟结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湍流模型;忽略计算方法对不同工况点数值模拟能力的差异;对于CFD软件的校验往往只停留在整体特性层面,无法深入到级间参数和内部流场细节上等不足。本文以已有丰富流场实验数据的叁台多级低速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针对网格参数(包括主流区网格数占比、叶尖间隙网格数)、湍流模型、差分格式以及气体状态模型开展详细计算和分析,从压气机整体特性、级间径向参数分布、压气机内部流场细节叁个层面,开展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和校验研究。结果表明:70%主流区网格数占比和叶尖间隙网格数为25的网格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预测能力最有优势;SA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压气机稳定边界,而ke模型对设计点下压气机的特性和内部流场细节的预估最接近实验值;中心差分格式下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最为可靠和准确;完全气体模型更适合作为压气机数值模拟计算时采用的工质。(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胡胜波,赵世全,艾松,王欢乐,程国强[4](2018)在《某9级轴流压气机级间匹配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轴流压气机级间匹配的试验分析,提出了一种试验与数值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某9级轴流压气机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深刻揭示压气机内部各级的运行特点和匹配情况。(本文来源于《东方汽轮机》期刊2018年04期)

郭晋,胡骏,屠宝锋[5](2018)在《多级轴流压气机彻体力模型——叁维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于彻体力模型建立的时间推进叁维计算模型,获得了某单级跨声速压气机在周向总压进气畸变下的总体特性及流场分布,并与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随后利用该模型详细分析了进口分别存在周向总压进气畸变及对涡旋流畸变下某四级低速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场特征。单级跨声速压气机总体特性的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数据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且内部流场参数的分布特征也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四级低速轴流压气机的计算结果反映周向总压进气畸变导致压气机气动性能及稳定性恶化,对涡旋流进气畸变则影响有限。同时揭示了不同形式的进气畸变在多级轴流压气机内部的传递过程,充分说明该模型在进气畸变这类工程问题中的广泛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邓晓亮,任帅[6](2018)在《某多级轴流压气机故障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多级轴流压气机试验件转速在20900r/min做性能特性试验时,发生前后轴承磨损、中心拉杆断裂、转子叶片磨损故障。为定位故障发生起源,对故障前后的振动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发现了故障频域和时域特征,为定位前轴承故障为源事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8年17期)

郭晋,胡骏,屠宝锋[7](2018)在《多级轴流压气机彻体力模型——理论方法及简化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时间推进技术及有限体积法,将彻体力模型与基元叶栅法的思想相结合,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预测大尺度进气畸变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及稳定性影响的叁维数值计算模型。在进气条件轴对称的前提下,利用相应的简化模型重点分析了一台四级轴流压气机在均匀进气及叶尖径向总压畸变进气下的内部流场特征。均匀进气下的模型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结果相吻合。叶尖径向总压畸变进气下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径向畸变在压气机流道内会发生显着的径向掺混作用,叶尖径向总压畸变对该压气机稳定性有显着恶化影响,随着畸变强度的增加,压气机稳定边界逐步下降。计算结果支持了该模型用于预测径向进气畸变影响的可能。(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姜津,李心祉,杜文海[8](2018)在《用于跨音速多级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模拟的准一维程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了一种能够较为准确预测跨音速多级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准一维数学模型。该模型基于欧拉方程外加源项的方法,可对多级轴流压气机的气动性能进行数值模拟。方程中的源项用于表示叶片、壁面摩擦以及流道面积变化对气流的影响,可以通过求解叶片排的进出口速度叁角形求得。通过对跨音速压气机内部复杂的叁维流动现象进行了简化,发展了合适的损失系数和落后角模型用来计算得到叶片排出口参数。对两种不同的多级跨音速压气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跨音速轴流压气机的气动性能,但计算的精确度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压气机类型对经验公式的系数进行优化。发展的模型根据压气机简单的几何尺寸就能对其气动性能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这在压气机的预设计以及优化阶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汽轮机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陈节贵,彭铖,杨金广,徐宝鹏[9](2018)在《带可调进口导叶的多级轴流压气机非设计点性能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级轴流压气机为保证非设计转速下的性能,通常采用进口导叶(IGV)以及静叶可调的扩稳方法。为获得可靠的进口导叶性能以用于压气机初步设计和扩稳方案的初步筛选,基于Banjac和Petrovic等提出的IGV损失和落后角模型与平均中径计算相结合,开发了带有IGV的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分析工具。选用E3压气机作为算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的IGV模型在较大开度内具有较好的精度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多级轴流压气机初步设计和扩稳方案确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唐家茂,宣海军,彭煜,陈蔚兴[10](2018)在《单级轴流压气机叶片预置裂纹法包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适航规章对叶片包容符合性的要求,设计了一套部件级叶片包容性验证方法。采用在叶片根部线切割预置切槽的方式控制叶片的飞断转速,切槽长度在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模拟试验方法确定。通过高速摄影仪监拍和试验件分解检查证实:一目标试验叶片在靠近叶根部位预切槽处按预设转速断裂飞出,叶片飞断后不平衡载荷引起的振动导致剩余叶片与机匣碰磨,但未产生严重的二次损伤,发动机压气机机匣具有足够的包容能力。试验表明,预置缺陷法对小尺寸单级轴流叶轮的包容性试验可行。(本文来源于《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多级轴流压气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总增压比由50∶1提升至70∶1为目标,设计了串接在某10级23∶1高压压气机之后的5级2.2∶1轴流压气机甚高压部件,探究以全轴流方式提高总增压比的方案的可行性。通过部件总体与一维设计,S2通流反问题与叶片造型,计算流体力学验证,在采用了各级正预旋、转子尖部大落后角、静子正弯等措施后实现了该设计。研究表明:在达到设计指标的情况下,该多级轴流甚高压部件的叶尖间隙可选择为0.2mm,若取较为常规的0.3mm叶尖间隙,则其大轮毂比、相对大叶尖间隙等几何特征,将导致失速裕度下降明显,稳定工作范围变窄。另外,在结构方面,全轴流甚高压部件方案还需要解决叶片数量巨大,级成本提高等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级轴流压气机论文参考文献

[1].尹超,银越千,贺象.自适应处理机匣在多级轴流压气机中的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2019

[2].章诚,单鹏,田晓沛.多级轴流压气机甚高压部件设计探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9

[3].韦晓蓉.多级轴流压气机数值模拟研究及实验验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4].胡胜波,赵世全,艾松,王欢乐,程国强.某9级轴流压气机级间匹配性能的试验研究[J].东方汽轮机.2018

[5].郭晋,胡骏,屠宝锋.多级轴流压气机彻体力模型——叁维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2018

[6].邓晓亮,任帅.某多级轴流压气机故障振动分析[J].电子世界.2018

[7].郭晋,胡骏,屠宝锋.多级轴流压气机彻体力模型——理论方法及简化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2018

[8].姜津,李心祉,杜文海.用于跨音速多级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模拟的准一维程序[J].汽轮机技术.2018

[9].陈节贵,彭铖,杨金广,徐宝鹏.带可调进口导叶的多级轴流压气机非设计点性能计算[J].热科学与技术.2018

[10].唐家茂,宣海军,彭煜,陈蔚兴.单级轴流压气机叶片预置裂纹法包容性试验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8

标签:;  ;  ;  ;  

多级轴流压气机论文-尹超,银越千,贺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