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纳米通道阵列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墨烯量子点,金纳米粒子,阵列传感器,蛋白质
金纳米通道阵列膜论文文献综述
林欣,陈旭伟,王建华[1](2016)在《石墨烯量子点-金纳米颗粒双通道阵列传感器用于蛋白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聚乙烯亚胺修饰的石墨烯量子点和金纳米颗粒复合材料为光谱探针,利用该探针与不同蛋白问相互作用后引起的荧光与吸光度的响应差别,建立了双通道阵列传感器用于蛋白质的识别与区分。该阵列传感器可以实现在相同浓度(低至50 nmol L~(-1))下八种蛋白质、50-1000 nmol L~(-1)范围内不同浓度的同种蛋白质、不同浓度的两种蛋白质、两种蛋白质不同比例混合物的区分和识别;在蛋白浓度为500nmol L~(-1)时,传感单元对24种未知蛋白样品的辨别准确率为100%,表明该双通道阵列传感器对蛋白质的区分识别具有较好的分析性能。该阵列传感器还可实现血红素类蛋白质以及糖蛋白的区分。(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分会: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期刊2016-07-01)
羊小海,吴迎奔,王青,王柯敏,王胜锋[2](2007)在《基于聚合物修饰的温度敏感金纳米通道阵列膜》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金纳米通道阵列膜上修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分子,发展了一种温度敏感的纳米通道阵列膜.以荧光素钠和水溶性量子点为探针,考察了这种膜在不同温度下的渗透性.结果表明,该PNIPAm分子修饰的膜能够可逆地响应外界温度的变化,使纳米通道的孔径大小被改变,进而影响膜的渗透性.当温度为25℃(<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时,荧光探针的渗透较慢,甚至基本上被阻止,这是因为PNIPAm分子呈现膨胀构象使通道尺寸变小所致;而当温度为40℃(>LCST)时,荧光探针的渗透明显加快,这是因为PNIPAm分子呈现紧缩构象使通道尺寸变大所致.这种温度敏感的金纳米通道阵列膜的渗透性可以被可逆地调控,有望用于纳米级阀门等装置.(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7年23期)
吴迎奔[3](2007)在《可控功能化金纳米通道阵列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可控功能化表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功能化的表面能可逆地响应外界条件的变化,又被称为“smart”表面。可控功能化表面的性质可以通过表面分子构象变化而表现出可逆开关效应,这种性质也可以应用于纳米通道阵列膜的修饰,使得膜的渗透性受环境调节而具有“刺激-应答”效应,在药物缓释、化学传感、生物分析、微流控等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在金膜和金纳米通道阵列膜上修饰功能性聚合物分子,考察了不同条件下膜的性能的变化,有望在纳米级阀门制备和生物分子的分离等方面得到应用。1.将羧基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分子修饰在金膜表面,制备了温度敏感的功能化金膜表面,并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及视频接触角测量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羧基化PNIPAm分子修饰后的金膜表面共振波长峰位发生了10.3 nm的红移,同时在26– 35 oC之间,其接触角有8 o的变化,表明PNIPAm修饰的金膜表面对温度敏感。这样的表面有望用于生物芯片等领域,实现细胞、蛋白质等的可控捕获和释放。2.在金纳米通道阵列膜上修饰PNIPAm分子,发展了一种温度敏感的纳米通道阵列膜。以荧光素钠和水溶性量子点为探针,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该纳米通道阵列膜的渗透性。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 oC(<临界溶液温度,LCST)时,荧光探针的渗透较慢,甚至基本上被阻止,这是因为PNIPAm分子呈现膨胀构象使通道尺寸变小所致;而当温度为40 oC(>LCST)时,荧光探针的渗透明显加快,这是因为PNIPAm分子呈现紧缩构象使通道尺寸变大所致。这种温度敏感的金纳米通道阵列膜的渗透性能被可逆地调控,有望用于纳米级阀门等装置。3.在氨基化的金纳米通道阵列膜上修饰聚甲基丙烯酸(PMAA)分子,发展了一种pH响应的纳米通道阵列膜。首先将PMAA修饰到氨基化的金膜表面,结果显示从pH 5到pH 7,接触角减小了18.3°。这是由于PMAA分子在不同pH值下,其分子侧链羧酸基团可以发生可逆的电离作用,从而使得PMAA分子呈现出膨胀或者紧缩的不同构象。接着将PMAA分子修饰到氨基化金纳米通道阵列膜上,以联钌吡啶和水溶性量子点为探针考察了不同pH值下膜的渗透性。结果表明,在pH 5到pH 7之间,该PMAA分子修饰的膜能够响应外界pH的变化,有望进一步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分离与纯化。(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7-07-01)
殷月芬[4](2003)在《金纳米通道阵列的制备及其在化学、生物分离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分离和分析科学领域,如何在保证生物活性的前提下,对生物组分进行有效分离和检测,是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纳米通道技术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金纳米通道——作为一种新的固体支撑物,不仅在保证生物活性的前提下,对生物组分进行有效分离和检测,也可以单独作为一种分离工具,又可作为传感器件使用。而且,金纳米通道是多个单通道的阵列,具有单通道的全部性质,同时,多通道又有有效作用面积大的优点,因此开展金纳米通道的研制和应用研究意义重大。 1.以聚碳酸酯滤膜为模板膜,通过化学沉积法,在温和的条件下,制备了膜表面和孔壁镀金的金纳米通道。通过自组装修饰对纳米通道进行修饰;以原子力显微镜对金纳米通道的表面成像进行表征。将金纳米通道安装到自制的流通池上,以金纳米通道为分子迁移和混合物分离载体,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分离的技术。 2.以金纳米通道阵列为迁移载体,开展单分子迁移研究。考察了Al~(3+)、Zn~(2+)在不同pH值下的迁移,提出了电荷选择机理,并利用该机理合理地解释了迁移结果;考察了色氨酸、桑色素、荧光素、维生素B2在不同的金纳米通道内的迁移,发现分子共平面结构的差异是有机小分子在金纳米通道内的迁移性质的主要因素;首次将有机官能团取代(精细结构)作为参量并结合不同的修饰试剂,考察了氯荧光素、荧光素钠、异硫氰酸荧光素在不同纳米通道内的迁移;首次基于蛋白变性试剂与蛋白质的作用考察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在不同pH值下的迁移,提出了影响蛋白质迁移性质的新因素——蛋白变性因素。率先利用荧光偏振考察了pH值对蛋白质性质的影响,比较了pH值和蛋白变性试剂对蛋白质作用的影响。 3.首次以不同修饰的金纳米通道阵列为分离载体,分离了色氨酸/VB2,在半胱氨酸、异硫氰酸胍修饰的金纳米通道阵列内,色氨酸/核黄素的相对选择分离系数度分别为5.7和8.6,绝对分离度分别为111.5和168.0。控制pH值部分分离了苯胺盐酸盐/罗丹明B。pH值为1.98、5.15、11.98时,相对选择分离系数度分别为1.8、1.2、6.1。基于pH值和蛋白变性试剂的双重作用,分离了牛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在半肤氨酸、异硫氰酸肌修饰的金纳米通道阵列内,相对分离度分别为31 .6、23.1。该结果表明金纳米通道有类似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为生物离子开关的仿生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3-12-01)
金纳米通道阵列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在金纳米通道阵列膜上修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分子,发展了一种温度敏感的纳米通道阵列膜.以荧光素钠和水溶性量子点为探针,考察了这种膜在不同温度下的渗透性.结果表明,该PNIPAm分子修饰的膜能够可逆地响应外界温度的变化,使纳米通道的孔径大小被改变,进而影响膜的渗透性.当温度为25℃(<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时,荧光探针的渗透较慢,甚至基本上被阻止,这是因为PNIPAm分子呈现膨胀构象使通道尺寸变小所致;而当温度为40℃(>LCST)时,荧光探针的渗透明显加快,这是因为PNIPAm分子呈现紧缩构象使通道尺寸变大所致.这种温度敏感的金纳米通道阵列膜的渗透性可以被可逆地调控,有望用于纳米级阀门等装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纳米通道阵列膜论文参考文献
[1].林欣,陈旭伟,王建华.石墨烯量子点-金纳米颗粒双通道阵列传感器用于蛋白识别[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分会: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2016
[2].羊小海,吴迎奔,王青,王柯敏,王胜锋.基于聚合物修饰的温度敏感金纳米通道阵列膜[J].科学通报.2007
[3].吴迎奔.可控功能化金纳米通道阵列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
[4].殷月芬.金纳米通道阵列的制备及其在化学、生物分离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3