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损伤论文-韩锦涛

光热损伤论文-韩锦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热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iO_2薄膜,光热偏转法,激光损伤阈值

光热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韩锦涛[1](2015)在《基于光热偏转法的激光薄膜损伤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薄膜是组成激光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其抗激光损伤能力不仅是评价激光系统的主要指标,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在激光武器等强激光的应用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国内几种主要的激光薄膜损伤阈值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包括相衬显微镜法、散射光检测法、图像法等。其中,相衬显微镜法是国标中规定的测试方法。由于测试方法不同,测试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为了与其他方法的检测结果相互印证,本文提出了基于光热偏转法的激光薄膜损伤识别研究。本文通过对光热偏转法的理论研究,进行反射式脉冲光热偏转偏移量进行理论公式推导和理论计算,同时建立基于反射式光热偏转法的薄膜损伤识别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之上建立了两种光热偏转损伤偏移量识别系统。其一是基于象限探测器的光热偏转损伤偏移量识别系统。其二是基于CCD的光热偏转损伤偏移量识别系统。两个损伤识别系统都是由激光薄膜损伤系统和损伤信号识别系统组成,其中激光薄膜损伤系统是相同的。基于象限探测器的损伤识别系统主要包括损伤光信号转换模块、信号运算模块。基于象限探测器的损伤识别系统主要包括损伤光信号接收模块和检测光斑光强极值点定位程序。使用这两个系统进行SiO2薄膜的光热偏转损伤识别实验。分别得到偏移量与泵浦光束能量关系曲线。实验发现:当泵浦光束能量分别为85mJ和75mJ时,使用基于四象限探测器和CCD的光热偏转偏移量识别系统得到的曲线出现偏移量突然增大的拐点。为了进一步研究,对SiO2薄膜的损伤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研究。最终得到SiO2薄膜的损伤判据:在使用基于象限探测器的光热偏转损伤偏移量识别系统对SiO2薄膜进行损伤识别时,当偏移量大于0.1mm时,认为SiO2薄膜发生了损伤;在使用基于CCD的光热偏转损伤偏移量识别系统对SiO2薄膜进行损伤识别时,当偏移量大于1.4 Pixel时,认为SiO2薄膜发生了损伤。结合损伤判据,利用零概率损伤阈阂值确定法计算Si02薄膜的损伤阈值:在基于象限探测器的光热偏转偏移量识别系统下,SiO2薄膜损伤阈值为12.7 J/cm2。基于CCD的光热偏转偏移量识别系统下,SiO2薄膜损伤阈值为9.3 J/cm2。为了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使用国际标准IS011254中的相衬显微镜法和实验室自己的图像法对Si02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进行测试。国标测试结果为11.9 J/cm2,图像法测试结果为12.5 J/cm2。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象限探测器偏移量识别系统的测试结果比国标测试结果相差0.8 J/cm2,相比图像法测试结果相差0.2 J/cm2。基于CCD的偏移量识别系统的测试结果比国标测试结果相差2.6 J/cm2,相比图像法测试结果相差3.2 J/cm2。得到结论:反射式光热偏转法能够对Si02薄膜损伤进行识别。与基于CCD的光热偏转法的测试结果相比,基于象限探测器的光热偏转损伤偏移量测试结果更接近图像法和国际标准IS011254中的相衬显微镜法的测试结果。除了Si02薄膜,反射式光热偏转法还适用于其他可反光薄膜的损伤识别。本文得到的损伤判据只是针对Si02薄膜而言,对于其他薄膜材料,还需要进行损伤识别实验来确定。(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5-05-25)

杨慧兰[2](2012)在《皮肤衰老老化及剥脱性光热作用后损伤修复的分子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日光照射,主要是紫外线损伤,可导致皮肤衰老或加速衰老出现皮肤光老化。光老化皮肤以细胞外基质和网状层胶原改变为特点,最终致皮肤松弛、粗糙、干燥,不规则色素沉着,弹性降低及深在性皱纹等。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多种剥脱性或非剥脱性,基于热能或非热能的修复模式可以通过改变表皮和真皮结构,使衰老皮肤年轻化。其中,激光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的激光治疗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作用于整个表皮,治疗效果尚可,但恢复时间长,副作用多。最近,(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06-12)

吴淑莲,章小曼,李晖[3](2010)在《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皮肤组织非消融性光热损伤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OCT技术观察活体小鼠皮肤组织在非消融性激此作用后光热损伤及其修复过程,得出皮肤组织存此过程中形态态的变化规律。利用OCT散射模型得出皮肤在激光作用前后光学参数中衰减系数的变化,根据所获得的光学参数的变化量来判断热损伤程度,并分析引起散射参数变化的原因,作为临床上无损的判断光热作用下皮肤内部损伤情况的依据。结果表明OCT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活体监测光热损伤及其修复过程的工具。(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吴淑莲,李晖,章小曼,李志芳,谢树森[4](2009)在《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皮肤组织非消融性光热损伤的监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近发展起来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以其成像快速、非侵入、高分辨率等优良特性对生物组织研究及临床应用均具有重要价值。OCT利用宽带光源的短程相干特性对活体组织内部结构断层成像。本论文利用OCT技术在活体小鼠上观察其皮肤组织在非消融性的激光作用前后光热损伤修复的整个过程,得到了非消融性光热作用下引起损伤的皮肤组织在此过程中皮肤形态上的变化规律。利用OCT散射模型得出皮肤在激光作用前后光学参数中衰减系数的变化,根据所获得的光学参数的变化量来判断热损伤程度,并分析引起散射参数变化的原因,作为临床上无损的判断光热作用下皮肤内部损伤情况的依据。本论文的结果表明OCT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活体监测光热损伤的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遗传学会第十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4-01)

谈恒英,刘鹏程,施柏煊[5](2005)在《激光光热偏转成象法无损检测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应用激光光热偏转成象法无损检测光学薄膜激光损伤的基本原理 ,由此建立了实验检测装置 ,对光学薄膜表面的激光损伤进行了扫描检测 ,并以直观的灰度象显示 实验结果证明了激光光热偏转成象法检测光学薄膜激光损伤具有直观、有效、可确定损伤阈值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赵友全,范世福,李小霞[6](2004)在《生物组织光热传输和热损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组织的光热作用表现为光凝固、气化、碳化等不同的热效应 ,激光能量在生物组织中不断累积、扩散 ,由此引起生物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热效应和热损伤。在激光辐照下生物组织的热传输和热平衡机理分析的基础上 ,深入讨论了被作用靶组织产生的温升、热损伤和激光曝光时间叁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吸收的光能量的增加 ,热源扩散使得靶组织的温度升高 ,温升分布将由一个δ函数扩展为一个正态分布 ,同时 ,温度升高又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热损伤。理论证明 ,组织温升是激光外科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中由于缺乏被作用组织真实温升的监测措施 ,为了达到某种治疗效果 ,要么调高或者调低激光输出功率 ,要么延长或者缩短曝光时间 ,这些都可能造成靶组织的过度热损伤或者是照射剂量不足(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4年05期)

朱光明,朱丹,骆清铭,刘伟[7](2004)在《激光热疗中生物组织的光热特性响应以及动态热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生物组织的光学、热学特性参数以及血液灌注率与组织温度和组织热损伤的依赖关系 ,模拟了激光热疗中激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生物组织的动态热响应和热损伤 ,以及血液灌注率的变化。通过分析激光功率和激光头尺寸对热疗效应的影响 ,得出了一些有益于肿瘤热疗临床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刘鹏程[8](2003)在《光热偏转法评价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薄膜激光损伤的无损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在激光驱动的惯性约束核聚变以及强激光的应用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用透射反射扫描法检测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用光声法测定光学薄膜的破坏阈值,以及用散射法来测量光学薄膜的损伤阈值等。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自身的优势,提出了应用光热偏转方法来评价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热偏转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说明了光热偏转方法在无损检测领域有着许多突出的优点和重要的应用。然后描述了光热偏转方法的理论模型--叁层介质模型,对叁层介质模型的解的物理意义加以了说明,并着重论述了引起光热效应的物理量,即沿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的热波的物理意义。然后介绍了在实验中具体应用到的叁种光热偏转方法--即掠射式的光热偏转方法、反射式的光热偏转方法和透射式的光热偏转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所设计的实验装置中的光、机、电、算等各个环节。对系统中的泵浦光路和探测光路设计时的考虑因素,以及设计实施方案,都作了详细的介绍。系统机械机构的设计,既要考虑使系统结构紧凑,又要使系统能够比较方便的调整。电子部分也是光热系统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环,电子部分起到对原始的光热信号进行放大、滤波以及A/D转换的功能。计算机控制软件控制整个系统的叁维扫描,数据采集以及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最后给出了应用叁种不同的激光器作为泵浦源而得到的实验结果,对这些实验结果作了对比分析,并对一些影响光热偏转法测量精度和速度的因素作了讨论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2-01)

吴周令,范正修,苏星,王之江[9](1990)在《光学薄膜激光损伤的光热偏转法实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把调制与脉冲光热偏转技术同时置于激光损伤测试装置之中,用以进行光学薄膜激光损伤的实时研究.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助于确定损伤阀值,也有助于分析损伤形貌和损伤过程,包括样品损伤前的行为及样品在重复频率激光作用下损伤的累积效应.(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1990年03期)

光热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期日光照射,主要是紫外线损伤,可导致皮肤衰老或加速衰老出现皮肤光老化。光老化皮肤以细胞外基质和网状层胶原改变为特点,最终致皮肤松弛、粗糙、干燥,不规则色素沉着,弹性降低及深在性皱纹等。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多种剥脱性或非剥脱性,基于热能或非热能的修复模式可以通过改变表皮和真皮结构,使衰老皮肤年轻化。其中,激光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的激光治疗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作用于整个表皮,治疗效果尚可,但恢复时间长,副作用多。最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热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韩锦涛.基于光热偏转法的激光薄膜损伤识别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

[2].杨慧兰.皮肤衰老老化及剥脱性光热作用后损伤修复的分子改变[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

[3].吴淑莲,章小曼,李晖.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皮肤组织非消融性光热损伤过程[J].激光生物学报.2010

[4].吴淑莲,李晖,章小曼,李志芳,谢树森.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皮肤组织非消融性光热损伤的监控[C].中国遗传学会第十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9

[5].谈恒英,刘鹏程,施柏煊.激光光热偏转成象法无损检测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J].光子学报.2005

[6].赵友全,范世福,李小霞.生物组织光热传输和热损伤的研究[J].中国激光.2004

[7].朱光明,朱丹,骆清铭,刘伟.激光热疗中生物组织的光热特性响应以及动态热损伤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4

[8].刘鹏程.光热偏转法评价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D].浙江大学.2003

[9].吴周令,范正修,苏星,王之江.光学薄膜激光损伤的光热偏转法实时研究[J].光学学报.1990

标签:;  ;  ;  

光热损伤论文-韩锦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